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趣:普洱茶在臺灣地區的傳播歷程

2020-12-15 鬥記說茶

普洱茶茶性中和、正氣,有暖胃、保健、養生作用,因而在臺港澳地區及海外,百餘年至今,有銷售普洱茶的茶莊、茶行、茶店、茶葉公司,有品飲普洱茶的茶坊、茶室、茶藝樂園,有品評介紹普洱茶的刊物,雜誌、書籍、圖冊,有收藏、研究普洱茶的專家、學者和學會,而今對普洱茶感興趣的人日漸增多,談普洱茶,喝普洱茶,收藏普洱茶,形成了一時的風尚

第一階段:普洱茶傳入臺灣

臺灣中華茶文化研究會會長範增平先生在《普洱茶在臺灣的傳播與發展》論文中提到,據考,大約在清同治九年(1870),普洱茶傳播到臺灣,此時移居臺灣的廣東揭陽系蔡家人,即將普洱茶從廣東帶到臺灣飲用,泡一壺喝一天。因耐泡、節儉,符合一般家庭的經濟條件而不斷有人選擇飲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日本佔據臺灣後,臺灣、香港經濟往來密切,香港人普遍飲用普洱茶,在港臺密切交往過程中,以茶葉為禮物饋贈親友很平常,臺灣人民赴香港,到茶樓也是平常事,普洱茶的知名度也在臺灣人腦海中有了較深的印象,而臺灣飲用的普洱茶,僅只是親友自香港帶來的,數量較少。

第二階段:臺灣艱難的普洱茶買賣

1949年以後,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泰國、緬甸邊界等地軍民,到臺灣的人數增加,帶入了更多飲用普洱茶的習慣,飲用普洱茶的人口增多了,普洱茶的市場需要也出現了。少量市場存在的普洱茶,是間接從香港帶入的,稱作「港茶」,沒有包裝紙,港臺商人用一種玻璃紙包裝起來出售。

1970年以後,臺灣經濟有起飛現象,飲茶人口速增,臺灣興起了開設「港式飲茶」的茶樓,因此,普洱茶在茶樓的份量和比例也佔得很重要,上了港式茶樓,要是不點普洱茶,好像不太像上茶樓,在這種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普洱茶市場需求再度增加,過去香港帶來的普洱茶為了怕惹上政治麻煩,總是把來自大陸雲南等地的包裝紙和商標撕掉,茶行不敢公開販賣,以舶來品的身份,用工藝品等百貨在委託行內販賣。因此,買普洱茶要到基隆靠近碼頭的地方及臺北市中山北路晴光市場等專賣舶來品的委託處才能買到,這種無法公開販賣的茶葉,貨源時有時無,這時,臺灣茶業界有一家歷史悠久的「王有記茶行」,曾在臺北製作普洱茶,「臺灣普洱茶」雖非來自雲南思普區,還是打出了一點名氣。

第三階段:劣質普洱茶橫行

1971年到1981年的十年間,臺灣「港式茶樓」興盛,普洱茶也為社會大眾更為知悉。但是若干的普洱茶製作者,為求近利,探取速成的溼倉法,雖滿足了市場需求,但所製成的茶葉與道地的普洱茶相比,終究遜色。

第四階段:臺灣普洱茶市場踏入正軌

1981年以後,臺灣茶文化蓬勃發展,現代茶藝館興起,品茗活動開展,茶葉知識增加,消費者品味提高,港式茶樓走下坡路。非正牌的仿冒茶受到排斥,臺灣本地生產的普洱茶退出茶葉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從雲南輾轉到臺灣的道地的普洱茶,包裝和商標也完整保留著

1987年底,海峽兩岸關係緩和,普洱茶開始大量進入臺灣市場,價格也隨之下降,消費者對普洱茶的接受程度大大提升,普洱茶可以說是走向平民化了。1991年以後,臺灣普洱茶的市場繼續擴大,需求量大增,迄今普洱茶的營業額仍繼續在增長之中。

