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馬,老年人玩具店:有情懷的店主,和喚醒童年的「解憂雜貨鋪」

2021-01-13 新京報

老人從貨架上挑了兩本小人書,走到朝南玻璃窗邊的桌子前坐定,仔細翻看。書不過手掌大小,內頁依舊是黑白顏色,圖片佔了大半頁紙,底下則是簡單的文字故事。

晨光罩在老人黑色的棉襖上,他看了一會兒,抿著嘴笑了,抬頭對店主宋德龍說,「我今年75歲了,這還是我小時候看過的。」

看到老人在店裡覓到兒時記憶深處的老物件,一抹成就感在宋德龍心間閃過。

今年重陽節(10月25日),宋德龍的老年人玩具店在通州區正式開業,這在北京可算稀奇。

約180平米的店面內,擺放有400餘種適合老年人的玩具,如投壺、鼓形鎖、4倍大撲克、記憶棋等。木製貨架兩側是健身運動區和益智休閒區,老人可以玩飛鏢、騎四輪腳踏車繞圈,也可坐鞦韆、搖椅,玩棋牌、解環遊戲等。

玩具,並不專屬於孩童。

宋德龍覺得,老年玩具市場在一些發達國家已非常成熟,近年來,他在全國各地遊走之餘,發現老年玩具在我國依然是一個被冷落的市場。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每4名北京市戶籍人口中就有一名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放眼全國,較之其他城市,北京的老齡化程度居於前列。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校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老年玩具市場在整體上尚處於起步階段,隨著老齡化、老年人口群體結構的變化,一些老年人將會對老年玩具產生新的需求。

「如果這種店多了,大家也就不足為奇了。」杜鵬說。

今年10月,宋德龍已在北京填補上這一空白,為老年人提供了一間每日亮燈12小時的「解憂雜貨鋪」,讓老人們老有所玩。

店裡的小人書。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解憂雜貨鋪」

白露一過,天氣越來越冷。

9月中旬,接過店鋪之後,宋德龍抓緊裝修。店裡鋪上防滑地磚,兩張方桌、數個座椅就安放在暖氣片旁,靠著朝南的玻璃,「遛彎兒的老人經過可以進來坐坐。」

開業那天,門口的電子鞭炮噼裡啪啦響,路過的老年人聞聲而入。不到一個月,附近有不少老人已成為店裡的熟客。

老年人玩具店早9點亮燈。

店鋪周圍多為老小區,有不少老年人居住。走在小區裡,時常會看到三五個老人坐在小區的木凳上,聊天,談笑,看著來往走過的路人。

玩具店給附近的老人們添了個新去處。在一些老年人眼裡,這裡更像是一處可供消遣的「解憂雜貨鋪」。

老年人玩具店內部。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11月3日的下午4點,熟客曹大爺又來了。他今年61歲,在北京土生土長。

從他家到店步行不到5分鐘,「新開的店,好多遛彎兒的老年人都知道。」玩具店門口的「發洩拳擊球」是曹大爺最鍾愛的玩具之一。這一天下午,他對著紅色的皮球打了近30分鐘。

曹大爺隨後玩起了投壺,「這是宮廷遊戲,興盛於戰國時期。在電視上見過,之前沒玩兒過。」他手持箭羽一側,將箭往漆壺中投擲,屢試屢敗,箭散落在壺外。

宋德龍瞧見,上前傳遞一些技巧,讓他將手再抬高些、身子再往後退一點。

「誒,中了!」約3分鐘後,曹大爺高興地喊出聲。

曹大爺在玩投壺。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宋德龍說,閒下來時,他便在店裡玩各種玩具,領悟一些基本要領,這樣可以帶動老年人玩。

