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拳
陳南枝先生 (1847一1925),族名鄧鑑山,族字南基。生於海陸豐大安陳氏,青壯年時移居到揭西,承揭西南山鎮南山村鄧天韻公為子,承妻姓鄧姓。後傳拳以原姓陳,化名陳南枝行世。故潮汕地區以陳南枝先生稱,並將其拳稱為南枝拳。
南枝先生,族譜中,族輩為「長」,族名為南基。生有二子,長子云華,為裔字輩,族字裔挪,先隱居於普寧石牌花古巖古寺,後移居海外印尼一帶,並留下有傳說,育有五子:丙賢、丙務、錫蘭、福蘭、永月和二女。現在在故居管理南枝故居的為南枝先生第四代曾孫鄧明歡先生。次子,族字裔龍,移居南洋馬來西亞,鄧氏三雄大鬧古晉的時候,在回國途中被害。
鄧(陳)南枝先生,少年時,曾在海陸豐習得洪拳(有資料顯示應是客家洪拳)或是矮馬朱家教、流民拳,後在河婆一古寺遇一長老,傳為南少林拳。移居南山後,又到五華師從蔡頭福(爛頭福)習藝三年,據蔡李佛陳享記載,1827年,陳享去羅浮山白鶴觀拜蔡福(即青草和尚,花名爛頭和尚)為師,為南拳「五拳十三家」中是指的洪,劉,蔡,李,莫,五大家的蔡家拳,也有人稱為海陸豐拳為流民拳。
五華傳南枝拳為白眉拳,其徒鄧月波先生派下的南枝拳,皆稱南枝拳為白眉拳,到近代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後才改名南枝拳。
據揭西南山宗親口傳,南枝先生師從蔡頭福學拳,又學得流民拳,至於先後,也不清楚,而流民拳就是臺灣的客家洪拳。
南枝先生學成之後,於1879年左右,到普寧洪陽舞獅,得總督方耀賞識,推薦給揭陽丁日昌聘為府中武術教頭。後在普寧、揭陽、潮陽三地授拳,成為一代宗師。
南枝拳動作簡練,發招剛勁,能攻善守,靈活多變。近身擒拿,手足並用,步穩力沉,步走四面,拳打八方,進退快捷,連消帶打,步法靈活。南枝拳手法採用衝拳、鳳眼拳、頂腕、虎爪、劈手。腿法採用側踢、飛蹬、轉身側踢、踩腿、蹬地飛跳步等。步型有:弓步、馬步、吊馬(虛步)、僕步、並腿、深曲膝(低馬)。
拳術套路有:
1、四步
2、削竹
3、四步接尾
4、十二步
5、中拳
6、三角挽手(塘鯴出洞)
7、烏雅舍翅
8、龍車水
9、四門
10、鯽魚跳(鯽蝦跳、曾二跳)
11、娘子穿針
12、美女梳妝
13、犀牛照角
14、倍午
15、連環帶馬
16、雲肩
17、踏四磚
18、百鳥朝凰
另有:雙刀、鐵尺、耙頭、刺仔、椅條、藤牌、樸刀、拳對打,棍對打,椅條對打,耙頭對打等等。
該拳在潮汕地區分為二大支:一、普寧、潮陽,弟子有陳四大、陳任夷、陳宏、謝坤記等、後傳播至潮安、饒平、南澳、潮陽等地。二、在揭陽一帶。陳南枝在揭陽授徒有:黃國榮、林庭、周玉添、許英豪、洪利、洪啷、魏肉圓、以及林能,揭西有蔡文烈,蔡榮勝,鄧月波、溫賢愛等等。南枝拳傳播至於海豐、揭陽、普寧、潮陽、澄海、汕頭、潮安、南澳、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地區。
南枝拳愛好者:若愚
2018年10月4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