相關焦點

  • 普洱茶身上的「臺灣印記」
    說起宣傳,鄧時海先生95年所著的《普洱茶》一書無疑起了帶頭大哥的絕對效果,然而,書本的作用永遠只能單向傳播,面對普洱茶這麼複雜而且水深的新興產品,光有書是沒用的,於是網際網路的普洱茶論壇在這個時期便起了大作用。
  • 原來是他把普洱茶帶到了臺灣「秘聞」
    曹士桂在《日記》中提到自己贈予普洱茶的餘小霞、高南卿等人俱為當時朝廷中人,筆者從不多的文獻資料中查到這麼一點:①餘應松,字小霞,嘉慶進士,曾任廣西三防塘主簿、大灘司巡檢、桂州通判。②高南卿大令,高郵人,以名翰林出宰閩中,罹於臺灣灣裡街之難,奉旨給恤、建祠。「年伯」是中國古代傳統稱謂,古稱同榜考取的人為同年,稱同年的父輩為年伯。從
  • 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文化的內涵及價值意義新探
    普er茶樹的發源地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的功效普'茶 享譽國內外主要生產地區在中國的四埔區和西雙版納,今天的普er市和西雙版納Dai族自治州,它是唐南z時期「銀勝街都」的轄區,在清朝, 它被稱為普'大廈。在這裡加工了清朝宮廷的普'貢茶。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的功效茶樹起源於三生闊葉木蘭,這種觀點已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 「傳承·傳播」普洱茶工藝!玄津茶業創始人簡介
    「傳承,傳播」正宗的普洱茶傳統工藝。玄津茶業,創立於2016的「夏天」,雲南省所處熱帶的西雙版納,一年中絕大部分時間氣溫都屬於夏天範疇,所以那個「夏天」,玄津出現在了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創始人:劉情先生。
  • 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的功效普洱茶包裝設計的藝術特色
    【抽象】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的功效茶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具有很強的國家和地區特色。普'茶 在海內外聞名 是雲南省獨特的茶樹品種。它在雲南的經濟發展和文化歷史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特別是雲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第一百一十三期《六茶趣》評茶遊戲 5月篇
    眾緣晟《六茶趣》 六茶趣是為豐富天津市民的茶文化生活、普及茶文化知識而設立的公益課堂
  • 為什麼粵港地區的人特別喜歡喝雲南普洱茶
    經常能在電視劇中看到香港、廣東的有錢人十分的喜歡喝茶,特別是雲南普洱茶尤其讓他們中意。不論是有錢大佬,還是搬貨的腳夫,在一天的閒暇時間裡都會有雷打不動的飲茶習慣。對於普洱茶的飲用他們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 普洱茶也瘋狂
    2002年踏足雲南的北京茶商胡旺也發現,比他來得更早的是臺灣人和廣東人。   東南沿海、港臺及東南亞,喜飲普洱茶早有傳統。但此一輪普洱茶熱,一般認為源於港臺。
  • 臺灣電影的發展歷程
    金馬獎的舉辦地一直在臺灣,因為臺灣是金馬獎的首創地,到目前為止已經舉辦了56屆,是整個華語地區實力最悠久的電影獎,伴隨這個歷程的正是臺灣電影。臺灣電影以小清新、愛情片見長,在這些題材方面,可謂是最成功的。
  • 普洱茶的崢嶸歲月
    所說「銀生城」,即今普洱市景東縣,是當時南詔六節度之一銀生節度的所在地,管轄範圍包括今普洱、西雙版納等地區,而產茶的「界諸山」就是西雙版納、普洱境內各大茶山。勐海普洱茶生產與江內「六大茶山」同時期,通過滇藏茶馬古道銷往西藏,普洱茶產銷在清末民初達到鼎盛。勐海大葉種茶製作的傳統普洱茶,滋味釅厚,香高耐泡,很適合遊牧民族的藏族口味,深受藏族同胞偏愛,因此有「藏人非車(裡)佛(海)茶不過癮」之說。到清朝末年,由於連年戰亂和匪患嚴重,普洱茶加工銷售中心逐步南移到勐海。
  • 普洱茶香溢濠江茶文化走進澳門
