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孫愛軍在成武調研
成武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擘畫藍圖
群眾積極參與棚改
文化遺蹟修繕保護
北部城區棚改前舊貌
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平在成武調研
2018年工作誓師大會再擂戰鼓
棚改籤約現場
棚改回遷區建設
北部新城鳥瞰
仲夏時節,成武大地,萬物勃興,生機盎然。 在成武988平方公裡的大地上,從西到東,從南到北,正在建設中的171個重點項目工地,無論是城建項目還是工業項目,無論是農業基礎還是民生工程,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車輛如梭,整個成武儼然一個沸騰的大工地,蓄勢勃發,如火如荼,大工地大建設蕩滌著往日的陳跡。 大工地就是大畫卷,繪就城市美景、拓寬發展空間 長期以來,成武縣城髒亂差現象突出,被人們戲稱為:成武縣大豬圈,磚頭瓦塊一大片。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成武曾一度被稱為「三無」小縣,無疑在財政收入、經濟總量、城鄉面貌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距。該如何找到科學發展的突破口,打開成武發展的新局面,找回成武人的榮光和自信,是成武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必須作出的抉擇。 對成武而言,2017年的春天格外明媚,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一定要緊緊抓住棚戶區改造的大好機遇,加快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形象,打造『伯樂故裡,水韻新城』」。新任縣黨政主要領導經過充分調研,思想高度統一。 在2017年1月13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成武縣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新一屆縣委果斷科學地作出決策,明確提出了突破城鎮化、打好翻身仗是未來五年城鎮建設的中心任務。堅持「伯樂故裡、水韻新城」的定位,確立「一年起好步、三年大變樣、五年展新貌」的目標,全力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提高人民群眾的現代意識和城市歸屬感。 一年多來,由生動實踐煥發出的新景象,無一不讓人感到城市加快發展的強勁動力,成武人民強烈地感受著前所未有的變化,每一個成武人都深有感觸。 2017年的1月14日,是一個令成武人難以忘記的日子。 黨代會剛剛結束,這一天,全縣棚戶區改造動員大會召開。在會上,新一屆縣委、縣政府把2017年確定為「城建突破年」,把棚戶區改造作為重中之重。從南至文亭街、北至東魚河溼地公園、東至永昌路、西接文亭湖的5.5平方公裡北部城區進行大拆大整,實施文亭湖三期、徐小樓片區、劇院片區、東關片區、東劉樓片區、王林片區、田莊片區、灣裡片區、西部城區等九個片區,全力打造有歷史、有文化、有特色的生態宜居城市。 從那時起,一場從拆違拆遷入手,按照「規、拆、建、改、管」並重的原則,大力實施棚戶區改造的攻堅戰役打響了。 9個片區指揮部隨即成立,整個攻堅行動以前所未有的氣勢、前所未有的速度,勢如破竹,快速推進。在短短10天內完成14128戶入戶丈量任務,3個月完成徵收11658戶,半年完成徵收15000餘戶,10個月完成徵收25378戶。隨之,一個個大工地相繼開工建設。實現了北部5.5平方公裡9個回遷安置區、10所中小學、1處醫院新院、18條道路、12處公園、兩條河道、9座景觀橋等商住綜合體、湖河水系、道路管網等城建工程,當年拆遷,當年全部開工建設。創造了「零上訪、零事故、零衝突、零釘子戶」的成武「拆遷速度」。 縣委、縣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著力補齊民生短板,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縣人民,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讓群眾受益,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已開工建設的煙莊新村、成泰一區、王林社區、田莊新村一期、東城社區、蓮池社區等17處回遷樓建設正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新建、改擴建的10所中小學校多數已經完成主體工程, 新城區新建的郜城第一實小和第二實小即將交付使用,今年9月份第一批學生將在此開始愉快的學習生涯。提升改造的振興街西延伸段、先農壇街、呂臺路等主幹道基本完成,壽峰路等城市斷頭路已打通,城市路網結構得到完善。成武縣文化中心場館建設完成,城市主題公園、秦漢大堤景觀帶、樂成河和郜城河溼地公園及沿河、沿路和組團間綠化等城市綠地建設緊張推進。打造的「五湖四河」水綠相融、河湖相連,為城市「舒筋活血」、傳承古韻。大臺、小臺、文亭山、秦漢古大堤、明清老衙們、徐氏民居、民國女子學校、紅旗劇院等一批歷史遺蹟得到修繕保護,傳承了縣域歷史文化,豐富了人文景觀,提升了城市品位,留存了城市記憶和鄉愁。 精彩仍在演繹。2018年1-4月份,縣委縣政府在縣城中心又實施棚改拆遷5861戶,涉及盆罐窯、木料市場、東關等近1平方公裡棚戶區拆遷已完成,正在規劃設計。 