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屬於村戰這個級別?真要這麼想您就錯了

2020-12-13 國史拾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只要是看日本戰國相關的影視作品或遊戲時,總有人評論「村戰」或是「村長互毆」,彈幕更是刷的不亦樂乎。

最著名的吐槽還是當年明月先生在《明朝那些事兒》裡如此調侃日本戰國的這段歷史「所謂大名,也沒個譜,在那年頭,只要你有兵有地盤,就是大名,日本國家不大,鬧事的人卻多,轉瞬之間冒出來幾十個大名,個個有名有姓,佔山為王,什麼羽前羽後,越前越後,土佐中國,上總下總,看起來好似廣闊,其實許多地方也就是個縣城。說句寒酸話,日本歷史中大書特書的所謂戰國時代,也就是幾十個縣長(個別還是鄉長)打來打去的歷史,更諷刺的是,最後統一縣長們的,竟然是個農民。」

所以今天咱們來討論一下日本的戰國時代的這些名戰爭究竟是不是村戰?

(日本66國,彈丸之地所謂的國還不少)

有關這個問題日本歷史的愛好者們在網絡上早已爭得頭破血流,有人拿日本的國土來說明問題,日本在戰國時代一度分裂為68個國家,而日本的國土面積則是377972.28平方千米(和雲南省差不多,筆者是江西人,日本相當於不到兩個江西大小)。咱們想想看,要是把雲南分為66個國家,這.......就這麼芝麻屁大點的地方,也就難怪有人吐槽這是村長之間的戰鬥了,沒辦法,誰讓您地盤小呢!

(桶狹間之戰,飛龍騎臉的今川義元莫名其妙的掛了)

當然了,也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畢竟日本戰國時期較大規模的戰鬥參戰的人數一樣很多,就比如說織田信長殺死今川義元的桶狹間之戰中今川家的兵力就在兩萬到四萬之間,而決定日本歸屬的關原之戰雙方動員的兵力更是超過了15萬!可見如此大規模的戰鬥人員怎麼能用村戰來定義呢!

(械鬥慘烈程度超乎我們想像)

如果僅憑人數來定義戰爭規模,那我也舉幾個例子:您就比如說明朝時期義烏人民爭奪礦產,參加械鬥的百姓超過了4萬,而清末的客家族和本地的土著民族的械鬥更為慘烈,不但時間延續了十多年,而且雙方死傷達到了數萬人,而且雙方打到後來更是高科技產品齊飛,什麼火炮,鳥銃等全都拿出來用了,衝突之激烈、參戰之人數也不比日本戰國時期要低吧?他們這樣要是算村戰的話,那日本戰國也應該算。而武王伐紂時期在孟津集合了500諸侯,這不是比日本更恐怖?如果日本戰國時期算是村戰,那武王伐紂是不是也是村戰呢?

可見,首先拿參戰人數和國家大小來定義戰爭是不是村戰,那是非常淺薄而片面的。我認為:日本戰國早期,領主們受到土地、兵源和財力等限制,這段時期爆發的戰爭大部分都算是村長互毆。不過隨著戰爭的日漸頻繁和領地兼併愈演愈烈,到了戰國末期(比如說長宗我部元親統一四國,毛利家佔據中國地區、島津家蠶食九州地區,各大勢力達到了飽和階段)的戰鬥如果還用村戰來形容就不太恰當了。

(這就是日本早期所謂的「城」,極盡簡陋之能事)

咱們首先來看看日本城池演化史。在日本早期「村長互毆」階段各國大名所建造的「城」就相當辣眼睛,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木下藤吉郎「墨俁一夜城」,但凡有些腦子的人都知道真正意義上的一座城池需要耗費多大的人力物力才能建起,所以這所謂的墨俁城則更像是一個簡單的防禦工事而已。

(日本「城」的一些基本組成部分)

日本的城由堀、土壘以及石垣構成。而堀其實就是壕溝,而土壘則是用挖掘堀而挖出來的土來修築外壁,即構成了最初的土壘,如果是在土壘的表面用石材加以強化防禦,這就是石垣。這一時期日本的多數城池幾乎都是寒酸無比,咱們中國的城池普遍都帶護城河,而日本的大名們連挖護城河的能力都沒有,往往都是選擇自然形成的小溪作為護城河......

