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豐州千年古道上「一坊二匾」 只剩一根完整石柱

2020-12-14 東南網泉州頻道

千年古道上「一坊二匾」只剩一根完整石柱

市民希望政府介入 部門:部分構件被毀被盜很難再進行保護

十年前完整的牌坊。

古道旁,曾經的一坊二匾只剩下孤零零的石柱。

東南網3月24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蘇明明 李想 文/圖)在南安市豐州北郊泉永古道上,曾經有一座古牌坊,與泉州清代名人陳大玠有關。與其他古牌坊不同的是,這坊集「五經進士」和「孝子」兩匾為一體。

近日,南安市民洪少霖再次到訪這座古石坊,發現這裡只剩下一根石柱,驚訝之餘又深感痛心,希望有關部門能夠介入保護。

十年間兩次到訪 原本完整的牌坊只剩石柱

洪少霖家住豐州,是一名文學愛好者。閒暇之餘喜歡騎著摩託車四處採風,用鏡頭和筆記錄所見所聞。偶然間,他在豐州大鐘山麓西南部發現了這座古牌坊,但並未太在意。

大約10年前,洪少霖的一位文友想要寫一篇有關豐州的文章刊登在雜誌上,於是找到了洪少霖,洪少霖就帶他去看這座古牌坊。「那時候才認真地觀察,並有了一些發現。」洪少霖說,這個坊正面為五經進士坊,背面為孝子坊。他們用鏡頭記錄了這一切,這些照片也成了寶貴的資料。

洪少霖發現石坊被毀是在幾天前,訪友回家時特地繞道此處,「聽朋友說,石坊只剩下一根柱子,我還不敢相信。」真正目睹這一切,他很心痛。

昨日,記者在洪少霖的帶領下,見到了這座石坊,只見一根石柱孤零零地立在路邊,前後兩面都有字,如此凋敝,不見當年風採。

在洪少霖保存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原本這座坊是雙柱雙層結構。正麵坊頂左右有雙獅裝飾,中為「欽定」石牌;下面牌匾陰刻著「五經進士」四個大字,兩旁有文臣裝飾;下層石垛刻有銘文「雍正甲辰殿試二甲進士累封中憲大夫太常寺少卿陳大玠」字樣,吞龍橫梁上有雙龍戲珠浮雕,兩邊坊柱上刻有楹聯一對。

背面孝子坊與正面五經進士坊在結構上是一模一樣。不同的是,孝子坊沒有文臣裝飾,而加刻銘文,坊柱上的楹聯也不一樣。

聽說石坊的部分構件被隨意扔在附近,記者與洪少霖一起扒開草叢尋找了下,果然發現了另一根石柱,然而也只剩下一半,還有一根橫梁。

有人花三四年時間 鑽研「陳大玠」生平

說到陳大玠其人,洪少霖說有一人比他研究更深,那就是他的朋友陳進強。

陳進強是一名文學愛好者,在他家中,記者看到他為探究陳大玠所搜集的材料,《豐州集稿》《南安縣誌》《泉州府志》《南浦陳氏族譜》……在案頭厚厚壘著。

陳進強說,其實他很早就對陳大玠的生平感興趣,三四年前回到南安,才發現石坊已經被毀。「有點後悔,如果早點研究,有更多人認識這座牌坊,也許現在還能好好保存著。」

陳大玠是泉州清代名人,一些史料上都有他的生平。「史料上記載,陳大玠是晉江人,可是他的牌坊為何立於此處?與鋪頂村的陳氏一族是否有關係……」陳進強心裡有很多疑問,也查過村裡的族譜,卻沒有陳大玠其人。

陳大玠生有六子,身上都有官職。「這樣的情況,陳大玠在當地應該是非常有名望的官紳之家。」陳進強說。然而,他翻遍了不少地區的陳氏族譜,卻未能找到陳大玠及其子孫的記載。

