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古新發現漢代窯址 擺放整齊青磚極為少見

2020-12-19 央廣網

  副中心考古新發現漢代窯址

  擺放整齊青磚極為少見 另發現漢代至明清墓葬338座

  昨天,市文物局發布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工作最新進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區域北部,距離2016年新發現的路縣故城遺址約850米,通州區潞城鎮棚戶區改造土地開發項目D區D-04地塊,目前正在開展全面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該項目用地面積約63萬平方米,已完成考古勘探32萬平方米,探明各類古代遺蹟370處,其中漢代至明清墓葬338座,漢代窯址32座。

  出土各類文物300餘件套

  為了保證考古工作不影響建設項目進度,考古發掘工作同時開展。截止到4月18日,已發掘清理完成兒童甕棺葬2座,漢代墓葬54座,唐代墓葬7座,明清時期墓葬2座,漢代窯址13座,出土陶、瓷、銅、玉石器等各類文物300餘件(套)。

  從出土的器物來看,漢代墓葬以陶製明器為主,種類多樣,主要為罐、灶、俑、倉、盒、奩等。有的墓葬出土漢代銅鏡、銅帶鉤,有的墓葬中出土玉環。唐代墓葬及明清墓葬出土文物的主要為陶器、瓷器、銅錢、銅帶扣等(右上圖)。

  漢代獨特馬蹄形窯址現身

  據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發掘完成的窯址中,一座漢代馬蹄形窯址顯得尤為獨特。在窯室清理過程中,發現窯床有大量燒制完成並擺放整齊的青磚,上下兩層交叉擺放,為了更好地燒制,每塊青磚間都有一定空隙(左上圖)。

  青磚的規格與窯址周邊多座漢代墓葬用磚規格一致,因此,可以初步推斷,該座窯址應為周邊修建墓葬提供用磚的燒磚陶窯。半倒焰式馬蹄形窯址是北京地區漢代燒磚用的常見窯址形制,這類窯址的窯門一般高度較低,不大適合人的進出,裝窯和取出產品似乎另有地方,極有可能就在窯室頂部,在裝坯和取出成品時只需將頂部打開,用泥封頂非常簡便。

  北京地區在漢代窯址內發現大量燒制完成且擺放整齊的青磚較為少見,該座窯址的發現,可以很直觀地展現漢代時期磚窯的形制、燒制手法及燒磚用途,證明了漢代磚室墓葬與窯址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也為通州漢代路縣故城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實物資料。

  全市已完成47項考古工作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8年初到現在,本市開展的配合各類建設工程開展的考古勘探、發掘工作已達47項,其中勘探40項,發掘7項,任務艱巨。為此,市文物部門加強統籌協調,調配人員,打破常規,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文物保護工作。

  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落實習總書記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關於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設和首都非核心區功能疏解的要求,北京市不斷加大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中文物保護力度,並取得一系列考古新發現。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的不斷深入,為了保證考古工作不影響建設進度,北京市文物局積極了解工程相關情況,主動對接,重點保障,集中考古力量,保證了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

