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戰期間,敏感空域發生的短兵相接屢見不鮮,大多情況下對峙平安無事,但發生在1983年的蘇聯擊落韓國客機事件,卻險些觸發美國與蘇聯之間爆發核戰。
上世紀80年代初,蘇聯處於強勢擴張期,在內政外交上顯得咄咄逼人。當時蘇聯領導人安德羅波夫認為西方國家即將對蘇聯發動一場核戰爭,蘇聯情報機構奉命搜集有關核戰爭的蛛絲馬跡。1983年8月31日,一架機身編號HL7442的大韓航空波音747客機,從紐約甘迺迪機場起飛,在阿拉斯加州中停後,準備飛往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
航班從阿拉斯加起飛後兩小時左右,不知是什麼原因客機突然偏離航向達500公裡以上,飛向蘇聯堪察加半島南部以及薩哈林島(庫頁島),此處是蘇聯部署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彈道飛彈基地。在1983年,美國偵察飛機經常抵近蘇聯領空刺探情報,而蘇聯也認為這架飛機是在當地執行間諜任務的美軍RC-135型電子偵察機。
1983年9月1日凌晨,波音747客機進入蘇聯領空,蘇聯派出一架米格-23和3架蘇-15戰機進行攔截。蘇軍飛機不斷向客機發出警告命令,在命令無效的情況下,一架戰鬥機發射了一枚飛彈將客機擊落,機上269乘客全部遇難。
事件發生後,世界輿論一片譁然。9月1日,美國總統裡根發表電視講話,稱蘇聯表面上鼓吹對和平的嚮往和推動全球裁軍,但背後卻快速無情地做出恐怖主義行徑,奪取無辜民眾的生命。擊落民航客機,是對手無寸鐵平民的冷血屠殺暴行,不可原諒及應受到國際制裁與譴責。
9月2日,韓國首都漢城,親屬得知客機被擊落的確切消息後,痛哭流涕。冷戰期間,作為美國盟國,韓日在東亞地區一直充當美國的馬前卒,也正是因為這樣,許多無辜平民被捲入地緣政治衝突中。
9月3日,韓國一家英文報紙刊登漫畫,指責蘇聯擊落韓國客機。蘇聯開始稱,韓國客機入侵其領空,是有預謀地執行間諜任務,試圖刺探堪察加半島和薩哈林島上的軍事設施,因此蘇軍只有奉命將其擊落,以捍衛國家安全,這是被迫作出的一種適當自衛行動,所以並不應該受到不適當的誤解和有目的的譴責。
9月3日,韓國首都漢城爆發反蘇示威。雖然蘇聯後來承認擊落了韓國客機,但又辯解蘇聯領空邊緣常有美軍的RC-135偵察機飛行,且因為在夜間,蘇聯戰鬥機的駕駛員忽略了民航機的航行燈誤以為是美軍的偵察機。
9月4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上的警員在出事海域向蘇聯巡邏船尋問失事客機情況。客機失事後,由於蘇聯方面的不配合,調查人員無法找到飛機的飛行紀錄儀。
9月5日,華盛頓的韓國僑民焚燒蘇聯國旗洩憤。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國家在韓國客機被擊落事件發生後處於劍弩拔張之勢。
1983年亦是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關係最為緊張的一年,險些成為東西方世界開戰的導火索,北約隨後進行了代號「神劍手」的演習,高度模擬蘇聯可能的核打擊。多個西方國家紛紛譴責蘇聯空軍擊落民用客機的行為,蘇聯與多國的外交關係亦因此陷入了一個低谷狀態。
9月6日,失事客機遇難者親屬到事發海域祭奠。客機上搭載240名乘客以及29名機組員,包括韓國旅客72人、美國旅客61名、臺灣旅客24人、日本旅客22人、香港旅客9人、其他國家旅客51人。日本、美國和蘇聯都出動飛機和艦隻進行搜尋。
12月21日,蘇聯軍方展示部分失事客機殘骸。1983年底,聯合國的一個獨立調查小組根據已有的證據進行調查,提出飛機嚴重偏離航向的原因可能是在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起飛時副機長錯誤輸入坐標導致飛機偏航。