下午5點,58歲的王奶奶也牽著小孫女來了,女孩喜歡讓她推著在休閒區蕩鞦韆。每一次來,她們都會發現一些新奇的東西。

這一次,小孫女發現了木牛流馬,好奇地拉著它在店內轉圈圈,王奶奶則在打量塑料制手動織毛衣器的平針、滾針織法,「來這裡很解悶兒。」

她告訴新京報記者,幾乎每天晚飯前,她都會帶孫女來玩具店轉轉,「之前給孫女兒買過鐵皮小青蛙、小雞。這兒的有些玩具我覺得更適合她。」

王奶奶的小孫女拉著木牛流馬在店內轉圈圈。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老年人玩具店是營利性質的,開業以來,平均一天的銷售量為20單。目前,玩具店尚處於試營業階段,房東給宋德龍免了兩個半月的租金。

店裡尚未僱傭員工,若生意再好些,宋德龍打算請社區引薦下崗人士。

11月3日,街道辦的幾名工作人員到店參觀,詢問店主未來可否同社區合作,承辦一些老年活動。這與宋德龍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和玩具生產商溝通,籌備投壺大賽、室內高爾夫大賽等,「讓老年人玩得開開心心。」

「你是一個有情懷的人。」參觀完畢後,街道辦的一位中年人對宋德龍說。

街道辦的人走後,宋德龍接連收了2個快遞,其中有一箱是桌球訓練器。這算是熱銷品,第一批進的10餘套已經售罄,「球固定在塑料杆上,不用撿球,也不佔空間,老年人在家就可以鍛鍊。」

王奶奶在研究塑料制手動織毛衣器。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老人覓得「夜生活」

夜裡9點多,玩具店還未打烊。

北方寒冬已至,老人們在室外愈發待不住。開張不到半個月,諸多老人儼然已在這亮著燈火的溫暖之地,覓到了夜生活。

「在店裡玩玩具是不收費的,平日9點閉店。有時碰到客人玩得晚,會推遲關門。」宋德龍說,晚上8點至9點是每天最熱鬧的時間段,晚飯後,一些老年人散步時會進店待一會兒。

吃罷晚飯,曹大爺揣著一個茶杯走進店裡,宋德龍和閆大爺正在玩具店門廳抽打陀螺。隨著長鞭甩動,陀螺高速轉動著,15分鐘後,閆大爺感到有些體力不支,坐在椅子上歇氣,「玩兒這個挺費勁兒。」

閆大爺在玩陀螺。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閆大爺說,店裡有一些小時候喜歡玩的物件,「比如說嘎拉哈。」

「啊?我記得女孩子才玩這個呢,小時候我們男孩子不愛玩這個。」曹大爺接過話,盯著還轉動著的陀螺,「我們這兒叫羊拐。」

挪步至窗前,閆大爺又埋頭玩起了較熟悉的平面滾珠,用小塊木頭將白色、紅色的木珠分開。除此之外,機關盒他也愛玩,「每次要動腦,對老年人來講,很益智。」

閆大爺今年61歲了,他是黑龍江人,就住在隔壁小區,平日裡和老伴在家幫女兒照看4歲半的外孫女。退休來京後,去通惠河、大運河釣魚是他最大的愛好。約上小區的三兩釣友,帶一盒飯、一壺酒,便可在河畔待上一天。

才開業的時候,閆大爺買了一個可樂球,自此以後,每天他都會在院子裡踢倆小時。晚飯後出來散步,他也帶著。

「這個店開了之後,晚飯後我就不看電視來這兒了。店主跟歲數大的也能溝通,有耐心。」工作日,閆大爺送完外孫女上幼兒園後,早上9點多到店裡蹓躂一會兒,有時見人嘮嘮嗑、有時玩會兒玩具,以打發時間。

晚飯後,再來待一會兒、回家睡覺,一天便結束了。

宋德龍在騎四輪腳踏車,他稱其為「卡丁車」。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讓玩具流轉起來

