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軍事強國中,大中型軍用運輸機是其軍用飛機中的重要機種之一,在規模化軍事行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類機型具有快速運送大量兵員、武器裝備和其他軍用物資到作戰前線的能力,確保部隊戰略機動、戰術投送的規模化、快捷性和突然性,在近年來多次現代戰爭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各世界大國都把自行研製和擁有大中型軍用戰略運輸機,作為本國空軍是否具備戰略運送能力、是否具備快速機動能力的標誌,而由此類飛機改裝的大量支援機隊作為空中作戰的力量倍增器,可以使得戰局在最大程度上朝著對己方有利的方向發展。
一個國家空中輸送能力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已逐步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說,軍用運輸機尤其是大型軍用運輸機的裝備數量、技術水平和運載效能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戰略空軍」能力的重要標誌。
本文對全球現役主要軍用運輸機進行梳理,排名主要依據載重量這一重要指標。
01
安-225運輸機
安-225運輸機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超大型軍用運輸機,該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640噸,機艙的載重量可達到250噸,機身頂部的載重量可達到200噸,是目前全世界載重量最大的運輸機。
該型運輸機本來是蘇聯時期為了運輸「暴風雪」號太空梭而設計生產的,該機於1988年12月21日首飛,迄今為止僅實際製造過一架,也就是機身編號UR-82060的一號機。蘇聯解體後,這架安-225劃歸烏克蘭所有。
02
安-124運輸機
安-124運輸機由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集團設計,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運輸機。安-124替代了1974年停產的安-22重型運輸機,在性能上優於美國的C-5運輸機。目前由俄羅斯烏裡揚諾夫斯克的航星-SP廠和烏克蘭基輔飛機廠分別生產。
安-124是蘇聯航空遺產的「最佳代表」,該機對俄軍方和全球航運業意義重大,美國曾使用安-124轉運阿特拉斯-5火箭,北約歐洲盟國中有18個是其「鐵桿用戶」,一些航空企業也依賴安-124運輸零件。
03
C-5「銀河」運輸機
C-5「銀河」運輸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大型戰略軍用運輸機,也是美國空軍現役最大的戰略運輸機。C-5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運載超大規格的貨物並在相對較短的距離裡起飛和降落。憑藉其強大的運載能力,它可以隨時滿載全副武裝的戰鬥部隊到達全球的任何地方,為戰鬥中的部隊提供野外支援。C-5依然保持著生產線,一旦有需要可以進行批量生產。不過,目前C-5生產線主要用來完成後續C-5的維修升級工作。2018年4月18日,美國空軍要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其改裝的52架C-5M「超級銀河」全部交付完畢,美國希望這些C-5M能服役到2040年。4
04
安-22運輸機
安-22運輸機是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研製的遠程重型軍用運輸機,主要用於運載重型軍事裝備,是人類歷史上製造過的最大的渦槳飛機。安-22於1962年開始研製,1965年首次試飛,1966年投入批生產,1967年開始交付使用,該機服役時正趕上冷戰後蘇聯佔上風的時候,蘇聯多次對外軍事行動都有她的身影。
即使經過了半個多世紀,安-22依然能夠承擔軍用或民用運輸任務。疫情期間,安-22就曾與安-225一同來到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運送防疫物資。
2020年5月29日凌晨,世界最大渦扇運輸機安-225與世界最大渦槳運輸機安-22在天津濱海機場同框。
05
C-17「環球霸王Ⅲ」運輸機
C-17「環球霸王Ⅲ」運輸機是麥道公司(1997年被波音併購)為美國空軍研製的一種採用上單翼、四發、T形尾的戰略戰術運輸機。此前,麥道公司研製生產了第一代環球霸王C-74運輸機和第二代環球霸王C-124運輸機,因此,C-17運輸機被冠名為「環球霸王Ⅲ」。
C-17融合戰略和戰術空運能力於一身,既可以完成快速將部隊部署到主要軍事基地或者直接運送到前方基地的戰略運輸,必要時也可以勝任戰術運輸和空投任務,這種固有的靈活性和性能幫助美軍大為提高了全球空運調動部隊的能力。
06
運-20「鯤鵬」運輸機
運-20「鯤鵬」運輸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戰略軍用大型運輸機,由航空工業一飛院設計、西飛製造,該機於2007年立項,代號072工程,於2013年1月26日首飛成功,於2016年6月15日正式服役中國空軍。
運-20在研製過程中參考了俄羅斯伊爾-76的氣動外形和結構設計,採用常規布局,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無翼梢小翼,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超過66噸 ,最大時速大於800千米,航程大於7800千米,實用升限13000米。相比於伊爾-76,運-20對電子設備進行較大提升,載重量也有所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優異。運-20擁有起降距離短、可靠性高等優點,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
目前來看,如果去掉那些已經轉作民用、喪失批產能力的安氏系列運輸機,運-20能排進全球前三。
07
伊爾-76運輸機
伊爾-76運輸機作為軍事運輸機研製項目於上世紀60年代末提出並開始設計。由於安-12作為蘇聯軍事空運主力已經顯得載重小和航程不足,蘇聯為了提高其軍事空運能力,急需一種航程更遠、載重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式軍用運輸機,於是決定研製這種在外形和載重能力都超過美國C-141重型運輸機的伊爾-76,以彌補蘇聯軍事空運能力的不足。伊爾-76是世界上最為成功的一款重型運輸機,至今以來已有超過38個國家使用過或正在使用伊爾-76,共有超過850餘個營運者,俄羅斯是最大的軍用版使用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是最大的民用版使用國。
08
A-400M運輸機
A-400M運輸機是歐洲自行設計、研製和生產的新一代軍用運輸機,也是歐盟國家進行合作的最大的武器聯合研製項目。該機由設在馬德裡的空中巴士軍用機公司負責設計,多家歐洲著名公司參加研發,西班牙塞維亞總裝廠負責總裝。
A-400M擁有高懸浮起落裝置,可以在短距離內完成起飛和降落;在執行空投和戰術飛行過程中,該機擁有很好的低速運行穩定性;該機還具備遠距離高速巡航的能力,可以執行長距離機動運輸任務;該機可以進行空中加油,完成長距續航;該機可以在兩小時內改裝成為空中加油機使用。
09
C-2運輸機
C-2運輸機是由日本川崎重工研製的大型運輸機。該機於2001年開始研製,但由於日本缺乏大飛機領域的研發經驗,以至於其研發進展一波三折,按原計劃應於2007年首次試飛,但由於機身強度不夠,試飛時間推遲至2011年,其後幾年一直修修補補,2016年入列日本航空自衛隊。
C-2是一款相對比較「奇葩」的運輸機,其龐大的發動機與短粗的機身極不協調,其基本數據接近戰略運輸機,屬於比較高端的戰術運輸機,但其某些性能又與戰術運輸機有一定差距。
10
運-9運輸機和C-130運輸機
運-9運輸機和C-130運輸機是兩款性能相近的四發渦槳20噸級中型戰術運輸機。對於軍用中型戰術運輸機,比較關鍵的基礎性能有:野戰場地起降性能、貨艙淨容積、貨艙長寬高尺寸、貨艙內自動裝卸搭載系留能力、標準貨盤裝載能力、對空投作業的貨艙內支持能力、運輸機最大航程等。
運-9在整體上性能略超C-130系列的最新型號C-130J,比如航程、貨艙淨容積等,但受貨艙高度限制,貨艙長寬高尺寸這一指標遜於C-130。
來源:機械軍工e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