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殺死宿主嗎?

2020-12-24 麥克斯韋妖妖靈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是把所有的人類都感染,然後讓所有的人類都走向滅亡嗎?為了了解病毒,我們要先了解病毒的存在。

病毒和細菌

病毒和細菌的個體都非常的微小,我們用人類的眼睛是難以直接去發現病毒或者細菌的存在的。感染病毒和細菌都很有可能讓生物體生病或出現異常,除此之外,它們有著天差地別的關係。

是否是生物?我們可以非常明確地認為細菌是一種生物,儘管它是最為簡單的一種生物,但是它具有所有生命的基本結構,無論是真核細胞還是原核細胞,它們都是真真實實的生命。但是病毒就讓人感覺很困擾了,病毒的結構比最簡單的細菌還簡單,甚至可以說病毒是不具有任何細胞結構的,它只是一團遺傳物質,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者RNA)。所以病毒是一種生物嗎?病毒只能夠依賴生物體的宿主細胞存活著,並利用細胞的能量來完成自己的生命活動,按照自己的遺傳信息來生成新的病毒。

大小不同。雖然都是我們肉眼無法識別的小,但是細菌還是遠比病毒大多了,畢竟細菌具有完整的細胞結構,細菌的大小是典型病毒的100倍。

治療方法不同。由於二者的本質上有非常巨大的區別,所以對待他們的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細菌可以用抗生素治療,但是對於病毒只能使用抗病毒治療。

寄生

病毒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不是一個可以獨立進行生命活動的個體,它必須依賴於其他的物質。也就是說,病毒是無法像細菌一樣獨立生存的,它必須寄生在某些生物體上。

與生物體很類似的是,繁殖似乎是病毒的頭等大事。當病毒進入生物體之後,它會開始尋找自己可以寄生的宿主細胞,然後用自身的遺傳信息來替代細胞內原有的DNA或者RNA,並利用細胞的生化過程來大量複製自己的遺傳物質。

比較可惡的是,病毒還會離開自己的宿主,去尋找新的宿主。人類歷史上的很多傳染病就是由病毒所造成的,古往今來很多人也因為感染病毒而死亡。那麼,當病毒的宿主死亡之後,病毒不也要隨之死亡嗎?病毒生存的最終目的究竟是什麼呢?

共生

我們很難想像病毒的存在是為了置人於死地,畢竟這樣相當於置自己於死地。當病毒剛開始侵入生物體內的時候,生物體的免疫系統就開工了,會努力地將病毒剷除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病毒如果要存活下來,那麼它就要降低自己被免疫系統幹掉的可能性,所以病毒很有可能會隨著它的不斷繁殖,能力越來越強,殺傷力也越來越大。

但是它這麼做的目的僅僅是讓自己有地方可以寄生,畢竟提高自己的傳染性,從生物的角度來看就是提高自己的存活機率。所以,對於大多數病毒來說,它們想尋求的其實是一個寄生所產生的共生關係,但是為了強化這種共生關係,它們對免疫系統的攻擊力更強,而且免疫免疫系統攻擊的能力也越強,所以生物體會在病毒的摧殘下,表現出生命症狀。

但是無論如何,生物的歷史永遠是伴隨著所有生物體共存的情況的,人類的發展也是和病毒相伴而行的。可喜的是,每一次人類都打敗了病毒,無一例外。

小結:

雖然病毒在生物體內有非常強的繁殖能力,但是病毒本身並不能算是生物體,因為它不能獨自進行繁殖和生活功能,必須依賴於宿主。所以和細菌,病毒有著非常本質上的差別,它甚至沒有任何細胞的結構,僅僅只是一段遺傳物質。

