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偉彬
智慧城市建設現在正成為亞洲許多國家野心勃勃的目標。比如目前正在建設的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附近的新克拉克市(New Clark City)。
新克拉克市距離馬尼拉120公裡,是菲律賓計劃花費1800億美元建設的新城市。它將採用最先進的技術,使其成為菲律賓首個智慧城市和綠色大都市,該市的建造也是為了解決馬尼拉當前的人口密集、交通擁堵、汙染以及自然災害的頻繁襲擊等問題。
新克拉克市,9450公頃的新智慧城市
新克拉克市自2016開始建設,預計建設時間長達25-30年。項目第一階段A期(1A)將於2019年10月交付,並於東南亞運動會召開之時投入使用。1A期的建設主要包括一個體育場、一個水上運動中心以及兩個運動員宿舍。第一階段B期(1B)則將於2021年12月之前完成。1B期建設將以政府辦公室的建造為主。政府部門和公務員將成為入駐該市的先鋒機構和人員。
不過,國家政府行政中心面積只有20公頃。相較於整個城市設計面積,簡直不值一提。整個新克拉克市規劃面積達9450公頃,是曼哈頓面積的1.5倍,而政府行政中心面積只佔其中的0.002%。
這樣大規模從零開始規劃建造的城市,在亞洲可謂名列前茅。即使如負責管理該城開發的Bases ConversionDevelopment Authority(BCDA)相關人員所聲稱的那樣,僅有不到40%的面積,即3500公頃用於開發建造,剩餘的近6000公頃的土地將用於旱地農業和森林保護區,但這樣的建設面積同樣也是無比宏大。
同樣在亞洲,韓國首爾南部56公裡外的松島市——花費400億美元建設的新城,其面積僅有607.5公頃,是新克拉克市實際建造面積的17.36%,更是只有其總規劃面積的6.42%。
而眾所周知的是,目前韓國松島入住的人口僅為其2020年規劃人口(25.2萬人)的43%,約為11萬人。某種意義上,政府和投資者們花費了大量金錢,用最新的技術規劃、建造了一個全新的城市,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擁有大量的空間處於閒置狀態的「智慧鬼城」。
▲韓國松島新城,資料圖
菲律賓的新大都會能否避免重蹈其它城市最終淪成閒置城市的覆轍?
事實上,從零開始建設智慧城市,在最近幾年並不新鮮,除了韓國松島,在美國、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馬來西亞、印度等國都有這樣的開發項目,作為該國智慧城市建設或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部分。其中以印度尤甚,綠地開發的智慧城市是其100個智慧城市建設龐大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顯然,綠地開發建造新的城市,可以避免舊城改造或更新面臨的許多問題,包括避免受舊有城市規劃的限制、避免不完善的大量基礎設施需要更新以及其它土地管理、人員安置等問題,但從頭開始規劃建設新城,面臨的風險同樣不小。
從零開始建設新城,如何避免淪為「智慧鬼城」?
首先就是漫長的建設周期,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即使建設完成,城市人口的來源同樣是問題。缺乏居住人口的城市,毫無疑問將缺乏商業吸引力,如此投資者的建設將變得毫無意義。
在韓國松島,高科技、智能化手段打造的城市,同時帶來的是高成本的入住成本,讓普通市民對之望而卻步。這是許多綠地開發的新城最終淪為「閒置城市」的重要原因。
換句話說,綠地新城只有真正遵循解決城市居民所面臨的問題,以需求、問題為導向規劃設計城市發展藍圖,而不是一味強調高科技與智能化功能,避免城市承受不必要的成本,才有可能在城市建設成本與城市包容性、可持續性發展之間實現平衡。
最終,即使城市成功運行,如何維護這樣的新型城市保持最佳狀態,則會是城市決策者與治理者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新克拉克城的建設目標是為了解決馬尼拉擁堵的交通、密集的人口和汙染等問題。其解決的方式就是從零開始,採用最新的技術建造最智慧化的城市,徹底與舊城告別,但這種方式是否有效呢?
▲新克拉克城,圖片來源:BCDA Group
從歷史發展來看,沒有任何基於純粹的技術發展,就可以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許多城市發展問題的案例。多少年來,住房危機、健康差距、貧窮或貧富差距等始終在困擾著人類社會與城市的發展。
基於新技術、從零規劃建設的新城,只能是為城市的治理打下較好的基礎,可以迴避過去失敗規劃留下的許多問題,但卻無法避免此後城市運行過程中糟糕的管理、運行所產生的問題。
如果新的城市,最終仍然繼承舊城糟糕的治理方式,很難說這樣的智慧新城不會在不久之後陷入同樣的困境與麻煩之中。城市的脆弱性,並非簡單依靠先進、智能化的技術就可以解決。
更進一步來說,城市的脆弱本身反映的是人類自身的脆弱,城市的問題源自於人類社會自身。如果全新的智慧城市要防止城市再次變得脆弱不堪,那麼首要解決的就是人類社會內部的問題。
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是人類希望藉助高新技術,解決社會面臨的諸多治理問題。從零開始建設新城,則是更徹底的方式,希望可以一勞永逸地擺脫舊有城市的困境。這是良好的願望,但很大可能只會是良好的願望。
沒有治理思維、方式的改變,任何全新城市都可能無法擺脫舊城脆弱的命運。無論是通過從零建造新城,或是其它方式實現智慧城市目標,要讓城市變得更具可持續性發展,實現良善的治理,都需要從人類自身開始。
□鄭偉彬(新京報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範娜娜 校對: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