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終極目的是什麼?殺死宿主,和宿主共生?

2021-01-08 李論科學

從自然進化的角度來說,病毒雖然沒有自主意識,沒有思想,但根據生存法則,我認為病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和宿主共生。就拿任何一個生命來說,沒有誰願意把自己作死,或者作滅絕。你可能會認為病毒並不是生命,沒有所謂的生命特徵,但一個東西是不是生命也是我們人類定義的。下面我就說下我的觀點:

病毒和細菌有著不同的生存策略

自然界的任何有機體,在生物的層面上最基本的組成成分是細胞,也就是說,不管是任何一種動物、植物只要是我們眼睛能看到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而我們也認為細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它們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器等一系列完整的細胞系統,可以進行獨立的新陳代謝,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去獲取食物或者能量,供自己生存並且繁衍,當然吃東西也要排洩,這聽起來就跟一個生命是一樣的。

而細菌獲取食物或者能量的方式也比較廣泛,它們可以在適合的環境下獨立的存活並且繁殖,它們也可以選擇寄生在生物體內與之共存,例如,我們人體中就含有大量的細菌,這些細菌在我們身體內獲取能量,繁殖自己,但也幫助我們身體正常運轉。就像我們僱傭的長工一樣。

因此這種具有生命的單細胞生物,對我們來說比較溫和,它們不會主動迫害我們身體內的細胞,無非就是我們給它們分點能量就行。但是也有部分細菌性子比較烈,它們在我們的身體內不幹正事,反而排洩分泌一些有害物質,而且為了大量繁殖自己瘋狂索取能量,那我們的免疫系統肯定就不會放過這樣的細菌,於是就開始了一場保衛戰,我們的身體就生病了。但細菌作為一種生命體很容易被殺死,只要一些對它們來說有毒的物質只要切斷其細胞內任何一個生化反應,細菌都會死亡,因此細菌對我們危險不大,而且有益細菌還比較多。

而病毒這種東西,天生就是個窮光蛋類型的強盜,它不是細胞,不具有細胞的整體特徵,只是一個DNA或者RNA的遺傳片段,外面再包裹一層蛋白質外衣。它們不消耗能量、不用吃飯、沒有新陳代謝、當然也不排洩,就是什麼也不會!因此不能獨自生存和繁衍,在外界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因此我們認為它就是一個物質顆粒,沒有生命特徵。但是只要它找到合適的受體細胞後,就會利用自己的蛋白質外衣騙過細胞,與細胞受體結合,然後將自己的DNA或RNA釋放到細胞內,並劫持細胞功能,為其所用。來複製更多的病毒。

也就是說,它們什麼也不會幹,也懶得幹,自己一窮二白只能當強盜,只能去劫持宿主的細胞(蛋白質工廠)來繁衍自己。等這些病毒充滿單個細胞後有些病毒甚至會撐破細胞直接將細胞殺死,有些會產生溶解酶分解細胞膜,跑出去感染其他正常細胞。而這些病毒在感染生物體後,生物體會釋放大量的細胞因子(炎症因子)來激活免疫系統和調配免疫細胞大量的聚集在受感染的地方,免疫細胞會吞噬受感染的細胞,而感染的後期會發生極端的免疫系統攻擊就是「細胞因子風暴」,讓免疫系統對身體發出強烈的攻擊,這是一種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攻擊方式,最後就導致了生物體的死亡。當然生物體死後,病毒沒有了宿主,也會死亡。

可問題是,病毒為何要這麼幹?它的目的是什麼?

難道好好地和宿主細胞共生不好嗎?

通過上文可以看出,細菌和病毒這兩種東西的生存策略不同,但它們都是在生命早期階段進化出來的,只是走了不同的進化方向。細菌選擇保留更多的細胞特徵來獨立完成獲取能量和複製的過程,而病毒卻選擇了另外一種更極端的寄宿細胞的方式來生存和複製。

我們說病毒在脫離宿主後沒有生命,在寄宿後卻變現出了生命的特徵,這就跟植物的種子一樣,你拿一粒豆子會認為它沒有生命,但你將它種在土裡或是寄宿在土裡,它就能發芽變成植物,它就有了生命。因此我認為病毒是一種沒有被我們準確定義的生命。

還有我們認為病毒是有害的,它們可以快速的殺死宿主,而脫離宿主後就是死亡,那病毒存在了幾億年為何現在都沒有滅亡呢?這只能說明,病毒現在依然大量存在於各種野生宿主身上,並和它們已經和平共存了。任何一個能迅速殺死宿主的病毒,都不利於繁殖和傳播。這點好理解吧,也就是說一個病毒感染宿主,它要為自己的繁殖和傳播爭取更大的有利條件,當然它們沒有思想,想不到這一點,那它們是怎麼做的?

