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西南航空看低成本航空的發展趨勢

2020-12-15 民航新聞

從美國西南航空看低成本航空的發展趨勢

來源:民航資源網 作者:李衡釗 2014-05-13 15:10:13 我來說兩句(1)

專業分類】經營管理 文章編號】27-2014-0186

  

淺議低成本航空(二):從美西南航空看低成本航空的發展趨勢

  低成本航空(LCC)的概念第一次是由美國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1949年-1988年,總部在加利福利亞的聖地牙哥,後併入全美航空US Airways,2014年與美國航空AA合併)提出,而後,由美國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 Co.)發揚光大。美西南在經過20多年的實踐和發展後,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歐洲、亞洲、澳洲甚至非洲,低成本航空才進入鼎盛發展期。儘管大家都把這一類企業叫做「低成本航空」,但他們在運營和管理模式上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

  由於航空業和經濟發展一樣存在周期性,加上各國在航空領域的開放程度差異,造成了世界上各低成本航空在實際運營方面的策略各不相同。但一般我們定義低成本航空都是考慮以下幾個要素:高飛機利用率、網上訂座、電子客票、不指定座位、使用非繁忙機場、最少的空乘人員、單一客艙布局、快速過站、中短航程的點對點航線結構和儘可能簡化或者沒有機上配餐。很多低成本航空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會對這些要素進行改進和優化,而且,現在很多傳統航空公司也部分採用了這些策略去降低成本,使得低成本航空和傳統航空的界線似乎變得越來越模糊。

  低成本航空一部分來自於旅遊包機公司轉型。旅遊包機公司在旅遊航線上的價格普遍低於傳統航空公司,其低成本主要來源於高載運率和長航程,在超過2.5小時的航程(1200-1600公裡)上,包機公司的成本優勢要大於低成本航空。還有一部分是傳統網絡航空公司所建立的子品牌,如斯堪地那維亞航空(SAS)的雪花航空(snowflake air)。瑞安航空(Ryanair)則是直接由傳統航空或區域性航空公司直接轉型而來的。

  對於低成本航空的分類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歐洲對低成本航空按照航線網絡規模一般分為四種類型,即小網絡/獨佔航線型、大網絡/獨佔航線型、小網絡/包機型和大網絡/包機型這四類。另外一種分法是分為五類,即西南航空模型類、子公司類、單純成本控制類、包機類和政府補貼類。西南航空模型類採取和美西南一樣的經營戰略,但是他們有會有自己的特點,如易捷(easyJet)只運行主要機場,瑞安則主要運營非主要機場,美西南在這兩類機場都有運營。子公司類的低成本航空是傳統航空公司為獲得低成本市場份額而創立的子品牌,他們會採取西南航空模仿類的運營方式,但成本卻高於他們,而且會經常與母公司發生市場重疊和競爭。單純成本控制類是指傳統航空公司迫於低成本的壓力,而採取低成本戰略,他們通常採取減少航班配餐、減少機型種類和提高網絡直銷售票的方式來降低成本,如法航和伊比利亞航空就在採用這些辦法提供低廉的單程機票。包機類的公司在歐美比較盛行,主要是在特定的旅遊時期運營,並且採取單一機型、收費餐食和提高飛機利用率的辦法。政府補貼類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低成本,而是政府為了發展當地旅遊提供補貼,幫助航空公司負擔部分成本。

  西南航空在1971年創建之初,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低成本公司,到如今已經發展為全美最大的航空客運承運人。據2012年的數據,西南航空每天運營3700多個航班往返於全美41個州的97個城市,年旅客運輸量達到1.09億人次,全年平均客座率為80.03%。用一句話來說,西南航空的成功歸結於在加強航空運輸安全的基礎上實現了低票價。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由於全球經濟低迷帶來的全球航空商務旅行的需求減少,航空旅行的消費者對票價非常敏感,以西南航空為代表的歐美低成本航空企業進入了快速擴張期。

  西南航空通過高效的管理優化各種流程來降低成本,同時提供高於其他低成本公司的服務,以此來獲得較高的性價比和市場認可度。與有些低成本航空不同,西南航空的低成本不依靠低工資,他的僱員的平均收入都處於行業平均水平之上,這也是西南航空擁有很高的僱員滿意度和較低的員工流失率的原因之一。飛機和員工的高效率是西南航空取得低成本優勢的根本原因。

  西南航空自始至終都只採用一種機型——波音737,單一機型不但降低了維修和保養的費用,還節約了人員培訓費用,更重要的是單一機型提高了飛行員的熟練駕駛水平,大大降低了發生事故的概率。而且,西南航空積極採用融合式翼梢小翼的新技術來提高飛機燃油效率、降低發動機維護成本和減少起飛噪音。