在人類的歷史上,病毒的殺傷力是非常強大的,所以病毒存在的使命是消滅生物或者人類嗎?顯然不是的,因為當它寄生的宿主死去之後,病毒也面臨著死亡的風險。所以病毒更多地只是追求寄生的共生關係。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病毒的終極目的是什麼?殺死宿主,和宿主共生?
    從自然進化的角度來說,病毒雖然沒有自主意識,沒有思想,但根據生存法則,我認為病毒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和宿主共生。就拿任何一個生命來說,沒有誰願意把自己作死,或者作滅絕。你可能會認為病毒並不是生命,沒有所謂的生命特徵,但一個東西是不是生命也是我們人類定義的。
  •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病毒在生態系統中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簡單的非細胞型生物。病毒作為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是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的,病毒並沒自己的代謝機構,也沒有酶系統。因此病毒一旦離開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病毒的複製、轉錄和轉譯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細胞中進行的。
  • 多維數字來看一看:病毒為什麼一定要殺死宿主,不知道在自殺嗎?
    病毒存在於地球上三十多億年,可以說是地球上有生物誕生開始,病毒就存在了。它存在的時間遠比人類存在的時間要長得多。然而病毒感染了宿主,為什麼要殺死宿主呢?難道它活了幾十億年還不知道宿主死亡意味著自己也要死亡嗎?它當然知道,進化幾十億年了,早就知道這個道理,不然也就活不到今天。
  • 撲朔迷離的新冠病毒中間宿主之謎
    一、找出新冠病毒自然宿主與中間宿主的意義對新冠病毒的溯源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明確其傳播的自然宿主與中間宿主,對掐斷動物傳染源,減少疾病傳播具有重大意義。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呼聲最高的是蝙蝠。這意味著,蝙蝠有極大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但新冠病毒要傳播到人,還需要有一個或者數個動物「二傳手」,即中間宿主。找出這個中間宿主,明確最初的傳播動物,就成了當前重中之重的任務。二、是不是穿山甲?蝙蝠被鎖定為自然宿主,沒有什麼爭議,但中間宿主的尋找卻困難重重。之所以穿山甲被挑揀出來做最大的嫌疑犯,來源於以下基本事實。
  • 甲魚真的大補嗎?龜類被稱作「病毒倉庫」,或是新冠中間宿主
    對於這次新冠疫情究竟是如何傳播到人類身上的,雖然目前 還沒有一個明確地答案,不過,有觀點認為,很可能病毒的源頭仍然是在蝙蝠的身上,此後,蝙蝠將病毒傳給了野生動物,又在野生動物之間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傳播,其中蛇、穿山甲、水貂等等,都有可能是中間宿主。
  • Nat Commun:病毒和宿主細胞啟動子新認識有望開發出新的HIV治癒策略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病毒和宿主在它們的啟動子上都具有高度類似的調節序列。論文通信作者、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生物工程助理教授Roy Dar解釋道,「迄今為止,病毒-宿主網絡包括在基因表達的後期階段,病毒與它們的宿主之間存在的蛋白和mRNA相互作用。」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停用後,HIV能夠自發性地重新激活。一直以來,不能夠鑑定潛伏的或休眠的HIV感染細胞庫是治癒HIV感染的一個重大障礙。
  • 病毒中間宿主會有新的「候選者」嗎?狗和穿山甲孰是孰非?
    這是真的嗎?病毒中間宿主會有新的「候選者」嗎?狗和穿山甲孰是孰非?實際上但並非所有人都同意這一猜測。一位專家表示,這項研究「有很多不足之處」,而且數據並不支持這項研究的結論。人類免疫系統將CpG位點視為一個標記點,表明存在入侵病毒。據了解,一種名為鋅指抗病毒蛋白(ZAP)的人類蛋白質附著在病毒基因編碼的CpG位點上,並幫助人們分解病原體。該理論認為,CpG位點越少,病毒對ZAP的攻擊就越小。夏發現,SARS-CoV-2攜帶的CpG位點比其他已知的冠狀病毒(包括SARS-CoV和MERS-CoV)攜帶的CpG位點要少。
  • 新研究否定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蛇,也否定其存在HIV蛋白插入...
  • 宿主是什麼?傳染力強嗎?
    研究推測,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研究成果預測了武漢冠狀病毒有很強的對人感染能力 ,為科學防控,制定防控策略和開發檢測/幹預技術手段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自然宿主或是蝙蝠 說起當年的「非典」,很多人至今心有餘悸,那場疫情的罪魁禍首正是一種名為SARS的冠狀病毒。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英國這次報告的變異病毒是否具有更強的致病性及致命性?疫苗會不會就此失效? 病毒常「犯錯」 儘管「病毒在持續變異」這句話聽來讓人膽戰心驚,但事實上,為適應不同宿主,變異是病毒自我複製過程中的「常態」。 病毒在細胞內繁殖時,要為每個「子」病毒複製一份遺傳物質,而這些副本並不總是完美的,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即發生基因突變。