為防止玩具很快就被老人們「玩膩」,店裡的玩具不會是固定、一成不變的。

宋德龍說,每天,他都在絞盡腦汁找尋新奇的或消失已久的復古玩具,讓店裡的玩具流轉起來,保證每天都有新的玩具可讓老人們「練手」。

最近,他又在網上搜羅各種老物件,想喚醒老人們快遺忘的兒時記憶,「同時增加一些具有互動參與性的或者是益智類的玩具種類。」

益智類的玩具中,鎖環很受老人們喜愛。

店裡的鎖環。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55歲的趙大爺,來自黑龍江。白天他在西海子公園打掃衛生,下午6點下班,從公園騎25分鐘的自行車回家吃飯,家住玩具店附近,吃完晚飯就愛過來轉悠。

起初,趙大爺以為玩具店是打牌的場所。後來發現,裡面有各種各樣可以上手的物件,「打牌容易急眼,這個不會。」他笑著說,自從有了這家開在「家門口」的老年人玩具店,晚上他便不窩在家裡看電視了。

有些玩具,趙大爺覺得價格偏貴,便愛在店裡久待鼓搗,「這裡挺樂呵的,就算不買,老闆也讓我們免費玩。」

趙大爺在玩解鎖遊戲。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前一日來,趙大爺未將銀馬蹄鎖環解開。翌日,在公園掃地時,他邊掃邊琢磨,總算想出些眉目。一到店,他便取下銀馬蹄鎖環,坐在屏風旁鼓搗了20分鐘,「看,我解開了。」他站起來,手持鎖環展示給大家看。

曹大爺隨即稱讚:「腦袋瓜真好使,我就沒這個耐心。」

宋德龍將鎖頭環遞給趙大爺,讓他繼續解。曹大爺也好奇,走近認真看了看鎖頭環,搖搖頭,「這用錘子一敲,環兒不就出來了嗎?當了半輩子電工,我也不會解。」

趙大爺沒吱聲,一心撲在解環上,不到5分鐘,他對曹大爺喊道:「老哥老哥,您的錘子還是別用了。」

又解開了。

「老闆,還有啥智力類的沒?」趙大爺問宋德龍。宋德龍挑了一個ABC的字母環給他,他又埋頭解起來。曹大爺笑了笑,拿著保溫杯去收銀臺旁加了點開水。

趙大爺正在解鎖頭環。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目睹店裡其樂融融,宋德龍很欣慰。

宋德龍說,他今年41歲,生活在北京通州區,父母遠住在吉林白城老家。等玩具店步入正軌,他想著接上父母來這裡看看。這是他開店的初衷之一。

他曾在央視的夕陽紅欄目從事過3年的廣告運營。宋德龍提到,自己長期與消費群體以老年人為主的企業打交道,深諳老年人內心深處的需求。

「許多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比較單調,他們的精神需求太需要被關注。」

「店多了,就不足為奇了」

隔壁的房屋中介、39歲的王先生最鍾意益智休閒區內的木躺椅,「往那兒一躺,好像一天的煩惱都沒了。」

這日晚間,他打了一會兒室內高爾夫,便和宋德龍下了一局象棋。

王先生的同事、而立之年的陳先生亦是店裡的常客,有時他喜歡騎著健身運動區的四輪腳踏車在店裡店外繞圈,有時玩玩飛鏢,有時則坐在吊籃裡靜靜地發呆。在他看來,較之發達國家的一些老人,我國的老年人相對較傳統,適合老年人放鬆、娛樂的方式太少。

「其實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後是閒不下來的。欠父母的情分真是太多了,這輩子都還不起。」陳先生說,一些年輕人到店之後,也許能喚醒他們對家裡老年人的精神關注。

店內裝飾。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北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北京市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總量達371.3萬人,佔常住人口比例的17.2%。戶籍老年人口總量為367.7萬人,佔戶籍總人口比例的26.3%。

這意味著,每四名北京市戶籍人口中就有一名60歲及以上老年人。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校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在老年學領域深耕多年,11月10日,他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老年玩具店能引起關注,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老年玩具市場在整體上尚處於起步階段,「如果這種店多了,大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杜鵬說,許多人對玩具的定義還停留在兒童玩具上,實際上,隨著老齡化、老年人口群體結構的變化,一些老年人會對老年玩具產生一種新的需求,更多的人將去關注這個新興的市場,「老年玩具市場將來會有很大的發展。」

