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種原材料共同製成的加工產品,如何拿到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作者 | 車軼
追求「地道」美食,向來是每個中國人舌尖上的「苛刻」,而對食物的追本溯源,也使食物的「身份證」變得尤為重要。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一則公示,對第28414291號「揭西擂茶」商標駁回覆審作出裁定,裁定「揭西擂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在覆審商品上的註冊申請予以初步審定。
從「駁回」到「予以初步審定」,「揭西擂茶」商標背後的秘密值得探尋。
揭西擂茶,客家人的名點
揭西縣位於廣東省揭陽市西部,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習俗,夏秋季節,天氣酷暑,人們勞作之後,經常不大想吃飯,往往以擂茶為午餐。
關於擂茶的起源,目前的說法為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南關城老婦人何婆售賣的街邊小吃。當時的南關城是潮汕和惠州經商的必經之路,而何婆的擂茶解決了往來商人的疲勞,因此名聲遠播。
揭西擂茶的製作並不複雜,但配料繁多。「擂」其實就是「磨」的意思,擂茶要用木棍和帶螺紋的陶缽,先在缽內放少量綠茶,以雙手持續旋轉木棍順時針磨爛。
把茶搗成碎末之後,再放入黑芝麻或白芝麻,加少許冷開水,繼續擂,然後加入炒熟的花生、香菜或薄荷等,擂至全部變成漿狀,加適量的鹽,衝入煮沸的開水,就成甘香撲鼻的擂茶湯了。
不符合地理標誌構成要素,申請商標被駁
作為地方美食,擂茶已經融入到揭西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形成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於是,揭西縣特色美食協會決定將「揭西擂茶」申請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17年12月,揭西縣特色美食協會提交第28414291號「揭西擂茶」商標申請,但是經審查後,國家知識產權局於2018年9月下發《商標駁回通知書》。
其駁回意見為:
1、「揭西擂茶」是一種類似小吃的飲食產品,以茶葉、米、青菜、花生仁、芝麻、豆類等原料製成。
一方面不能保證每次加工後成品品質的穩定,即無法對該產品的特定品質進行量化,理化指標無法標準化;另一方面,該產品的特定品質與生產地域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沒有明確聯繫,因此不符合地理標誌的構成要素;
2、申請人提交的使用管理規則不符合要求,對該地理標誌產品特定品質的描述過於簡單,不能凸顯其與同類產品之間的區別;對該地理標誌產品的特定品質與當地自然因素之間的具體聯繫沒有分析清楚;
3、申請人未提交的部分材料不符合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申報要求。
完善資料,商標申請最終成功
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申請的審查主要依據《商標法》、《商標法實施條例》及《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和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形式審查以及實質審查,看該商品是否符合地理標誌的概念。
形式審查主要依據《集體商標、證明商標註冊和管理辦法》,審查申請人提交的材料是否完整,是否包括政府授權文件、產品客觀歷史記載、生產地域範圍證明等文件;
實質審查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十六條第二款,審查該標誌所標示的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徵及上述特徵是否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決定;
同時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作為商標的一種,在實質審查中會依據《商標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審查在類似商品上是否有已經註冊或初步審定的相同或近似商標。
2018年10月,揭西縣特色美食協會向國家知識產權局遞交了覆審理由書。
除了一些實質資料的要求之外,如何通過實質審查,是決定商標申請成功的關鍵所在。
關於「不能保證每次加工後成品品質的穩定,即無法對該產品的特定品質進行量化,理化指標無法標準化」一條,「揭西擂茶」商標的代理人,雲南萬慧達智慧財產權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楊皓律師解釋說,該情況主要見於由多種原材料共同製成的加工產品。
這種情況的解決辦法是,通過在產品人文因素證明文件中,詳細闡述產品的歷史淵源和加工工藝,向國家知識產權局表明其產品製作工藝統一,代代傳承,其特定品質可控,產品理化指標可以固定。
關於「產品的特定品質與生產地域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沒有明確聯繫」一條,楊皓表示,由多種原材料共同製成的加工產品,特定品質與生產地域自然因素之間的關係,可以選取該產品的主要原材料,詳細通過描述生產地域自然因素與產品主要原材料之間的關係來闡述。
最終,商評委認為,「揭西擂茶」指定使用的擂茶粉商品呈粉末狀、無結塊、顏色淺綠色至綠色、鹹淡適口並具有茶香味及輔料味,風味獨特,口感清爽,滋味豐富,香氣四溢,營養豐富,能增進食慾,提神醒腦。
上述品質特點主要是由揭西縣獨特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決定的,已構成《商標法》第十六條第二款所指地理標誌,「揭西擂茶」覆審商品上的註冊申請予以初步審定。
崛起的「揭西擂茶」,做對了什麼?
近年來,揭西縣將發展重點放在了旅遊上,揭西旅遊業以每年近30%的速度快速發展,創建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揭西旅遊景區的一系列工作和計劃已經啟動。
揭西縣委副書記兼主任杜梁光在報告中表示,揭西是一個農業大縣,必須深入開展「網際網路一鎮一品」工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打造生態農業品牌。
旅遊業結合農業,「揭西擂茶」的經濟效益會進一步得到激發,申請商標也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在電商平臺檢索「揭西擂茶」,除了「擂茶花生」「擂茶茶葉」等配料在售賣,同時出現了名稱為「揭西擂茶」的禮品裝產品,可見,「揭西擂茶」逐漸在市場上流通。
不過在申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過程中,除了達到申報的要求外,還應該防止商標搶註的情況發生。
楊皓介紹,部分地域名稱並非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劃的名稱,因此可能會出現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名稱被申請註冊為普通商標的情況,此時地理標誌產品希望申報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時,往往會遭到在先註冊商標的阻礙。
同時,涉嫌搶註的商標申請人往往是相關地理標誌產品附近地域的註冊人,這反映了地理標誌產品從業人員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落後,未能對可能搶佔地理標誌產品公共資源,甚至造成使用地理標誌產品侵權風險的情況,作出及時的防範與處理。
筆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檢索「揭西擂茶」,目前僅有揭西縣特色美食協會申請註冊的一例商標,看來,當地對於商標的保護搶佔了先機。
截至 2019 年 6 月,商標局共核准註冊 5093 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地理標誌作為智慧財產權的一種,是智慧財產權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對商品品質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的申報和保護越來越重要。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知產力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