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海底找到毀滅恐龍的兇手, 並模擬整個撞擊過程, 叫人冷汗...

2020-12-12 騰訊網

恐龍是地球上有了生命以來,除人類之外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統治了地球的物種,一場下了兩百多萬年的大雨成就了這個家族的興旺,在恐龍時代,地球上有90%以上的物種都是恐龍,天上飛的,水裡遊的、陸地上跑的,吃草的、吃肉的,各種種類都有,它們憑藉壓倒性的體型和武力讓其他物種臣服,在地球上整整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要不是後來被意外滅絕,可能根本不會有後來的人類。

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史上有很多推測,超新星爆發、小行星撞擊說、植物中毒說、大陸漂移說、氣候變遷說、火山爆發說,科學家對這件事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其中小行星撞擊說的受眾面比較廣,並且已經有科學家發現了證據。

科學家們曾經在墨西哥海域的海底一千多米處找到了粉紅色的花崗巖巖心,通過研究發現它已經有五億年的歷史,剛好和恐龍滅絕的時代能對上,他們還用計算機模擬了小行星撞擊地球以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的還原,看起來非常的震撼

首先,小行星撞擊地球以後,隕石碎塊在大氣層中爆裂燃燒,剩下的完整部分漸漸在地面下落,地下的巖漿將隕石融化,然後慢慢向周圍擴散,形成環形山脈巨浪,接著這些隕石山脈因為密度不夠,開始慢慢崩塌,崩塌的巖石再被彈起,形成一個巨大的巖石球,然後巖石球在空中再度下落,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直徑約一百八十公裡,在在這個過程中有的恐龍被巨大的隕石砸中直接身亡,還有一些被燃燒下落的隕石碎塊擊中身亡,剩下的沒被直接傷害到的恐龍,也被隕石帶來的銥元素或者被輻射害死、或者是把銥元素吃進了身體裡導致代謝障礙,就這也慢慢被滅絕了。

這場災難對恐龍來說是毀滅性得到,但是對於之後誕生的,包括人類的其他物種,是從無到有的創始性條件,隕石撞擊造成地球深處的巖石孔隙增加,內部的巖漿在地面的裂縫中噴出,這就是火山的形成,而火山的形成早就被科學家認定與生命的誕生有重要聯繫,地球上最初的生物起源就源自於火山口,這裡誕生了新的微生物,然後再慢慢演變成各種動物,經過進化再演變出了人類。

如此巨大的隕石撞擊可以對任何一個行星都造成毀滅性打擊,就算是現在人類的科技如此發達,如果再來上一次同樣規模的隕石撞擊,人類還是無能為力,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天,人類的命運將何去何從還是一個未知數,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是活在當下,珍惜自己身邊所擁有的一切,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人真的是太渺小了,哪怕耗盡全力也無法改變它分毫......

