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擁有更光明未來——兩會之上談教育

2020-12-23 中國網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讓孩子擁有更光明未來——兩會之上談教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關於教育工作的部署短小精悍,雖然字不多但乾貨滿滿,代表委員普遍認為戳中了問題要害。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教育工作面臨多重挑戰,如何化解特殊時期遇到的特殊問題,如何為孩子贏得更光明未來,引發代表委員關注和熱議。

均衡化難題怎麼破解?

近日教育部表示,始終會強力度推進就近入學政策。看到這個消息的當天,北京市民黃海波發現他所關注的學區房掛牌價漲了30多萬元,而且看房人明顯增多。「政府工作報告說,要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這句話說到我心坎上了。」他說。

「學區房的背後牽扯到教育均衡化這個億萬國民的關切。」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工作委員會主任範鵬認為,總體而言我們的教育資源並不缺乏,缺乏的是優質教育資源,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名校」。擇校熱遲遲不能降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名校」奇貨可居、優質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什麼是好學校?主要看教師,優秀教師聚在一起才形成了優質教育資源,要採取特殊政策鼓勵優質學校教師向一般學校分流,縮小校際水平差距。

範鵬說:「就近入學要穩妥推進,必須以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絕大多數人能理解、想得通、可接受為基礎。」

對於採用集團化辦學方式推動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做法,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長劉秀雲認為,一定要警惕「融而不合」的問題。她說,集團校雖然名字一樣,但有的實際上情況不一,集團化辦學必須協同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而不是學校換名字。

網課如何上好?

「神獸」一日不歸山,老母親熱淚一日止不住;網課再要上下去,家庭關係要崩潰……疫情期間,這些段子火了。讓人忍俊不禁的背後,是教育信息化與線下教學方式、教學邏輯的艱難磨合。

因為職業身份,全國人大代表、蚌埠第一實驗學校校長崔建梅專門深入調研了解網課現狀。她說:「客觀講,網課中師生互動不盡人意、教學效果存在兩極分化現象、受家庭環境影響較大等情況是存在的。幾個月網課上下來,學生不輕鬆,家長受不了,老師們也操碎了心。但這不能否定網課,而是要總結得失,加大教育信息化資源配置,推動教育質量提升。」

全國政協委員、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這是我們追求的高目標,但目前來看網課只是在形式上達到了隔空教學,「質量提升」方面遠遠不夠。未來教育必然是由線上線下的融合、課堂內和課堂外的無縫對接構成。如何在加強信息化建設的同時,探索打破專業、學科、機構等藩籬,形成更優質的課程內容和培養方法,是教育工作者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推動教育信息化,必須考慮發展不均衡的現實國情。疫情中,很多城市的學生已經通過5G、虛擬實境等高科技手段學習。但有些農村地區的孩子仍不具備上網課條件。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縮小這種不均衡。」範鵬說,「教育信息化的路上,孩子們一個都不能少!」

民辦園如何扶上馬幫一把?

「我太難了!」這是開了十幾年民辦幼兒園的齊紅最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確實很難,而且是自打開辦幼兒園以來沒有遇過的難。受疫情影響,她的幼兒園面臨教師工資、房租、貸款等多重壓力,每個月支出近10萬元。

儘管現在已復園,但齊紅仍然高興不起來,選擇入園的孩子還不到平時三分之一,收上來的學費跟數月積累下來的債務相比不值一提。「政府說了要扶持我們。」她說。

齊紅所說的「扶持」,是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

崔建梅認為,我國學前教育本身就面臨發展不充分、不均衡問題,「入託難」長期存在,如果大量民辦幼兒園邁不過當前坎而倒閉,疫情之後「入託難」的問題就更突出了,因此必須把問題解決在當下,不能任其蔓延。

全國人大代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邵志豪認為,當前僅有部分省份出臺了對民辦幼兒園的扶持細則,力度有待加大。受疫情影響的是整個行業,全國應該「齊步走」,地方政府要綜合考慮財政補助、租金減免、稅費減免、金融支持等政策,採取分門別類的有效措施出臺一攬子扶持方案。(記者劉陽、周暢、陳聰、吳雨)

