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之前,攜程就因為疑似「大數據殺熟」而深陷輿論漩渦中。我們姑且不論真相裡攜程是否殺熟,但隨著輿論的發酵也是讓攜程口碑大跌。而就在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飛豬、去哪兒上榜。你們說,今後這日子還怎麼愉快的過下去?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數據殺熟」。就拿之前攜程的事情來說,早前有網友發現,用不同手機、不同帳戶在攜程預訂同一酒店同一房型,卻呈現出不同的價格。更有網友表示自己之前在攜程上購買機票,顯示總價格17548元,因為發現沒有選報銷憑證,退回重新修正,再支付就顯示無票,重新搜索選擇時,價格變成了18987元,總價就貴了近1500元。
就因為使用攜程會出現這樣莫名的狀況,也讓攜程被指存在"大數據殺熟"的嫌疑。當然,攜程官方肯定是表示他們絕不存在任何「大數據殺熟」的行為,而造成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無非就是軟體有bug。對於攜程官方這樣的解釋,還是不能夠挽回那些被「大數據殺熟」嚇跑的用戶。
當時大家都在口誅筆伐攜程,飛豬、去哪兒都置身事外,而攜程遺失的用戶也應該都會變成選擇他們的用戶。然而平靜的生活沒有持續多久,隨著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出爐,飛豬、去哪兒也被傳出大數據殺熟。
調查結果顯示,網購平臺、在線旅遊和網約車等APP或網站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其中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沒有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不存在,更有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此外,本次調查中在對14個APP或網站進行的57組模擬消費體驗樣本中,有35組樣本新老帳戶的價格完全一致,只有去哪兒網、飛豬旅行等少數個別涉嫌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
針對該消息,去哪兒網和飛豬回應稱,這些情況往往是由於促銷紅包、新人優惠、酒店和航班庫存變化帶來實時價格變動等原因造成的,並非「大數據殺熟」。
雖然去哪兒和飛豬也都表態自己並沒有大數據殺熟,但無論真相如何,大數據殺熟的陰影已經烙印在消費者心頭,今後大家再也不能愉快的生活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