老年玩具中,益智類的積木、拼圖、九連環等,有益於活動大腦,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鍛鍊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對老年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他們的專注度,有利身心健康。」

另外,一些可鍛鍊手腳、技巧類的玩具有助於老年人在擺弄的過程中開動腦筋、延緩衰老,「一些平時不太常做的動作,通過這些玩具可以得到一定鍛鍊,它們其實和兒童玩具有類似之處。小孩處於成長發育階段,需要開發智力、鍛鍊靈活性。而老年人需要保持這種靈活性。」

杜鵬還表示,在老年玩具市場發展的初期,於老年人而言,較之線上購物,通過線下的實物可能更易掌握大小、價格等方面的信息,「因為是實物,老年人相對更容易接受。」

曹大爺在看閆大爺玩平面滾珠。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

光顧這家玩具店的顧客以男性老年人為主,女性較少,「回頭客裡,老頭也比較多。一些老奶奶晚上喜歡去跳廣場舞。」據宋德龍觀察。

尤其在夜間,店鋪裡不停歇地放著懷舊歌曲、評書、戲曲,一屋子老頭聚在一起談天說地、玩遊戲。京腔和各地口音交織。仿佛他們是化妝易容了的頑童。

天氣越來越冷,一位老大爺感觸頗深。他希望為老年人亮著燈火的溫暖之地能夠遍地開花。有更多的治癒場所,能夠接納他們,可讓他們排解孤獨和憂慮,尋覓到更多善意和理解。

老人接著說,他們不過是變老的小孩,而我們每個人都會變老。

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盧茜

相關焦點

  • 老年人玩具店:喚醒童年的「解憂雜貨鋪」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校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老年玩具市場在整體上尚處於起步階段,隨著老齡化、老年人口群體結構的變化,一些老年人將會對老年玩具產生新的需求。「如果這種店多了,大家也就不足為奇了。」杜鵬說。今年10月,宋德龍已在北京填補上這一空白,為老年人提供了一間每日亮燈12小時的「解憂雜貨鋪」,讓老人們老有所玩。
  • 投壺、嘎拉哈、木牛流馬,老年人玩具店:有情懷的店主,和喚醒童年的...
    今年10月,宋德龍已在北京填補上這一空白,為老年人提供了一間每日亮燈12小時的「解憂雜貨鋪」,讓老人們老有所玩。店裡的小人書。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解憂雜貨鋪」白露一過,天氣越來越冷。玩具店給附近的老人們添了個新去處。在一些老年人眼裡,這裡更像是一處可供消遣的「解憂雜貨鋪」。老年人玩具店內部。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攝11月3日的下午4點,熟客曹大爺又來了。他今年61歲,在北京土生土長。
  • 北京老年人玩具店火了,陀螺木牛流馬等喚醒「老頑童」童年記憶
    投壺、陀螺、記憶棋、木牛流馬……說起玩具,人們都會想到那是孩子們的專屬,可在北京市通州區,卻開了家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玩具店,自開業以來,這裡就成為不少「老頑童」的新寵,吸引附近老人前來解悶。「老頑童」們喚醒童年記憶玩具並不專屬兒童
  • 老年人玩具店火了!
    老年人玩具店火了!「老頑童」們喚醒童年記憶玩具並不專屬兒童店主宋德龍一邊遛起玩具「木牛流馬」,一邊打趣說道, 「別人在遛狗的時候如果要是遛個牛,至少能更有回頭率,甚至能交到很多新朋友。」
  • 北京老年人玩具店成新晉網紅 「老頑童」外出或可「溜牛」