相關焦點

  • 太平洋加達董事長景德君接受專訪談兩會教育
    3月13日,太平洋加達移民董事長景德君女士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邀請,參與錄製「2012兩會」特別報導《兩會熱點大家談》節目,專訪中,景德君針對兩會中委員代表們非常關注的「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
  • 簡樸務實更近民生 代表委員談青島兩會新變化
    作為代表,來開會並不是來唱讚歌的,而是給政府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意見,給島城的未來發展獻計獻策。如今很多政府部門都會在會上專心聽代表們的建議和意見,我對政府傾聽民意、辦市民關心的事兒的決心有了更大的信心。市人大代表、青島匯泉王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立強   簡樸務實已成兩會新常態   我感覺每年的兩會都有新的變化。
  • 童眼觀兩會:「2018重慶小記者看兩會」啟動
    今(26)日上午,由華龍網、「龍少年」重慶青少年公益素養基地聯合舉辦的「2018重慶小記者看兩會」公益活動舉行授旗啟動儀式。    據了解,「2018重慶小記者看兩會」公益活動是一檔面向全市各中小學,引導廣大中小學生關注社會時事、培養責任擔當、提升核心素養、拓展綜合能力的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來自全市各中小學的30餘名小記者及家長參加了活動。
  • 【給孩子的兩會新聞】你不知道的兩會
    【給孩子的兩會新聞】你不知道的兩會 2020-05-24 16:44:08來源:未來網
  • 光明亞麻籽牽手新疆希望小學,愛心造就美好未來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發展教育事業,促進新時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這是全社會共同的使命。光明亞麻籽的委託生產商——光明新零售有限公司就是這樣去想,這樣去做的。在2020年10月10日,光明新零售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德坤親自帶隊,攜帶大批捐助物資抵達新疆布爾津縣喀納斯小學,為這裡的師生送來了希望和動力。
  • [兩會談「新」]釐清政企關係就是解放生產力
    「十三五」的開局年,供給側改革怎麼搞;怎樣簡政放權,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2020年要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如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華網推出2016兩會特別欄目【兩會談「新」】,將通過聚焦上百位做客新華網「兩會訪談」代表委員及有關專家的觀點和建議,為廣大網友和民眾答疑解惑。
  • ...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附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運動指南)|兩會熱點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籃球協會主席姚明提出「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離開教育的體育是不牢固的。」1「體育的發展和籃球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系統和學校的支持」2018年兩會期間,姚明提案推廣「小籃球」項目時明確表示,體育離不開教育支持。
  • 斯林姆:盤點2019兩會教育熱詞 為幼少兒心智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教育是每年兩會期間熱議的話題,2019年兩會上,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等成為教育主題相關熱詞。「網際網路+教育」背景下,斯林姆國際教育針對3-8歲幼少兒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有系統、有計劃且科學地開發孩子的心智,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 教育好孩子,就是後半生的幸福:怎樣做個好媽媽
    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孩子應該居住的地方。」一位古代的中國母親,能為自己的孩子殫精竭慮地考慮未來。現代的外國媽媽也豪不遜色。比如這位培養6個孩子全部上哈佛、耶魯的媽媽,她就用自己的方式,造就了子女的光明前途。她叫全惠星,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
  • 餘杭,讓教育成就孩子的美好未來
    2019年,餘杭進一步升級「學後託管」服務,投入2.3億元為全區公辦幼兒園、小學加裝空調、新風系統,在省內率先啟動人工智慧教育課程全覆蓋,年內竣工項目25個……餘杭,正在讓美好教育更具活力、更有溫度。
  • 未來科學城北京兩會強勢發聲,麗春湖院子未來可期
    於2020年初舉辦的北京兩會上,未來科學城代表委員們針對城區建設積極建言獻策、履職盡責。新的一年,未來科學城再次成為國家建設重點區域。區域建設將繼續堅持「科學+城」理念,重點突破「兩谷一園」,並加快推進拆違拆遷、環境整治和生態綠化。此外未來科學城對產業配套、交通配套及教育配套等方面的完善也有諸多新動作。
  • 兩會大家談⑦全國人大代表劉宗利談大健康和「噸斤克」小目標
    全國人大代表、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宗利做客《兩會大家談》(記者 劉玉良攝)全國人大代表、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宗利做客《兩會大家談》(記者 劉玉良攝)編者按:>布局2017,直通全國兩會。
  • 快樂教育不等於放任孩子自由,遵循自然教育,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傳統的應試教育是死板的,填鴨式的教育給孩子制定了各種條條框框限制了孩子的發展,成績至上的觀念給孩子很大的壓力讓孩子失去了笑容,所以開始提倡快樂教育。但是走偏的快樂教育真的好嗎?因為孩子在學校不開心就逃避校園教育的方式真的對孩子好嗎?家長首先需要正確地認識快樂教育。
  • 兩會聚焦:兒童教育引重視,親子類購物中心如何發揮作用?
    每年兩會,有關孩子教育的問題從不缺少關注。早在2015年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出席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時,談及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強嗎?》在中國網絡熱播,習近平指出,讓中國民眾認識到張弛有度在子女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孩子玩的太少了,要讓他們多玩一玩。
  • 【幹警談兩會】願你三春暖
    【幹警談兩會】願你三春暖 2020-05-29 1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廈門看漳州教育、泉州教育未來的樣子
    國人格外的重視學區房,看重子女的教育,把未來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能按照家長的規划走下去。自2016年福建啟用全國卷後,福建高考切線日益走低,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家長定居東南沿海。然而在不斷出臺新政策的今天,家長們對教育趨勢的認知和教育的理念是否也更上了時代的步伐?
  • 做什麼事情都喜歡談條件?孩子談條件不可怕,討價還價更可喜
    橙子媽自己反省了一下,認為這跟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有關,要求孩子做什麼的時候總是會用「如果你做……咱們就可以……」這樣的架構。當孩子不肯吃藥、不想睡覺、不愛吃飯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拿出殺手鐧——談條件。當大人經常試圖以某種條件許諾以達到預期目的或效果,耳濡目染,孩子也學會了談條件。
  • 奧斯卡《月神》折射的教育意義:讓孩子獨立,擁有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教育方式更能讓孩子獨立,讓他們有自己的人生。一、《月神》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被提名奧斯卡的動畫短片——《月神》,這部作品講述的是祖孫三代的故事,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教育的意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故事吧。
  • 大數據透視:兩會中哪些教育關鍵詞最熱?將怎樣影響你的生活?
    3月15日,2019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中國教育報刊社·中教傳媒智庫輿情團隊藉助大數據輿情系統,採取「數據分析+專業研判」的方式,全程監測兩會教育輿情,追蹤熱點,系統研判,並在會後對兩會教育輿情特徵和熱點議題進行了總結性分析。
  • 兩會代表調研的拓普朗寧公司 如何實現讓每個人享受更好的教育?
    而且其創始人趙亞松也在兩會期間參與了教育訪談,表達了自己對於教育公平的看法:"想要實現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真正享受最好的教育,實際上還是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的力量。"iEnglish從語言學習的底層邏輯出發,通過海量的英文原版素材,為學生搭建一個類母語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在複雜語言環境中通過海量的可理解的輸入和輸出練習,無需刻意背單詞、學語法、背課文、刷題海,就能掌握英語,"讓學英語像學說話一樣,自然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