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滅六國到被滅僅15年,秦亡國時曾橫掃天下的強大軍團去哪了?

2020-12-18 若有人兮善窈窕

公元前221年,經過十年徵伐,秦橫掃六合,歷經幾百年戰火與硝煙的中華大地迎來了新主。大秦二字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秦之所以能夠在戰國群雄中脫穎而出,在滅國之戰時摧枯拉朽,和它擁有一支在血與火中錘鍊出的強悍軍隊是不開的。秦軍在當時被稱為「虎狼之師」,秦軍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秦兵馬俑展示的秦軍風採

然而這個龐大帝國卻在中國歷史上如同曇花一現。

司馬遷《史記》中記載:

「七月,戍卒陳勝等反故荊地,為「張楚」。勝自立為楚王,居陳,遣諸將徇地。山東郡縣少年苦秦吏,皆殺其守尉令丞反,以應陳涉,相立為侯王,合從西鄉,名為伐秦,不可勝數也。二年冬,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十萬。「

荀悅在《前漢紀》中寫道:

「以周文為將軍。眾十餘萬。西至戲水。蓋百二十萬矣。秦令將軍章邯。赦驪山作徒七十萬人以擊之。」

秦滅六國路線圖

秦滅六國用了10年,到秦國滅亡僅僅用了15年,前後不到30年的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以至於秦亡國時竟無兵可用,以至於章邯只能匆忙率領數十萬刑徒抵擋義軍的步伐?

我們先來算一下秦國一共有多少軍隊。

戰國末期,各國的總人口在2000多萬。而根據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所記載:「故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可以推斷出在秦滅六國時,秦國人口有將近700萬左右。因此滅六國時秦國的常備兵力在40-50萬左右,緊急徵召的話可能達到60-70萬。

兵馬俑|秦軍方陣

到了秦國統一六國初期,秦朝的總人口應該堪堪在2000萬左右,比滅六國前少一些,此時的常備軍應該在70萬上下,參考長平之戰時期,如果有特別大的戰爭,秦朝動員的兵力可以輕鬆過百萬。

考慮到人員老化、退伍等減員情況,就算10多年的時間裡補充的兵力小於流失的兵力,在秦亡國時期能夠動員的兵力(正規軍)也不會低於50萬。何以在項梁項羽等人逼近鹹陽時,除了王離手裡有10餘萬(一說30萬)軍隊外,而章邯只能發動驪山刑徒上戰場呢?

秦始皇

我們下面來具體看一下秦滅六國後,軍隊的去向。

南取百越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秦始皇橫掃六合後野心急劇膨脹,為此他還要「一統八荒」。他在公元前218年派遣大將屠睢和趙佗等人率領50萬大軍兵分五路攻取嶺南百越之地。但由於地形複雜、水土不服等環境因素,加上越人的偷襲,50萬大軍陷入苦戰,消耗殆盡,主將屠雎也戰死。

四年後,秦始皇命人修建靈渠,疏通道路。接著又派遣任囂和趙佗率數十萬大軍進攻百越,將百越等地收入秦朝版圖。戰爭結束後,秦始皇命這數十萬大軍(裡面有一半是軍屬)就地紮根落戶,以更好地控制這一地區。這也大大削弱了秦國在關中的統治基礎。

秦軍戰車

到了秦二世時期,陳勝吳廣等天下義軍紛紛起義之時,這數十萬大軍的主將任囂病重,彌留之際他交代副手趙佗,讓他觀望北面局勢,不可輕動,嚴防中原義軍進犯等待時機自立亦可:

「秦政無道,中原擾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於是秦被滅國時,趙佗的50萬人按兵不動,坐看昔日戰無不勝的大秦於眼前和心中轟然倒塌。公元前204年,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在嶺南建立南越國,號稱「南越武王」。

北據匈奴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秦長城遺址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遣蒙恬率領30萬人北拒匈奴,將匈奴擊退700餘裡。而後蒙恬徵發百萬軍工修建長城,三十餘萬軍隊就此在河套地區駐紮下來,蒙恬為主將,王離為副將。後始皇崩,胡亥即位,賜死蒙恬後,王離接任這批軍隊的主將(前面講到的王離帶領的十萬人就是來自這三十萬軍隊)

這兩件事就將秦朝的軍隊去的七七八八了,加上還要派一些軍隊駐紮在原六國的疆域,鎮壓造反,因此等陳勝吳廣、項羽劉邦等義軍揭竿而起之時,關中能用的軍隊少之又少,不得已只能徵發驪山刑徒來做垂死掙扎。

秦將章邯

章邯在打敗陳勝吳廣後,刑徒軍與王離的正規軍打算合圍項羽,卻被項羽破釜沉舟,一戰王離全軍覆沒。而章邯在河套地區收攏駐紮的剩餘軍隊再戰項羽,又大敗,不得已只能投降。而二十萬秦軍降卒皆被項羽坑殺。至此,秦軍主力基本被消滅殆盡,難逃被滅國的命運。

