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師太:她用最平淡簡單的食材,做出了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

2021-02-07 如孝法師

她用最平淡簡單的食材,

做出了站在世界素食之巔的料理。

她的料理遵循傳統,卻不失創造力,

讓眾多世界名廚為之震撼。

她不是米其林星級餐廳廚師,

只是一位普通的比丘尼,

她是靜觀師太。



靜觀師太因為信仰而追尋佛法,17歲出家入廟,歸隱山田,一心研佛,用素食溫暖塵世,卻因在紐約製作了一頓午宴而驚豔全球。



《紐約時報》給予靜觀師太極高的評價:


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並不在紐約或是哥本哈根。而在遙遠東方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歲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巔。


靜觀師太的菜品都很簡單,從不花哨做作,主要是為了突出一個「素」字。



靜觀師太的菜品都經過細心的烹調和搭配,看似簡單的菜品卻有著不簡單的用心。



數十年間,靜觀師太獨自一人藏身一隅,享受她極樂和自由的時光,並藉借烹飪素齋呈現出眾人面前。



所以七歲的靜觀便已經學會自己做手擀麵,其母親更是把幾十年的廚藝悉心傳授於她。


因長期的耳濡目染,靜觀早已廚藝精湛。



01


了這樣的食物,你確實不再需要吃肉了。」

「一個女人要想找到一個好丈夫,就必須得有隨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

這是靜觀師太年幼時,她的父親對她說過的一句話。


從小就在農場長大的她,沒有學過烹飪,卻從7歲起就會做手擀麵,多年後,她做得一手好菜,但卻沒有如父親所說的,去找一個好丈夫…...

因為那一年,她出家了。

其實最開始,她並沒有想要出家,用她的話說:「只是想住在深山裡的一間屋子裡,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一直一個人生活下去。」

直到17歲那年,她踏進了寺院。

在第一次走進寺院時,她才真正體會到了自己一直嚮往的、自由的感覺。

兩年後,她正式落髮出家,法號靜觀。


出家後的日子很艱苦,她的父親卻是最煎熬的那個人,「我會讓你住在山裡,但是我會很傷心。」

連住在山裡都會傷心的父親,面對孩子出家,一輩子不能體會家庭之樂,無法享受肉之美味,一輩子孑然一身,無所依倚,更是接受不了。

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剝奪女兒選擇的權利,去要求她滿足自己的安排,而是選擇默默地支持她。


可能是父親一直無法放下這顆惦念的心,79歲那年,他來到了靜觀所在的寺院,他說:「我要自己來感受一下,你為什麼要過這樣的生活。」

寺院沒有肉食,食素多日後,父親還是無法習慣,他擔心女兒過得辛苦,不禁問道:「僧人能吃到的最好的食物是什麼?」

靜觀為此,去深山裡採摘了蘑菇,用香油和醬油將其在鍋中炸熟,讓父親在臨近的大山中聽泉,感受大山,安靜地品嘗。

也正是這最簡單的一餐,徹底顛覆了父親的看法:

「這比肉好吃多了,有了這樣的食物,你確實不再需要吃肉了。」



父親向她鞠了三個躬,就轉身離開了寺院。

可是誰也不知道,這竟是他最後的時光。

想來是看到女兒過得自在安好,他便能放下一直牽掛著的心,一周後,他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02

我想和天地交流,

我想通過美食和每個人交流。」

這是靜觀師太一直以來的堅持,秉持著這個信念,她開始了她的僧侶生活。


她種植的蔬菜,整年時間依賴著自然、宇宙、土地力量以及人力茁壯生長。從不施農藥。

她將一切與自然分享。

僅用人的勞動力來開墾土地,再將種子播撒於土地之中,剩下的便交由空氣、水和陽光,任由日曬雨淋。

無論風霜雨雪,植物們總能隨遇而安,開花結果。


晚上偶爾有野豬來偷食南瓜,她也不會驅趕,會讓它吃個痛快,因為這就是自然。

這也是她一直提倡的——「純天然食材」的概念。

但是,卻並不是我們常說的「有機食物」。


其實,最完美的料理源自對身體最健康、味道最自然的食材,產生於與水果、蔬菜、調味香草、豆子、蘑菇及穀物之間的緊密關係。

在她看來,廚師與其使用食材之間的關係應該是親密無間的。

所以,所有的食材都由她親自種植,親自採摘,再親自烹飪。

「我親自種植它,並將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雨水、太陽、土壤、種子,它們是我的烹飪大軍。」



在寺院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修煉.