    【解說】投壺、陀螺、記憶棋、木牛流馬……說起玩具,人們都會想到那是孩子們的專屬,可在北京市通州區,卻開了家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玩具店,自開業以來,這裡就成為不少「老頑童」的新寵,吸引附近老人前來解悶。  【解說】12月8日,記者來到這家「老有所玩」玩具店實地探訪。
  • 北京老年人玩具店成新晉網紅 「老頑童」外出或可「遛牛」
    【解說】投壺、陀螺、記憶棋、木牛流馬……說起玩具,人們都會想到那是孩子們的專屬,可在北京市通州區,卻開了家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玩具店,自開業以來,這裡就成為不少「老頑童」的新寵,吸引附近老人前來解悶。  【解說】12月8日,記者來到這家「老有所玩」玩具店實地探訪。
  • 老年人玩具店成「網紅 「老小孩「如何老有所玩
    北京通州一家「老有所玩」玩具店今年重陽節正式開業,紅黃相間的裝飾很亮眼,店門口「老有好心態、玩玩更健康」的對聯吸引著來往行人的目光。約180平米的店面內,擺放有400多種適合老年人的玩具,木製貨架兩側是健身運動區和益智休閒區,老人可以玩飛鏢、騎四輪腳踏車繞圈,也可坐鞦韆、搖椅,玩棋牌、解環遊戲等。
  • 老年人玩具店成「網紅 「老小孩」如何老有所玩
    具體老人玩具還真是沒有聽說過,沒接觸過,也不知道是什麼。」  最近,北京一家老年人玩具店成為了「網紅」。不少人帶著七八十歲的老媽老爸挑玩具,也有不少老年人在這裡相聚。這家玩具店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一下子火起來呢?  滾鐵環大概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盛行於全中國的玩具。
  • 老年人需要玩具嗎?
    「玩具」兩字,一般來說並無前綴。傳統意義上,玩具是專屬小孩子的。可前不久,北京通州區的楊莊路上,卻開了一家專為老年人設計的玩具店。自開業以來,那裡就成為眾多「老頑童」的新寵,吸引了周邊不少老人前來嘗鮮解悶。投壺、陀螺、記憶棋、木牛流馬……400多種小玩具應有盡有。
  • 夫妻遊歷20國後,在威海開了一間「解憂雜貨鋪」
    夫妻遊歷20國後,在威海開了一間「解憂雜貨鋪」 2021-01-15 17: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徐匯| 假日來逛逛徐匯這些街角的解憂雜貨鋪
    Atelier et Moi是永嘉庭內,以日系商品為主的雜貨小鋪,這裡的雜貨商品,極具浪漫的小女孩風格,都由店主精挑細選,店內的商品很難在其他店找到呢!採光與色調明亮輕快,逛起來就覺得身心舒暢。 古倉AntiqueWarehouse,是一家集合來自世界各地古董雜貨和手工藝品的倉儲式家居店,和小小花園一系列咖啡館是一個老闆,與坐落於長壽路的小芳廷古董雜貨鋪師出同門。
  • 鬧市裡的「解憂雜貨鋪」
    「3年前遇到你,像咖啡遇到了奶和糖,像吉他遇到了繞弦器……」三年前,杭州獅虎橋路多了一家獨立二手書店「風雨書店」。三年後,店裡的留言簿寫滿了三本,被很多人稱為「解憂雜貨鋪」!今天我們節目請到了這家「解憂雜貨鋪」----風雨書店的老闆劉讓,以及他的忠實顧客青盟。風雨書店是一家專門經營二手書的書店,老闆劉讓專門會去回收一些舊的書籍,回收舊書,整理分類並消毒,然後再以底價銷售或者借閱。開店三年,這家二手書店開出了「解憂雜貨鋪」的味道,幫很多人實現了願望。
  • 《解憂雜貨鋪》:其實所有的答案都在自己的心裡
    《解憂雜貨鋪》如果說,來找我諮詢煩惱的人是迷途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看地圖,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一直以《白夜行》的陰暗悲涼定義東野,但《流星之絆》讓我認識到這個內心敏銳的男人其實有些許溫情,但不願流露。《解憂雜貨店》卻一改以往東野對溫柔、善意的吝惜做派,篇篇時空交錯、藕斷絲連的人物構成了最柔軟的整體,有愛有淚,讓人相信真實的人間,也有一間浪矢雜貨店靜謐開在僻靜的路邊,等待為你開啟諮詢生活悲喜劇的業務。