  西南航空的飛機平均每天要執行8個航段的航班,據西南航官方統計,他的機組在局方限定時間內的起落架次是世界上最多的,飛機日利用率平均達到12小時以上。雖然乘坐西南航空的航班沒有商務艙,沒有專用候機廳,沒有機上餐食,但乘客的滿意度依舊很高。和其他低成本公司不同,西南航空提供方便的小吃,最著名的就是花生,在超過3個小時以上的航班上也配備免費的機上餐食。西南航空很早就採用了收益管理系統,可以根據市場需求來合理調整票價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西南航空通過10個方面的組織管理來提高內外部的管理效率。這10個方面為:用信任和關懷來領導組織、給予基層一線充分的授權、除本崗位培訓外還要培訓相關聯業務、用衝突建立內部關係、為員工創造家庭和工作的和諧氛圍、設立明確的工作流程和量化標準、定期開展對標、鼓勵工作補位、工會在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以及維護良好的供應商關係,這些都是圍繞公司共同的目標,基於知識共享和相互尊重的原則而建立的。

  隨著低成本航空市場的激烈競爭,西南航空也正在嘗試改變自己的戰略,一方面,西南航空通過收購其他公司來獲得航線資源和規模效益,另一方面是開始提供商務艙位和開闢國際航線。在這兩個方面的嘗試,亞航似乎先走了一步。