(以自然水為護城河,寒酸無比的小牧山城)

(郭峪村城,很難相信明朝一個村能建造如此宏偉堅固的城牆)

如此簡陋的城池防禦能力也可見一斑,咱們看看實際例子:比如說織田信長曾經經營過得小牧山城(當年信長把居城從清州城轉移到小牧山城,並以作為攻略美濃的據點,所以精心修築了小牧山城),您看看這所謂的大名居城......在看看咱們明代時期(這算是同一時期哈)的郭峪村.......這一對比會不會讓你懷疑人生?郭峪村城牆就高12米!共設有3個城門,6座敵樓、7層豫樓,方圓數裡的情況都能夠一覽無遺,所以您別看日本人吹噓美濃的稻葉山城乃是難攻不落的堅城,您讓織田信長來郭峪村看看,會不會驚掉他的下巴?

(湘峪村,接著打日本人的臉)

這郭峪村可不是唯一的「村」級城防,您再看看湘峪村(佔地325公頃,有著25米高、4米寬的城牆!),同樣能吊打日本的那些個名城。您看看這些個城池,壓根就和村寨差不多嘛!

(戰國晚期,日本城池的堅固性和美觀性才有了顯著的提升)

(大阪城遺留下來的巨大石料)

(美麗而獨具特色的日本城池,與早期的城有著天壤之別)

而到了戰國後期呢?這個情況就不一樣了,首先是隨著科技的逐漸進步,大名們開始互相吞併,強者愈強,積攢了足夠的財力和人力的大名們開始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堅城。您就比如說豐臣秀吉在進攻毛利期間擴建的姬路城,光木材就用了387噸,同時用了75000塊瓷磚和大量巨大巖石,改造後的姬路城佔地面積也能夠達到230公頃(一個小小的姬路城都是如此,後來更不用說秀吉建立的大阪、家康建造的江戶城了,據說大阪光城牆的建造就耗費了將近50萬塊的石料,最大的石板更是能達到10米!)而日本的城池們則最初最簡單的土壘也逐漸發展為結構複雜的各類石垣。

同樣咱們拿姬路城為例看看日本戰國後期城池的巍峨壯美:城池一般是以天守閣(也就是城主所在地,乃是城池的象徵和政治中心)為主的建築構成,還包括了御殿、櫓、崛和石垣等組成,其規模之宏大,結構之複雜在世界上都可以說首屈一指。想要攻破城池同樣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比如說秀吉傾將近全日本之兵力攻佔小田園,大阪之戰家康更是糾集了數十萬大軍),如果說這還是村長械鬥,那是說不過去的。

說完了城池咱們再來說說戰爭,日本早期的戰鬥好比就是你邀請了親朋好友湊了不到一百人和村東頭的王二麻子打架,雙方拿著板磚啦、拐杖啦菜刀啦開始互砍,要是有人負傷或者運氣不好被砍死啦算得上是「前線崩潰」、「死傷慘重」,所以咱們看在本多忠勝在日本歷史中極為出彩,經常充當殿軍掩護大部隊撤退。究其原因也是當時參戰兵力不多,說是幾千實際上也就幾百人而已,真要來個百八十號人把他團團圍住,照死不誤!

(傳入日本的鐵炮,被大規模應用和仿製)

(長筱之戰,武田赤備騎兵死傷慘重)

到了戰國中期,諸多大名開始大魚吃小魚,大傢伙的領地開始瘋狂增長,不管是戰鬥水平和人員素質都有了極大地提高,而此時在九州鐵炮(其實就是火槍,只不過日本人如此稱呼而已)已經被引入,整個日本開始迅速「鐵炮革命」,這一時期的戰鬥人數同樣有了巨大增長,比方說慘烈的川中島之戰,武田家和上杉家參戰人數都達到了數萬,長筱之戰中織田信長使用三段擊擊潰了武田家的騎兵,宣告了冷兵器時代金戈鐵馬的消亡。

(國崩,大口徑的炮)

隨著技術的進步,國崩與大筒(都是大炮)都相繼被引入(國崩生動的形容了這玩意給人們帶來的衝擊力),在出兵規模上秀吉進攻朝鮮先後動員了將近十四萬人的兵力,關原之戰期間西軍和東軍參戰人數同樣達到了十幾萬。戰鬥結束後,西軍傷亡在8000人以上,而東軍同樣也有5000人的損傷,這樣高的傷亡率在冷兵器時代也算是十分慘烈了。

戰國末期經過信長、秀吉採用的檢地、兵農分離等政策保證了參加戰爭的士兵大部分是以戰鬥為生的職業武士,他們在朝鮮戰場不但把朝鮮打的差點滅國(朝鮮人連首都都丟了,加藤清正甚至達到了鴨綠江,如果這也算是村鬥,那朝鮮人真是一點臉都沒有了,所以他們肯定堅決反對這種說法),而且一度與訓練精良的關寧鐵騎打的不落下風,這樣的戰鬥素質,起碼也能夠達到國戰的級別。