採訪間,陳進強接到一個電話,原來他託人買的《福建陳氏族譜》已經到了,「希望能找到他。」陳進強還打算抽空前往惠安,拜訪當地主持修撰陳氏族譜的人。「找尋陳大玠當年中進士的榜單紀錄時,其名字後寫著『惠安生』,說明他當時是在惠安讀的書。」

「如果有人知道陳大玠一支記載於何處族譜,希望能告訴我。」陳進強說。

陳大玠執政為民 立坊或為激勵沿途學子

「也許牌坊立於此地是為了激勵途經此地的學子。」陳進強有一個猜測,牌坊所在的這條路,是有千年歷史的泉永古官道,當時泉州學子要進京趕考需經此地。

根據陳進強收集的資料,陳大玠可是一名執政為民的好官。據了解,陳大玠在臨漳任知縣七年間(1728年-1735年),年年有政績,歲歲有貢獻。

據史料記載,雍正八年(1730年)夏季的六七月間,大雨連綿,漳河暴漲,屢次泛濫,直逼臨漳城下。漳河兩岸村莊低洼之處,一片汪洋,房倒屋塌,許多百姓食不果腹,無家可歸。為了安撫災民,陳大玠按戶計算,沿村逐家逐戶給錢排澇修整,重建家園,並按地畝發放麥種,及時安排生產生活,安定民心,保障生活。次年春天,為使饑民度過災荒,開倉散谷10739石,賑災濟民。

陳大玠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抗洪防旱,帶領百姓開渠12條,與漳河相連,解決了漳河洩洪問題,也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除此之外,陳大玠在任期間,還注重減免百姓的勞役賦稅,捐俸重建城門,自掏腰包新建養濟院、育嬰堂、仁育堂等收養孤寡老人和社會上的棄嬰,重視當地教育等。