她將禪文化與飲食結合一起,把廚藝與佛法融匯貫通。

人與食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

她一直沒有忘記的,就是這顆不變的初心。

03

我不是廚師,我只是一介僧侶。」

作為素食廚藝界的泰鬥,靜觀師太卻在紀錄片一開始,說了這樣一句話。


而她又確實因烹飪而出名。面對這些,她沒有反對,沒有刻意強調。

「人們為了美食慕名而來,那為什麼不通過美食去傳達禪,傳達佛法呢?」

這正是她所追求於宗教而行於內心的個人哲學。

慢慢的,來的人都體會到了一種別樣的感受:

「師太的料理是關於覺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熟思和關心,是一種特別的關心方式,甚至比你在最好的餐廳中,所體驗到的關心還要好。」


蓮花茶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茶,蓮花茶。在某種意義上,這是關於佛法的一種巧妙的隱喻,這正是這種方式的精妙之處,用液體的方式,來表達佛法的涵義。」


在寺院裡漫步,你會發現,靜觀師太的食材庫裡還有一種稀有的配料——時間。

對她來說,烹飪可能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遊戲。她喜歡與時間遊戲,而其中最擅長的,便是發酵。

在原材料中加入少量的調料,靜置於空氣之中,不作為地交以時間,然後等待奇妙的化學反應產生。

食材於時間的流逝之中發生了轉變,這是一個質變的過程,再普通的食材也於其中獲得了新生。

看似不作為,卻能產生奇蹟。


她說:「在食材的轉變之中,你能看到過去、現在、未來,能看到時間的循環往復。」


泡山涼拌菜


三色醃藕


芸豆蒸茄子


筍舟醃什錦

黃瓜板慄參棗卷

而在所有發酵的食物中,她最擅長的就是醬油。醬油是齋菜裡重要的一味調料,而時間的奇妙造就了美味的醬油。

在製作醬油的過程中,師太說:「我得以在先人的智慧中復活,如同他們重生。」

而此時,時間的概念卻又得到消解,何人、何時、何地都不再重要,而是所有的一切在現在這一刻得到交融,而最重要的便是活在當下。


她擅長將最新採摘的食材和長時間發酵的東西相搭配。於是,你會發現,在寺院的一個屋頂上,露天擺放著一些甕和缸,裡面正在進行著難以察覺的活動。

那些都是她的秘密武器:正在慢慢發酵的醬油、大醬和辣椒醬等調味品。有些醬料發酵的時間不是幾周,而是數年。


她通過食物傳達的不僅只有這些,還有傳統與健康的回歸。在烹飪中,只要有威脅到身體健康的食物佐料,她都不會用。

比如糖有防腐劑的作用,所以她做菜的時候基本不用糖。這也就是齋菜為什麼更有益身心的原因之一。


她說,如今年輕人的飲食習慣也被改變了,他們的飲食習慣漸漸西方化。隨著速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得了肥胖症,身體呈現亞健康狀態。

為了改變這個狀態,她開始在全州大學(韓國400多所大學裡排名第30的重點大學)烹飪藝術系教課,要將健康的飲食文化傳播給更多的人。


她會介紹僧侶餐的構成成分,而這些成分能喚醒大腦讓人保持清醒,寺院的食物和精神力量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

而其目的,也只是讓人們回歸本真,食物不再只是為人類提供能量而存在,還能為人類提供精神的力量。



她不是哪個餐廳的主廚,沒有顧客,也不曾出版過烹飪書。她沒有上過烹飪學校,也不曾在任何一家等級森嚴的米其林四星餐廳一步步努力晉升。

她的名字未曾上過任何一個年度全球最佳廚師榜單,但是她和榜單上的那些人等量齊觀,不會遜色,只會超越。


宇宙萬物是本無字天書,大自然在現代生活中常被忽略,靜觀師太的齋飯就是加入了意念,她把做菜當作是一種冥想,她做的菜,就是遵循了佛教禪文化而演變出來的一種藝術,真正改變人的,是她食物裡所蘊含的那種精神力量。