所以說,日本戰國時期也是不斷發展的過程,對於早期的簡陋和粗糙咱們可以說這是村長械鬥,但到了戰國末年如果還這樣說,那就僅限於調侃了。

相關焦點

  • 國土面積30萬平方公裡,卻分成68個國家,日本戰國戰爭是村戰?
    提起「亂世」這個詞語,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亂兵匪患、命如草芥、成者為王,比如春秋戰國、三國亂世、五代十國等,但如果提到日本戰國,近幾年來大為流行的一種觀念是:日本戰國等於村戰?所以我們今天就要來研究一下:日本戰國到底是不是村戰?
  • 日本戰國是村長打架?中國網友為何稱日本戰國是村戰
    非要說村長打架(後文簡稱「村戰」),這也是錯誤的,畢竟小學數學簡單地除法問題可知,30萬平方公裡(日本戰國面積)除68國,平均每國大約是4411平方公裡,已經相當於一座城市的面積。但從實際角度來看,自應仁之亂後,表面上被分成的68國,但實際能夠完整統治一國的大名屈指可數。
  • 怪不得現代人都是調侃日本的戰國時代僅僅是村戰!
    說句寒酸話,日本歷史中大書特書的所謂戰國時代,也就是幾十個縣長(個別還是鄉長)打來打去的歷史,更諷刺的是,最後統一縣長們的,竟然是個農民。」日本戰國時代一度分裂為了68國,而日本國土面積為377972.28平方千米(略小於中國雲南省),以中國一省的面積分為68國,這些所謂的國放到中國恐怕也不比一些鄉鎮大。僅從面積看,這個調侃倒也沒太大問題。
  • 一言不合就數十萬人幹仗,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真有那麼大嗎?
    從上述幾個例子中可以看出,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非常龐大,動不動就是數十萬人開戰。與之相比,同時期歐洲那些著名戰役的規模就如同村戰一般,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按理說,古代人口遠不如近現代,可戰爭投入的兵力規模與近現代戰爭相比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不禁不使人產生這樣的疑問:戰國時期的戰爭規模真有那麼大嗎?
  • 日本戰國時期究竟有沒有我們的戰國規模大
    稍微有些歷史基礎的朋友都知道,在戰國時期,天子的王權很小,幾乎沒有任何實權,來自各地分封諸侯的的勢力,各自為戰,從而引發了領土分離戰爭。戰國,雖然中國仍處於社會文明的初級探索階段,但國土地區也是佔據了今天中國面積的一大半左右,列國間的戰爭也是規模宏大的。
  • 日本戰國時代,遠距離精度差的火器,真的改變了戰爭形態?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遠距離精度差的火器,真的改變了戰爭形態?日本戰國時代,火槍在戰爭進入白熱化之時傳入日本。當時有能力的大名都已經有意識地對內整合、對外擴張,戰爭規模從原來的「村戰」級別迅速變化成大規模戰鬥,火槍的進入是否改變了當時戰爭形態呢?關於火槍進入日本的途徑與時期,在日本學界有多種說法,不過最普遍的說法是認為,由1543年漂流到種子島的葡萄牙人引進的。
  • 縣長們的野望:為何數十萬人參戰的日本戰國,卻被人調侃成村戰
    對於很多日本戰國愛好者來說,戰國時代的是日本人才輩出的年代,在那個合縱連橫的時代,多方勢力和諸侯的勾心鬥角戰爭,不亞於東漢末年的三國。誕生了以武田信玄、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等梟雄。不過戰國時代在很多人眼中,因為大大小小的軍閥混戰的,而這些軍閥本身地盤和人口又很少的,再加上日本全國的面積其實也就一個雲南省這麼大,所以戰國時代也被人稱之為的縣長們的戰爭。
  • 戰國時期戰爭頻繁,卻沒有春秋時期頻繁,為何名字不交換一下?
    但如果這麼看的話,明顯春秋時期的戰爭頻率要比戰國時期還要頻繁,那麼按照常理來講,這兩個時期的名字應該換過來才對呀,也就是應該叫「戰國春秋」,而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春秋戰國」不是嗎?然而事實上,這兩個時期的名字其實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春秋」沒問題,戰國時期也是名副其實。
  • 漢卿說:如果把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放到中國來看,相當於什麼規模?
    日本戰國時代,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織豐時代的這段歷史。最早出自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的《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開篇寫道「天下戰國之上」。因其酷愛中國兵法,便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以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 日本戰國時期的戰爭,是不是村民械鬥?中國的例子告訴你答案
    提到戰國,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戰國七雄,諸侯爭霸。不過今天要講的戰國,並不是中國氣勢恢宏,縱橫聯合的戰國,而是日本的戰國。雖然兩者都叫戰國,但是不論從國家領土的規模,還是戰鬥投入的兵力數量,雙方都是有很大差距的。
  • 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規模太小,怎麼能和中國的三國做比較
