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師豐子愷的眼中,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
他曾經在文章裡寫過:
近來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了: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而他膝下的一群兒女,這世間與他因緣最深的幾個兒童,在他心中佔有與神明、星辰、藝術同等的地位。
孩子的眼裡,大人不屑一顧的東西都是有趣的、好玩的。
你永遠不知道他們那小腦瓜裡在想著什麼。
因為,他們的創造力是自發的。
所以,在豐子愷的筆下。
童心,是藝術永恆的主題;
率真,是生命最溫暖、最爛漫的底色!
01、童年——人生的黃金時代
豐子愷的黃金時代是短暫的。
他的父親考了舉人後,科舉被廢,在家無事可做,又吸上了鴉片。
父親在他年幼時就去世,諸姐弟也相繼夭折,家道中落。
他兒時的幸福時光也很快結束,所以他羨慕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童年。
他讀私塾時,就迷上了畫畫。
他喜歡給只有墨色線條的畫塗上顏色,紅象、藍人、紫地,他覺得這些比文字有趣多了。
老師讓他幫忙畫一幅大的孔子像,掛到學堂。
只是會描繪的豐子愷接到這個大任務,卻無從下手,好在大姐姐幫了他。
她從家裡染坊拿來大張的紙,為他打上格子,解決了他的難題。
後來,師從李叔同之後,才被正式引導走向藝術創作的道路。
後來遊學日本,短短十個月的時間裡,他學習繪畫、音樂和日文,收穫最大的要算是舊書攤上發現竹久夢二的《夢二畫家.春之卷》。
竹久夢二的畫法徹底改變了他的畫風,他結合中國畫的文化,創造出獨屬於他自己的「子愷漫畫」。
寥寥數筆,即勾勒出生動有趣的場景,富有韻,又寓意深遠。
他的畫裡,有詩情畫意,有慈悲佛心,也有赤子的童心。
或許是陪伴他最多,與他血緣最後吧,孩子們在他筆下最能給人感動和溫暖。
02、孩子的眼裡沒有不可能
孩童時期,是孩子最讓人操心的時候。
他們哭鬧、頑皮、搗蛋,無不讓大人們緊皺眉頭。
可是,在豐子愷眼裡,孩子們的一切行動都如同藝術。
他們的創作不受生活、校規、社會制度和世俗的約束與限制。
所以,他們的思想是自由廣闊的,這是讓很多發愁著生計、為賺錢而創作的大人們所羨慕的。
孩子的世界,沒有成人的生活壓力和各種有形無形的限制,年齡越小,反而內心的世界越寬廣。
瞻瞻小的時候,年齡最小,勢力卻最大。
他要母親給他摘天上掛著的月亮,他要母親讓不在花季的山茶花開花,他要爸爸讓太陽不要下山。
在他眼裡,沒有大人辦不了的事。
在他眼裡,他所有的意願都要被滿足。
孩子的想像力是豐富無比的,也是大人所望不可及的。
他們發揮想像力,可以用兩把芭蕉扇做腳踏車;
穿上爸爸的衣服、皮鞋,拎著爸爸的公文包,就成了爸爸回家時的樣子;
曾經乘坐的嬰兒推車,變成了他專屬的黃包車,拉起來還真挺有樣子。
他們想像著、扮演著大人的世界,態度熱誠認真,好像在說:看,這有什麼難的?
03、孩子的好奇心與成長
孩子的好奇心也是無窮無盡的。
他們好奇,那禁止他們靠近的爸爸的書房。
於是爸爸不在家的時候,一定要溜進去,學著爸爸舞文弄墨一番。
他們好奇,那放在牆角無人會喜歡的尿盆,一定會好好研究一番。
要是看不出來有什麼用途,那就一定伸手進去摸摸裡面是不是藏了什麼寶貝。
他們好奇,刷牙時擠出來的牙膏,那就試試到底能擠出多長的麵條。
至於擠出來還能不能裝進去,這就不是他們會考慮的事了。
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認真又健忘。
開始時,他們的朋友只有幾個小小的玩具,眼裡也只有那些最寶貝。
孩子們之間最大的戰爭,也無外乎是誰搶了誰的玩具而已。
孩子最傷心、最悲哀的的號哭,比人們失戀、破產、喪考妣還要真切的broken heɑrt。
也不過是那個外婆給買的、愛不釋手的泥人,被自己失手把它打破了。
可是,一頓號哭後,事情就過去了,會有另一個心愛的玩具代替那個泥人,還會一起玩。
他們會以為,理髮師傅在爸爸頭上動刀子是要殺了爸爸,於是會哭著喊來媽媽救爸爸。
而看到爸爸的光頭後,注意力就完全被轉移了,一點不記得剛才為什麼哭了。
稍大一點,他們就開始模仿大人的生活,小一點的弟弟妹妹就成了玩具,父母的行動就成了他們的榜樣。
04、擁有純潔童心,保持率真
孩子的破壞力是巨大的。
有了孩子,家裡的板凳就沒有一個好的了,因為他們早已經是孩子們的玩具了。
孩子們用他們來開火車、抬轎子、擺家家酒,他們把玩當作勞動,是一群快樂的勞動者。
即使汗流滿面,即使被倒塌的凳子壓住身子,也不過是哭一嗓子罷了,爬起來還會繼續玩,樂此不疲。
他們隨母親回家鄉參加完婚禮回來,也像模像樣地學著結婚。
兩歲的的瞻瞻是小新郎官,戴一頂父親的禮帽,像是蒼蠅戴豆殼。
軟軟做新娘子,他們拿母親的紅包袱作新娘子的蓋頭,好像猢猻扮把戲。
寶姐姐就做了媒人,教這一對小夫婦拜天地,最後還送他們到用凳子搭成的洞房裡。
孩子們認真極了,板著臉,邁著步,像極了那對結婚的新人。
可是多年後,孩子們都入學了,再次翻到這幅畫,他們開始扭捏了起來,寶姐姐表示再也不做媒人了。
孩子們的黃金時代結束了,他們逐漸被成人世界馴服了,多了拘謹和束縛。
豐子愷有著一顆純淨的童心,他懂孩子的話,了解孩子的心。
這些讓大人們抓狂的事,在他看來是孩子們的天真爛漫的,讓人羨慕不已的。
他呼籲家長們,讓孩子保留一點童心和率真。
大人有大人的煩惱和壓力:為了家庭、工作,身不由己,負重前行。
可這不是苛求孩子的理由,越是這時,越要向孩子學習。
學習他們的態度,學習他們的率真,從而發現生活的樂趣,尋找隱藏的幸福。
縱有萬般煩惱,千種苦悶,也要尋回自己的童心。
縱使做不到豐子愷的寵辱不驚過一生,也能在繁瑣紛雜的世俗中,得到一絲心靈的愉悅。
那時,定會對生活心生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