如今的她,依然在那簡樸自然的菜園子裡採摘烹飪,在此尋覓出內心對自然的理解,以及對事物的恩賜。

素食料理,就是她對世界的察覺,亦是她的修行。



在紀錄片中師太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創造和自恃根本無法形容,

你只有超脫於攀比嫉妒之心,

創造的大門才會為你而開。

有如源泉之水涓涓而流,

片刻不息,晝夜不止。

切勿自己成了自己的牽絆,

切勿為周圍的環境所把控。

你必須自己來掌握周圍的萬物,

你必須能夠自由進入思維之門,

這才是真正的從心所欲。

你總有辦法激活你的創造力,

因為這個世間,

根本就沒有那麼多自恃可言。」


「我通過料理食物來參禪。

我作為一名僧人而生活,

帶著歡喜和自由的心態。

我也祝願你有健康、幸福的生活!謝謝!」

——靜觀

資料來源於紀錄片《主廚的餐桌》

第三季第1集

長按二維碼,下載觀賞完整紀錄片

相關焦點

  • 靜觀法師:她用最平淡簡單的食材 做出了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
    來源 | 鳳凰生活網、甲和燈她用最平淡簡單的食材,做出了站在世界素食之巔的料理。她的料理遵循傳統,卻不失創造力,讓眾多世界名廚為之震撼。點擊播放 GIF 0.6M《紐約時報》給予靜觀師太極高的評價: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並不在紐約或是哥本哈根。
  • 17歲喪母出家,59歲做出世上最高貴的料理...
    「世上最高貴的料理,不在餐廳,在廟裡...」這句話源於韓國天真庵裡一位叫靜觀的師太,《紐約時報》曾這樣評價她:「韓國的一所偏僻的寺院裡,一位59歲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之巔。」師太常年隱居於深山老林,沒有經營任何一家餐廳,平時只是為寺廟裡的尼姑們做飯。
  • 她17歲出家,卻做出世上最高貴的料理,5000萬人因她而吃素
    這一集,說的卻不是一位廚師,而是…別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她的故事…「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並不在紐約、或是哥本哈根。韓國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歲的尼姑,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巔。——《紐約時報》2015年10月刊」1、辭親割愛,感念父母恩「一個女人要想找到一個好丈夫,就必須得有隨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這是她年幼時,父親曾對她說過的一句話。
  • 17歲出家,素食烹飪中修行,做出了世上最高貴的料理
    靜觀師太,17歲出家入廟,未曾婚嫁,膝下無子,一生研佛。本不是凡塵中人,卻因為在紐約製作的一頓午宴驚豔世界。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並不在紐約或是哥本哈根。感念父母養育之恩「一個女人要想找到一個好丈夫,就必須得有隨手做出七道菜的能力。」
  • 被《紐約時報》稱為「哲學家主廚」的靜觀師太,將出席2020良食...
    「世界上最高貴的料理,並不在紐約或是哥本哈根,而在韓國的一所偏僻的寺院中,一位59歲的尼師,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之巔。」這是《紐約時報》在見識過2015年靜觀師太的赴美烹飪之旅後,給出的讚譽。在2015年被紐約博納丁餐廳主廚 Eric Ripert 請到美國做個人頂級美食宴,被西方美食界熟知之前,靜觀師太一直在韓國白羊寺天真庵過著樸素安靜的修道生活,她稱自己並非廚師,而是修行人,她將寺院生活視為將佛法在生活中實踐的道場,而烹飪寺院料理是她佛法修習的重要途徑。然而,靜觀師太對烹飪的熱愛卻是從小就開始了的。
  • 十七歲出家的她,歸隱深山,五十九歲到達了世界素食料理的巔峰!
    她就是韓國的靜觀師太圖片來源於網絡出家兩年後她開始落髮,從此,過上了青燈古佛,晨鐘暮鼓的生活。一日三餐,素食為主,所有食材皆來源於自然,又回歸於自然。圖片來源於網絡她的素食觀念就是禪意,當禪意與素食碰撞,讓素食回歸本真的味道,每一樣食材在靜觀的手下都會發揮出本身最新鮮,最純真的味道。
  • 17歲離家出走,躲進深山,一生未嫁,卻帶著一顆母愛的心做出感動5000...
    《紐約時報》首席記者,作家:傑夫.戈爾迪尼爾結果一落座,傑夫就看到靜觀的桌前全是最簡單的素食食材,土豆,黃瓜,金針菇,茄子……傑夫心裡默默做好了吃一頓普通齋食的心理準備。靜觀師太但是,僅僅幾分鐘,這些最普通的蔬菜,在師太的手裡竟然發生了神奇的變化!
  • 她17歲出家為尼,守40年古佛青燈,卻以一道大白菜驚豔世界!
    圖片上的人物,便是今天的主人公靜觀師太,她17歲出家為尼,守40年古佛青燈,卻因一頓飯菜驚豔了世界。《紐約時報》這麼評價她:世界最好的食物,不在紐約,在遠在東方的一座小廟裡,一位59歲的尼姑卻站在了世界素食料理的巔峰。