我們直到病毒的遺傳物質有DNA和RNA,這兩種遺傳物質中,RNA更具有優勢,這種病毒最狡猾,傳播性最強,因為單鏈的RNA很容易在複製的過程中發生錯誤,錯誤就意味著變異,變異就意味這種病毒能夠逃避生物體免疫系統的攻擊,有更長的潛伏時間甚至可以和生物體在繁衍的過程中相互適應。

這就是為什麼大量的病毒存在於它們的天然宿主身上一點事都沒有,而到了人身上就變得兇神惡煞,直接要命,因為我們機體內的免疫系統之前就沒見過這玩意,就表現出了極強的應急反應。當然在人身上進化最成功的病毒就是愛滋病,它們潛伏的長,而且和我們共存的時間也長,宿主活的時間越長病毒活的就越久,並且傳播出去的可能就越大。這不正適應了進化的方向麼:活下去、繁衍!

相關焦點

  • 病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殺死宿主還是和宿主共生?
    應該是共生,就目前新冠病毒而言,個人認為人類只是駕馭不了它,所以沒法共生。但是蝙蝠這些可以,所以他能和蝙蝠他們共生依存。 病毒的目的肯定是為了跟宿主共生,但是導致宿主死亡的原因,是宿主體內的免疫細胞,也就是白細胞反應過激全部聚集在肺部,最後瘋狂的什麼好壞細胞(細菌)都殺,產生免疫細胞風暴,導致肺部發炎
  •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殺死宿主嗎?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是把所有的人類都感染,然後讓所有的人類都走向滅亡嗎?為了了解病毒,我們要先了解病毒的存在。病毒生存的最終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共生我們很難想像病毒的存在是為了置人於死地,畢竟這樣相當於置自己於死地。當病毒剛開始侵入生物體內的時候,生物體的免疫系統就開工了,會努力地將病毒剷除掉。
  • 宿主死了,病毒也會死,為什麼病毒還要殺死宿主?
    從人類開始認識到病毒那天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和病毒的廝殺,有些曾經非常厲害的病毒,現在只能在書本上才能看到,因為它們已經徹底被人類消滅,但是現今仍有很多病毒是我們無法消滅的。假設現在有一個病毒,它能在感染者死亡之前找到下一個宿主,這樣就能保證它們的基因能夠傳遞下去,只要能夠保證傳遞不中斷,那麼就算是數十億年的進化也很難降低這個病毒的致命性。如果這個病毒不能找到下一個宿主,而且它又是目前僅存的、唯一一個病毒,那麼如果它的致命性依然很強,那麼結果就是兩敗俱傷,宿主和病毒都會死亡,而病毒面臨的比死亡更加的可怕,是滅絕。
  • 多維數字來看一看:病毒為什麼一定要殺死宿主,不知道在自殺嗎?
    下面我們從數字多維度來看看「病毒」為什麼要這麼做。1、病毒能活多長首先,病毒起源已經有三十多億年,它只是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可以附著在宿主細胞上得以生存,並可以複製出子病毒。而病毒的命有多長?無人知曉。用數字來看,應該就是無窮大+∞,可以說如果你不破壞它,宿主不死的話,它可以無限制地活下去。從這個數字來看,它沒必要殺死宿主?那大自然進化為什麼又讓它要殺死宿主呢?
  • 從《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看病毒為什麼要殺死宿主?
    作者在書中說:「整個近代史上人類的主要殺手是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結核、瘧疾、瘟疫、麻疹和霍亂,它們都是從動物的疾病演化而來的傳染病。」二是病毒為什麼要殺死宿主?我們人類對疾病可謂是聞之色變,感情上是恨之入骨,但有一個疑惑,那就是病菌從它的傳染開始啟動進而殺死宿主這一過程中得到了什麼樣的好處?
  • 自然界中殺死宿主的寄生動物有哪些,他們為什麼要殺死宿主?
    生物的寄生(parasitism) 指的是在2種生物共生的關係中,營寄生生活的生物獲益,而被寄生的生物則受害。在寄生生活過程中,營寄生生活的生物稱為寄生物(parasite),被寄生的生物稱為宿主(host)。
  • 需要寄生在宿主體內才可以生存的病毒,為何會選擇「反殺」宿主?
    對於病毒來說,最美好的環境,便是宿主體內的細胞,病毒雖然肉眼看不見,不過它們卻是地球上最好的「偽裝者」,當它們進入到體內,就會將自己偽裝成無害的DNA,然後攻克宿主體內的免疫系統,將生物細胞變成自己的後代加工廠。在地球上,病毒可以說無處不在,而且基本上鮮少有生物會對病毒免疫,當然,蝙蝠這種異類除外。
  • 「新冠病毒遐想」優秀的「病毒」絕不會把宿主殺死,假如還有續集...
    最近看了不少關於病毒的小說和科普,看得越多,你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就越顯得淺薄。就病毒而言,你說是那些直接就要了人命的病毒厲害?還是那些沒有將人致死、且與身體友好相處的病毒更厲害?2對於病毒而言,他們要活著就必須要有宿主。如今發現的這種新冠病毒,那些生猛好鬥的,看著來勢兇猛的,沒頭沒腦的橫衝直撞,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就把人給殺死了。它們豈不知,人死了,宿主也會跟著消失,它們這群孫子們也不會有好下場,自然而然就隨著宿主的消亡而死亡了。
  • 蝙蝠可能是非典病毒野生宿主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
    新華社洛杉磯9月29日電(記者陳勇)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科學家通過對野生蝙蝠的廣泛調查表明,野生蝙蝠可能才是非典病毒的源頭宿主,而先前廣受懷疑的果子狸不過是將病毒從野外傳染到人類身上的中間宿主。
  • 撲朔迷離的新冠病毒中間宿主之謎
    一、找出新冠病毒自然宿主與中間宿主的意義對新冠病毒的溯源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明確其傳播的自然宿主與中間宿主,對掐斷動物傳染源,減少疾病傳播具有重大意義。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呼聲最高的是蝙蝠。這意味著,蝙蝠有極大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但新冠病毒要傳播到人,還需要有一個或者數個動物「二傳手」,即中間宿主。找出這個中間宿主,明確最初的傳播動物,就成了當前重中之重的任務。二、是不是穿山甲?蝙蝠被鎖定為自然宿主,沒有什麼爭議,但中間宿主的尋找卻困難重重。之所以穿山甲被挑揀出來做最大的嫌疑犯,來源於以下基本事實。
  • Nat Commun:病毒和宿主細胞啟動子新認識有望開發出新的HIV治癒策略
