海底撈越來越危險:兩天開一家新店 單店收入見頂

2020-12-18 騰訊網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海底撈瘋狂開店似乎不是為了利潤。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被奉為海底撈成功秘訣的超高翻臺率,在最近的半年報中首次出現下降。翻臺率的下降會直接影響海底撈的盈利。

記者 | 袁穎琪

編輯 | 陳菲遐

火鍋第一股海底撈(06862.HK)近期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港元,創下新高。而對這家公司的投資者來說,新高其實是一種提醒。

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曾經表示,為了保證服務質量,每年的新增門店不會超過30家。公司上市之後,這一保證被打破。2018年,海底撈新增門店200家。而2019年上半年,又新增門店127家,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家海底撈開業。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海底撈瘋狂開店似乎不是為了利潤。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被奉為海底撈成功秘訣的超高翻臺率,在最近的半年報中首次出現下降。翻臺率的下降會直接影響海底撈的盈利。

為何海底撈要做這樣一件使投資收益下降的事情?

單店收入見頂

可以看出,海底撈在上市之前的策略是深耕細作,提高單店營收,而上市之後,似乎變成了更為粗獷的發展模式。背後的原因,與單店收入見頂有直接的關係。

海底撈就餐顧客人均消費的增長被就餐人數下滑抵消,所以整體看來同店營收增長越來越乏力。海底撈一線城市同店銷售收入增速由2018年的11.7%下降到今年的 3.3%。而今年海底撈一線城市門店的人均消費上升3.7%,這些都說明它的同店就餐人數出現下降。

二線城市也遭遇同樣的情況,甚至增速下滑的情況更為嚴重。二線城市同店銷售收入增速由2018年的4.3%下降到了今年的1.9%,還不及CPI增速。同店就餐人數下降2.5%。更糟的是,二線城市貢獻海底撈過半的營收。二線城市門店營收增長放緩,對海底撈整體營收增長影響更大。

雖然三線城市同店營收的表現仍維持在較高水平。但是,三線城市營業收入只佔海底撈的20%不到,對整體營收貢獻有限。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同店營收增速分別為10.6%和12.5%。根據半年報,三線城市門店顧客的平均消費增長3.2%。同店就餐人數則增長了9%。說明海底撈三線城市單店收入仍有增長空間。而且,海底撈表示未來門店下沉將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

圖片來源:招股說明書,海底撈年報,界面新聞研究部開新店保增速的悖論

同店收入增長見頂的情況下,海底撈選擇加速新開門店保持增長。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海底撈的門店增速分別為70.6%和73.9%。而同期,海底撈的營收增速均為59%。這都說明海底撈現階段的增長几乎是靠新增門店推動。

但是問題也接踵而至。首當其衝的就是翻臺率的下降。

一直以來海底撈的翻臺率都維持在5次左右。而同樣是連鎖火鍋品牌的呷哺呷哺的翻臺率只有2.5次左右。而這個被奉為海底撈成功秘訣的超高翻臺率,在最近的半年報中首次出現下降。

根據2019年半年報,海底撈中國內地餐廳翻臺率為4.8次,而去年同期為5.0次。而且,一至三線城市的翻臺率全部出現下降。不僅如此,新開餐廳的翻臺率降幅更大。從2017年的4.6次大幅下降至目前的3.9次,表明新開餐廳的盈利能力已經不比從前。

翻臺率的下降直接威脅到了海底撈的盈利水平。

以極致服務為特色的海底撈,人工成本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截至2018年末,海底撈共擁有員工6.9萬人,員工平均薪資約為7.3萬元,較2017年有所提升,高於業內平均水平。海底撈薪資支出所佔營收的比例也是逐年升高,從2015年的27.3%上升到如今的31.2%。並且比同行呷哺呷哺高5個百分點左右。這對於原本就薄利的餐飲行業影響很大。

一方面是新開店造成的老門店顧客被分流,另一方面則是隨著激進開店而迅速增加薪資支出、房租、水電費等各項成本。過去,海底撈在超高單店營收保證下,可以覆蓋極致服務帶來的成本上升實現盈利。而且還樹立了海底撈的品牌形象,使這種商業模式得以成功。但是,如果海底撈的單店營收持續下降,各項成本佔比將迅速升高,吞噬海底撈的利潤。