  • 17歲出家終身未嫁,但卻以廚藝聞名世界,網友: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17歲出家終身未嫁,但卻以廚藝聞名世界,網友:這才是嚮往的生活!美食,顧名思義就是好吃的不得了的食物。作為一個資深的吃貨,沒吃過這些美食怎麼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吃貨呢?這道就是中國最具特色的美食。何為美食?美食就是讓你一看就有食慾的食物。
  • 她17歲出家,在荒山修行45年,做出全球頂級美食
    在離韓國首爾四小時車程的白羊寺裡,有一位修行近50年的靜觀師太,她不僅佛法造詣頗深,還是一位隱世高廚,她做的素食超越了肉類和海鮮的美味。我們在一樓的廚房裡見到了師太,她個子很小,神情有些嚴肅。見到她的第一面時,我無法想像她的一雙手能發揮多大的能量,又如何四十多年如一日地為寺院僧人製作料理,甚至名氣遠傳海外。
  • 17歲出家當尼姑,千萬人因她開始吃素,更是徵服世界米其林!
    像是嵩山的少林寺,洛陽的白馬寺,位於塔雲山上的觀音殿,山西渾源的懸空寺,還有大覺寺等等廟宇。這些廟宇中有不少的和尚、尼姑之類的人存在的。要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作為和尚和尼姑是不能吃葷食的,都是吃素食的。尤其是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素齋這些飯菜,因為要保持寺廟的戒規等,是不能吃辛辣葷食的,要想不吃葷食還得身體好,所以,才想出了這種素齋。
  • 她是隱世高廚,做的菜被《紐約時報》評為「超越米其林三星的美味」!
    不論從小吃到饕鬄盛宴,都能震撼你舌頭上的每一顆味蕾,即使是素食也能如此。在韓國白羊寺天真庵有這樣一位修行高深,又做的一手好菜的靜觀師太。她不僅佛法造詣頗深,還是一位隱世高廚。他所做的齋飯被《紐約時報》評為「超越米其林三星的美味」!紀錄片《主廚的餐桌》開場的第一句話說,「她的每一次烹飪,都稱得上一場御前表演。」
  • 一廚一世界,這應該是境界最高的美食紀錄片,評價也逆天!
    於是Massimo 用一道美食力挽狂瀾——米酪椒燉飯,將帕爾馬乳酪作為必備材料。這樣一來讓整個奶酪業起死回生,沒有人因此而失業,奶酪商獲救,36萬塊奶酪輪銷售一空。他最卓絕的貢獻在於創新了傳統的義大利菜。創新在當今這個時代當然無可厚非,但在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義大利人看來,這無疑是一種反叛。他們覺得最好吃的意式料理,就是媽媽菜。
  • 在避世隱居的山林中,居住著一位烹飪高手,做出的飯菜非常棒
    在避世隱居的山林中,居住著一位烹飪高手,做出的飯菜非常棒在這是世界上我們又千百種美味的佳餚。在中國地域不同我們所分的菜系也是不相同的。每一個人喜歡的食物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朋友卻說最難吃的飯菜確實深山古廟中的齋飯。
  • 一個人的晚餐也可以很精緻,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自己最愛的美味
    大家好,我是尋食小哥:一個人的晚餐也可以很精緻,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自己最愛的美味今天是禮拜一,大家的工作是不是很辛苦呢?工作了一天,帶著疲憊的身心回家,最讓我感到滿足的,就是自己做自己最愛的美味了。今天回家的路上,在菜場順手買了一些土豆和魚排,準備做一份蒜辣蠔香土豆魚來犒勞下自己。
  • 4次榮獲世界料理書大獎,日本主婦如何用「做菜」逆轉人生?
    慄原晴美在「世界美食圖書大獎」頒獎禮上對於慄原晴美來說,一切成功都是那麼偶然。26歲愛上當時知名主播慄原玲兒,不顧家人反對離開家鄉,義無反顧地嫁給他,全心全意當個賢妻良母。後來,丈夫參加競選失敗丟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開始變得拮据。那時候,「如何用簡單的食材,做出不簡單的晚餐」,成了她每天都想突破的難題。
  • 奧黛麗·赫本:她就是世界上最美、最高貴、最好的形容詞
    奧黛麗·赫本的評價有很多,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天使」。有很多明星被稱為「精靈」、「公主」、「女王」、「魔王」。而被稱為天使的只有奧黛麗·赫本一人。 赫本身上有哪些的消逝已久的品質,如高貴、優雅等,她是一個連上帝都願意親吻她的臉頰的人。她讓所有人喜歡。
  • 原來,真正的廚師是用蓮藕、香菇、茄子來作畫的
    圖自豆瓣  用簡單的食材,卻傾注入最用心的努力和堅持。    噢……不對,這位師太告訴你什麼。  靜觀師太不是什麼大餐廳的廚師,就是在韓國的深山寺廟內,用自己理解的禪意去詮釋美食的意義。    她用的是最接「地氣」的食物,在自己的寺廟裡種出的菜。
  • Paul Martin's 充分利用高檔食材 沒有捷徑的做出簡單卻美味的料理
    Paul Martin’s 是由兩位好朋友 Brian Bennett & Paul Fleming 一同創立, 一直以來他們都希望自己的 neighborhood 裡有這麼一間餐廳—所有餐點都是用最當季高檔的食材從頭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