昨日,記者從市文管辦了解到,目前石坊的部分構件已被盜,部分構件被毀,很難再進行保護。

相關焦點

  • 南安豐州一牌坊 二牌坊合一節約資金(圖)
    南安豐州一牌坊 二牌坊合一節約資金(圖) 點擊進入>>> 正面的孝子坊  早報訊(記者林福龍文/圖)昨日,專家鑑定認為,在南安豐州大坑村一條古道上,一座建於清乾隆六年(1741年)、集「孝子」與「進士」兩種牌坊於一體的石牌坊,系至今為止泉州地區發現的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古代牌坊,而且是罕見的「二坊合一」式牌坊。
  • 探秘南安豐州「周井堡」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豐州,在南安縣,州治設在今豐州鎮。貞觀九年(635年),並豐州入泉州(今福州)。唐嗣聖初年(684年),分出南安、莆田、龍溪三縣置武榮州,南安縣城豐州為武榮州治。  如此算來,豐州從建制迄今,已歷1700多年。那麼「周井」到底是什麼,比豐州建制還要早的它又是何時出現的呢?這是一個長期以來困擾泉州地方文史學者、建築學家的問題。
  • 南安豐州訪古 拜謁「李世民」
    今天,就讓記者帶您一道,穿越千年時光,去豐州探幽訪古一番。如果你也有過這種想法的話,那麼去南安桃源村的「桃源宮」一探,必定不會失望。泉州市直黨工委派駐豐州駐村幹部張彩雲帶領記者來到位於豐州鎮桃源村內的桃源宮,據說,此地古稱神仙坊、周井堡,是個福地。桃源宮坐西南、面東北,面闊、進深各三間,廟貌巍峨。宮廟的大門匾額上,書寫著「桃源古地」四個大字。村裡人說,遠在西晉元康六年(296年),此地就建有佛祖廟,香火鼎盛。
  • 兩岸宗親最新考證:鄭成功先祖源於南安豐州
    來自金門、漳浦、南安等海峽兩岸各地的武榮鄭氏族人近百人,帶著十幾本族譜,十三日在福建南安豐州繼續展開考證。兩岸鄭氏宗親依據族譜進行的此項最新考證認為,福建南安石井鄭成功先祖源於南安豐州社壇。  有關人士對此表示,漳浦營裡鄭氏族譜經泉州市鄭成功學術研究會延平分會核實,被認定是較真實可靠的,其發現意義甚至比二00二年發現的《明末版石井鄭氏族譜》更為重大。
  • 南安豐州桃源延續上元點燈 族人相聚共賞千年燈會
    豐州桃源延續上元點燈 族人元宵相聚 共賞千年燈會豐州各地掛上流光溢彩的各式花燈本報訊(記者黃耿煌 陳靈 通訊員陳志彬 傅燕清主點燈區的桃源傅氏宗祠、桃源唐王宮、燕山黃氏家廟、黃氏世宗祠,次點燈區的豐州古街和鋪頂陳氏家廟均已掛上流光溢彩的各式花燈。南音清唱、高甲戲、廣場舞比賽、踩街、猜燈謎、祭祖、抽獎、紅歌會、點燈、遊燈等活動輪番上陣。明天,南安各地豐富多彩的元宵活動將再次奪人眼球。「今年踩街的隊伍達到39個陣頭,往年一般20多個,元宵當天的踩街估計要走2個小時。」
  • 晚唐「一代詩宗」韓偓墓在南安豐州環山村 顏氏族人世代守護
    ­  去世千年,該墓鮮有人問津,但守墓人從未間斷過。環山村杏田自然村顏氏家族千年來世代相傳,默默守著韓偓墓,這又是為什麼呢?­  近日,記者走進豐州鎮,從守墓人口中一探究竟,帶大家一起了解這背後的故事。­  古墓保存完整卻鮮有人問津­  近日,記者來到環山村杏田自然村,沿著公路旁邊的一條小路,穿過一片小樹林,才找到隱藏在葵山山腰的韓偓墓。
  • 海都深讀:探秘泉州豐州古城 引社區營造激活千年古地
    海都深讀·第125期豐州古城 從千年走來作為千年古鎮和豐州古地,去年5月,南安豐州鎮被省政府評為「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豐州收穫的「眷顧」還不止這些——  日前,住建部在泉州組織召開《泉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技術審查會。
  • 南安豐州:一座古城的文化延續(圖)
    源自於唐代的習武傳統,在豐州桃源村延續了千年,由於曾經父子相承,不得外傳的緣故,桃源的武術最大程度保持了傳統的套路和技法。華僑中學宿舍樓的地下室,有一處1956年發掘古墓群時留下的一座墓室。當年九日山周邊共發掘東晉墓1座,南朝墓18座,唐墓50多座。 豐州老街附近,一口明代的甘棠井還在為附近的居民服務。 九日山的摩崖石刻是海絲之路歷史的重要見證,它的存在是古代中國對外交流史的縮影。 九日山、蓮花峰產的石亭綠名茶已有近千年的歷史。63歲的傅春生說,這裡的老茶樹百年歷史的比比皆是。
  • 千年古鎮南安豐州舉辦元宵燈會美食節
    中新網福建新聞2月20日電 (劉真真 吳漢陽)19日,正值傳統佳節元宵節,南安市豐州鎮燕山村以「美食+燈會」模式傳承當地元宵燈會文化,啟動首屆千年古鎮豐州元宵燈會美食節。豐州元宵燈會美食節熱鬧登場。
  • 南安豐州:陀羅尼經幢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南安豐州,有一座始建於北宋年間的陀羅尼經幢(諧音床),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算起來,比洛陽橋的歷史還長,近日,它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宋代,豐州盛行為亡靈豎經幢,讓死去的親人到天國享樂。經幢有紙做的,有布裁的,這座經幢是石頭建造的,還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 南安豐州:唱響文化牌 古鎮煥新生
