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島新城(New Songdo City),是一座韓國花大力氣填海造起來的智慧城市。作為全球首座用數位化概念改造的城市,松島新城成為寄託人類烏託邦情結的一次大膽實踐。
松島新城被譽為「世界最智慧的城市」,這裡有高效的中央垃圾處理系統,遍布全城的綠地和公園佔城區面積的40%,各種傳感器安裝在街道、建築和社區,可以監測從能源使用到交通流量的幾乎所有城市要素。韓國2016年的熱播劇《太陽的後裔》,在拍攝時曾經在松島新城大量取景。按照計劃,這個總計投入400億美元,規劃承載近30萬人口的科技新城,將成為科技產業重鎮及亞太全球企業總部。
不過,松島新城並沒有如同規劃的那樣成為一座繁華的城市,在媒體的報導中,這裡成為一座人煙稀少的「鬼城」。
01智慧城市的全球樣板
2003年,韓國在仁川濱水區填充了5億噸沙子,用填海的方式建造了一座約6平方公裡的小島,這裡就是松島新城(松島國際商務區)。松島新城屬於仁川自由經濟區,是韓國智慧城市「U-City」計劃的五大代表城市之一(五大城市為:釜山、濟州島、仁川的松島新城、 大田、東灘面)。
說起來,韓國的智慧城市實踐,在全球都算得上早的。從2004年開始,韓國政府就積極研究國家經濟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與服務導向經濟轉型,這也U-City」計劃推出的初衷。目前,從智慧城市的建設步伐上看,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處於領先地位,中國也形成了多個智慧城市群。
松島新城寄託了韓國人對智慧城市的理解,充滿了烏託邦氣息——這裡成為全球LEED認證項目(環保可持續建築認證)最集中的地方,認證面積超過1850000平方米。這裡濃縮了全球的智慧城市技術和理念,還把全球的先進城市規劃理念融入其中,綠色公共開放空間、便捷的綠色交通系統、節能節水建築、汙水回收再利用設施、中央垃圾收集處理系統、數字基礎設施和系統被廣泛利用。
這座智慧城市的垃圾處理理念極為超前,在松島新城是沒有垃圾車的,所有垃圾都通過氣動管系統處理。垃圾在幾秒鐘內可以從住宅的溜槽吸到中央分類設備,這些垃圾要麼被用來發電,要麼就是被回收利用了。
松島通過地下管道系統連接,垃圾直接從人們的公寓中吸進工廠,並在那裡進行自動處理。
從表面上看,松島新城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共運輸系統,其設計理念是實現城市交通「無車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城市的街道非常寬,有的道路多達十條車道,這為城市規劃人員建設輕軌或有軌電車網絡提供了發揮空間。松島新城有豐富的軌道交通系統,這裡的地鐵既連接仁川的現有系統,又連接首爾錯綜複雜的鐵路網。所有的這些規劃和建設,似乎都讓松島新城距離無車化的承諾更進一步。
松島新城的科技計劃是,吸引生物技術公司來此落戶,他們的野心是將松島新城建設成「世界上最好的生物中心」,為此,松島新城將投入990000平方米土地用於醫學研發,以期吸引更多的全球醫療保健公司。
然而,所有的這些美好設想,都因為城市無法吸引足夠的居民落戶,而變成空中樓閣。松島新城設計之初是容納30萬人口,但目前人口只有15萬人,只達到了設計之初的一半。
有評論家指出,近年來的經濟衰退使松島新城雄心勃勃的計劃陷於癱瘓,更像一座高度拋光的鬼城。不過,松島新城的尷尬,絕不僅僅是由於經濟衰退那麼簡單。
02這座城市很空虛
如果置身在這座「無中生有」的城市中,你會驚訝地發現,寬闊的街道和人行道少有人煙,自行車道和自行車架空無一人,整座城市都很冷清。一位批評家說,松島新城正在經歷「車諾比式的空虛」。
事實上,這座被高科技武裝到牙齒的城市,給人的感覺非常高冷和難以接近,讓很多人逃離,讓更多的人望而卻步。
這座聰明的城市在文化設施建設上明顯「短腿」,這裡缺乏博物館和劇院,電影院只有一家。顯然,文化的缺失讓這個城市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此外,這裡的醫療和教育也異常昂貴。松島新城當地人曾對媒體抱怨:「這裡有很多外國學校、醫院和便利設施,但是,它們都太昂貴了。一切都很昂貴。」
事實上,儘管穿上了高科技外衣,但松島新城高昂的居住成本讓很多人將其作為工作的地方,而非居住的地方。很多在松島工作的人,都居住在房價更便宜的仁川以外。有些人則選擇住在性價比更高的首爾,每天利用城際快車往來於松島和首爾。客觀的說,松島新城距離首爾不遠,這是一個優勢,但搭乘公交系統仍然需要兩個小時的車程,這阻擋了大部分人和公司。
因此,城市入住率低於預期也就不難理解了。
松島新城設計之初,是一座國際城市。按照設想,這裡將像香港和新加坡一樣,吸引很多外國企業和人才來此發展,但現實很骨感:在過去的15年裡,松島新城只吸引了少數外國公司、非營利組織和大學。
現在,松島新城正試圖建造一個巨大的「美國小鎮」,來挽救這個400億美元的智慧城市新城,使其免於失敗。
他們的計劃是「出口轉內銷」。
這個名為「韓裔美籍城鎮項目」的小鎮,希望可以吸引那些移民到美國,並願意返回韓國退休的韓國人。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該小鎮將使松島新城擁有3000個家庭的人口增加。
目前,松島新城從最初的全球叫好,到現在的全球唱衰,也體現了智慧城市發展的尷尬。松島新城的建成日期本來定為2015年,現在已推遲至2022年。
03智慧城市如何脫離烏託邦?