實際上,海底撈的淨利率已經出現了大幅下滑。2016年是海底撈淨利潤的頂峰,也恰巧是在這一年,海底撈擴店速度加快,淨利率也開始逐步下滑。到了2019年,海底撈的淨利率已經低到7.78%,比去年同期低1個百分點。根據2019年半年報,海底撈的門店數增長74%,營業收入增長59%,而淨利潤卻只增長了40.9%。未來,這種情況可能越來越嚴重,甚至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不僅如此,海底撈的運營指標也在逐漸惡化。根據今年半年報,海底撈的總資產周轉率為0.81,而去年同期為1.78。營業周期也由2018年的3.43天增加到如今的4.27天。餐飲企業利潤微薄,運營效率對他們的盈利至關重要。持續、大規模的擴張門店,使得海底撈淨利率和營業效率都出現降低。淨資產收益率(ROE)出現了大幅下滑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如今海底撈的ROE只有9.9%,幾乎只有兩年前的十分之一。

瘋狂開店的結果,作為海底撈的大股東張勇未必沒有預見。而允許海底撈仍然選擇繼續開店的更深層次原因,恐怕與供應鏈體系有關。在這裡,海底撈正下著一盤大棋。

張勇旗下的產業幾乎覆蓋了火鍋這一餐飲業態中從原材料到食材運輸的全產業鏈。負責海底撈火鍋底料生產的是張勇旗下又一家上市公司——頤海國際(1579.HK)。頤海國際是海底撈主要的火鍋底料供應商,張勇夫婦持有35.61%的股份。2015-2018年海底撈從頤海國際採購的原材料佔比自16.8%提升至約22.6%。2018年海底撈向頤海國際採購額多達11億,佔頤海國際營業收入的38%。

上遊食材供應鏈中也有關聯方的身影。蜀海供應鏈、四川海底撈、扎魯特旗都是張勇名下的關聯公司。其中,蜀海供應鏈的關聯交易規模最大,他不僅為海底撈提供火鍋食材還提供食材倉儲運輸服務。2018年,海底撈向關聯方採購食材的總金額為19億元。再加上之前海底撈採購自頤海國際的11億火鍋底料款,海底撈合計向關聯方採購金額達30億元,佔總採購金額的55%。

就連門店裝修業務,海底撈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集團旗下的蜀韻東方原來是海底撈的工程部。海底撈上市之前,剝離出表,專門從事餐廳的裝修及翻新服務。2018年,蜀韻東方獲得來自海底撈的訂單額有7900萬元,同比增長70%,和2018年海底撈的門店增速相符。預計,隨著未來海底撈門店的增長,蜀韻東方的營業額也將迅速增長。

不僅如此,海底撈的關聯企業還從事海底撈的外賣服務和人力資源管理及資訊服務等。

事實上,海底撈激進擴張門店,雖然從單店收入增速等面上的數據來看,有些得不償失。但是如果將目光放得更大更遠,可以理解張勇是在打造一個海底撈的「帝國」,目的只為擴大供應鏈體系服務。而這麼做的目的,顯而易見。

不可否認,餐飲行業下遊早已處於紅海市場,即使海底撈位於火鍋這一增長較快的賽道上,也難免受到競爭對手的壓力。在人工和租金成本日益高漲的壓力下,餐飲連鎖店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而且,不同地域口味差異較大,餐飲連鎖門店想要打通全國市場難度較大。目前,海底撈的市佔率已經達到3.6%,處在了龍頭位置。繼續提升也不容易。

但是,餐飲的供應鏈卻處在藍海市場,不僅行業空間廣闊,利潤率也比餐飲連鎖可觀。雖然蜀海供應鏈的淨利率沒有公開信息。但是,同樣是餐飲供應鏈上遊的頤海國際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37%和17%,遠高於上市公司海底撈。做大海底撈的供應鏈體系,可以提高整個集團的盈利能力和資本使用效率。

通過海底撈門店的擴張,海底撈供應鏈體系不僅可以獲得更多訂單,也可以做大自己的規模,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外部餐飲企業。供應鏈體系的核心是物流和倉儲,這兩項都需要規模效應才可以確立競爭優勢。顯然,從集團整體利益的角度看,通過打開更大下遊餐飲行業的市場,讓供應鏈體系做大做強是海底撈的當務之急。這樣一來,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張勇沒有選擇讓海底撈穩紮穩打擴大利潤,而是不惜犧牲掉一部分利潤率,以近乎激進的方式擴張門店。

海底撈瘋狂擴張門店的背後,有單店業績見頂,靠拓展門店保增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海底撈希望把下遊連鎖店作為上遊供應鏈體系的流量入口。即使海底撈本身因為門店擴張而導致淨利率下降,整個集團的利潤也可以從供應鏈公司中彌補回來。但是,瘋狂擴張導致的上市公司淨利下滑可能就要上市公司的小股東買單了。

