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進化的角度來說,病毒雖然沒有自主意識,沒有思想,但根據生存法則,我認為病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和宿主共生。就拿任何一個生命來說,沒有誰願意把自己作死,或者作滅絕。你可能會認為病毒並不是生命,沒有所謂的生命特徵,但一個東西是不是生命也是我們人類定義的。下面我就說下我的觀點:
病毒和細菌有著不同的生存策略
自然界的任何有機體,在生物的層面上最基本的組成成分是細胞,也就是說,不管是任何一種動物、植物只要是我們眼睛能看到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而我們也認為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它們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器等一系列完整的細胞系統,可以進行獨立的新陳代謝,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去獲取食物或者能量,供自己生存並且繁衍,當然吃東西也要排洩,這聽起來就跟一個生命是一樣的。
而細菌獲取食物或者能量的方式也比較廣泛,它們可以在適合的環境下獨立的存活並且繁殖,它們也可以選擇寄生在生物體內與之共存,例如,我們人體中就含有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在我們身體內獲取能量,繁殖自己,但也幫助我們身體正常運轉。就像我們僱傭的長工一樣。
因此這種具有生命的單細胞生物,對我們來說比較溫和,它們不會主動迫害我們身體內的細胞,無非就是我們給它們分點能量就行。但是也有部分細菌性子比較烈,它們在我們的身體內不幹正事,反而排洩分泌一些有害物質,而且為了大量繁殖自己瘋狂索取能量,那我們的免疫系統肯定就不會放過這樣的細菌,於是就開始了一場保衛戰,我們的身體就生病了。但細菌作為一種生命體很容易被殺死,只要一些對它們來說有毒的物質只要切斷其細胞內任何一個生化反應,細菌都會死亡,因此細菌對我們危險不大,而且有益細菌還比較多。
而病毒這種東西,天生就是個窮光蛋類型的強盜,它不是細胞,不具有細胞的整體特徵,只是一個DNA或者RNA的遺傳片段,外面再包裹一層蛋白質外衣。它們不消耗能量、不用吃飯、沒有新陳代謝、當然也不排洩,就是什麼也不會!因此不能獨自生存和繁衍,在外界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因此我們認為它就是一個物質顆粒,沒有生命特徵。但是只要它找到合適的受體細胞後,就會利用自己的蛋白質外衣騙過細胞,與細胞受體結合,然後將自己的DNA或RNA釋放到細胞內,並劫持細胞功能,為其所用。來複製更多的病毒。
也就是說,它們什麼也不會幹,也懶得幹,自己一窮二白只能當強盜,只能去劫持宿主的細胞(蛋白質工廠)來繁衍自己。等這些病毒充滿單個細胞後有些病毒甚至會撐破細胞直接將細胞殺死,有些會產生溶解酶分解細胞膜,跑出去感染其他正常細胞。而這些病毒在感染生物體後,生物體會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炎症因子)來激活免疫系統和調配免疫細胞大量的聚集在受感染的地方,免疫細胞會吞噬受感染的細胞,而感染的後期會發生極端的免疫系統攻擊就是「細胞因子風暴」,讓免疫系統對身體發出強烈的攻擊,這是一種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攻擊方式,最後就導致了生物體的死亡。當然生物體死後,病毒沒有了宿主,也會死亡。
可問題是,病毒為何要這麼幹?它的目的是什麼?
難道好好地和宿主細胞共生不好嗎?
通過上文可以看出,細菌和病毒這兩種東西的生存策略不同,但它們都是在生命早期階段進化出來的,只是走了不同的進化方向。細菌選擇保留更多的細胞特徵來獨立完成獲取能量和複製的過程,而病毒卻選擇了另外一種更極端的寄宿細胞的方式來生存和複製。
我們說病毒在脫離宿主後沒有生命,在寄宿後卻變現出了生命的特徵,這就跟植物的種子一樣,你拿一粒豆子會認為它沒有生命,但你將它種在土裡或是寄宿在土裡,它就能發芽變成植物,它就有了生命。因此我認為病毒是一種沒有被我們準確定義的生命。
還有我們認為病毒是有害的,它們可以快速的殺死宿主,而脫離宿主後就是死亡,那病毒存在了幾億年為何現在都沒有滅亡呢?這只能說明,病毒現在依然大量存在於各種野生宿主身上,並和它們已經和平共存了。任何一個能迅速殺死宿主的病毒,都不利於繁殖和傳播。這點好理解吧,也就是說一個病毒感染宿主,它要為自己的繁殖和傳播爭取更大的有利條件,當然它們沒有思想,想不到這一點,那它們是怎麼做的?
我們直到病毒的遺傳物質有DNA和RNA,這兩種遺傳物質中,RNA更具有優勢,這種病毒最狡猾,傳播性最強,因為單鏈的RNA很容易在複製的過程中發生錯誤,錯誤就意味著變異,變異就意味這種病毒能夠逃避生物體免疫系統的攻擊,有更長的潛伏時間甚至可以和生物體在繁衍的過程中相互適應。
這就是為什麼大量的病毒存在於它們的天然宿主身上一點事都沒有,而到了人身上就變得兇神惡煞,直接要命,因為我們機體內的免疫系統之前就沒見過這玩意,就表現出了極強的應急反應。當然在人身上進化最成功的病毒就是愛滋病,它們潛伏的長,而且和我們共存的時間也長,宿主活的時間越長病毒活的就越久,並且傳播出去的可能就越大。這不正適應了進化的方向麼:活下去、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