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簡體字書籍臺灣熱賣 學者:臺民眾希望了解大陸
主持人:在本期節目錄製之前,我們委託了臺灣東森電視臺為我們拍攝一個短片,首先來通過這個短片來了解一下,目前大陸簡體字書籍在臺灣銷售的一個概況。那麼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就是考試類的書籍,最近這幾年臺灣的學生去中國大陸念高校以及研究所的人數節節上升,要考試就得要買書來準備,所以相關的考研究所以及高校這一方面的書籍,現在變成很熱門。另外一個我們已經預期到,而且已經開始逐漸浮現的,就是中國大陸會開放十幾類專業人員的政招考試給臺灣同胞參加之後,這些所有相關政招考試準備的書籍,專業領域的參考書籍都已經成為書店裡面重要而且熱門的領域。
-
南開臺灣校友邀大陸學者演講大陸發展與改革
南開臺灣校友邀大陸學者演講大陸發展與改革 8月17日,南開大學前副校長、著名經濟學家逄錦聚在臺北演講「中國大陸的發展與改革」。
-
大陸遊客為何不來臺灣了?臺灣學者的回答直白清醒
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似乎都在向我們招手,沒錯,臺灣,這些年成了很多大陸遊客心中摯愛的小清新目的地,爬上陽明山看日出,去九份喝一杯咖啡,到臺北逛一逛誠品書店,去花蓮騎行,到墾丁浮潛……然而,臺灣媒體報導稱,大陸赴臺遊客上半年或將驟減,令人憂心不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大陸遊客對臺灣的印象究竟如何?如果陸客減少,臺灣的民眾作何反響?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環球時報》記者展開調查採訪。
-
臺灣學生:期望了解大陸 交大陸朋友
中新網深圳12月4日電 題:臺灣學生:期望了解大陸 交大陸朋友 作者 徐曉美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一曲《阿里山的姑娘》在舞臺中唱響,伴隨著歌聲一起擺動的還有臺灣學生和大陸學生彼此相連的手。 第一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已於3日在深圳落幕,但兩岸學生的交流之旅仍在繼續。
-
臺灣記者首訪大陸
創立於1947年、具有很濃地方特色的《自立晚報》,是頗有影響的臺灣第三大報。老闆吳豐山的腦子裡閃出一個計劃:派記者搶灘赴大陸。與此同時,臺灣別的報社也在緊鑼密鼓籌謀此事。不能再等,吳豐山決定重新派人。這次選定的是兩位年輕有為的記者:一位叫李永得,男,34歲,生於高雄美濃,臺灣政治大學政治系畢業,報社政治經濟研究室主任;另一位叫徐璐,女,31歲,祖籍上海,生於基隆,畢業於臺灣淡江大學英文系,政治研究室研究員。吳豐山決定:這次改從日本東京轉道,爭取一舉成功。
-
曝光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到底釋放了什麼信號?
必須時刻繃緊國家安全這根弦最近央視曝光的多起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的案件,可謂觸目驚心!而大陸青年學生成為臺灣間諜情報機構的主攻對象,對有關部門敲響了警鐘,也理應引起整個社會的深刻思考。眾所周知,臺灣對大陸的情報滲透活動從來沒有停止過,但為了增進兩岸同胞情誼,營造兩岸一家親的友好環境,大陸對臺灣間諜活動的處置一直比較低調,甚少在媒體公開進行報導。這次大陸罕見在央視的重要節目中對其進行集中曝光,可見已經是到了忍無可忍的程度了。央視曝光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到底釋放了什麼信號呢?其一、「臺毒」間諜活動已猖獗無良到了無底線的程度。
-
2012臺灣南部旅遊院系學生大陸參訪活動在京啟動
2012臺灣南部旅遊院系學生大陸參訪活動在京啟動 2012年06月29日 14:2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國史館」限制大陸學者查檔,倒行破壞兩岸學術交流
也就是說,臺灣「國史館」不對大陸和港澳學者開放,是因為如第二歷史檔案館這樣的大陸機構並未對臺灣開放資料查閱,因此不符合新規中可以查閱的第三類對象,即所謂「平等互惠之外國人」。平等互惠,作為外交術語,顯然是指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但是臺灣在國際「外交」場合能夠使用「平等互惠」的涵義非常有限,因為目前仍與臺灣當局保持有「邦交關係」的國家並不多。
-
2016名大陸學生報考臺灣高校 錄取比例80%
晨報訊 (記者 施劍松)大陸學生報考臺灣高校報名日前截止,共有2016名大陸考生報名,而臺灣87所私立大學共招生1613名考生,理論錄取比例為80%。 然而從報考情況來看,考生報考高校分布並不均衡,呈現向名校集中的趨勢。
-
心儀大陸名校 臺灣學生「登陸」求學蔚然成風
臺灣「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謝志傳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臺生去大陸高校上學,主要是衝著大陸廣闊的發展空間。他說,去大陸工作可能起薪是幾千元人民幣,但第二年可能就上萬元,如果當上中層主管可能跳到兩三萬元,跟臺灣大不相同。臺灣年輕人要去大陸發展,先去大陸讀書是個好選擇,可以提早積累人脈、熟悉情況。
