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學生:臺灣人站在虛妄的文明制高點俯瞰大陸

2020-12-12 環球網

漢字之旅已經過去,一個月的時間衝淡了濃墨重彩的現場感。最近看到大陸的學者李零發表了一篇名為《傳統為什麼這樣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文章,探討近些年來大陸為什麼突然掀起了所謂的國學熱,大陸對待國學的態度到底怎麼一回事,背後是什麼樣的心態。

其中有一句話非常關鍵:「大國夢想,小國心態,表面自大,骨子裡還是自卑。」這種心態是大陸在改革開放後口袋裡有了些錢以後才有的,我們砸大錢辦奧運會、援建非洲國家,想向世界證明雖然近一百年來中國貧窮落後、不文明、不發達,但現在有了改變,我們仍然將回歸泱泱大漢,盛世唐朝,成為世界上一個響噹噹的國家。

落伍觀念令人傻眼

當這種心態和對岸臺灣發生碰撞時,事情就會變得十分的微妙。兩岸政權對立時期,彼此間的謾罵和詆毀並不少見。兩岸開始逐漸交流時,大陸站得更低,臺灣站得更高,歷史和現實差距迭加在一起,為彼此構建出了一幅只存在於自己心中的對岸。

我之前去臺灣,一個年輕的輔大男老師說他第一次去大陸時心裡十分忐忑,聽大家說一定要帶衛生紙、方便麵,因對岸是蠻荒之地,什麼都沒有,最後他帶了大半旅行箱的衛生紙和方便麵,到了大陸就傻眼了,看著自己的箱子哭笑不得。

這次旅途中,有些對岸的小夥伴們也是帶著偏見來的,有幾個人常以調笑口吻看大陸不文明的行為,指著類似「人人參與文明創建、個個爭當文明市民」的標語,然後再歪著頭笑著問:「那大陸人在景區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是不是文明的行為呢?」雖說並無惡意,但卻讓大陸的同學們心裡不太好受。

虛妄的文明制高點

他們以一種站在文明的制高點的心態俯瞰大陸,帶有些微優越感。柯震東吸毒事件爆出來以後,臺灣的同學也有以比較極端的口吻批評大陸法制,誤以為大陸是鐵板一塊的一言堂,我們絲毫說不得政府,張嘴便會被抓,聽起來好像我們的境況和文革差不太多。

如果他們有耐心到對岸網站上看看,就會看到我們是如何痛徹心扉地批評政府的腐敗,批評各種教育、房價、醫療、社保等現象。我給一位同學看了愛思想網上一篇討論黨執政的合法性的文章,而她訝然無語。

前陣子大陸的網上盛傳臺灣的專家稱大陸用不起計算機,於是半年前的茶葉蛋事件又被提了出來。生活在城市的民眾家裡安著無線,一手pad,一手手機,桌機專門為打遊戲和休閒準備,商務筆電就在包裡,一聽這話拍案大怒;而農村居民有的地方甚至都還沒有通上網絡線,只能用手機上網瀏覽網頁,我身邊許多來自農村的同學就是這樣,雖然有計算機,但計算機在她家也派不上用場。

這種情況下,不論有理無理,社會的反應都是群起而攻之;茶葉蛋事件更為可笑,竟然有廣州土豪自費購買十萬顆茶葉蛋在街上分發給路人,證明大陸吃得起茶葉蛋。如若不是心裡有股氣憋著,又何必這樣大動肝火?

正統誰屬並無意義

在去長城的行程時,我因為身體不適,一直都待在纜車上來的地方,和一位不良於行的臺灣同學聊天,他說原以為應該會看到許多亂塗亂畫,隨地吐痰,大聲喧譁的遊客們,可為什麼我們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原地不動,又待了這麼長時間卻也沒有看到呢?我說大概時間不夠長,心裡補了一句:大陸並不是你們想的那麼糟糕。

漢字之旅結束以後,依然有大陸的小夥伴在在線聊天時稱呼對岸的繁體字為正體字,當時我回了他一句「是繁體字……」。如果對漢字有一些了解,就會知道漢字趨繁是為了更多地表義,漢字趨簡是為了書寫更為方便。爭誰是正統誰不正統並沒有什麼意義,漢字是一個不斷自我調整和變化著的系統,一直優勝劣汰。如果非要以誰保留了更多傳統文化來說,很多簡體字也是古已有之。

大陸同學用「正體字」來稱呼繁體字,不知道這到底是由於稱呼習慣的根深蒂固,還是仰視臺灣的習慣錯結於心。回頭琢磨,交流其實是一個祛魅的過程。那番魅影,來自於我們的文化,來自於我們的歷史。當現實的車輪轉動時,一切都會變化,但我們卻仍然在以舊有的眼光審視現在。

