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考古發現了哪些絲綢文物?你了解嗎?

2021-02-12 文博中國

   


據記載,北齊太府寺中尚方署領別局、涇州絲局、雍州絲局、定州紬綾局,定州顯然是北齊生產綾綢的重鎮。到了唐開元天寶年間,定州土貢八種絲織品,其中綾有六種之多,張鷟《朝野僉載》記:定州何明遠大富。主官中三驛,每於驛邊起店停商,專以襲胡為業,資財巨萬。家有綾機五百張。宿白先生認為當時定州民間織綾之盛和大批輸出境外有密切關係。定州自漢至隋唐或為一個桑蠶生產絲織重鎮。在此基礎上,奠定了後來定州的緙絲技術的大發展。在新疆樓蘭古城漢代遺址中曾出土過中西(域)混合風格緙絲毛織品。馬王堆漢墓也出土了緙絲毛織物,1973年,新疆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地出土了一件公元7世紀緙絲腰帶,被稱為最早的緙絲實物。所以至少在漢魏時期,已有緙絲產品。《中國絲綢通史》和《中國絲綢文化史》論述:「緙絲技法由北方新疆緙毛而至定州緙絲,再由定州而至內地,逐漸為內地所接受。」緙絲從隋末唐初開始在定州發展,到宋代定州的緙絲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近人朱啟鈐撰《絲繡筆記》認定:「宋緙絲出於定州」。因此,宋代出現了緙絲藝術的代表人物,定州孟莊人沈子蕃。沈氏在北宋滅亡後離開定州落戶江蘇吳郡(蘇州),開始了南方緙絲。目前發現有落款的作品五件,分別著錄於《石渠寶笈》和《石渠寶笈重編》,其中的《秋山詩意立軸》、《梅花寒雀圖》、《青山碧水圖》,收藏在北京故宮。另兩件《緙絲山水軸》、《緙絲桃花雙鳥立軸》在臺北故宮。

沈子蕃的緙絲《梅花寒鵲圖》為其代表作品之一。用五彩線織枯乾老梅一樹,下織竹葉,樹上棲雙鵲,右下方織「子蕃制」「沈氏」小印一方。天頭處有乾隆題「樂意生香」。畫面上鈐有「乾降御覽之寶」、「石渠定鑑」、「寶笈重編」、「石渠寶笈」、「乾隆鑑藏寶」、「乾隆鑑賞」、「嘉慶御覽之寶」、「宜子孫」等十幾方印記,可知作品在清皇室藏品中佔有重要位置,並鈐有收傳印記「果親王府圖書記「、「吳舜升印」、「康文氏書畫記」、「子孫世保」、「焦林梁氏書畫之印」等印,表明該畫收藏有序。《青山碧水圖》為其傑出代表作品之一。以宋人院體山水畫為粉本進行摹緙。運用了平緙、構緙、長短戧和子母經等技法,右下方織有「子蕃制」下「沈孳」白文小印,左右下角共壓印四枚「戴植培之鑑賞」、「黃明四代家藏」、「張爰」、「張大千」。

當然,此時的定州不止有緙絲,其它絲織物也相當發達。定州靜志寺塔地宮出土大量絲織品,保存下來的殘片有綾、羅、絹等,由於是供奉舍利,特別多加了刺繡和印金等高級技藝。出土的一件晚唐時期的紫羅地花卉紋繡,長58釐米,寬58釐米,背襯紫絹,上用平繡針法、五色絲線繡出寫生花卉,原件可能是一件方形的包袱用於包裹別的器物入藏地宮,已經殘缺不全。所以北宋時期,定州的絲織技術領先全國。

