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丘

2021-02-11 李盆

我第一次看到丘的時候,還不到7歲。

在沒有人的野外,丘在那裡一動不動,散發著一種丘自己的感覺,簡直是赫赫然,說不上來。

那種撲面而來的自存感,就稱為丘感吧。

我想這就是我一個人的崑崙。但一直不敢走太近,因為丘在我的疆界之外。我能去的地方,都有明確的範圍,向北是一條河,向東是丘,向南是沙地,向西很遠,要到飛機墜落和四個小綠人勘探的地方。

我生來就能察覺到這個範圍,這是我的宇宙,是幻肢所指的最遠的地方,另外的地方就不是了。

一個下著毛毛雨的下午,大概是1991年,我第一次走到了離丘很近的地方,能看到上面的酸棗樹和雲霧一樣的蒿草。

只是在雨裡站了一會,天就有點黑了,我開始害怕了,因為感覺丘忽然注意到了我,而我在稀疏的荒草中根本沒有一棵樹可以遮擋,只好轉身往回走,忍不住越走越快,直到現在還記得那種背後有丘的倉惶。

當臥室裡的柜子盯著你的時候,你肯定得用被子蒙住頭。

那是丘最大的一次,就像超級月亮,甚至都能看清上面的灌木叢。不同之處在於,超級月亮離我最近,而在1991年下午,我離丘最近。

後來,每次當我看見丘的時候,丘是各種各樣的,當我看不見它的時候,它就會悄悄回到1991年下午的樣子。

我在海邊看到巨輪,在雞鳴驛看到石頭山,在屏幕上看到溪山行旅圖,那種丘感就會重新回來。富士山如何進入日本人的潛意識,蘇軾如何寫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範寬在溪山行旅圖裡畫了什麼。

都是和丘感這种放射性現象有關吧,現在是實證科學的年代,我只能這麼說。

丘除了那種嚴肅氣質之外,也像是某種大動物。我小時候沒有見過大象,我們的動物園太小,氣候又不好,也沒有見過山,我想丘就是一種補償了。當我在故事大王裡讀到個子比較矮的巨人只吃豆子的時候,心裡想到的都是丘。

1994年秋天,放假之前最後一節歷史課,有人換到後排角落,在桌子底下挖開地板,把桃子和火藥槍藏在下面。但老師假裝看不見,這時候粉筆用到四分之三,微微潮溼,特別順手,她在質地最好的黑板左上角,迅疾地寫出「公子糾」,受潮的粉筆沒有聲音,但是筆跡緻密,仿佛濃漆,簡直是歷史親自在寫。

我還記得陽光打在這些上好的粉筆字上,窗外生活垃圾散發出令人羨慕的、寬裕而空虛的市井味道。

一想到假期馬上到了,我將要拖著我的圓形磁鐵,進行無所事事的、史詩般的閒逛,而遠處就是晴朗的丘,頓時就會有狂喜的感覺,是青春期的黎明前獨有的短暫狂喜,像是血糖的一個潮湧。

在這樣的一個潮湧中,我感覺到一些殺人的想法,躺在地上大喊的衝動,還有對新衣服的貪婪。

十歲之前的漫長的時間裡,我都默認了丘的自在永在,直到這時候,我意識到,我已經可以以丘為對象了。可以這樣宣告,1994年之後,丘將不能再以我為對象。

我開始鎮定地分析丘,懷疑丘,打量丘。

書上說,東漢之後的陵墓封土才開始變圓。我一開始猜測丘可能是封土,有一個東漢的王,頭上頂著罐子,就躺在地下。不過我從來沒有去過丘的另一面,丘之暗面完全是未知的,我其實不知道它究竟是不是圓的。從來也沒有文物部門來看過,也許它不是什麼封土。

或者是一個窯,燒磚或者燒陶的廢窯,大汶口距離這裡200多公裡,那麼這裡也會有三足缽子嗎。

沒有。也可能只是沙塵堆積,在沒有防護林之前,北方滿地都是低矮的沙丘。有老人說在他小時候就有這個丘。頂上有坑,就像火山口,一下雨水窪裡就有很多小魚。所以這也算是一個湖。