發現彼此也都一樣

我們習慣於站在自己稀少可憐的一點已知部分去認識外在,想像著自己心中的彼此。然而,來到對岸才會發現,臺灣沒大陸人想得那麼好,大陸也沒有臺灣人想得那麼差。到最後,能夠有辦法扭正人心裡的錯位思維的,大概只有深入到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流了吧。

想到幾個在臺灣待過的時間比較長的同學說過:「接觸的時間長了,在兩岸差異上都無話可說了,每個大陸人和每個臺灣人都是平凡的個體,有的只是私人的交流。」我忍不住笑著心想:「到最後,大概會發現我們都一樣吧」。(來源:中國臺灣網 你不知道的臺灣_輕舟論壇 作者:顏婧 北京師範大學學生)

相關焦點

  • 大陸學生的臺灣往事
    那年韶關去臺灣的陸生只有劉旎一人,廣州臺辦特意趕去她的高中,對她進行一番思想教育:「你是去讀書的,不要碰政治。你是第一屆陸生,你代表的是大陸學生,你的行為會被很多人注意。你是文化使者,你要宣傳大陸的好。如果有人要你當間諜,千萬不要。」  劉旎愣了:「我就是一個讀書的,為什麼要擔負這麼大的歷史重任啊。間諜?臺灣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 大陸將對臺灣學生執行與大陸學生同一收費標準
    教育部港澳臺辦常務副主任丁雨秋在今日(24日)下午國臺辦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2005年出臺針對臺灣學生收費及設立臺灣學生獎(助)學金等問題。  丁雨秋指出,新措施有三點:  第一,調整對臺灣學生的收費政策。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全國在校臺灣學生6000人 大陸就業通道仍待疏通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在京的臺生不到100人。而到目前,北京在冊臺灣學生1300多人,全國在校臺灣學生約為5000~6000人  本刊記者/劉英麗  5月12日,胡錦濤與宋楚瑜會談後發表的會談公報中提出:「大陸方面要儘快實施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標準,並爭取於年內設立臺灣地區的獎學金。
  • 大陸學生:臺灣不喜歡大陸是因為我們太窮?
    我不免俗套地憧憬在101大廈上,和最愛的人一起看夜景,吃燭光晚餐,做一切浪漫的事情去俯瞰腳下的景色。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幻想而已,愛人未出現,而囊中還羞澀,未能踏上臺灣之行。說話可愛生活有愛作為一個偽資深臺灣偶像劇小女生愛好者,我對臺灣人的說話腔調情有獨鍾。
  • 大陸交換生:臺灣人怎樣才會喜歡大陸?
    今年2月,我搭上了開往臺北桃園機場的航班,準備前往臺灣交換學生的生活。鄰座是一位臺灣中年男人,他是我認識的第一個臺灣人。在後來的聊天中我知道了他的很多事情,譬如他一直在四川工作,譬如他有一位賢慧的四川妻子還有一雙兒女,譬如他喜歡四川的美食。但是,開始的相處聊天並不見得那麼順利。
  • 大陸記者:臺灣學者學生對大陸了解少,但情誼濃。
    臺灣學者有46人,是參會人數中的大多數。他們大多在大學任教,對祖國統一問題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每次會議討論中,臺灣學者的發言都非常積極。比如臺灣淡江大學的林耀福教授,由於主持人沒有注意到他舉手,他便急得自己站起來提醒主持人。既然是論壇就免不了激烈的爭論,但學者終歸是學者,他們在發言中爭得面紅耳赤,在飯桌上依舊談笑風生。
  • 臺海觀瀾|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海觀瀾 | 臺灣人在大陸,大陸人在臺灣,冷熱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目前,大陸人在臺灣主要是兩部分人,陸配和陸生。陸配是指臺灣人的大陸配偶,其中以大陸新娘為主。
  • 臺當局:大陸學生與臺灣人結婚得「走人」
    臺灣「內政委員會」再爆藍綠推擠衝突,主席張慶忠的衣服被「綠委」林淑芬差點扯下來。(中評社黃惠玟攝)環球網5月11日消息 對於大陸學生赴臺求學若與臺灣民眾結婚可取得臺灣「身份證」並工作。臺「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會在「大陸學生赴臺辦法」中規定,如果發生此情況大陸學生將不能繼續留在臺灣求學。
  • 大陸學生有望到臺灣上大學
    據臺灣媒體的報導,日前,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計劃從2009年開始,招收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大專院校,並開放承認部分大陸學歷。按照規劃,臺灣各大學每年招收大陸學生的名額總數約為2000人。那麼,臺灣當局為什麼在這個時候開放大陸學生赴臺就讀?大陸學生到臺灣上大學有哪些規定?