很多人認為秦失其鹿是因為秦二世的暴虐和無道。筆者認為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作為國家機器的秦軍不復往日雄風,倘若往昔鐵甲雄風猶在,項羽劉邦能否逐鹿天下尚未可知。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短命的王朝,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百萬雄軍去哪了?
    秦始皇百萬雄兵滅了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然而在短短十幾年裡,曾經強大的秦國卻滅亡了,那麼為什麼秦國會滅亡的那麼快,秦始皇的百萬雄兵又去了哪裡呢?南邊自秦始皇滅了六國後,就開始了爭戰嶺南的越族,令趙佗,屠睢為將,派兵50萬。公元214年屠睢戰死,趙佗為將,後趙佗自立為王史稱南越國。秦朝建立,不懂休養生息,由於苛捐雜稅,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秦始皇時,每年只要交1/3的稅賦,這個時候人們的生活很苦,但尚可過活,而且秦始皇還頒布了一些減免稅賦的發令。
  • 秦滅六國後,各國的君王結局如何?全都不得善終
    一個天下容不下兩個王者,自古以來就是如此,所以就不難理解嬴政為什麼那麼追求天下一統了。那麼嬴政在滅掉六國後,六國的君主各自的結局都如何呢?韓國韓國與秦國接壤,按理說,秦國民風彪悍,作為鄰居應該也差不到那裡去吧,可偏偏韓國就屬於那種軟柿子型。韓國被滅後,韓國君主安被囚禁在了陳縣,後來因為韓國的舊部起兵反秦,韓王安就被拉出來當了替罪羊,被砍了頭。
  • 大秦賦秦滅六國 先滅韓還是先滅趙 王翦對還是李斯對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秦王嬴政終於要準備滅六國一統天下了,嬴政召開軍事會議與眾臣討論。秦國要東出就繞不開三晉韓魏趙,到底是先出兵攻打哪一個,眾臣各說一詞,其中李斯認為先弱後強,先出兵滅了最弱的韓國,然後再攻打魏趙,而王翦認為先滅了最強大的趙國,如此韓魏就能輕而易舉地攻下。
  • 秦滅六國與晉滅三國哪個難度更高,答案顯而易見!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數代秦王百餘年勵精圖治,才在嬴政時完成統一大業,秦朝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而來,儘管許多文武大臣出自六國,但並不妨礙秦朝的偉大。反觀西晉司馬氏是竊取曹魏政權而來,雖說也有一定的風險係數,但創業的艱辛由曹氏承擔,司馬氏不過是鳩佔鵲巢,與秦國相比高下立現!從自身實力上,秦朝完爆西晉!
  • 秦為什麼能滅了六國?秦朝天下大統,但六國忠孝仁禮義卻被保留
    秦滅六國,開啟了大一統的華夏大陸帝國,也稱之為「秦朝統一之戰」。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前前後後花了十年,籠絡燕國和齊國,穩住魏國和楚國,率先拿下韓國趙國,實行遠交近攻,逐個擊破。自此,結束了華夏大地上從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3、滅魏。 4、滅楚。 5、滅燕。 6、滅齊。 前221年,六國全部被滅。
  •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為什麼說為我國歷史翻開嶄新一頁?
    秦國滅六國順序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在秦始皇嬴政的帶領下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我國戰國時期長期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為我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攻破燕國之後,秦王在公元前225年讓大將率領六十萬大軍攻打魏國,三個月後魏國被攻破,魏國滅亡。魏國滅亡後秦始皇乘勝追擊攻打了楚國,由於楚國比較強盛,所以秦王在攻打過程中有些困難,花費了整整一年時間才將楚國打敗,公元前224年楚國滅亡。楚國滅亡後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攻打齊國,齊國國王感到無力對抗秦國的攻勢所以向秦國投降,同年齊國滅亡,秦始皇統一了天下。
  • 秦滅六國,天下一統!
    現在,攻下了陽城和負黍,則距韓國國都鄭,直線距離,已不過100裡,不誇張地說,韓國一戰可滅。但這時候,周王室來搗亂了。周赧王已經在位59年了,列國已經騎在他頭上也59年了,而強大的秦則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隔三差五大軍從洛陽王城邊走過,耀武揚威。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秦始皇徵戰天下坑殺趙國40萬人!
    戰國七雄是歷史上一個各封地軍閥混戰的年代,七個王國在中華大地上上演著你攻我打的劇情,直到最後大秦帝國的崛起,秦滅六國統一中原,秦始皇也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任皇帝,那麼秦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下面一起去看看吧!秦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先易後難和先北後南的順序開始的。