    除了用中國的三國題材出了不少的遊戲外,以日本戰國為題材的遊戲也是出了不少,日本的光榮公司,除了《三國志》《三國英傑傳》《真三國》等遊戲,也出了一部分《織田信長》《太閤立志傳》之類的以日本戰國為題材的遊戲。
  • 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很小?為何會被人說成是村子之間的械鬥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那就是戰國時期,當時各國之間相互攻伐,非常混亂,最後實力超強的秦國逐個滅掉了六國,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不過很多人可能沒有想到,在日本歷史上也曾有過類似中國戰國時期的「戰國時代」。
  • 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真的那麼小嗎?
    甚至還有一些比喻認為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是村子與村子之間的戰鬥,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日本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究竟如何?圖/日本各藩國01 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直觀地列出一些合戰的參戰人數是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規模最為直接的方式。
  • 日本戰國時期,百萬石以上的大名有哪些?
    日本戰國時期,大規模「檢地」是不存在的。所以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是不存在百萬石級別的大名的。但是在戰國亂世,土地兼併極其的快速和嚴重,每一天都有戰爭,每一個大名都有輝煌與落魄。我們只能根據一些數據來確定,有哪些大名,在戰國時期,他的家族的領土超過一百萬石或者接近一百萬石。有了這個「接近性」理論依據,我們就可以開始研究具體的百萬石級大名了。
  • 日本:所謂「日本戰國時代」在中國人眼裡不過一場「村戰」而已!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國家強盛,進行了許多舉世聞名的改革和創新,湧現了一大批英雄,為子孫後代留下了許多著名的故事。另一方面,日本實際上有一個「戰國時期」。同戰國時期一樣,中國也是一個戰爭、分裂、霸權的時期。這也是日本一代又一代人推崇的一段歷史,甚至拍攝了大量的電影和電視劇。
  • 日本戰國時期,擁有66個國家,換我國的話,戰爭就是村長的械鬥
    雖然日本戰國時期和中國的戰國是一樣的叫法,但是雙方之間完全沒有可比性。首先我們說說我國的戰國是當代是怎麼形成的,因為西周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西周遭到了犬戎的入侵,隨即也表示了西周的滅亡,周平王從鎬京遷都到洛陽,雖然周王朝還在,但是各地的諸侯已經不把其放在眼裡,特別是鄭國之亂之後,周天子的聲望地位一落千丈,從此展開春秋時代。
  • 日本戰國時期兵力如何?巔峰兵馬20萬,國土面積只有海南十分之一
    日本整個戰國一直到末期,巔峰兵馬人數是20萬, 同時期兵多馬少,騎兵只是很小一部分,日本戰國本土戰馬有很多缺點,矮小,衝鋒能力有限,屬於蒙古馬系,但是日本人矮啊小矮人與小矮人騎小矮馬打,咋滴都是有馬的高點,快點,衝鋒效果好點,震懾力強點…首先最深入人心的,當然是日本戰國的國土面積實在太小,日本戰國時期,總國土面積大約在30
  • 日本戰國時代,為何「村長們之間」的戰爭也精彩紛呈?
    日本的戰國時代,可以說得上是日本的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各大名你方唱罷我登場。在2016年,在日本國內有機構調查統計,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明治維新前夕),而位居第二位。而我國有許多網友,出於對日本的敵意。
  •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中,為何要進行祭祀
    出兵之後,在行軍途中或戰爭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惡劣的自然環境,異常的天象,意想不到的疾病,敵軍的突襲,戰中鼓勵土氣等。面對這些無法預料的情況,國家為尋求意念上的支和心理上的安全,發兵後依然會舉行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
  • 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要花掉多少預算?兵力又要從哪裡徵召?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戰爭要花掉多少預算?兵力又要從哪裡徵召?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時常爆發,對於大名的財力及動員能力是一個極高的考驗。戰時所花的費用往往不惜血本,耗資龐大;同時,戰爭時期動員的兵力同樣會佔用大量費用,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戰爭到底要花掉多少預算?兵力又要從哪裡徵召?花錢如水的軍事費用不論古今中外,軍事費用都會佔去國家預算中相當大的比例。在日本戰國時代一樣沒有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