海底撈真正的成長故事顯然並不能和小股東分享,而2000億市值虛高的風險則確實要小股東承擔。

相關焦點

  • 兩天開一家新店 海底撈越來越危險
    而2019年上半年,又新增門店127家,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家海底撈開業。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海底撈瘋狂開店似乎不是為了利潤。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被奉為海底撈成功秘訣的超高翻臺率,在最近的半年報中首次出現下降。翻臺率的下降會直接影響海底撈的盈利。為何海底撈要做這樣一件使投資收益下降的事情?
  • 海底撈擴張中的隱憂:一二線城市單店增長見頂,翻臺率下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資本偵探,作者|鴻鍵以下為本文要點:海底撈2019年淨增302家餐廳,相當於每1.2天開一家新店,但高速擴張也帶來了天花板和上漲的成本。餐廳擴張迅速,全球門店數達768家,全年淨增302家,相當於每1.2天開一家新店。
  • 上市一年市值破2000億,海底撈見頂了嗎?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新開店130家,相當於平均1.4天開一家新店。二線城市是開店擴張的主力軍,發展最快最穩的卻是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至目前,海底撈共擁有門店593家,非一線城市門店數量比重上升至68%,收入佔比達到66.39%。 海底撈營業成本由原材料、員工成本、租金等構成,食材、湯底等原材料成本佔比4成。
  • 海底撈北城又開一店 重慶火鍋如何應對「撈」招
    即便開得有些低調,卻有消費者排隊買單了。有業內人士指出,服務只是海底撈的外衣,它實際上是一家強營銷公司。現場 新店仍延續火爆態勢11月26日20:29,記者來到新近開業的海底撈北城店,不少消費者在等位區候餐。記者取號181號,票據顯示前面還有115桌。現場服務人員稱,至少要等一個小時。
  • 昔日碾壓海底撈的火鍋王者,最火時3天開一家新店,怎麼就不見了
    昔日碾壓海底撈的火鍋王者,最火時3天開一家新店,怎麼就不見了?提前火鍋大家想到的應該海底撈,這海底撈可以是目前中國品牌的扛把子了。國內火鍋種類很多,在四川重慶那更是多不勝數,但只有海底撈這麼家火鍋店可以做到這麼大的連鎖,這麼多門店,還有這冠絕餐飲業的服務態度。但海底撈並不是一開始就是火鍋界的大佬。
  • 海底撈半年巨虧9.6億,股價卻暴漲46%,堅持每天開一家新店
    不過,得益於外賣訂單增多,海底撈外送業務收入增長123.7%至4.09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由1.6%增至4.2%。尚未恢復元氣的海底撈持續擴張,截止2020年6月底,門店總數量為935家,新開173家餐廳,相當於每天就有一家新店開張。
  • 海底撈的下半場
    過去的一年裡,海底撈共在全球開出了308家新店,其中有125家位於中國二線城市,這家店就是其中之一。門店所在的龍湖天街開業於去年12月21日,基於方圓3公裡內集聚的十多個大型社區,以及方圓15公裡內只有這一家海底撈等多重因素,新店一開業就客流爆棚。
  • 海底撈超600家門店恢復堂食,2020年持續新店擴張面臨翻臺率下降
    2未來的基調還是新店擴張海底撈上市之初就表示過募集資金大部分將用於擴張門店,2019年海底撈新開門店達到308家,比2018年新開門店要多108家,基本上不到兩天開一家新店。因為租約到期等問題,海底撈也關閉了6家餐廳。
  • 報復性消費能拯救海底撈嗎?
    過去的一年裡,海底撈共在全球開出了308家新店,其中有125家位於中國二線城市,這家店就是其中之一。門店所在的龍湖天街開業於去年12月21日,基於方圓3公裡內集聚的十多個大型社區,以及方圓15公裡內只有這一家海底撈等多重因素,新店一開業就客流爆棚。
  • 把新店開在生意火爆的老店旁邊,勝算如何?
    這家新店我看有機會。前兩天去吃了一家新開的串串,在它同一條街的四十米處有一家老店,經營了多年,生意一直很好,飯點的時候經常需要排隊。為什麼我覺得這家新店有機會呢?產品新店主打牛肉串串,店裡有十幾種牛肉串串,有記憶點,而且產品大部分都是鮮貨,這個一口就能吃出來。而老店很多都是凍品,吃起來有一種防腐劑的味道,雖然不是很濃,但是隱約讓人感覺不舒服。新店在店內貼出大字橫幅,每晚十一點之後菜品一元隨便吃,不賣隔夜菜。