昔日破舊平房已蕩然無存,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清水進城,綠樹成蔭,新道路、新廣場、新綠地,「幸福成武」的藍圖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大工地就是大平臺,催生發展動能、匯聚產業集群 2018年工作誓師大會把重點工作任務分解為五大類、171個項目、63個指揮部,就是促使項目最快落地的最佳辦法,確保重大基礎設施全面開工建設。項目產業園區是承接項目發展的大平臺。重點加快推進縣經濟開發區、精細化工園、港航產業園三大園區建設,園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批科技含量高、低碳節能、綠色環保的大型企業相繼落戶園區,園區聚集效應初步顯現,達到積聚商氣、匯聚人氣、創稅增收的目標。 一個個項目就是一個個建設工地。為加快項目建設,確保項目順利實施,開展了重點項目建設攻堅行動,在全縣不斷掀起謀項目、跑項目、上項目的高潮。四大班子領導帶頭謀劃項目,實行領導分包責任制,每個重點項目都有一名縣領導分包,對重點項目實施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定期督辦,跟蹤調度,隨時檢查,在重點項目建設攻堅中當先鋒、做表率,真正做到項目建設有人抓、真落地、見進度。機電智造產業園、高端紅木家具產業園、港航產業園等建設如火如荼。 機電智造小鎮依水而建,小鎮工程佔地1.5平方公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億元,主要規劃建設生產加工、研發設計、綜合服務、倉儲物流、生態休閒等五大功能區;總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其中生產車間50萬平方米,綜合服務大樓、科研中心、星級酒店、職工宿舍、幼兒園、倉儲物流等配套設施15萬平方米。所有車間均為企業量身定製,達到企業「拎包入駐」的條件。小鎮建成後,將成為魯西南地區設計標準最高、功能最齊全、配套最為完善的專業性產業園區,實現產業「新而特」、 機制「新而活」、功能「小而精」、形態「小而美」,彰顯產業發展魅力。目前,已有36家企業籤約。 成武縣家居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總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其中單層車間15棟,二層車間11棟,宿舍、辦公樓8棟,集中小企業孵化、科技研發、綜合服務、商業金融、餐飲住宿等功能為一體。目前,福葉家具、北華豐家具、朗曼家具等8家知名家居企業已籤訂入駐協議,主要生產「蔚藍國際」、「塞納楓情」等十大系列高端紅木家具。並吸引了40多家上下遊企業的入駐,拉動板材、五金、雕刻、包裝、電商、物流等行業的發展。家居產業園建成後,將成為魯蘇豫皖交界地區高端紅木家具生產基地。 在港航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的魯西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資4億元,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的冷藏車間、包裝車間、深加工車間、燃氣供應設施、汙水處理設施等基本建成,形成5萬噸的冷藏能力,年可加工交易大蒜、蔬菜等農產品80萬噸,交易額80億元,利稅1.6億元,可帶動2000人就業、創業。魯華華成生物電力有限公司已建成達產,山東興邦科技果蔬有限公司大蒜深加工項目、山東大澤成年產100萬噸玉米深加工等項目也正在進展建設或即將建設中。 數字是最好的佐證: 2018年,重點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71個。3月21日,計劃總投資196.1億元的17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1-5月份,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8億元,同比增長9.6%; 地方財政收入3.9億元,增長11.6%;預計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76.1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74.8億元,分別增長9.81%、6%。城鎮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012元和3581元,分別增長8.4%和9.5%。 大工地就是大磁場,吸引龍頭企業、招來知名客商 好環境才能引來大企業、大客商,才能為成武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每一位踏上成武土地的客商,都會被眼前火熱的建設場面所吸引、所感動。這宏大的建設工地就是對成武縣委、縣政府營造「親商、安商、富商」創造良好環境的最好詮釋。 成武縣委、縣政府以新舊動能轉換為抓手,以機電設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為重點,規劃建設了機電設備智造小鎮、港航產業園、高檔實木家居園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醫療器械產業園等5個產業園區,為各鎮街區、各單位招商引資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同時,不斷優化發展環境,落實行政審批服務承諾,首問負責、跟蹤問效、責任追究等制度,嚴肅查處破壞發展環境的行為,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使成武真正成為投資者創業發展的寶地。 