不過我覺得我才是最熟悉丘的人,丘不是什麼人文遺蹟,因為這附近在明代之前從來沒有過人類。而我,按時間計算,其實是生活在某種舊石器時代的開端。

丘很可能只是不溶於沙壤的大土堆,十萬年以來,因為風的原因,它在鬆軟的衝積平原裡緩慢浮遊,就像冰山在海裡一樣。這樣的丘應該有好多個,散布在華北,如果沒有人管,它們會一直到處漂,直到被秦嶺擋住,或者漂到海邊灘涂裡,擠在一起打轉。

是誰砰砰砰投下了這些丘?這可能涉及到神話了,「豎亥擲丘」之類的。但也可能根本沒什麼神話,丘只是土地的疣狀自覺。

1995年,一塊石頭突然打壞了玻璃窗,砸到講臺上,老師在講臺上故作鎮定。我覺得這個瞬間是一系列倒塌的開始。我的歷史成績,在連續六次滿分之後,終於中斷了。我進入了十一歲,一生的黃金年代接近尾聲,感覺什麼都不對,髮型,衣服都不對了。

後來,基本上我經過的地方,東西都會紛紛倒塌。只見一些塵土遠遠地起來,像一些渺小的狼煙追趕我。這些倒塌算不上什麼轟然倒塌,更不是崩壞,當然也不是廢墟這種具備某些文學性的東西。

每一個倒塌,我都記得一清二楚。而且我意識到,早晚會輪到丘。

但我不想看到丘倒塌,甚至希望它最好越來越高,在濃霧裡一躍而出,大家一陣驚呼,即便弄一臉土也沒關係。

上完中學之後,我的時間感就再也回不到十歲之前那種又深又慢的尺度。我上班,跑步,吃茄子,亂翻書,虛構表白寺,空想什麼是湧動3,這樣很多年過去,幾乎想不起來丘了。

2013年,剛換了電腦的時候,我趁著新鮮感偶然在衛星地圖上找了一下,竟然可以看到它,微小模糊的一個,像癌症的早期。

衛星照片是夏天拍的,丘的陰影很重,上面長滿了植被。感覺很渺小,沒有以往那種莽氣了。小時候在濃霧中遠遠看到丘,像伏在地上的巨獸,相比之下,地圖上的丘感覺都不是同一個丘。

但我知道它是。幾個月後再看的時候,發現它變了一點點,周圍是燒焦的黑色田地,丘更加明顯了,像一個強調。

我開始習慣性地去地圖上看它。但地圖更新很慢,每隔一年才會更新一次,在地圖上看丘,就像在地球上看恆星,看到的只是1億年前的餘光。

所以天氣預報很重要,每到下大雨的時候我都會想,不知道丘怎麼樣了。

有時候我覺得,會不會有電影一樣的情節:當我在衛星地圖上打量丘的時候,丘也會隱蔽地回以信息,它用它的陰影和植被拼出一些簡單的編碼,以一年一次的頻率想告訴我些什麼。我有一天突然悟到,匆忙地抄下來,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反過來看,終於在公園散步的時候突然參透,得到一個重要的啟示:「向南」。

這都是瞎想了,生活不是科幻故事,即便丘真的說了什麼,我也不會知道了。我是人類,丘始終很沉默,丘當然是沉默的東西。

我想過找一個冬天的早上,日出最晚的時節,跟著我大爺去放羊,走遠一些,走到我從來沒有到過的丘的背面。看看那邊到底是什麼銀河,什麼大海,在日出之前,丘的另一面是怎樣在濃霧裡面悄悄浮現,丘的這一面又是怎樣在濃霧裡面悄悄浮現。想想這種啟示錄一樣的場面,就感覺很不一般。

但是始終沒有成行,我大爺已經84歲,無法進行這種十公裡以上的遠航,他的羊群也沒了,他在陳舊的回憶裡慢慢沒頂,每次說的都是同樣幾件事:他給我爺爺去抓藥,在夜裡被小孩跟蹤,等等等等。

