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旅遊之——雲龍縣丨這座「千年白族村」如今還好嗎?

2020-08-28 金花在雲南

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8個縣,3個自治縣,統稱為大理州12縣市。

雲龍縣

雲龍縣總體上屬大陸性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但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地貌影響,使得光熱水等氣候要素在組合和分配方面,突出表現為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相互交叉,且以垂直方向更為明顯,形成複雜多變的「複合型立體氣候」,可謂「一山分四秀,一地分四帶,十裡不同天」。

雲龍縣隸屬於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傳統的白族聚居區,這裡人傑地靈,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其自然風光也非常引人入勝。

1、「諾鄧」

「諾鄧」是一千多年未變的最古老的村名,保存了千年不變的面貌,是白族最早的經濟重鎮。近年因《舌尖上的中國》讓諾鄧火腿聞名全國。

諾鄧村位於雲南大理雲龍縣石門鎮,距大理州州府所在地165公、距縣城約7公裡。諾鄧村中現代民居建築不多見,卻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淳樸的民俗民風和秀麗多姿的民族文化;這裡最遲在唐朝就已經鑿井製鹽,是一個典型的以鹽井為生存依託的村落,也是研究中國古代鹽井文化的活材料。

諾鄧村現存有一百多座依山構建、形式多變、風格典雅而又保留得最好最集中的古代民居院落和鹽井、鹽局、鹽課提舉司衙門舊址以及驛路、街巷、鹽馬古道等古代建築。諾鄧村是一個很值得走走看看的地方!


2、太極圖

雲龍位於大理的西北部,距離大理州府市175公裡,是一座鮮為人知的小縣城,它被千年的沘江滋養,時光將這裡雕刻的細膩、從容。沘江是瀾滄江的一條支流,它從東北蜿蜒而來,經過千萬年的衝刷,把莊坪壩子和連井坪壩子勾勒成了天然的太極奇觀。

如今被「太極圖」環繞的村子改名叫太極村,這一景觀當地人稱「太極鎖水」。這裡群山環抱,景色迷人,空氣清新自然,是一座天然氧吧。

3、雲龍天池

雲龍天池位於大理州雲龍縣城以西約20公裡的五寶山頂,這裡松濤挺拔,林海蒼翠,草甸碧綠,牧歌悠揚,古道斜陽,山花爛漫,百鳥爭鳴。

周圍山巒疊翠與天池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讓人賞心悅目。相傳,洱海的龍王三太子為了尋找自己的新天地,一路向西到了雲龍縣。當來到一個叫署場地方時,三太子被當地人的善良和鳥語花香環境所打動決定留下,於是化身成為一個美麗湖泊,山下寨子有了水,有了梯田,人們為了感謝和紀念三太子,就給它取了個美麗的名字「天池」。這裡是春天踏青賞花,夏天避暑露營的好地方。

