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您去日本旅遊,住進賓館看電視天氣預報時,在日本眾多的地區城市間,你可能會看到當地對「中國地方」的預報。
您別激動,那不是日本為了關照中國遊客而做的人性化設計,而是「中國地方」本身就是他們的一個區域。
是的,日本有個地方,名字就叫做中國。
您別激動,這個中國跟我們的國家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今天,飛春讀傳就來簡單說說這兩個概念。
日本早在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天皇為避內部爭鬥,從奈良遷都到現在的京都市。京都那時叫平安京,所以平安時代從那時叫起來了。
平安時代的天皇建立新都城後,把之前學習到的唐朝先進體制搬過來,把日本劃分為五畿七道共六十八國,根據人口多少,又把這68國劃為大國、上國、中國和下國,同時還根據距離新京都的遠近,把這些國分為近國、中國和遠國。
這個國字,不是國家的意思,而是日本一種行政區劃的叫法,即令制國,相當於我們古代的州。
根據這個意思,日本的中國,不是指我們的國家的意思,而是指離京都不遠不近的「中間之地」的意思。
其實,國這個字的本意,看他的字形就知道,是城或者邦的意思。中國二字作為一個國家的名字,是民國以來的事。
知道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啥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在旅店登記自己的國籍時,不寫中國,而寫支那。
那麼,日本的「中國地區」,現在是在哪裡呢?
答:日本目前的行政區劃一共有47個,「中國地方」在日本的中西部,具體指本州島西部的山陽道、山陰道地區,包含廣島縣、山口縣等5個縣,面積為3.1萬平方公裡、人口約771萬。
可見,日本的「中國」比我們的海南省還小,跟我們的中國是沒法比的。
順便說一下,日本戰敗後,為避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混淆,「中國地方」更多地被日本人稱做山陽山陰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