好的環境加快了項目落地,落地項目的順利實施又激發了更多投資者的投資熱情,許多知名的大企業、大客商對成武留下了深刻印象,紛紛前來投資興業。他們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成武投資環境不好,就不會有這麼多火熱的建設場面。眼見為實!」 同時,成武縣委、縣政府以更加謙虛的態度、更加開放的理念、更加大膽的氣魄、更加務實的作風,主動走出成武,接觸大客商,推介成武。今年以來,成武縣成功組織了市縣兩級銀企對接活動,精心謀劃組織招商活動20餘次,共籤約項目27個,總投資115.7億元;在談項目132個,總投資398.5億元。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一個個工地仿佛是一個個磁場,先後吸引了天鯤電力、興能電力、中遠電梯、山東景尚、華武電工、濟南朗迪電氣、諸誠興貿、山東國和集團、浙江斯多納集團、山東魯華能源集團、北京民漢公司、北京神州長城公司等工貿企業,安徽華力集團、綠城集團、廣州碧桂園、恆大地產集團等地產龍頭企業紛至沓來。截至目前,機電智造小鎮入駐項目15個,港航產業園入駐項目5個,生物醫藥產業園入駐項目2個,家居產業園入駐項目8個。 成武正以良好環境喜迎八方來客,形成了大開放大發展的新局面。 大工地就是大舞臺,錘鍊幹部作風、凝聚發展合力 打造「伯樂故裡,水韻新城」「『一年起好步、三年大變樣、五年展新貌』」「使機電製造業產值達到3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輸變配電產業基地」「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等一系列明確目標的提出和落實,都需要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到一線去貫徹,到一線去實現,到一線去創造。 大工地,就是一線。「伯樂故裡,重在賽馬」,在幹部選拔和使用工作中,成武縣委既注重平時「相馬」選拔幹部,更注重一線「賽馬」使用幹部,建立了「相馬更賽馬」的工作推進機制和幹部激勵機制,堅決兌現獎懲,說了算、定了幹,按照規定及時兌現,予以重獎,獎出幹勁,獎出動力,獎出精氣神,一大批攻堅一線的同志得到提拔重用。2017年在一線提拔幹部77人,佔年度提拔重用幹部總數的60%。 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堅決問責處罰。對工作沒思路、發展沒起色、群眾不滿意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堅決採取措施予以調整。同時,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於負責的幹部負責。全縣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和熱情空前高漲。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已成為成武縣廣大黨員幹部的基本共識,全縣呈現出萬馬奔騰的生動局面。 工作熱情的火種從縣四大班子領導那裡燃起,從縣委書記、縣長開始,縣四大班子領導率先垂範,形成合力,在他們的日程安排表裡,白天抓進度、晚上抓調度,夜以繼日,統籌協調,壓茬推進,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在成武四大班子領導和各指揮部推行著一種特殊的工作方式,開「晨會」。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每天集中利用早晨時間到各個指揮部聽取工作進度匯報,現場解決問題推進工作。在指揮部定盤子、理路子、開方子,到施工現場查實情、解難題、促開工,一竿子插到底,節省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普通幹部在一線,人人比素質、比能力、比成長,分秒必爭,各顯其能,比方式方法,比效率提高,「白加黑,五加二」成為工作常態。在實踐中發揮好主角作用、帶頭作用、引領作用和助推作用。全縣上下勇於擔當,日夜兼程,下笨力氣打贏了一場場硬仗,攻克了一個個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成武速度」和「成武現象」。2017年8月24日,縣委書記崔學民,縣委副書記、縣長黃福常和一起專程到醫院,看望闌尾切除手術的縣衛計局幹部許斌。許斌是東關片區指揮部成員,為做好拆遷工作,他帶病忍痛工作兩個多月,直到任務完成才到醫院做了手術。縣領導對許斌這種忠誠擔當、無私奉獻、不畏艱辛拼搏幹的賽馬精神給予高度讚揚,對全縣廣大黨員幹部咬緊牙關、強力攻堅的作風給予充分肯定,並對奮戰在全縣各項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重點工程一線的廣大幹部職工表示敬佩和感謝。許斌是工作在攻堅一線的全縣廣大黨員幹部的一個縮影。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在工作中得到提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忠誠擔當,創新實幹」的成武精神,成為推進成武科學發展、趕超跨越的寶貴精神財富。 如今的成武風清氣正、政通人和,機遇前所未有,前景無限美好。一個個大工地,展示著成武的大變化;一幅幅新畫卷,譜寫著科學發展、趕超跨越的宏偉新篇! 策劃:張明憲 文稿:王立新 孫為海 李啟恩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