4、虎頭山古建築群

虎頭山道教建築群位於縣城石門鎮南山!虎頭山各寺始建年代不同,據記載明洪化年間(公元1425—1487年),始建真武閣;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虎頭山修建觀音殿,道光中董蕙田、張振鵬捐資修虎頭寺。「虎頭寺」又名「三清殿」,內供元始、靈寶、道德天尊,前殿稱「桂香樓」,建於懸崖峭壁之上,居高臨下,縣城盡收眼底。清道光年間修建「老君殿」、「彌勒殿」、「財神殿」、「觀音殿」、「三官殿」等大大小小的石窟、石室;光緒初建「張仙祠」、「王母寺」等;清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毀於兵燹,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修復。「文革」期間各寺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後陸續修復。1986年新修了「虎泉」水庫,1995年「虎頭寺」被大火燒毀,1997年按原貌重修。1999年縣人民政府投資,在「虎泉」水庫的上方又修建了「龍池」水庫,從「上花臺」西邊沿箐而上開鑿棧道至龍池,新添部份亭臺、牌坊等景觀,為虎山增添了新的景色。虎頭山道教建築群由「張仙祠」、「虎頭寺」、「王母寺」、「老君殿」四大院落為主體以及「彌勒殿」、「財神殿」、「觀音殿」、「三官殿」、「普陀巖」等石觀、石窟組成,奇巧雅致的石橋、石梯、石牌坊把各大寺院、亭臺、石觀、石窟有機地結合起來,聯成一個整體,「仙人足跡」、「仙人床」、「石扇」、「石魚」、「石鱉」等,相傳為道光皇帝御筆草書「虎」字,宋朝書法家米芾手跡「第一山」,由邑人董蕙田從終南山拓回的;道光中楊名颺所題刻的碑刻,民國年間的「山水清音」等摩崖書刻點綴全山,眾多的碑刻,記載了前人優秀的歷史文化,為研究雲龍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虎頭山道教建築群」整體建築依山傍巖,造型奇巧,工藝精湛,鬼斧神工。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的縣城風景點,也是雲龍縣境內最大,保存得較為完整的道教建築群。這些建築飛簷鬥拱,畫棟雕梁,規模龐大,氣勢恢宏。為了進行有效的保護和管理,並根據其歷史、科學、藝術價值,1987年被雲龍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走進雲龍縣
    11 月 20 日上午,記者隨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組織團隊到達大理史迪威公路節點北鬥地區。11 月 21 日上午雲南滇緬公路旅行研學公益之旅產業扶貧組織團隊到達千年白族諾鄧古村,"諾鄧"在白族語中意為"有老虎的山坡"。諾鄧古村,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雲龍縣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於自唐代南詔時期 1000 多年以來"諾鄧"村名一直沒有改變,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
  • 雲南旅遊之大理旅遊攻略
    五朵金花是電影這種大眾藝術,讓白族姑娘的美名傳揚得很遠。在大理古城裡,身著經過改良後的白族服裝的少女隨時都可能與你擦肩而過,濃豔而誇張的化妝和表情掩飾了太多真實。就像這座古城一樣,因為旅遊的需要,不斷被改造翻新。
  • 尋文記之大理白族丨蒼山下的風花雪月,洱海邊的白族聖地
    接著檢查輪胎氣壓是否合適之後,調節座位到最舒適的狀態,環繞著洱海一路向北出發,去尋找大理白族的痕跡。周城是雲南最大的自然村,被稱為「白族扎染之鄉」。這一次的大理民族文化之行目錄 尋文記之大理白族丨蒼山下的風花雪月
  • 大理旅遊之——洱源縣丨來到這隻知道泡溫泉?這多美景被忽略
    ,東與鶴慶縣相連,南與大理市、漾濞縣接壤,西與雲龍縣分疆,北與劍川縣毗鄰。如今,茈碧湖草海溼地已成為洱海源頭一道靚麗的風景。>不知是點綴,還是匆忙的過客使我遠離俗世的喧囂即使只有片刻的洗滌大理地熱國是以溫泉沐浴文化為特色的休閒度假型旅遊風景區,它位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洱源縣國家級風景區茈碧湖畔,是到大理蒼山、洱海
  • 大理千年古鎮,是《五朵金花》的誕生地,被譽為「白族第一鎮」
    大理歷史悠久,山川秀麗,「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構成了大理「四絕」,故而有「東方瑞士」之稱。大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漢、白、彝等26個民族匯聚於此,形成一個多民族風情文化城市。今天要介紹的便是大理的一個民族古鎮——喜洲。
  • 大理最全旅遊景點
    大理市,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政府駐地。大理市地處雲貴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蒼山之麓,洱海之濱,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作為古代雲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時間長達五百餘年。這些山峰,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峰海拔高達4000米以上,最高的馬龍峰海拔4122米。蒼山十九峰,每兩峰之間都有一條溪水奔瀉而下,流入洱海,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為:霞移、萬花、陽溪、茫湧、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葶溟、陽南。
  • 去大理雲龍探秘
    >開啟一趟探秘之旅吧!,村中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兩朝建築和著名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以雲龍縣城諾鄧鎮為中心的諾鄧景區,包括諾鄧千年白族古村、天池、天然太極圖、虎頭山、沘江古橋梁等景觀。
  • 雲南旅遊 遇見大理最美古鎮
    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根據文獻記載,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散布了許多氏族部落,史書中稱為「昆明之屬「,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古城幾乎成為大理的標籤,但是大理不只有大理古城,還有許多知名的古鎮,如沙溪、喜洲、巍山古城等,它們成為大理古鎮旅遊必去景點之一