我問他丘的事,他根本不在意,土丘本來就在那裡,跟沒有一樣。

就在同一年,我小學時代的最後一間教室,在下暴雨的中午塌了下來。校園裡滿地都是菌絲,以前我們繞著水窪鬥毆的地方長滿了竹林,北方的竹林很弱小,需要自己搖動才能聽到沙沙聲。

蘇老師發脾氣的地方變得很潮溼,而班主任嚴肅散步的空地已經消失不見了。教室的藍色木門還在,房頂只剩下一半,從來沒見過陽光的舊黑板,掛著塵土暴露在稀薄的射線裡。推開門的時候,有鳥飛起來,灰塵的味道很大,我站在以前課桌的位置,看到黑板旁邊有一個簡陋的小壁畫,大概是亞歷山大,或者什麼希臘馬其頓的古代人,臉朝左拿著盾牌。這個小壁畫是我以前上課的時候想像出來的。只有在我那個藏著鐵管的座位上可以看到。那是除了丘之外,我的第二個秘密。

木訥的同學四散消失,荒蠻的同學四散消失,在圍牆上拿著匕首和雪糕紛紛跳下來的同學四散消失。

我覺得他們都已經死了。

木門塗著兄弟一般的藍,但我們之間一點友誼都沒有,在充滿末日感的九十年代,只有短暫的幼獸一樣的關係。但實際上我多麼喜歡這種簡簡單單的、互相毆打的關係。

然後我走了,再也沒有回去過。

在前後八年裡,我在衛星地圖上看著丘,關注著天氣和土地動態,就像養一個電子雞。

越往後衛星照片就越清楚,能看到灌木,也終於能看到丘的背面了,和正面沒什麼不一樣。

最近一次地圖更新是在2019年7月,我去看了一下,發現丘沒有了。

也許是下大雨衝垮了,或者土地三通一平,或者像我以前想的那樣遊走了,總之是沒有了。

我只能這麼記錄:我淡漠的電子寵物丘,消失於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之間。

                                (3月20日給李約)