相關焦點

  • 恐龍滅絕真相曝光?科學家模擬小行星撞擊,還原恐龍最後生活景象
    對於恐龍時代,很多人都抱著無數的好奇,這個生活在地球史前的生物到底有多麼強大?他們又是怎樣生活的?他們又是如何被滅絕的?一個個問題圍繞著人們,從而衍生出了各種報導以及節目。可是就目前所報導的情況來看,很多結論都是推測,恐龍這個龐大種族是如何滅絕的依然沒有完全確定的定論,很多科學家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不過就目前科學家們所掌握的證據看來,「小行星撞擊引起地球巨變」無疑是最具說服力的一種說法。
  • 科學家確認青海火流星來自小行星帶,與滅絕恐龍的那顆隕石同源!
    但是近段時間全球發生了多起隕石墜落事件,雖然所有的隕石最終都沒有對地面造成破壞,但許多人認為地球正在進入新一輪的生態大循環,每年都會有數百顆火流星進入大氣層,幸運的是大多數隕石都在落地前就幾乎燃燒殆盡,只有極少數質量較大的隕石能在地球表面留下撞擊坑,而造成恐龍滅絕的小天體大約每十萬年才會遭遇一次,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這些隕石為什麼會脫離小行星帶闖入地球的原因。
  • 小行星撞擊令恐龍滅絕,但時間地點、角度都太趕巧了!
    這次滅絕造成了白堊紀末期包括恐龍在內的75%動植物滅絕,因此也叫恐龍大滅絕。關於恐龍滅絕的理論(假說)有很多,比如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有人認為是超新星爆炸所致,但目前學界普遍認同的一個主流理論是小行星撞擊。而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報告表明,這顆小行星撞擊的時間地點及角度實在是太巧了,才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 大量恐龍先「油炸」後冷結,史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影響為何這麼大?
    之前考古資料顯示出,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裡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位置是在今天的墨西哥東南部富含硫的尤卡坦半島熱帶淺海,形成了如今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次的撞擊給地球帶來了極大影響,釋放了數十億噸硫,製造了近1公裡高海嘯,導致多個火山噴發,陸地出現大量野火,海洋立刻被酸化,天空很快被煙霧籠罩,考古學家形容:大量恐龍先被「油炸」,然後被凍結,最後全球75%以上生命毀滅。
  • 美媒:科學家發現小行星撞擊致恐龍滅絕新證據
    美媒稱,科學家在墨西哥近海的海底進行鑽探後,獲取了地球生命史上最糟糕一天的地質學記錄。這種獨特的地質學記錄顯示,6500萬年前,一個城市大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從而消滅了恐龍和地球上3/4的生命。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9月9日報導,9月9日,科學家發布了對採自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新巖石樣本的分析。這項分析展示了一種層狀分布的沉積巖。在這場撞擊的核心地區,該沉積巖以精確到分鐘的方式記錄了一場全球性大災難的第一天。科學家說,巨大的小行星撞出一個100英裡(1英裡約合1.61公裡)寬、12英裡深的巨坑。
  • 恐龍也太衰了!小行星偏偏用了最壞的角度撞擊地球!
    我們知道,6600萬年前,一場驚天撞擊結束了恐龍時代,那是一場弱肉強食的時代,或許是恐龍的強大讓其他動物黯然失色,小行星來到了地球,將這個世界重新「洗牌」!然而對於數千萬年前的那場災難,科學家仍然心存好奇,到底是如何的撞擊導致了恐龍大滅絕,這是一個困擾著無數科學家的問題,而近日,一項研究為這個答案揭開了可能的答案!
  • 恐龍滅絕的真實原因?科學家給出答案,「小行星撞擊說」遭駁斥
    這個話題已經存在多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眾說紛壇,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小行星撞擊」。「小行星撞擊說」是這樣描述的:空了這個曾經制霸地球2億年的生物,是在恐龍家族最鼎盛的公元前6500年突然消失,直接原因是一顆直徑為15公裡的隕石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隕石墜落的位置是如今的墨西哥一代。
  • 水銀中毒滅絕說被否:英國科學家稱小行星撞擊前恐龍種群過得很好
    去年底的時候,《自然通訊》上刊登的一篇新研究認為,在小行星撞擊前,地球曾出現一次規模空前的火山噴發,恐龍群體大量出現汞中毒現象,數量因此銳減。不過,來自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11月18日公布的論文卻否認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前恐龍群體已經衰退的說法。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你知道撞擊點在哪裡嗎?
    在地球生命的進化過程中,遵循「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海生到陸生」的原則進化,就動物而言,從海生無脊椎動物、魚類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發展到哺乳動物。 恐龍 地球生命在演化過程中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由於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會造成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 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事件導致恐龍滅絕,那小行星後來哪去了?
