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居偉切,ɡuǐ。曾經有一個社會名流,有一天去拜訪了一位相當著名的大畫家。在座談開講當中,這位社會名流就請教了畫家詢問到: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最為好畫?
哪裡知道出乎於這個社會名流,感到非常意料之外的是,眼前這位畫家,竟然回答出來一個陰森森真讓人恐怖的話題。鬼,是鬼最為好畫。社會名流此時愣了一下,覺得百思不得其解,心頭十分納悶?為什麼,到底是為什麼,怎麼說「鬼」最為好畫呢?
看來畫家早已經料到社會名流這位朋友的心思。於是啊,他就不緊不慢地做了回答:因為這世界上雖然人生長這麼多,但是我可以非常肯定地給你保證,沒有一個人親眼看過鬼,到底鬼長得什麼模樣,誰能了解個大概呢?所以說只要我畫筆隨隨便便畫畫,勾勒幾個筆劃,不管它是成人形也好,或者是什麼動物、植物都可以說是鬼,誰又能夠跟我爭辨呢?
社會名流耐心地聽完了畫家的一番解釋以後,心裡覺得十分的在情在理,再坐了一會兒就告辭了畫家回來了。
是啊,俗語說得好:心無邪不怕鬼。人既然無做虧心事,就不怕半夜有鬼來敲門嘛。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鬼部》鬼: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礻鬼 ,古文從示。居偉切,ɡuǐ。
這句「說文」原話,若翻譯白話文應該會這樣說:鬼,人歸向天地,變成了鬼。從人,上半部類似「田」字形代表是鬼的腦袋。鬼的陰滯之氣傷害人們,所以又從私字右邊偏旁,讀音也是私。大凡鬼的部屬都從鬼。礻鬼 ,古文鬼字從示。示字表示祭祀,所以閩臺兩地區民俗,平常時要對「鬼」經常拜拜。每個月月尾包括見七、初七、十七、廿七日都要舉行祭拜活動,都符合古文字的表達意思。
後代學者更進一步解釋到①歸,《段玉裁注釋》:「以疊韻為訓。《禮運》曰:『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②陰氣句:徐鍇《系傳》:「純陰底滯之氣著人,為害賊者,有所傷也」。
其實鬼這個字在甲骨文就已經出現,是一個很早的文字。甲骨文鬼字,上部「田」的字形很明顯。王筠《釋例》就有這樣說到:「鬼字當是全體象形。其物為人所不見之物。」這種說法可比是文章開頭畫家所解釋到,世界上人有這麼多,到底有誰親眼看到鬼呢?……王筠與畫家,兩者相當符合世界上並沒有鬼的說法。
鬼是一個象形文字,根據甲骨文「醜」(醜),所從的偏旁看;甲骨文「鬼」當是由上古時期,大猩猩的形象簡化來的,用以表示鬼怪,才有「田」字形左上角加一撇,指是鬼的面(臉)。
難怪閩南話有「小鬼面仔,虎貓面」,等於是假面具這些詞語的說法。
金文進一步簡化。篆文又加出尾巴。隸變後楷書寫作鬼。
鬼的本義在《說文·鬼部》:鬼:「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根據後來人們對鬼的迷信認識所作的解釋。本義當指奘大、醜陋、詭譎,出沒於山林大猩猩猿類動物。一些字所從的「鬼頭」,實際是大猩猩的頭。比如:魑、魅、魍、魎等等,都是由兇猛、醜陋大猩猩動物引申過來的。
鬼字由本義醜陋、詭譎,出沒於山林的大猩猩猿類動物,引申泛指。①萬物的精靈:此鬼固不過,知一歲事耳。妖為鬼域必成災。②迷信特指人死後離開形體而存在的靈魂:「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毛澤東詩詞,七律二首《送瘟神》。說明四九年以前年代,醫學醫術落後,血吸蟲病極為流行如索命鬼般橫行無阻,所以詩句才有「鬼唱歌」的說法。
鬼,還可以用在指人心陰險,狡詐、不光明正大。比如:鬼話連篇、鬼頭鬼腦、鬼鬼祟祟、日本鬼子。閩南話:鬼婆、不使鬼、無夠鬼,都是這種意思表達。
鬼字也可以用在指沉溺於某種不良嗜好的人。如:酒鬼,跋九ɡiào鬼(賭鬼),阿片鬼、色鬼。
鬼在古漢語表達還可以指敏慧。楊子《方言》第一:「虔、儇、慧也。趙魏之間謂之黠,或謂之鬼。」閩南話類似這些意思表達,通常會說作:設鬼、鬼仔囝,這個囡仔真鬼(這個孩子聰明又靈通)。
鬼還可以用在愛暱的稱呼。如:小鬼,指小孩子。查某鬼仔,閩南話表達是指對靈活機巧而又可愛的小女孩子的稱呼。
反正「鬼」在閩南語言文化的表達場合來說比較廣闊,常常可以做貶義詞也可以做褒義詞應用。(海峽之聲網 《閩南語林趣話》 作者:陳預果 編輯:江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