  • 社會應該「看見」老年人的玩具需求
    來源:北京青年報前不久,一家老年人玩具店在北京通州區正式開業,這在北京可算稀奇。約180平方米的店面內,擺放有400餘種適合老年人的玩具,如投壺、鼓形鎖、4倍大撲克、記憶棋等。木製貨架兩側是健身運動區和益智休閒區,老人可以玩飛鏢、騎四輪腳踏車繞圈,也可坐鞦韆、搖椅,玩棋牌、解環遊戲等。老年人玩具店開業是一個小新聞,卻包含著大主題。老年人對玩具的需求既是市場問題,也是民生問題,對此應當予以關注並深入思考,應當針對老年人的需求有所行動。
  • 速讀《解憂雜貨鋪》
    #解憂雜貨鋪他和他有關係,和他也有關係,都是模模糊糊的不夠清晰。看出了時空交錯,也是不夠清楚。今天重新捋順一遍,很多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細節就出現了,頗有新奇的感覺。暗示和鋪墊稍不注意就錯過,看起來毫無意義,其實大有意義。看起來很亂,一些感覺不合理的地方,只要關注時間就能解釋清楚,所有提到的時間都是值得關注的。
  • 24小時無人書店,三隻貓咪當店員,南京版解憂雜貨鋪!
    作為一家24小時營業的無人書店,店裡只有滿架書籍和三隻貓咪店員。▲沒錯,這家書店的名字就叫「一間很小的書店」!坐落在雅居樂長樂渡的寂靜深巷中,這家小店就像是南京版的解憂雜貨鋪!注意到一旁有個小小的郵箱,把你的留言和地址投進去,就有機會收到一份回應哦!▲一個懂得回答的郵箱,是不是讓你想到了解憂雜貨鋪?在鄰窗的閱讀位上坐下翻書,貓咪窩進懷裡來睡上一覺,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開了這樣一家書店?
  • 給解憂雜貨鋪回信的是什麼人?
    全世界都厭世的時候我倒是特立獨行的想樂觀起來,所以我在抑鬱那個題下開了樹洞,還留了郵箱,知乎開了解憂雜貨鋪的圈子,有那麼點想要做「助人為樂」的知心大姐姐的意思。一個人在自己內心強大的時候,是自覺熠熠閃光的。
  • 「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亟需關注的老年人娛樂需求
    (健康時報記者 郝倩玉/文 牛宏超/圖)「關愛、關心老人可以換換思路,不要總是買吃的、買各種保健品,也可以買老年玩具給老人玩。」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店主宋德龍表示。一提到玩玩具,大家總會認為那是小孩子的最愛,似乎與老年人沾不上邊。然而在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楊莊路的一家名為「老有所玩」老年玩具店裡,前來光顧的老年人們絡繹不絕。
  • 《解憂雜貨鋪》:直面內心渴望與懦弱,改變人生的是實踐行動!
    每個人都有迷茫的時刻,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遇到一間不起眼的解憂雜貨鋪,一個善良的「解憂爺爺」,在「牛奶箱」裡收取我們的煩惱之信,傾聽我們內心深處的告白與傾訴。《解憂雜貨鋪》是東野圭吾先生同名長篇小說翻拍的。由王俊凱、董子健、迪麗熱巴等眾多明星聯合出演,2017年12月29日在影院上映。
  • 《浪矢解憂雜貨店》|雞湯加胡椒,營養又催淚
    ———致無名氏由著名導演廣木隆一指導的影片《浪矢解憂雜貨店》於2018年2月在大陸上映,本片改編自東野圭吾的同名小說。儘管在大陸的上映時間稍晚於國產版《解憂雜貨店》,但日本版的影片在創作時間上還是早於國產版。此前由影片《誤殺》引起的關於同一文本的跨文化改編策略問題十分火熱,相似的改編問題也出現在對於《解憂雜貨鋪》原小說文本的使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