  北京晨報記者 王歧豐/文 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相關焦點

  • 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山西已有13個項目14次獲此殊榮  山西日報報導,4月12日下午,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文物局共同發掘的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以揭開山西古代陶瓷業的神秘面紗而成功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至此,山西考古已有13個項目14次獲此殊榮。
  • 上海青龍鎮遺址、陝西雍山血池等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結果出爐,包括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浙江慈谿上林湖後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窯址、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湖南桂陽桐木嶺礦冶遺址等考古項目獲選。
  • 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列為「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
    ▲大浦通用機場搶救性考古發掘現場的遺蹟分布圖 記者從市文旅廣體局(市文物局)獲悉,「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今天正式公布,我市的「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成功入列。在各考古單位自願申報、省考古學會擇優推薦的基礎上,經過專家評審、省文物局審核,全省共有10個考古項目列為「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為其中之一。 ▲宋元衡山窯遺址 ▲唐宋時期平底龍窯 衡東大浦洋塘山窯址與墓群位于衡東縣大浦鎮淺塘村、薊江村、新民村。
  • 見證青瓷發展史 上虞禁山窯址入圍十大考古發現
    【摘要】昨天揭曉的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入圍十強。在該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從東漢至西晉序列完整瓷窯,同時出土了上萬件越窯瓷器,為研究早期青瓷的起源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血池遺址獲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4月12日,被譽為中國考古界「奧斯卡」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寶雞市考古研究所、鳳翔縣文物旅遊局、鳳翔縣博物館、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聯合組隊發掘的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榮獲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華聲在線9月30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吳岱霞 通訊員 陳子慧)集中展現「十三五」期間湖南省文物考古工作成果的十大考古新發現今日揭曉。9月30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召開。
  • 成都再發布考古重大發現:琉璃場燒造琉璃的古窯址找到了!
    來源標題:成都再發布考古重大發現:琉璃場燒造琉璃的古窯址找到了!成都東郊琉璃場,很多老成都耳熟能詳的一個地名。然而此處為何命名琉璃場,並沒有多少人深究。事實上,根據相關史料記載,這裡曾有一處從五代至宋元明時期、延續700多年的古瓷窯場。
  • 2014年,考古發現了什麼?——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掠影
    該遺址的發現既是嶺南及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進展,為華南乃至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貴的新材料,同時也為深入研究華南—東南亞地區舊石器文化的關係、區域人類起源與演化歷史以及東西方文化比較等國際熱點課題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機。
  • 「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揭曉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的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於2004年4月11日揭曉。    兩年來,各地文物考古部門、部分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機構積極承擔國家文物局和有關部門立項的課題,有針對性對一些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並注意了現代科學技術在考古研究中的應用,取得了重要成果。與去年的形式相同,今年的評選仍邀請各項新發現的考古隊長到北京進行學術報告,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考古發現的內涵與意義,現場為評委和聽眾的答疑,並現場進行評選結果揭曉。
  • 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永州一古墓群入選!
    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的「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終評會在長沙召開。入選「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的項目共16項(初評前15名入圍,有並列名次)。終評會上,入圍項目負責人就項目概況、主要收穫、價值意義等方面做了詳細匯報。來自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博物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株洲市博物館、嶽陽市博物館、常德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等多家單位的11位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各入圍項目進行了現場評審。
  • 2017年北京保護古墓葬3000座 考古發掘面積相當於9個足球場
    市文物局新聞發言人於平表示,這些考古新發現,是建設「一城三帶」的重要文化內容,擦亮了北京深藏在地下的文物遺產金名片,對於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路縣故城城址南部,為配合高壓線塔的遷移,發掘出大量漢代灰坑、水井、漢代道路、遼金時期窯址、唐代墓葬,出土的完整器物有捲雲紋瓦當、陶罐、陶瓶、陶豆、陶釜、陶紡輪、陶璧、銅鏃等。
  • 四川金川劉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
    近日,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正式揭曉,包括四川金川劉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在內的10個項目被評為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記者了解到,劉家寨遺址最早於2010年發現,是四川境內一處極為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年代上限可能距今約5000年,為研究當地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有專家推測,「這是一個以制陶業為主的聚落」。
  • 最美窯址群——慈谿上林湖越窯考古遺址公園
    後司岙窯址秘色瓷與瓷質匣缽的出土   被譽為「露天青瓷博物館」  上林湖越窯遺址現已發現的窯址群分布區以上林湖水庫為中心,包括周邊的古銀錠湖舊址(現已為農田)、白洋湖水庫、杜湖水庫、裡杜湖水庫邊緣的丘陵與平原交界地帶,現已發現瓷窯遺址近200處,已編號窯址179處,遺存分布區面積總計232公頃。
  • 填補蘇州早期古窯址空白
    「除了普通陶片和陶罐外,我們還發現兩個帶『支釘』的殘件」,蘇州考古研究所代表何文競說,「這是判斷是否窯址的依據之一。除了發現支釘,這裡還發現了窯具的碎片。   該窯址被命名為東山吳窯窯址,發現的陶瓷碎片中,有東漢晚期至六朝早期的陶瓷片。
  • 2020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發現,有你家附近的嗎
    浙江發布 12月20日至22日,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在紹興舉行。會上,10個考古發掘項目被評為「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項目。具體名單↓↓這些考古重要發現有啥特色呢?2020年7月上旬至11月底,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聯合餘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對該遺址進行了2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遺址具有鮮明的瀕水特徵,是浙江地區漢代基層聚落考古的重大收穫。遺址出土的木觚文書,是研究東漢早中期東南地區民間信仰的重要材料,也是餘姚作為「文獻名邦」的實證。
  • 餘杭瓶窯窯山窯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餘杭瓶窯窯山窯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餘杭瓶窯窯山窯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浙江文物網 謝西營窯山窯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大橋北路西側。2018年4月在由杭州餘杭苕溪城市建設有限公司負責實施的瓶窯小城鎮窯山公園工程建設過程中,於窯山東入口施工過程中發現若干破損陶片。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項目批准號:考執字(2018)第538號)和浙江省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區域(編號:1號地點)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本次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發掘總面積為1000平方米,布設10×10米探方10個,取得了重要收穫。
  • 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新發現,800年前這裡與北京便有了聯繫
    東南角刻「天字三尺」鴟吻張家口市崇禮區太子城是冬奧會舉辦地之一,近期關於太子城遺址的考古發掘又有了階段性成果。經考古發掘,結合史料記載,初步推斷太子城遺址是金章宗夏捺缽的泰和宮,這是首次發現金代行宮性質城址,對研究遼金元時期的城市建設特色和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 臨澧考古又添喜事!「老祖宗」入選「新發現」
    為集中展現「十三五」期間湖南省文物考古工作的成果,總結考古工作的先進經驗,促進我省考古工作水平的提高,湖南省文物局組織「『十三五』湖南省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活動。本活動由湖南省文物局主辦,湖南省考古學會、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總店承辦。日前,本活動初評工作已結束。初評專家組由湖南省考古學會理事組成。
  • 考古大事記: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下)
    《考古公開課》前兩期節目為大家介紹了「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的七處遺址,本期《考古公開課》將繼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慶柱,為大家奉上「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最後三個遺址,各遺址的考古項目負責人也將在考古現場為大家做深度的解讀。
  • 浙江上虞越窯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浙江在線04月10日訊9日,考古圈的幾大官微,都在為一件事情刷屏: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舉行。  9日下午4點半,經過兩天的現場演示和評委會投票,TOP10揭曉。25強裡最大牌的北京故宮明清建築基址落選,而浙江唯一入圍的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殺入全國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