-
大陸學生的臺灣往事
飛機降落到臺北桃園機場時,劉旎的心一下放鬆了,看著窗外熟悉的低矮古舊房屋,她默念一句:臺灣,我回來了。 這是她來臺灣的第四年,按照預定的計劃,這一年,她要實習、找工作、離開臺灣、回到大陸。作為2011年首批赴臺讀本科的742個學生之一,劉旎的計劃是這批學生常見的選擇。
-
臺灣記者首次赴大陸採訪
原標題:臺灣記者首次赴大陸採訪 1987年下半年,臺灣當局對大陸的政策出現重大突破:解除實行了38年之久的「戒嚴令」,並傳出可能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創立於1947年、具有很濃地方特色的《自立晚報》,是頗有影響的臺灣第三大報。
-
臺灣青年學生「登陸」參訪:大陸與想像中的不同
熊然 攝 「大陸和想像中的不同,這次交流活動有大陸同學陪同,透過彼此溝通與交流,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以及大陸經濟、科技、風俗民情等。」來自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的梁為翔2日在北京結束參訪行程時,對記者表示。 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邀請,臺灣夏潮基金會於1月24日組織臺灣青年學生大陸交流團一行64人「登陸」,先後到上海、杭州、蘇州、北京等地,展開為期十天的參訪活動。
-
大陸將對臺灣學生執行與大陸學生同一收費標準
教育部港澳臺辦常務副主任丁雨秋在今日(24日)下午國臺辦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2005年出臺針對臺灣學生收費及設立臺灣學生獎(助)學金等問題。 丁雨秋指出,新措施有三點: 第一,調整對臺灣學生的收費政策。
-
臺青在大陸:在臺灣了解的,完全不是真實的大陸
今年是臺灣青年、山東德州博旺五金工具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續川「登陸」第十年。十年中,他在大陸立業成家,也因為在大陸創業,與「臺一代」的父親有了更多對話與近距離觀察,多了一份理解和讀懂。「建議臺灣年輕人遇到能來大陸走走看看的機會,不要放過。當你來大陸看過之後,就會發現,在臺灣了解的,完全不是真實的大陸。」
-
全國在校臺灣學生6000人 大陸就業通道仍待疏通
而到目前,北京在冊臺灣學生1300多人,全國在校臺灣學生約為5000~6000人 本刊記者/劉英麗 5月12日,胡錦濤與宋楚瑜會談後發表的會談公報中提出:「大陸方面要儘快實施在大陸就讀的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標準,並爭取於年內設立臺灣地區的獎學金。擴大兩岸人才交流,大陸方面逐步放寬政策,鼓勵和促進臺灣同胞在大陸的就業。」
-
大陸學生:臺灣人站在虛妄的文明制高點俯瞰大陸
最近看到大陸的學者李零發表了一篇名為《傳統為什麼這樣紅──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文章,探討近些年來大陸為什麼突然掀起了所謂的國學熱,大陸對待國學的態度到底怎麼一回事,背後是什麼樣的心態。其中有一句話非常關鍵:「大國夢想,小國心態,表面自大,骨子裡還是自卑。」
-
臺灣博物館學者專家組團參訪大陸 訪問故宮等地
路梅 董會峰)應中華文物交流協會邀請,十四位臺灣博物館界學者專家組成的「臺灣文博專業人士交流訪問團」將於十五日赴大陸進行為期十二天的交流訪問。 本社記者從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了解到 參訪行程包括都江堰、龍門石窟、北京故宮和頤和園等四個已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遺址,以及保存有中國大陸迄今首次發掘的夏商周時期重要文物的河南洛陽的「天子駕六」博物館,還有保存著世界上最完整的羌族建築文化藝術的四川理縣桃坪鄉桃坪羌寨。
-
大陸銀行來了臺灣年輕人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兩周的大陸銀行實習體驗之後,21歲的臺灣清華大學經濟學系四年級生李宛庭打算畢業後,西進大陸求職。「大陸金融業充滿活力,職場氣氛活潑上進,令人嚮往。」7月17日至8月6日,來自臺灣中山大學、政治大學、中華大學、義守大學等多所臺灣高校42名大學生來到福州地區,分別在廈門銀行福州分行、交通銀行福建省分行、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興業銀行福州分行和海峽銀行實習。 李宛庭31日告訴中新社記者,兩年前她曾有機會赴北京大學跟隨大陸學者做金融課題研究,對大陸留下良好印象。
-
臺灣各界鼓勵大陸運動員在世大運取得佳績
新華社臺北8月23日電(記者 潘麗君 何自力)臺灣各界人士22日舉辦兩岸交流聯誼會,歡迎前來參加臺北世大運的大陸運動健兒,並鼓勵他們在賽場創造佳績。期間,島內同胞悉心詢問運動員們的訓練及適應情況,對於已經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並祝願他們再接再厲、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