  • 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秦,原本是偏居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是如何滅六國而一統天下的?到了戰國時期,秦孝公啟用商鞅變法,勵精圖治,秦國日益強大。而同一時期,六國或自身衰敗,或在和秦的對抗中衰弱。首先,分晉之後的韓趙魏。韓,本就是三晉中最弱的一方,到韓桓惠王時,就已臣服於秦國。
  • 秦為何先滅韓趙魏,後滅楚燕齊?原來秦滅六國的順序藏著小秘密
    戰國時期,秦經過變法以後,國家迅速變得強大起來。到了秦王嬴政統治期間,秦國終於在公元前230年「解鎖」了掃滅六國的模式。公元前221年,秦滅掉了東方的齊國,最終統一了天下。而嬴政也成為了主宰天下的始皇帝。
  • 橫掃天下的秦軍,在秦朝滅亡時去哪了?原來有六十萬大軍在執行任務
    在戰國末期,關東六國已經沒有能力跟秦軍對抗,只能用割地求和的方式苟延殘喘。但是雄心勃勃的秦王嬴政卻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用強大的武力橫掃六國,將他們一一殲滅,在秦軍伐楚的時候就有六十萬大軍,由王翦率領攻進了楚國都城。
  • 秦始皇滅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韓國都城新鄭 公元前230年,秦發動了滅韓的戰爭。之所以要滅韓,是因為韓國最弱小,相對比來說滅韓更容易一些。 韓國總共只有三個郡,分別是:上黨郡,三川郡以及上蔡郡。 到了嬴政滅秦的時候,上黨郡已經不屬於韓國了。
  •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為何滅楚之戰最為艱難?
    歷史上的秦國,自秦昭襄王之後,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勢,到了無法扭轉的地步。因為,秦昭襄王在位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山東列國中齊、楚、趙等強國,悉數遭到了秦國不同程度上的打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秦王嬴政繼位的時候,秦國的國力已經到了遠邁山東六國的存在。
  • 秦國滅掉六國之後,秦始皇為何唯獨留下衛國?原因其實很簡單
    後來秦王嬴政橫掃六國,天下歸一,很多人都認為戰國所有的諸侯國都被消滅,強秦一統天下了。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這戰國之中還有一個衛國並沒有被消滅,為何秦王要單獨留下衛國呢?衛國的先祖是誰?那可是周武王弟弟康叔的後裔,所在的封地也是周朝要地,位處河南北部,那可是周王朝的門戶。衛國作為拱衛周朝的重要諸侯,常常隨著周天子一起平定叛亂,曾經也算是眾多諸侯中聲望比較高的。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秦始皇殺,將抓來的俘虜全部殺掉,毋庸諱言,秦昭襄王時,秦國還有這樣的傳統,長平之戰,白起坑殺降卒四十萬,便是最好的明證,但到了秦始皇時期,人們都說秦始皇是暴君,然而奇怪的是,十餘年的滅國之戰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獲的俘虜,跟太監又有什麼關係呢?1975年出土的雲夢睡虎地秦墓竹簡,揭示了許多秦國的隱秘,其中很有趣的提到一個「隱宮工」,什麼意思?
  • 秦國滅東方六國是按什麼順序進行的,為什麼這樣推進?
    眾所周知,秦國最後滅掉了另外的六國,但六國是怎樣被滅的,它們滅亡的順序又是怎樣的呢?秦滅六國大致是按照先易後難和先北後南的順序開始的。戰國末期,齊國勢力最弱小的就是韓國,所以,秦國從韓國開始了掃平六國的行動。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軍進攻韓國,韓國無力抵抗,又無大國救援,所以秦軍長驅直入,一舉滅亡韓國,俘虜了韓王安。韓國的滅亡,是秦國統一六國的開始。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公元前230年韓國第一個滅亡,韓王安被抓,公元前226年,韓王安被殺。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趙軍,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國公子嘉跑到代地自立為代王。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兒子王賁水淹大梁,魏王投降,魏國滅亡。
  • 秦滅六國第一步,先滅韓先滅趙?李斯與韓非不同,秦王如何選?
    秦國的崛起是由幾代秦國國君共同奮爭而來:秦昭襄王開始秦國漸漸強大,最終經過秦惠文和秦莊襄王的努力,秦國國力在其他六國面前越顯強大。秦王們一代接著一代,全力以赴將秦國做大做強,直到嬴政繼位之時,統一六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但是這統一之戰從先滅哪一國開始呢?
  • 六國被秦國所滅後,國君下場如何,燕王、齊王最慘,趙王被流放
    戰國時期,雖然是七雄爭霸,但是變法後,秦國迅速崛起,天下局勢成了一超多強。秦國實力遠在其他六國之上,為了應對秦國的威脅,六國採用蘇秦的合縱策列,共同對抗秦國,但是各國內部矛盾重重,秦國也不願坐以待斃,推行連橫策略,通過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破會了六國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