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詞人李元膺生平不詳,人生經歷也不詳,只知道他曾因嘲笑蔡京而不被重用,一生流傳下來的詞僅有九首,其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這首《洞仙歌·雪雲散盡》:
雪雲散盡,放曉晴池院。楊柳於人便青眼。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
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豔疏香最嬌軟。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早佔取韶光共追遊,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
這首詞曾被前人許以「獨識春光之微」,其實並非如此,唐代詩人楊巨源《城東早春》云:「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亦云:「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都是歌詠早春的美好的,而且都在李元膺之前。
這首詞上片寫初春景致。前兩句描寫初春的天氣,積雪融化,天氣放晴。「楊柳於人便青眼」,人們喜悅時正面而視,眼過青處,故曰「青眼」。可見此句語意雙關,既寫初生的柳葉似眼,又巧用青眼一詞,以示柳對人的好感。
「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這裡寫梅花,詞人將梅花擬人化,說它「風流」更多。因梅花花小而粉蕊,故稱「一點梅心」。「相映遠,約略顰輕笑淺」,這裡將梅和柳結合起來描繪,柳與梅一低顰,一淺笑,相映成趣,含無限風致。
下片說理,清理交融。「一年春好處,不在濃芳,小豔疏香最嬌軟」,這裡用韓愈「最是一年春好處」意,承上啟下。「小豔疏香」說柳眼梅心;「疏」指梅花疏影,也指柳條稀疏。「嬌弱」也是一樣,只是「嬌」偏重寫梅,「軟」偏重寫柳。「濃芳」二字則下啟「百紫千紅」。
清明時候,春光爛漫,百花爭豔。但百花盛開反而讓人感到「無復新意」。況且盛極而衰,春光最盛時,春天也就快要過去了,所以說「已失春風一半。」「早佔取韶光共追遊,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這最後幾句是詞人對世人的規勸,讓人們及早遊春,不要坐等美好時光的流逝。
這是一首惜春詞,意在讓人們及早探春莫留遺憾,同時詞中還蘊含人生至理,人生在世何止遊春需早,無論什麼事情都要敢於天下先,及早抓住時機,以期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