    2017年5月7日/生物谷BIOON/---啟動子是基因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控制著基因表達(轉錄)的起始時間和表達的程度。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病毒和宿主在它們的啟動子上都具有高度類似的調節序列。
  • ...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調控病毒複製及宿主...
    本網訊 10月13日,由我校動物醫學院楊漢春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的973計劃項目「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調控病毒複製及宿主免疫應答的機制」課題結題驗收會在北京順利召開。973計劃項目諮詢專家陳煥春院士、黃文林教授和童光志研究員,項目專家組專家劉秀梵院士、張改平院士、陸承平教授、塗長春研究員、周恩民教授、姜平教授、劉爵研究員、肖少波教授、馬志永研究員等及項目組成員參加了會議。
  •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病毒在生態系統中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簡單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作為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是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的,病毒並沒自己的代謝機構,也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一旦離開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病毒的複製、轉錄和轉譯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細胞中進行的。
  • Nature新論文:穿山甲或為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而在2月6日,華南農業大學曾在官方微信發布簡訊,提出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除了華南農大,這篇論文中的作者單位還有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及肇慶中心、廣州動物園、中國農業大學、廣東省野生動物救助中心。之前的研究表明,冠狀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動物和鳥類。數月之前,當人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後,作者用新冠病毒的序列在 Genbank 中進行了序列比對。
  • 丹麥養殖貂體內發現新冠病毒?研究稱貓和豬成為中間宿主的可能性較...
    研究稱貓和豬成為中間宿主的可能性較大,而三文魚攜帶病毒可能性幾乎為0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8 00:26:32
  • 上海巴斯德所等發現新的種屬特異性C肝病毒宿主因子
    HCV動物感染模型對C肝疫苗研發具有重要意義,HCV只感染人和黑猩猩,由於倫理等問題,現已禁止使用黑猩猩作為模型動物;表達HCV受體分子的轉基因小鼠可有限支持HCV感染,但由於缺少其他人源宿主因子,尤其是針對病毒進入細胞之後的關鍵步驟的宿主因子,該轉基因小鼠模型在C肝疫苗效價評價的應用上仍有限。因此,鑑定新的種屬特異性HCV宿主因子對HCV小動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 中美歐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可能不存在
    新華網南京11月6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6日從江蘇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了解到,該校參與的一項國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祖先已具有感染人類的能力,這意味著中間宿主可能並不存在。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上。
  • 中疾控:沒有證據表明三文魚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中間宿主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16日電 (杜燕 宋宇晟)中國疾控中心應急中心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專家組專家施國慶6月16日晚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們沒有證據表明三文魚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中間宿主。在這次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相關的被汙染的局部場所,通過檢測確實發現三文魚有被汙染的情況,但是進入到汙染場所之前的三文魚,並沒有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他強調,無論食用三文魚或者其他食品,都應該清洗的乾淨,進行必要的加工食用。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目前,對於SFTSV的感染機理研究得相對較少,因而制約了疫苗和藥物的研發。為了全面了解SFTSV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該研究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了SFTSV感染過程中宿主細胞的動態應答圖譜。通過對生物學過程的聚類分析,發現病毒感染可以顯著激活宿主細胞的內質網應激(ER-stress)和UPR。
  • 鎮魔曲手遊精英宿主在哪裡 天門山精英宿主什麼時候刷新
    鎮魔曲手遊精英宿主在哪裡 天門山精英宿主什麼時候刷新時間:2017-03-17 14:2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鎮魔曲手遊精英宿主在哪裡?天門山精英宿主什麼時候刷新?祝融真火任務要求擊殺3個精英宿主,不少人找了很久都沒找到,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