  • 臺灣青年學生「登陸」參訪:大陸與想像中的不同
    熊然 攝  「大陸和想像中的不同,這次交流活動有大陸同學陪同,透過彼此溝通與交流,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以及大陸經濟、科技、風俗民情等。」來自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的梁為翔2日在北京結束參訪行程時,對記者表示。  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邀請,臺灣夏潮基金會於1月24日組織臺灣青年學生大陸交流團一行64人「登陸」,先後到上海、杭州、蘇州、北京等地,展開為期十天的參訪活動。
  • 臺灣人看大陸:每個大陸學生都是一面鏡子
    中新網4月15日電 臺灣《旺報》15日刊登投稿文章講述幾個大陸學生的事跡,文章說,「陸生來臺是個難得機遇,讓我們有機會接觸他們的思想,從鏡子中,看到了自己的優越與不足。」文章摘編如下:首屆陸生在臺灣開展了他們的異地生活,稍有些敏感度的人都知道要謹言慎行,不適宜任意對政治議題發言,以免因為身份問題被過度放大解讀。而在其它生活上所受到的待遇,他們雖然努力嘗試著為自己爭取平等權益,但仍然必須仔細拿捏發言尺度,避免被臺灣社會覺得他們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一群人。
  • 臺灣學生:期望了解大陸 交大陸朋友
    中新網深圳12月4日電 題:臺灣學生:期望了解大陸 交大陸朋友  作者 徐曉美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一曲《阿里山的姑娘》在舞臺中唱響,伴隨著歌聲一起擺動的還有臺灣學生和大陸學生彼此相連的手。  第一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已於3日在深圳落幕,但兩岸學生的交流之旅仍在繼續。
  • 大陸的火車票到底有多難買?看看臺灣學生的人在囧途
    估計有不少朋友們也因為買不到合適的火車票而被迫改變自己的行程,紛紛感嘆在大陸的車票真是難買啊。其實這還不是最難買票的時候,春運時期很多車票往往都是一票難求。下面一起和小編來看看這位臺灣小哥的經歷吧。在中國大陸,每年的春節前後,可以說是全世界人口又一次的大遷徙,所有出外工作打拼的人和學生都趕著回家過年,只為了短短一周多的春節假期。
  • 臺灣人在大陸工作:站在時代風口,有機會飛黃騰達
    中新網1月15日電 臺灣《旺報》15日刊登臺灣作家於綻的文章稱,期待能有更多的臺灣年輕人,都能來大陸,看看這個跟你想像的不一樣的地方,一個只要站到時代風口上,就有飛黃騰達機會的地方。文章摘編如下:我站在頤和園的冰湖上,冷,但我心是熱的,我來大陸工作一年了。我在臺灣曾有過幾年的工作機會,臺灣的環境很舒適,同儕互相幫助,長官(領導)也好,薪資跟同齡比算不錯,但我卻看不到我的未來,我決定不要為了眼前這些,而耽溺、而停留。
  • 臺灣學生在大陸:逐夢電影 講故事給更多人聽
    臺灣學生在大陸:逐夢電影 講故事給更多人聽 2012年11月02日 09: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心儀大陸名校 臺灣學生「登陸」求學蔚然成風
    「登陸」要趁早臺灣新北市錦河高中高三學生古孟喬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她想去廈門大學讀天文學,因為「臺灣高校有天文學科的很少」。古孟喬的媽媽則表示,之所以希望女兒去大陸就讀,是因為臺灣大環境不好,將來的市場還是在大陸,而且大陸學生比較有上進心,女兒去那邊可以得到更多鍛鍊。
  • 臺灣人「大陸落後」偏見從何而來?
    近日,臺灣《旺報》刊載文章,講述了一位來自臺灣新北市的學生在大陸參加文化交流後的感悟,「北京處處的行動支付讓自己開了眼界,那一瞬間,誰還敢嘲笑大陸的『落後、沒水準』?反而自己活脫脫成了從『落後臺灣』來的鄉巴佬。」作為一名在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筆者對這篇文章所描述的現象感同身受。
  • 外媒稱大陸環境吸引臺灣學生 臺灣高教雪上加霜
    相對於大陸對臺灣學生降格以求,臺灣對陸生則多所限制,先前臺灣對陸生還有「三限六不」的不友善措施,多項限制目前雖已取消,但還維持「畢業不能留臺就業」和「不採認醫事學歷」兩項。  報導稱,對於大陸提高誘因鼓勵臺灣學生前往大陸念書就業,臺灣教育部門高等教育司副司長朱俊彰表示,「不否認這會有一些吸引力,但不至於有太大的磁吸效應;高教本來就是國際化的市場,世界各國也都在吸引人才,我們能做的就是打造更好的環境,吸引更多人赴臺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