    這顆直徑達到十公裡的小行星在撞擊地球之後,大部分物質都留在了地球,少部分物質逃出了地球,撞擊坑位於現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北部,撞擊坑的深度和直徑都非常驚人,分別為五百米和一百八十千米。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恐龍,大約毀滅於六千五百萬年前,毀滅的根本因素是源自一場猛烈的小行星撞擊事件,一顆直徑在十公裡左右的巨型小行星與地球相遇(說是巨型,其實主要是相對於地表生物而言,畢竟這顆小行星的尺寸和當年地球所撞到的那顆體型和火星差不多大的天體根本沒法比較,而後者那場撞擊誕生了我們現在的月球)。
  • 隕石撞擊地球or火山噴發?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寬約150公裡,其大小和年代都符合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 2016年,科學家們在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水下部分鑽取了一個巖心,從海底深處取得樣本。隕石坑內部情況表明,撞擊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力,足以將大量汽化巖石和氣體送入大氣層,而這些影響會持續很多年。
  • 科學家警告,2036年小行星會撞擊地球?
    科學家對2036年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警告,這個小明星叫阿波菲斯也叫「毀神星」,那為什麼科學家會警告呢?那是因為這個小行星可能會撞向地球,美國航空航天局曾在2004年首次發現這個小行星,並把這個小行星的名字稱為阿波非斯。
  • 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真的能毀滅恐龍嗎?現在人類能抵擋嗎
    一種理論學說認為,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恐龍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一次小行星轟擊,那這是真的嗎,一顆小行星真能滅絕統治整個侏羅紀時代的恐龍嗎?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為10千米的小行星以40馬赫(40倍音速,相當於13.6千米/秒)的速度直接撞擊地球,撞擊地球點為如今的墨西哥尤坎坦半島。
  • 恐龍滅絕的證據,不僅找到了隕石坑!
    如果我們找到恐龍滅絕時的海洋沉積物,在裡面找到貝殼(或者碳酸鈣沉積物),我們就可以找到海水的溫度線索了。因為海水的量太大了,輕易不會發生氧同位素的變化。但是跟海水接觸的貝殼中的氧十八含量跟海水的溫度關係就很大。我們只要找到當時被埋起來的貝殼或當時沉積的碳酸鹽,測定其氧同位素含量就可以推測當時海水的溫度了。
  • 恐龍滅絕中走出全新地球?意外發現的隕石坑,讓科學家也有新發現
    現在普遍認為是由於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而這個爆炸性直接改變了整個星球,所以才引來了這種毀滅性的打擊,從而導致恐龍徹底的消失。關於這種說法現在通過地球遺址有了更詳細的介紹,也讓我們了解到,這種小行星的撞擊摧毀力真的是太恐怖了。在大概6600萬年前一個平靜的日子裡,突然一個巨大的火球直接飛向地球,並且迅速的撞擊了地球,這也許是恐龍當時看到地球的最後一眼。
  • 導致恐龍毀滅的隕石找到了,威力相當於200萬顆沙皇炸彈
    1951年,一家墨西哥石油公司在進行石油開採的時候,在一個鑽井中1.3公裡的地方,遇到了安山巖層,根據科學家們的介紹,地球上的安山巖層大部分都是因為隕石撞擊形成的,不過,因為當時的科技水平有限,所以,當時關於墨西哥這塊安山巖,最終的結論是火山錐造成的,不過,令人感到疑惑的是,這裡並沒有任何火山存在,種種的樣本研究和數據顯示,都表明這裡曾經被隕石撞擊過
  • 科學家還原小行星撞擊地球日:那一天不是所有恐龍都死了
    參考消息網9月12日報導俄媒稱,科學家的最新發現還原了恐龍在地球上最後的生活景象。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9月11日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了一些新的細節,還原了大約66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後24小時內發生的情況。小行星撞擊地球最終導致地球上75%的生命滅絕,包括恐龍在內。報導稱,研究小組分析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巖石。
  • 導致恐龍滅絕的那次小行星撞擊,產生的坑是在哪裡?
    據科學家研究,最長的恐龍竟然長達27米,體重重達30-60噸之間。就連現在的人們在博物館中觀看恐龍的化石時,都會不自覺地發出無限的感嘆。恐龍的種類分為2種,鳥類和非鳥類,在中生代時期,非鳥類恐龍主要棲息在湖岸平原的森林地和開闊地帶。
  • NASA模擬:如果穀神星撞擊地球會發生什麼
    穀神星多年來一直被稱為小行星,實際上它比它的巖石親戚要大得多,以至於太空科學家在2006年將它重新歸類為矮行星。現在,小行星專家製作了一個動畫模擬,顯示了巨大的太空巖石穀神星與地球相撞的災難性後果。這顆毀滅行星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力量是如此之大,它將行星碎片的大塊碎片炸向太空,喜馬拉雅山在大火的餘波中被完全摧毀了。小行星穀神星的直徑為476公裡,這意味著如果地球是一枚1便士硬幣那麼大,那麼這塊太空巖石的大小將和一顆種子差不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們實際上計算出,如果一顆直徑只有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就會造成物種大滅絕。
  • 科學家找到小行星撞地球新證據 恐龍滅絕原因更加明了
    恐龍曾經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統治了陸地生態系統長達1.6億年之久,大約6500萬年前,整個恐龍族群遭受了滅頂之災,幾乎全部滅絕,只有恐龍的後代——鳥類倖存了下來。關於恐龍究竟為什麼在短時間內滅絕,人們眾說紛紜,目前被大多數人認可的一種說法是小行星撞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