  • 4天開一家,活了20年!呷哺呷哺為什麼幹不過海底撈?
    當所有火鍋企業都以「海底撈」為標杆的時候,呷哺呷哺卻逆向而行。海底撈憑藉服務號令群雄,呷哺呷哺兩三個人服務二三十人;海底撈靠京劇變臉、花樣拉麵愉悅客戶,呷哺呷哺靠蘸醬一統江湖;海底撈有寵物熊解決一個人吃火鍋的尷尬,呷哺呷哺將一人鍋做成特色。
  • 海底撈開賣土豆粉,首家店在鄭州
    記者登錄大眾點評發現,該門店作為新店已入駐平臺,門店曾用名為「嗨樂土豆粉」,此外,暫無其他相關評價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繼北京的「十八汆」「飯飯林」「秦小賢」、成都的「撈派有面兒」、鄭州的「佰麩私房面」以及西安的「新秦派麵館」後,海底撈再次跨界的新嘗試,也是其推出的第7個子品牌。
  • 探店海底撈最新粉店,除了「便宜」外,一切都很「海底撈」
    海底撈又一新快餐項目浮出水面:位於鄭州正弘城的「喬喬的粉」。40平左右,24個餐位,延續了以往開快餐的小面積、低價策略,一碗土豆粉只賣8.9元。繼麵館、米線、蓋飯之後,又盯上了土豆粉,網友紛紛議論,海底撈做快餐的想像力還有多大?下一個品類又會是誰?
  • 海底撈首家奶茶店:9.9元一杯,隨便加料!
    餐見君發現,海底撈在武漢開了第一家奶茶店:主打「DIY自製」,一杯9塊9,小料隨便加...... 繼密集布局小吃快餐、火鍋食材超市後,它又瞄上了奶茶店!
  • 新加坡首富這鍋海底撈,還能一直火多久?
    成績亮眼背後,主要得益於海底撈不斷開開開新店的結果。過去一年,海底撈開出了308家餐廳,平均1.2天一家店,一年可接客2.44億人次。粗略一算,海底撈每天能賺630萬,平均每家餐廳每天能淨賺8200元。
  • 上市之際,海底撈在北京籌建了一家秘密餐廳
    這或許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備菜、傳菜這樣機械系的工作越來越難招到合適穩定的人選,這為餐飲行業帶來了巨大困擾,也讓海底撈麵臨著無法穩定輸出海底撈企業文化的局面。當這樣的服務模式成為餐飲業發展的阻力時,尋找替代人力的方式可能是擴張的必經之路。
  • 海底撈雲南首店已試營業 2015年計劃昆明再開兩店
    而後,又有消息稱海底撈的開業日期是春節前的2月15號,但記者日前通過海底撈昆明廣場店的工作人員了解到,目前海底撈昆明首店尚未接到與開業相關的通知,具體開業日期尚不確定。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目前海底撈昆明廣場店已經開始試營業,但每天中午和晚上只接待30桌客人,客滿後再有客人將不會再接待。同時每天限量的30桌客人也不接受預定,只能到店排隊。
  • 海底撈營收破260億,新開308間店,但一二線消費者越來越不買單了
    Chapter 1同店銷售大幅下跌餐廳經營是海底撈的主要收入來源,2019年,海底撈該部分的營收為255.89億元,同比增長55.17%。但是,越來越難留住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成為海底撈眼下必須解決的難題。財報顯示,2019年,海底撈的同店銷售增長率為1.6%,而在2016年-2018年,增長率分別為14.1%、14.0%、6.2%。
  • 疫情下的海底撈,是整個餐飲行業的真實寫照
    自3月12日海底撈官宣逐步恢復營業開始,這家海底撈每天都會迎來不少食客。  據了解,目前店內消費者大多數是通過預定來用餐的。出於安全考慮,門店只開放了八成的座位,但平均翻臺率已經回升到4以上。  過去的一年裡,海底撈共在全球開出了308家新店,其中有125家位於中國二線城市,這家店就是其中之一。
  • 再開390家門店!一二線城市留給海底撈的機會還有多少?
    ——《海底撈招股書》招股書裡認為,在海底撈已布局的北京、上海、西安及其他一二線城市仍具有增加餐廳密度及鞏固市場地位的巨大潛力,隨著中國城鎮化的推進和消費水平的提升,三線及以下城市還存在火鍋餐飲業務的機遇。但是,開出來的店越多,市場就能順利地越做越大嗎?海底撈自己預估了擴張會在管理與品質上存在風險,熱心的DT君從數據的角度,也想幫忙做一些「風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