    這座積澱了千年的閩南古鎮形象,就在這飽經滄桑的聲音中逐漸豐滿起來……­  自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的東安縣治起,豐州作為郡、州、縣治所在達1756年,曾是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聞名遐邇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閩南文化」發祥地。今年以來,豐州多處古蹟接連亮相央視,在國內名聲大噪,古鎮形象驚豔國人,最近還喜獲「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 文保單位豐州書院竟成晾衣停車之地 南安豐州鎮督促整改
    文保單位豐州書院竟成晾衣停車之地豐州鎮已督促整改 將設石柱或者鐵藝圍欄保護東南網4月25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黃偉勵 賴香珠 李想 文/圖)南安曾經的縣衙,清朝光緒年間改名為豐州書院,保留至今,卻成為附近村民晾滿衣服和停車的地方。24日,記者現場看到,位於豐州中心小學後面的豐州書院,是一座傳統的閩南建築,紅磚燕尾以及房梁上精美的圖案,使整座書院顯得宏偉壯麗。
  • 南安豐州南邑城隍廟名剎古韻猶存(圖)
    穿過熱鬧的豐州集市,一路探聽南邑城隍廟位於何方,你很難相信在這鬧市背後居然藏匿著一座千年古廟。穿過古街,站在南邑城隍廟的大門口,一眼望去是一條環境優美的綠化巷子,許多人正在巷子裡合影留念。「城隍廟的建築由一門、二門、公廨、後堂組成,從一門到二門大約70米。」
  • 南安豐州展出16幅碑刻拓片 均與豐州古城城建相關
    近日,「尋.豐州.印記」拓片展在豐州鎮燕山黃氏十房七世·玩槐堂開展,展出了《翻經石》《唐相姜公神道碑》《周徐孝子碑》《萬石陂示》《戈侯重建萬魁亭記》《夏侯城碑》等16幅碑刻拓片。  「這些拓片作品與豐州古城城建相關,是研究古城變遷的重要實物依據,許多都是首次面世。」此次拓片展相關負責人王贊成告訴記者。
  • 千年豐州 一座白塔
    當日,由於天氣原因,白塔機場多架航班停飛,兩位從北京來的遊客,趁機叫了「滴滴」計程車,來到這座盛名在外的白塔,一探究竟,得知塔內已禁止遊客登塔,兩人抱憾而歸。 「初極狹,才通人」,這句描寫桃花源的句子正適合說白塔,白塔第一層非常低矮,成人需貓著腰通過,沿著塔內樓梯螺旋而上,樓層逐漸高挑,視線逐漸開朗。
  • 南安森林公安分局在豐州成立警務室
    ­  昨日,南安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豐州警務室掛牌成立,這是南安市森林公安分局在鄉鎮成立的第一個警務室。­  「豐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九日山風景區是南安5A級景區,而且金雞橋附近為水源保護區,加強豐州的生態安全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 南安古鎮豐州的「活化」之路 文化興城再現古韻風華
    據了解,目前該項目已經進駐施工,建成後將成為遊客往來的集散地,同時預示著南安豐州與泉州的無縫對接,奠定豐州交通樞紐的地位。­  在豐州,就有這樣一批人,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他們都奔走在志願服務的道路上,九日山環境清理、街巷黑漆廣告整治、元宵燈會秩序維持、古城徒步宣傳、交通疏導、貧困戶慰問、慈善募捐……志願服務已經成為豐州古鎮另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豐州志願者協會於2016年5月成立,目前有近200個會員。
  • 南安豐州菜市場:「演戲」誘人高價買海星 五人被帶走
    昨日上午8點多,五個頭套黑色塑膠袋的男女在南安豐州菜市場引起了一陣騷動!原來,這三男兩女在菜市場擺攤販賣海星,聲稱海星具有神奇的醫療功效,以一人銷售幾人做託的方式,高價銷售海星。當天上午,五人被南安溪美刑偵中隊控制,目前案情仍在進一步調查中。受害者可撥打0595—86390560報警,協助警方調查。
  • 探秘泉州豐州古城:引入社區營造 激活千年古地
    豐州古城 從千年走來陳建輝 柳小玲 攝影 黃謹 編輯 鄭蓮 視覺 長旺)豐州,閩南發祥之古地也。漫漫歷史行進中,又素有「先有豐州,後有泉州」之說。作為千年古鎮和豐州古地,去年5月,南安豐州鎮被省政府評為「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豐州收穫的「眷顧」還不止這些——日前,住建部在泉州組織召開《泉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技術審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