松島新城遭遇的困境當然不是個例,印度政府為了應對城市糟糕的市政處理能力和空前增長的城市人口帶來的壓力,在2015年提出「數字印度」的宏大規劃,宣布在全國建立100個智慧城市。在幾年的實踐中,這些項目被認為並不成功。據印度媒體報導,這個本該在2020年完成的宏大計劃,在2018年7月只有5%的項目得以完成,到2019年7月僅完成18%。
印度住房和城市事務部部長杜爾格·尚克·米什拉承認,許多城市首先必須達到某些基本標準,例如24x7的水和電力供應、全民住房、適當的教育和衛生設施,然後才能嘗試成為「智慧城市」。
其實,智慧城市這桌菜雖然看起來很誘人,但想做好並不容易。並不是說,把一座城市裝滿了傳感器,這座城市就能被人們所接受。
智慧城市潛力與現實之間脫節的重要原因是,智慧城市是數字世界融合的地方,但也可能與非數字世界碰撞。史丹福大學學者肯德拉·史密斯認為,智慧城市要想成功,與城市的居民息息相關。城市領導者在做好智慧城市規劃時,必須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誰來決定這座城市真正需要什麼?圍繞智慧城市的對話通常偏向於一種敘事,即通過科技讓市民改善生活質量而實現城市蓬勃發展。不過,智慧城市通常是自上而下的工程,如果不討論如何以包容性的方式進行建設,則對市民和城市帶來的改變可能是把雙刃劍。
2.發展智慧城市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如果沒有政府的資助和強大的合作夥伴,為智慧城市籌集足夠資金將是一場艱巨的戰鬥。
3.智慧城市將如何影響城市的社會正義?智慧城市會帶來大量決策難題,包括如何做,誰做,為什麼以及何時做,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容易,每個選擇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其實,智慧城市是一項浩大的綜合工程,在某些方面,一些城市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比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交通局建造了一個耗資3000萬美元的智能信號系統,該系統利用自適應交通信號讀取交通狀況,並進行調整以保持交通暢通。堪薩斯城投資近1500萬美元在其新路上安裝了200盞智能路燈,這些照明燈通過內置傳感器和攝像頭感應到人的存在,並且在沒人時自動關閉路燈,這可以節省20%-30%的電費。上述兩項工作都代表了智慧城市技術的潛力,但它們並不代表整個智慧城市的網絡化成功。只有將智能照明、智能交通、智能建築等有機連接起來,才能真正打造更完整的智能城市。
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力度很大,截止至2019年9月中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超過700個。德勤的報告顯示,全球在建智慧城市數量中,有近一半是在中國。IDC的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城市市場份額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1.5%。但媒體報導,目前智慧城市建設熱衷於炒作概念,盲目追求高大上,缺少頂層設計,項目爛尾等問題非常突出。此外,近期關於智慧城市應急反應能力不強的議論,也讓人們加深了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思考。
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和諮詢公司Frost and Sullivan認為,到2026年,全球將只有26個完全成熟的智慧城市。這也預示著,在這場智慧城市的建設大潮中,只有真正做好準備的城市才能最終勝出。
參考資料和圖片來源:citylab、德勤、newcitis、仁川自貿區官網、 New Songdo City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