定州地宮紫蘿地花卉紋繡、定州地宮紫蘿地花卉紋繡殘樣

相關焦點

  • 我在家裡挖「文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 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
  • 河北崇禮太子城遺址上榜 2018 年考古六大新發現
    新年伊始,河北考古傳來好消息!1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河北崇禮太子城遺址入選「2018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140公裡,西距崇禮縣城20公裡,現為河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俄羅斯發現一批文物後,考古家:原來金帳汗國的統治者不是中國人
    俄羅斯發現一批文物後,考古家:原來金帳汗國的統治者不是中國人。怎麼回事呢?金帳汗國(就是欽察汗國),為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次子拔都在1243年結束西徵時建立的國家,國土覆蓋了現在的俄羅斯西部、東歐大部分和高加索地區。
  • 近代中國第一次田野考古,發現了什麼文物,對中國考古發展有何意義?
    隨著近日來我國考古學界捷報頻傳,大量歷史文物和遺址得以重見天日,讓人們重新關注起這項科研工作。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河北雄安新區發現263處文物遺存
    記者從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獲悉,河北雄安新區通過半年的考古調查發現文物遺存263處,早至新石器時期,晚至明清時期,歷代遺存都有發現。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單位成立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於2017年6月至12月對雄安新區全境33個鄉鎮的640個行政村約2000平方公裡區域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  據介紹,263處文物遺存中包括遺址189處、墓葬43處、古代建築15處、近現代文物16處。
  • 中國境內發現寶藏,出土3件古羅馬文物,考古家:都是我們的了
    更令人奇怪的是,50年代中國境內發現了一處寶藏,寶藏出土了非常多的稀世珍寶,其中有3件是古羅馬文物,當時考古家便說「管它什麼古羅馬文物,現在都是我們的了,是我們國家的財產了」。事實上,遺寶就是寶藏,也就是窖藏,但因為何家村這個窖藏出土了太多好東西,太多珍貴文物已經超脫了「窖藏」一詞的定義,然而又不是古墓,考古家便發明了「遺寶」這個詞。目前,在我國發現的諸多文物窖藏中,唯有何家村的這個被稱為「遺寶」。
  • 古代遺址的發現和一件特殊文物的出土,改變了歷史認知
    比如,海昏侯和昌邑太子墓,就發現了不少珍寶。這些寶藏的發掘對後世有著重要的意義。2011年以來,海昏侯墓持續發掘,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已達萬餘件,更重要的是,海昏侯墓入列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不可否認的是,海昏侯墓出土的許多文物改變了歷史認知。這是毫無疑問的。很多時候,考古發現可以改變歷史認知。
  • 盲盒+文物,能玩出哪些花?你想體驗這種驚喜嗎?
    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
  • 時刻知道丨秦始皇陵發現新型兵馬俑 2019年還有哪些重大考古發現
    那麼,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國的重大考古發現還有哪些?小編帶你盤點一下。2019全球十大考古發現,中國入選兩項據外媒報導,美國《考古》雜誌日前評選2019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中國方面兩項研究入選。考古界「網紅」西漢海昏侯墓再獲殊榮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 資料圖在上海開幕的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上,10項「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評選結果揭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項目成功入選,是本次唯一入選的中國項目,也是西漢海昏侯墓考古項目榮獲「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2500多件重要文物!中山六路又有考古新發現,什麼「寶貝」?
    此前廣雅中學古墓葬、黃埔沙嶺先秦遺址等考古發現,讓眾多市民感嘆:原來,文物就在我家附近!此前,經過大半年時間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得重要發現!唐代至民國時期的文化層、2500餘件重要文物、52個磉墩……究竟都「挖」出了哪些「寶貝」呢?
  • 濟南考古館明起免費開放:身邊出土哪些文物,最早人類遺蹟在哪兒……
    濟南考古館將隆重推出「濟南城市考古展」,對建所20年來主要考古發掘成果進行密集型展示。精心選取了50餘項重要考古發現、850餘件(套)文物展出。不同於博物館的展覽,考古文物是以考古發掘項目為單位,按時代先後順序排列,系統展示濟南地區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本次展出都有哪些亮點呢?
  • 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斷貨,在家就能挖「文物」,你心動了嗎?
    這款考古盲盒外面包裹著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裡面的出土文物仿製品根據尺寸大小的不同,形態和豐富程度也各不一樣。要想知道自己買的是哪款出土文物?你得耐心用工具一點點把「寶物」給挖出來才知道。與普通盲盒一款只有6-12個形態的設計不一樣,考古盲盒所包含的「寶物」非常多,從青銅器、元寶、銅佛,到銀牌、銀元、玉器等,應有盡有。這種「不知道會挖出什麼」的未知性,給了大家更多消費刺激與參與感。有意思的是,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可能會挖空,該設計讓挖土中的緊張刺激增加,挖到「寶貝」的快樂也加倍。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任思雨)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來源:河南博物院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
  • 「留守女孩」學考古,專業沒前途?河北表示不服
    8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官方微博轉發鍾芳蓉微博並回應稱「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北京大學微博截圖。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領隊@考古君 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  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年輕人加油,既然你已篤定信念,未來便不會迷茫。中國考古人都是你堅實的後盾,祝你學業有成。未來你就是乘風破浪的考古小姐姐。  他們做了一個霸氣的決定,為未來的小師妹送大禮包!
  • 鄴城考古博物館開館 展出珍貴文物178件
    展品多為2012年鄴城北吳莊藏坑出土文物據介紹,此次開館共展出文物178件(組),多數為2012年鄴城遺址北吳莊佛造像埋藏坑出土佛造像等鄴城遺址考古文物。鄴城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首批36處大遺址之一。198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組建鄴城考古隊開啟了鄴城30餘年的考古發掘歷程,成果豐碩。2002年,北朝皇家寺院塔基的發掘,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 英國發現1600年前遺址,考古發現簡體漢字文物,上書:吉姆在這裡
    而考古,便成了人們撩開她神秘面紗,一探究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現代人們是如何進行考古?考古又為人們帶來了什麼?英國對1600年前的遺址進行考古又為何會在其中發現帶有中國簡體字的文物呢?而考古,則是最直觀的可以佐證歷史真實性,供人們研究歷史的最直接史料和證據。 像歷史上有名的在西安臨潼發現規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瀏陽河旁發現的馬王堆,發掘自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的三星堆等,其中出土的數量巨大,價值極高的文物,這些發現有利於考古學家重建和復原中國的歷史。
  • 鏟開土堆、刨出「寶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  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
  • 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揭牌儀式上的致辭
    尊敬的那書晨書記、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同志們:大家上午好,首先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更名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並於今天舉行揭牌儀式表示熱烈祝賀!當時河北省考古工作主要以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和搶救性考古發掘為主。一批比較重要的考古發現出現在這一時期,如藁城臺西遺址發現早商時期的方國遺存,出土的鐵刃銅鉞把我國冶鐵史向前推進了近二千年;滿城漢代中山國王陵的發現,出土大量精美的文物,金縷玉衣已經到60餘個國家和地區展出;1976年,陽原侯家窯首次發現10萬年前古人類化石等等。
  • 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啟動 山西兩大考古項目入圍初評
    1月11日,「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初評啟動,共有來自全國各地文博部門選送的31項考古項目。其中,山西的夏縣師村遺址、山西垣曲北白鵝墓地成功入選。據悉,此次初評將組織投票,最終選定20項進入終評。
  •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裡村,大型遼代墓葬群,考古發掘和歷史發現
    河北張家口宣化區下八村在1989年的春季,河北張家口宣化區西郊下的村民和家人一道去給自家的田裡面放水,進行一年一度的春季農田灌溉,按說不難,可過了大半天卻不見水位上漲,他們就到地裡去察看田裡面出現兩個巨大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