這一造成269名平民死亡的事件被美國總統裡根斥為「對手無寸鐵平民的冷血屠殺」,並藉此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蘇運動,為自己贏得了極高的支持率。蘇聯為此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一度陷入空前被動。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公開承認擁有被擊落韓國客機的飛行記錄。1992年11月19日,訪韓的俄羅斯總統葉爾欽親手將「黑匣子」交還給韓國總統盧泰愚。國際民航組織經過新一輪的獨立調查後在1993年提出最終報告。調查小組發現,航班從阿拉斯加起飛後一直到被擊落,一直使用HDG(磁航向)模式做為自動駕駛的導航,也就是說客機在起飛後機長並沒有執行標準飛行模式,這是導致KAL007號航班偏航進入蘇聯領空的原因。航班機長的大意,加上蘇聯戰鬥機駕駛員對形勢的錯誤判斷,直接導致空難的發生。
失事航班上的日籍受難者家屬則在北海道宗谷岬修建了「祈禱之塔」,以紀念不幸遇難的同胞。而後的1988年7月3日,波斯灣又發生了伊朗客機被美國軍艦擊落事件,造成290名無辜平民遇難,在敏感區域內的短兵相接,稍有不慎便會釀成慘劇,如今中國東海上空也將面臨這樣的困局。
1993年6月14日國際民航組織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了第139次理事會,會上公布了韓航007航班脫離航線原因的最後調查報告。報告認定007航班沒有使用慣性導航系統飛行,而是利用羅盤飛行,同時也提出諸多疑點:首先,波音747的導航系統相當完備;該機機長曾長期在韓國空軍服役,加入大韓航空公司後經常飛這條航線,可謂輕車熟路,此次卻偏離航線500多米;東京羽田機場空中交通管制中心曾警告過007航班偏離航線,而對方卻虛報方位,一再聲稱自己在正確航線飛行;此外,羽田機場空管部門曾監聽到蘇聯、美國、韓國飛行員的通話並且錄了音,後因為「不明的政治壓力」,一直不肯向國際民航組織交出錄音帶。
前美國國務院官員約翰-蓋伯爾在分析大量資料後指出:007航班誤入堪察加半島、庫頁島一帶,絕不是無意或偶然。當時它由多架美機伴隨,目的是刺探蘇軍在該區的防空體系。由於蘇聯1982年改進了防空系統,美國偵察機只能短暫地侵入蘇聯邊境,因而很自然地想到了民航客機,支援這次行動的還有美海軍戰艦和偵察衛星.甚至可能包括當晚正好位於該地區上空的「挑戰者」號太空梭。
還有學者認為:在事發數小時內,美國一顆偵察衛星接連3次通過該區上空。這種情況通常只發生在軍情緊急之時。最具爆炸性的消息是007航班機長的遺孀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透露,她丈夫曾在飛行前告訴她:「此次飛行極為危險,很可能有去無回。」這足以證明此次行動是早有計劃的特殊任務!蘇聯軍隊的《紅星報》甚至揭露: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中央情報局就和大韓航空公司籤訂了利用客機對蘇聯領土進行偵察的秘密協定。
更鮮為人知的消息來自《紅星報》:蘇聯擊落韓航客機後,美國曾派出兩波戰機,與蘇聯戰機在庫頁島附近對峙並發生激烈空戰。美國參戰的飛機有F-15,蘇聯則有米格-23和蘇-15,並增派了預警機,以彌補戰鬥機性能的差距。蘇聯戰機首先開火,共擊落包括EF-111戰術電子幹擾機和RC-135大型電子偵察機在內的9架美機。這些型號均是當時美國同類飛機中最先進的。它們被擊落,印證了西方長期以來對蘇聯擁有較先進的反輻射空空飛彈的猜測。由於蘇機整體性能明顯落後,造成空戰的損失是美機的2~3倍。近年《真理報》還披露當時參戰的有米格-29。從時間上推算,米格-29於1982年投產,首批裝備部隊在翌年就形成戰鬥力。難怪1986年該機訪問芬蘭雖然是首次在世人面前曝光,但在場的美國飛行員卻表示「又與老朋友見面了」此話細細分析起來令人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