相關焦點

  • 境內低成本航空近年發展趨勢
    基於此標準得到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有(排名不分先後)    隨著國內經濟增速逐漸放緩,以及越來越多的民營航空組建,低成本航空(LCC)市場競爭逐漸激烈。低成本航空主要在機隊構成,運營機場,航線網絡模式,服務產品,售票方式等方面區別於全服務航空公司(FSC)。
  • 航空運輸業專題報告:從美國西南航空看春秋航空的成長空間
    隨著 2014 年併購整合的完成,西南航空正式將航線網絡拓展至南美地區,成為國際性的航空公司。 2.3 以西南航空為代表的的低成本航司成為美國航空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較知名的低成本航司包括西南航空、精神航空、太陽國航空、邊疆航空、忠實航空和捷藍航空,其中西南航空規模最大,飛機數量是第 2 名捷藍航空的 3 倍左右。
  •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全球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廉航笑傲美國航空
    歐美航空市場二-四小時航線 80%份額已被低成本航空佔領自美國西南航空創新低成本航空模式以來,美國的低成本航空經過四十餘年發展 已經佔到三分之一強的市場份額,而且低成本航空已經成為美國和歐洲航空市場 幾乎全部的市場增量要素,歐美航空市場二-四小時航線 80%份額已被低成本航空 佔領。
  • 基於多維視角的新時代中國低成本航空發展趨勢前瞻
    低成本航空模式由美國西南航空首創,在中國由春秋航空引入並實踐,其在消費市場的廣受追捧和資本市場的強勢表現證明了低成本航空模式在中國航空市場的強大生命力,國內很多中小全服務航空公司紛紛轉型低成本航空模式。時值2019年末,全球經濟將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經濟晴雨表的民航業勢必將面臨「曠世未有之大挑戰」。
  • 低成本航空或當成為中國民航發展的重要基石
    低成本航空在全世界發展到什麼程度呢?在歐美市場分別形成了「3+2」格局。在美國,美國航、達美航、美聯航三個全服務巨頭加上美西南和捷藍兩大低成本航空;在歐洲,國際航空集團(IAG)、法荷航、漢莎三強加上瑞安、易捷兩大低成本航空。 低成本航司可以分為三大類。
  • 全球低成本航空大排名:春秋航空客座率最高
  • 中金公司:美西南航空半世紀踐行低成本航空模式
    來源:金融界網站美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是全球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是僅次於達美航空、全球市值第二的上市航空公司(截止2019年底)。錯位競爭以及顯著高於行業水平的運行效率使得公司連續47年保持盈利。我們認為美西南航空的發展歷程證明了低成本航空模式長期的可行性。
  • 低成本航空應當成為中國民航在新發展階段的重要基石
    編者按:11月18-19日民航資源網主辦的2020民航趨勢論壇在鄭州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育新機·開新局 疫情常態下中國民航的突圍之道與競爭力打造」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民航業相關人士,共同探討疫情對航空業的中長期影響,思考行業格局戰略調整及發展趨勢,分析中國航司發展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 傳統航空借鑑低成本航空服務模式的思考
    但是,從最近幾年世界低成本航空發展的實踐看,低成本航空也在繼續發生變化,我們通常對提成本航空的認識並不非常準確。在本報告介紹的四家航空公司服務模式的基礎上,我們在此對低成本航空服務的本質進行再探討。對低成本航空服務本質的認識,將有助於研究傳統航空借鑑低成本航空的服務模式。
  •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國低成本航空的發展空間
    美國西南航空公司自開航以來,已連續保持超過40年的盈利紀錄,譜寫了航空運輸界的經典傳奇,鑄就了低成本航空的標杆。愛爾蘭的瑞安航空、美國的捷藍航空、馬來西亞的亞洲航空和中國的春秋航空等,都是西南航空的跟隨者。
  • 中美低成本航空對比研究:為什麼顧客在遠離春秋航空?
    美國西南航空是低成本航空的鼻祖,歷經四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全球航空業巨擘。回顧西南航空的成長曆程對研究春秋航空未來發展趨勢 有極大的幫助,本報告「借美鑑中」,解讀當下春秋航空的投資機會。效率提升存空間,發展迎來黃金期 高效率和低成本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護城河,高效率是保持低成本的秘密,低成本航空公司具有
  • 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的區別在哪裡?
    能否借鑑「瑞安模式」取決於兩個問題的答案,瑞安航空是特例嗎?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是否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  瑞安航空是獨一無二的嗎?低成本航空只能運營短途市場嗎?事實證明,瑞安航空不是特例,除了自1973年開始持續盈利43年的美國西南航之外,世界範圍內低成本航空創新層出不窮。  在歐洲,被稱為低成本航空的航空公司不在少數,易捷航空和威茲航空是兩個典型。
  • 春秋航空與全球知名低成本航空比較分析
    隨著世界民航業的快速發展,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其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以投放運力(用座位數計算)為例,2012年低成本航空在美國國內市場的份額為31%,歐盟為37%,亞洲為23%,相比傳統航空來說
  • 怎麼在美國搭乘西南航空的飛機?
    我發現國內很少有文章講怎麼在美國搭乘美國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究其原因這家全球最著名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幾乎只運營美國國內的航線,並且還是以短途為主,因此外國人就很少選擇。同時西南航空在很多城市航站樓選擇的是低成本運營的其他航站樓,和當地主要航站樓並不一樣——比如在芝加哥這樣的城市選擇米德威機場而非奧黑爾國際機場——使得外國轉機聯程很少會選擇西南航空。與此同時,美國西南航空票務系統似乎沒有接入國內諸如去哪兒、攜程這樣的網站,不能直接查詢到。
  • 亞洲航空北亞總裁:中國在改變,低成本航空同樣需要改變
    曾幾何時,亞太低成本航空攻城略地,勢不可當,大有燎原之勢,國內低成本航空的代表春秋航空也連年高奏凱歌,當年的業績排行榜上,低成本航空利潤直線上升,而全服務航空公司則在經濟不景氣、油價高企和競爭壓力下,不斷敗退,因此,低成本航空曾被認為將成為全球航空業全新的發展趨勢,甚至會取代全服務航空。
  • 低成本航空模式開創者西南航空前總裁Herb逝世
    1月3日,美國航空界傳奇人物、美國西南航空聯合創始人、名譽主席、前總裁Herb Kelleher去世,享年87歲。  美西南航空在聲明中表示:「Herb是先鋒者、創新者,他的視野徹底改變了商業航空。Herb的激情、對生活的熱情、對公關永不停歇的投資,給所有認識他的人留下永不退色的印象。他將永遠是西南航空公司的基石和團隊精神支柱。」
  • 低成本航空成功的關鍵要素解析
    此為第三部分:低成本航空成功的關鍵要素解析。  美國低成本航空改變美國航空市場格局,引領全球航空大眾化成長。下面我們詳細解析低成本航空成功的關鍵要素。  4.低成本航空成功的關鍵要素  美國的航空業競爭非常激烈,可分為大型航空公司、地區航空公司和低成本航空公司。
  • 東航旗下聯合航空低成本轉型正式啟航
    中聯航的轉型啟航,標誌著東航戰略轉型邁出新的一步,全面建立起「多層次、差異化」的航空產品與服務能力,成為中央企業中首家集「傳統的全服務經營模式」和「低成本經營模式」於一體的「混合經營制」大型航空運輸集團。   上世紀70年代,低成本航空運輸在北美市場出現,經過美國西南航空公司的成功實踐,迅速在全球推廣開來。目前,全球低成本航空公司超過170家,全球市場份額超過26%。
  • 中信證券:低成本加速崛起 美國西南航空(LUV.US)打造第一廉航
    復盤美西南,開闢廉航新模式,逆襲躋身美國四大航。美國西南航空(LUV.US)成立於1971年,採用單一機型、單一經濟艙位、以高頻次、低票價吸引價格敏感的自費旅客,具有競爭力的票價源自極致成本管控和高利用率。截至2018年末機隊規模750架,2019Q1日均出發航班超過4000班次、覆蓋城市100個。
  • 北亞低成本航空何時大躍進?
    北亞地區的低成本航空正在蓬勃發展。  由於亞洲的地理位置、市場進入和人口數量,低成本航空業已經在許多地方生根發芽。但以往北亞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運營環境一直不利。該地區的航空系統管制非常剛性嚴格、掛旗運營商佔據了主導地位,因此低成本航空不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