  • #雲南旅遊#遇見大理最美古鎮
    大理歷史悠久,是雲南最早文化發祥地之一,根據文獻記載,4世紀白族祖先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散布了許多氏族部落,史書中稱為「昆明之屬「,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新石器文化,古城幾乎成為大理的標籤,但是大理不只有大理古城,還有許多知名的古鎮,如沙溪、喜洲、
  • 雲南真正的白族古鎮,距今千年歷史,還被譽為「世外桃源」
    如今每個城市幾乎都有著幾座代表性的古鎮,也成為了遊客們必去的打卡地。相信對很多人來說,古鎮就是一座城市歷史變遷的見證者。但如今古鎮眾多,很多也開始變得更加商業化,並不是真實的古鎮,被評論說失去了原本的模樣。
  • 大理這個古村,是「雲龍太極圖」發源地,被譽為山谷中的世外桃源
    很多人們去旅遊時都會選擇一些風景秀麗的地方,例如麗江古城,充滿自然氣息,同時又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除了麗江外,大理古城也是很多人的選擇,在大理這片土地上有幾大景觀聞名於天下,例如上關風、下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其不僅突出了雲南大理詩情畫意般的美景,更是展現了這裡人文歷史底蘊的深厚,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有一個雲龍縣,縣內有個鄧古村,這時已有千年歷史的村落。
  • 雲南省旅遊扶貧示範縣、鄉、村公示,大理6地上榜!
    近日,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關於雲南省旅遊扶貧示範縣、鄉、村的公示》,列入雲南省旅遊扶貧示範縣9家,雲南省旅遊扶貧示範鄉25家,雲南省旅遊扶貧示範村76家。其中,大理州共有6地上榜,分別是:南澗縣、彌渡縣密祉鎮、雲龍縣諾鄧鎮、南澗縣南澗鎮西山村、永平縣龍門鄉大坪坦村、雲龍縣諾鄧鎮天池村。
  • 寶豐古鎮,是古代雲龍先民的發祥地之一,位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諾鄧位於大理雲龍縣的大山裡,這裡有很多建築形式獨特的白族民居,和隱秘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山林風景。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諾鄧火腿火便了大江南北,來這裡一定要嘗嘗。諾鄧村四面環山,村前有水,圍繞著鹽井就著山勢修築了層層疊疊的民居,是一個很美的隱世村落。
  • 大理旅遊之——鶴慶縣丨你領略過高原白族水鄉的魅力嗎?
    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8個縣,3個自治縣,統稱為大理州12縣市。1、新華民族村新華民族村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鶴慶因此有「泉潭之鄉」的美稱。僅從鶴慶壩子從南到北十幾公裡的西山腳下,就有羊龍潭、溫水龍潭、白龍潭、黃龍潭、西龍潭、黑龍潭、仕莊龍潭、大龍潭等。這些龍潭各具特色,水質清純,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
  • 千年白族古鎮諾鄧
    從丙中洛出來原計劃是去貢山看獨龍族紋面女,不巧遇大雪封山只得作罷,臨時決定改道大理州雲龍縣諾鄧古鎮。在這天然太極圖東面有諾鄧河從「太極兩儀」的正中間流過,形成「太極鎖水」之勢。「太極圖」的東北面就是諾鄧鎮的玉皇閣道教建築群,南面有石門虎頭山道教建築群,天然圖形和中國道教的宮殿建築結合在一起,真可謂是「天人合一」。據說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後南國人便在此借天地之精氣建此恢弘大氣之道場。
  • 國慶|拿著這份小眾攻略深度玩轉大理
    ,也是大理白族扎染之鄉。沙村,是一個有數千年歷史的老漁村,也是洱海魚鷹文化的發源和傳承之地。雲龍縣的深山中,有一座寧靜的古鎮,自唐朝至今,一直被叫做「諾鄧」,從未更改過名字,因此被稱為「千年白族村」。自駕從大理市—杭瑞高速—S227—雲龍縣城區道—沿江路—諾鄧公路—諾鄧古村 · 羊毛氈製作 · 探尋白族毛氈文化羊毛氈是大理喜洲最古老的一項傳統手工藝
  • 昭通這幾個村成國家「保護對象」,每村中央補助300萬,還特殊照顧,有你家鄉嗎?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劉廠鎮大波那村委會大波那村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金牛鎮柳家灣華僑社區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大營鎮萂村村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密祉鄉文盛街村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公郎鎮羅佰克茶園村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南詔鎮新村村委會新村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廟街鎮阿朵村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廟街鎮利克村
  • 大理周城 白族民俗活化石
    原標題:大理周城 白族民俗活化石  大理喜洲鎮的周城村,是全中國最大的一個白族聚居自然村落,常年居住人口在10000人以上,99%都是白族。  周城村坐落於大理古城以北25公裡的蒼山雲弄峰下,東臨洱海桃源碼頭,北連著名的蝴蝶泉景區。
  • 來大理11座絕美古鎮,尋找那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
    ,我最喜歡這裡,這裡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如今已經被遺忘,但是非常好的是這裡保留了當年的風貌;有人說這裡是三十年前的麗江,我卻不以為然,但是沙溪真的很美,幽靜的古鎮,稀少的遊客,輕鬆的氛圍,到處都是滿目的靜謐之美,美食中白族三拼是沙溪最好吃的美味,可惜古鎮的交通不方便。
  • 大理有座「隱世」古村,藏絕世美景幾乎被人遺忘,去過的人不多
    很多人喜歡大理,愛上那裡的蒼山洱海,多半是因為一種浪漫的情結。有人喜歡環洱海自駕,迎著風,做一個少女般的夢。但其實,大理不光有洱海邊那些耳熟能詳的風景,比如大理古城、比如雙廊……大理還有一些古村落值得去轉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