  • 蝙蝠可能是非典病毒野生宿主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
    新華社洛杉磯9月29日電(記者陳勇)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科學家通過對野生蝙蝠的廣泛調查表明,野生蝙蝠可能才是非典病毒的源頭宿主,而先前廣受懷疑的果子狸不過是將病毒從野外傳染到人類身上的中間宿主。
  • B肝病毒利用蛋白X反擊宿主自我防禦!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在全世界,慢性B型肝炎影響將近2.4億人,每年殺死將近80萬人。已有藥物用來治療HBV,但是它們很少能夠治癒這種感染,因此,在治療結束後,這種病毒通常捲土重來。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日內瓦大學、法國裡昂大學和美國吉利德科技公司的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細胞如何自我抵禦HBV感染,以及這種病毒如何反擊。
  • Nature新論文:穿山甲或為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而在2月6日,華南農業大學曾在官方微信發布簡訊,提出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除了華南農大,這篇論文中的作者單位還有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及肇慶中心、廣州動物園、中國農業大學、廣東省野生動物救助中心。之前的研究表明,冠狀病毒主要感染哺乳動物和鳥類。數月之前,當人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後,作者用新冠病毒的序列在 Genbank 中進行了序列比對。
  • 中間宿主不明 散發風險一直存在
    據報導,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目前,北京主要商超企業已連夜下架全部三文魚。如何看待突然出現的聚集病例?普通人如何做好防護?記者就此採訪了廣東公共衛生和臨床專家,專家指出,常態化防控並不意味著可以松一松,但對於局部散發病例也不必恐慌。
  • 上海巴斯德所等發現新的種屬特異性C肝病毒宿主因子
    C肝病毒(HCV)是一種RNA病毒,屬於黃病毒科的C肝病毒屬。近年來開發的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提高了C肝的治療效率,但由於缺乏疫苗,HCV的徹底清除仍具有挑戰性。HCV動物感染模型對C肝疫苗研發具有重要意義,HCV只感染人和黑猩猩,由於倫理等問題,現已禁止使用黑猩猩作為模型動物;表達HCV受體分子的轉基因小鼠可有限支持HCV感染,但由於缺少其他人源宿主因子,尤其是針對病毒進入細胞之後的關鍵步驟的宿主因子,該轉基因小鼠模型在C肝疫苗效價評價的應用上仍有限。因此,鑑定新的種屬特異性HCV宿主因子對HCV小動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 冠狀病毒為何是人類最害怕最討厭的病毒之一,它為了生存不擇手段
    當時天主教會的勢力非常之大,但是在黑死病發病的過程當中,人們發現你羅馬天主教會的這些神職人員、這些神父他同樣也得病,他同樣也在死亡,你不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嗎?你不是讓我們來贖自己的罪嗎?為什麼你也會得病呢?那麼在這次黑死病的疫情結束之後,羅馬天主教會的公信力因此發生了巨大的動搖。這個對歐洲社會產生的影響是什麼呢?
  • 丹麥養殖貂體內發現新冠病毒?研究稱貓和豬成為中間宿主的可能性較...
    研究稱貓和豬成為中間宿主的可能性較大,而三文魚攜帶病毒可能性幾乎為0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8 00:26:32
  • 菲律賓巨型蝙蝠走紅網絡:體型足有成人大小,被視為伊波拉病毒宿主
    菲律賓巨型蝙蝠走紅網絡:體型足有成人大小,被視為伊波拉病毒宿主  olivia chan • 2020-07-07 17:
  • 新研究發現海裡有近20萬種病毒,一升海水病毒量比全球總人口還多
    病毒算「活的」嗎?Gregory說,把病毒按「種類」(species)劃分存在爭議,因為病毒進行無性繁殖,而且互相之間、以及和宿主之間頻繁交換DNA,加上病毒不存在獨立繁衍所需的機制,所以一些生物學家甚至不認為病毒是「活的」。
  • 海洋最常見生物體DNA中藏有病毒
    /Nature Microbiology)這項近期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期刊上的研究,通過對海洋中廣泛存在的微菌SAR11的研究,啟發了科學家對病毒生存策略的新認知。SAR11是一種單細胞細菌,靠海洋中溶解的碳為養分生存,在海洋表面細胞數量的佔比高達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