相關焦點

  • 丘逢甲
    丘逢甲簡介    生於臺灣省苗粟縣,可以說是出生在一個愛國世家,其先祖是為躲避戰亂而從中原南遷的「客家人」,因不願在入侵者面前苟且偷安而舉族南遷。到丘逢甲的曾祖父丘仕俊時,因耕地狹小,無以為生,所以偕同一批客家人又漂洋過海,向臺灣遷徙,這大概是清乾隆中葉時期。到丘逢甲這一代,丘家在臺灣定居已有四代,近百年的歷史了。丘逢甲的父親丘龍章,臺灣貢生,畢生從教,為鄉村塾師。他不僅是一位熱心桑梓教育、培養後進的塾師,而且是一位關心國事、具有愛國心的封建知識分子。
  • 丘逢甲在潮陽
    在東山的風雲變幻中,清末民初的風起雲湧,讓人情生萬種,心存千結,一個世紀前的往事,雖未目睹,也想斟酌一盞歲月的陳釀,慢慢回味。東山的風雲突變,使丘逢甲發出對往事的一聲聲嘆息。可是不久,維新失敗,猶如給丘逢甲澆上一頭冷水,他悲憤發出「東風吹冷英雄淚,觚稜夢落練江天」的嘆息。
  • 一品丘山味
    丘山山谷背靠道教名山丘山,東臨蓬萊第一大水庫丘山湖,這些形成了它獨有的小氣候,相傳道教全真派掌教人丘處機出家時,拜王重陽為師,師徒二人到蓬萊傳教。丘山便因丘處機曾隱居於此而得名,故又名「隱丘山」。近千年後,丘山迎來了它另一段歷史際遇。
  • 樂活的臺北好丘
    許多人都知道臺北101,但今天我們要推薦的,是在101附近,一個非常有歷史意義、非常特別的區域:好丘。「珍惜舊時代的氣味,體會親手製作的用心「,不難發現好丘是一個將樂活精神發揮到極致的生活空間,滿眼各類手作,充滿對細節的追求、懷舊的情感,以及對未來世界無限的活力。
  • 徐博東:丘逢甲與辛亥革命
    丘逢甲短促的一生雖然只有四十九個春秋,但卻身歷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而在其生命的最後十年中,正值中國近代最偉大的歷史大變革時期——辛亥革命時期。在這場偉大變革中,丘逢甲與時俱進,奮鬥不息,為國家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給自己的生命史劃上了一個圓滿而光輝的句號。今年適逢辛亥百年,謹於此文緬懷丘逢甲先生。
  • 腳板丘、爺爺的牛
    別人來牽牛爺爺都放心,唯獨村裡一個石匠來牽牛的時候,爺爺總是不放心,怕他打牛,怕他犁田時故意把犁壓得深,讓牛吃力。只要石匠來牽牛,爺爺就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站在石匠的旁邊,囑咐他不要折磨牛,石匠當然不聽,爺爺就搓著雙手,說話結結巴巴,不知道如何是好。 牛老了以後,被生產隊殺了。爺爺後來再也沒有養過牛。
  • 原神大偉丘掉落獎勵
    許多玩家都想搞清楚原神大偉丘掉落獎勵,畢竟原神大偉丘掉落什麼的確很令人在意,原神大偉丘(奇怪的丘丘人)掉落獎勵一覽。大偉丘是原神裡面這次11月11號更新的一個全新的怪物,在裡面之前一直據說擊殺之後可以掉落原石,不少玩家也是對這個怪物趨之若鶩,但是騎士這個真正可以掉落什麼呢?
  • 抗日護臺——丘逢甲
    這其中,民國後第一位臺灣省籍議員、愛國志士、卓越詩人、教育家丘逢甲便是傑出代表。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回臺於臺南和嘉義教育新學。或許在他心中,教書育人、將眼光投在年輕人身上,比在官場上往來逢迎,伴隨一個行將老朽的王朝走向終點,要輕鬆明快得多。他曾言:「義勇青年,國之元氣也。興國革新,有賴於斯。」  1895年4月17日,戰敗的清政府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臺島激憤,丘逢甲堅持反對並組織義軍反抗。
  • 丘神勣,一個濃眉大眼唐王朝開國功臣之後也叛變了,成了頭號酷吏
    這些人大多是落魄小官吏,甚至有些是市井無賴出身,但其中有一個特例,其祖父、父親都是有大功於唐王朝的開國功臣、高官顯爵,這樣一個人竟然成為武則天的爪牙、頭號酷吏,還被武則天賜姓武。 這人就是丘神勣,被武則天處死時名字還是武神勣。
  • 「丘逢甲」情牽「寶島心」
    近日,參加廣東丘逢甲紀念活動的臺灣位學一行18人來到蕉嶺,參觀了丘逢甲故居、逢甲紀念中學、文福創兆學校等與丘逢甲有關的場所,在蕉嶺參觀看到的一切給他們很大觸動,他們準備回去後積極推動丘逢甲研究,來促進臺灣民眾「睜眼看大陸」,增進臺胞對大陸的理解——  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的升溫,丘逢甲研究日益成為一門「顯學」,紀念丘逢甲的研討活動逐年增多。
  • ‖自由之丘