    此次品鑑活動由香港新華集團、普洱茶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普洱茶協會、普洱新華國茶有限公司協辦。活動上,普洱將重達二十公斤的用今年最佳出品的古樹普洱茶製作的澳門回歸20周年「龍團」紀念茶贈予澳門特區。「龍團」紀念茶運用了NFC防偽晶片、一物一碼、銀行票據印刷防偽技術、茶餅成像防偽技術,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洱茶貢茶製作技藝」完成製作,可溯源、可防偽。 「滇澳合作源遠流長,潛力巨大。」
  • 普洱茶餅 普洱茶餅普洱茶文化學
    普洱茶餅 普洱茶餅 普洱茶餅 普洱茶餅  絕大多數人無法將雲南阿薩姆物種與中國小葉物種區分開來,如果無法識普洱茶餅 普洱茶餅 普洱茶餅 普洱茶餅別茶葉種類,誰對普er茶擁有最終決定權?至今。以前的「布朗山茶花地區的純淨材料」涵蓋了當前的「村莊的純淨材料」,例如布朗山, 廣別 河凱 班彭 老萬 和班章您真的可以區分這些村莊嗎?原「南諾山茶區純原料」包括目前的「村純原料」,如半坡新老寨, 石頭新老寨 女孩村 和ㄚ頭寨。誰能區分?以往, 「精麥茶區純食材」包括孟本當前的「村純食材」, 大坪張景脈 翁吉翁瓦 g景Man 和邦婆誰能區分?什麼是混合?純材料是什麼標準?
  • 鄧時海,普洱茶啟蒙時代的先驅者
    :「歷史上有些名氣,產於思茅地區的茶」。鄧時海先生隨著深入學習了解,才知道鄧時海是臺灣師範大學教授,臺灣中國普洱茶學會創會會長,著名學者,被業內稱為中國「普洱茶第一人」。1993年,鄧時海先生在雲南思茅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提出《普洱茶越陳越香》,詮釋普洱茶在藝術層面上的豐富內涵。1995年,當普洱茶對海峽兩岸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來說還僅僅是水中月霧中花的時候,鄧時海先生在臺灣出版了《普洱茶》一書,這本書後來被公認為普洱茶聖經的巨著,為記錄普洱茶的歷史,以越陳越香為思維核心。同時也被普洱愛好者視為必讀之書。
  • 中國普洱茶史代表作:廣雲貢餅的前世今生
    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50-60年代的老茶師們公司在發展歷程中也前後根據國家戰略的需求,前後經歷了三次更名:1952年,成立:中國茶葉公司廣東分公司1970年,更名:中國土產畜產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為了滿足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各國普洱茶愛好者的喜好,於是在1955年,廣東茶葉進出口公司的前身中國茶葉廣東分公司組織技術精英,成立普洱茶後發酵技術攻關小組進行加速普洱茶陳化的新工藝技術研究。
  • 標準普洱茶對我們有什麼好處?標準普洱茶的意義是什麼
    在介紹標準普洱茶的時候,經常有茶友嗤之以鼻,究其原因,引用某些茶友的話說「都懂了,還能賣出去麼? 老茶本來就是熟人圈子傳播的,不需要鑑定標準。普洱茶難在喝茶的簡單化上,不能市場化推廣。喝普洱,一定要有錢有閒的人,現在錢不好掙就更難有好的銷售了。」
  • 漢文化在臺灣的傳播
    這種完整的教育、科舉體系在臺灣是第一次出現,很快成為當地的主流文化。  在漢文化在臺灣流行的過程中,儒學也得到傳播。門額上書寫著「全臺首學」字樣的臺南市孔廟,是臺灣最早建立的孔廟。1665年,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採納諮議參軍陳永華的建議,在寧南坊修建儒學講學所「明倫堂」,第二年正月,第一座孔廟落成。
  • 第八屆全球傳播論壇成功舉行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等機構聯合舉辦的國際傳播學會2018年度大會專題論壇暨第八屆全球傳播論壇在捷克布拉格召開。本屆論壇以「回眸40年:中國傳播學人的聲音」為主題,匯聚來自中國、美國、英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30餘位專家,從不同角度回顧了傳播學在中國和世界的發展歷程。
  • 普洱茶老字號的歷史第二期——福元昌號
    福元昌原址歷史歷程光緒元年(1875年),元昌號茶莊在倚邦大街成立,此為福元昌號的前身。福元昌白標光緒末年(1908年),因雲南地區治安惡化,倚邦的元昌號茶莊和易武的福元昌號茶莊閉門關廠民國十年(1921年),福元昌號重新復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