    這可能是我做民宿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因為衛生打理這塊有後盾了,退休的老媽也因此可以多一件事做做。 不過也多虧了有老媽的支持;有一個辦事風火、說幹就幹的獅子座男朋友在背後推了一把,不然恐怕我也還是畏手畏腳停留在各種想像中。「開始了」真的很重要——當還沒有拿到一個令人開心的結果時,我已經有信心這樣說。
  • 丘逢甲的《春愁》與下丘屋
    說到《春愁》這首名揚四海的愛國詩篇,我們不能不說到淡地村(今蕉嶺縣文福鎮逢甲村)下丘屋。因為《春愁》寫於下丘屋。據《丘逢甲年譜》載,「1895年,冬在鎮平淡定村卜居」,指在淡定村建房。「1896年,夏,淡定村居屋築成」,指培遠堂落成。從乙未到丙申經過冬、春、夏三季,正是在這一春天裡,丘逢甲用血淚寫下了這首詩。那麼,他又是在哪裡寫下這一詩篇的呢?由於年譜未及,已經成謎。
  • 《原神》丘丘薩滿哪個地點刷的多 丘丘薩滿去哪裡刷最快
    導 讀 原神中丘丘薩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怪物,可以獲得捲軸道具,那麼到底要怎麼刷效果最好呢?
  • 丘逢甲:清朝最剛猛的詩人
    丘逢甲就是這樣的人,他在歷史上沒有名氣,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值得我們後世之人永遠銘記。 1864年,丘逢甲出生於寶島臺灣。他的父親雖然是一名傳統的私塾老師,但是他教給他的不僅是傳統的四書五經,更多的是為人品德,類似於當代的素質教育。丘逢甲在父親的影響之下,塑造了自身高貴的品格,這決定了他之後的人生軌跡。
  • 丘逢甲的詩有哪些?丘逢甲的詩詞全集48首
    近現代詩人丘逢甲,丘逢甲,字仙根,又字吉甫。晚清愛國詩人、教育家、抗日誌士。歲暮雜感 - 近現代·丘逢甲一曲昇平淚萬行,風塵戎馬厄潛郎。民愁競造黃天說,歲熟如逢赤地荒。七貴五侯金穴富,白山黑水鐵車忙。春愁 - 清代·丘逢甲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汕頭海關歌寄伯瑤 - 清代·丘逢甲風雷驅鱷出海地,通商口開遠人至。黃沙幻作錦繡場,白日騰上金銀氣。
  • 好丘,是餐廳,也是創意集市
    它就是《好,丘》,《好,丘》是臺北當代生活美學的概念打造成複合式餐廳。「做喜歡的事,讓喜歡的事有價值」不只是一個活動理念,更是許多人真實的生活實踐。2013年6月,以生活轉運站結合貝果廚房的圓山店出現了,之後充滿綠意呼吸的天母店在9月誕生…無論在哪一個《好,丘》,無論獨自享受,或呼朋引伴,你都可以將各種美好打包與更多人分享,並且一起體會,好,原來不是發生在某一個剎那,而是來自於日子裡的慢慢累積
  • 自由之丘——隱藏在東京的人間勝境
    自由之丘——隱藏在東京的人間勝境時間:2018-10-16 13:11   來源:廠商投稿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自由之丘隱藏在東京的人間勝境 兩個東京人在一起聊天,如果其中之一問另一人:你住哪裡?若他剛好回答自由之丘,那就一定會收穫到一個豔羨的眼神。
  • 廣島篇之島波海道「未來心之丘」是一個非常耀眼的純白藝術景點
    有一個話題沸沸揚揚的地方。這就是生口島的「未來心之丘」。在日本無法想像的庭園中,這裡充滿了大理石的藝術,是一個能感受到強大生命力的能量聚合地。廣島縣尾道市有「未來心之丘」。在瀨戶內海的生口島,從島波海道的尾道數第三個島。從尾道港和三原港(廣島縣三原市)開往生口島的瀨戶田港的旅客船正在航行,但是如果使用可以用汽車渡過的島波海道的話會很方便。
  • 客家名人:丘逢甲簡介
    該詩是丘逢甲於1896年4月17日寫的,時值包含有清朝政府向日本割讓臺灣等內容的《馬關條約》籤訂一周年。丘逢甲,這位原籍蕉嶺縣文福鎮的近代史上保臺愛國英雄、著名教育家、詩人,由此再次為人們所關注。今年12月26日是丘逢甲誕辰140周年,有關方面將舉辦系列紀念活動,準備工作已展開。  丘逢甲(1864年—1912年),字仙根、仲閼,又名倉海,出生於臺灣苗慄縣,後移居彰化縣。
  • 抗日護臺的民族英雄丘逢甲
    《馬關條約》籤訂後,為抗擊日本對臺灣的侵佔,丘逢甲親率義軍,與日軍抗爭。護臺失敗後,他內渡大陸,廣興新學,以圖強國。逝世前,丘逢甲仍不忘光復臺灣。丘逢甲至今仍為臺灣人民所深深敬仰。丘逢甲4歲入塾讀書,由其父教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