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時候,李之儀寫了一首詞,表達寂寞與懷念,流傳千年

2020-12-09 如此品讀

提到北宋詞人李之儀,人們不禁會想到他那首《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詞風瀟灑自然,情意綿綿。為後世稱道,是廣為傳頌的名篇佳作。

李之儀是蘇門學子中重要的組成成員之一,因蘇案,受牽連,仕途不順,雖才華橫溢,最高官至甘肅通判,仕途上無所建樹。這樣的人生比對歷也就讓他心裡多有鬱郁,於他的詞裡面也多少染上了一種叫哀怨的東西,有人說如綿綿細雨,也有人說是落花流水,傷春傷情。

那一天正是端午節,古稱端陽,無論對於這節日的來歷是什麼,端午這一天的風俗卻是很多的,詞人李之儀獨自在雨後黃昏,佇立在門前,生於寂寂之時,便對往事產生了懷念。於是提筆寫下了一首詞,表達自己的寂寞與懷念,流傳千年。

《南鄉子·端午》李之儀

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端午佳節,無論是登山或臨溪,或是團聚而樂,一天的熱鬧,就這樣慢慢過去了,黃昏時候,天空飄落下來綿綿細雨,詞人寂寞的獨自輕掩門扉。寂寞如影隨形,一切熱鬧與繁華都會悄然落幕。

梁間燕子領著小雛鳥紛紛離開,眼見此景,又面對如此冷清的雨夜,真是讓他心生傷感 ,抬頭望著燕去巢空的現實,尋找往日燕子棲息的痕跡,懷念一下往日熱鬧歡欣的時光。俱成往事,空記省,再無梁燕宿痕。

在詞的下片中,詞人由眼前之景聯繫到自己的現實,旅居的客舍就好像鄉野山村一樣,無論悲喜無人分擔,無人分享,無人安慰。來自現實的孤獨和來自心靈的孤獨同樣可怕。這種遺憾,怕是只有那林間黃鶯了解我此時的心情與煩惱,它們用殷勤的叫聲安慰著我,就好像在往日最美好的時光裡,枕上聽聞的一樣。

每逢佳節倍思親。人們喜享團圓,熱鬧一回,於這種熱鬧中,感受著生活給予的美好,然而那些遠客遊人,只能望月長嘆,獨上高樓,思親之情更加迫切。孤獨的感覺如潮水一樣湧上心頭,靜夜裡,催發了幾許離人之愁思。

李之儀在那種背景之下的心情可想而知,寂寞襲上心頭,過往無限美好,人生幾度秋涼。在端午那天,李之儀流下了眼淚。

END

相關焦點

  • 李之儀與紅顏知己遊玩長江,寫下一首經典的愛情詞,通篇情意綿綿
    《全宋詞》裡有無數經典的愛情詞,而且每一首都感人肺腑,寫得無比深情,譬如北宋詞人李之儀的《卜算子·我住長江頭》,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詞情深意重,有著詞人對於愛情最深沉的承諾。李之儀一位年輕貌美的歌女楊姝出現了,正是由於她的出現,才讓李之儀感到了一絲溫暖,她陪伴在他身邊,兩人一起出門遊玩,還遊歷了長江,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才使得李之儀感慨萬千,寫下那首經典的愛情詞《卜算子·我住長江頭》,這首詞也是表達了詞人對於紅顏知己楊姝的感謝,畢竟生活太糟糕,已經都快要絕望了,可是這個時候楊姝一直陪伴在他身邊,讓他感受到了一絲溫暖。
  • 描寫端午節的3首著名詩詞,千年來流傳人間,令人拍案叫絕
    我是貓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描寫端午節的3首著名詩詞,這幾首詩詞千年來流傳人間,令人拍案叫絕。第1首,《五月五日》: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梅堯臣。我們都知道端午節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所以這首詩的重點也放在了紀念屈原上。
  • 李清照最朦朧的一首詞,回味悠長,含義卻被爭議了千年
    這也留給了後人研究易安詞的基礎,只要根據詞中內容,結合李清照個人的生活經歷,就不難理解美輪美奐詩詞中的精要之處。然而,有一首詞,意境相對朦朧,而年代也無從考證,因此它所表達的意思讓人難以琢磨,千年以來爭議很大。那就是《憶秦娥臨高閣》: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 詞話李之儀:他是怎麼樣的一個詞人?他的詞風有著什麼樣的特點?
    為什麼會對李之儀有如此的評價呢?因為李之儀是蘇軾的學生之一,元祐文人集團的成員,擅長作詞,不管是詞風還是散文創作,都明顯有蘇軾的風格。他與蘇軾的文緣友情廣為流傳。明清之際著名藏書家毛晉在《姑溪詞跋》中說李之儀的詞作「多次韻」,小令的創作方面更是長於淡語、景語、情語。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雖然生計解決了,可他內心深處的幽獨和寂寞是他人無法理解。從汴京到黃州,從一個人人敬重的朝廷官員,到生計都成問題的貶官,蘇軾內心落差極大。於是,蘇軾開始寫詩,當然主要是寫了不少抒發內心孤獨與悽涼的詞作。最為經典的便是《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堪稱是蘇軾人生最孤獨悽涼的一首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 端午節即將到來,這10首關於端午節的詩詞送給你,看古人怎麼過節
    這是蘇軾寫給自己的小妾朝雲的一首詞,恰逢端午佳節,詞中描繪了一些列的行為。其實這也是很好體現了端午節的一些習俗。比如詞中寫的「明朝端午浴芳蘭」、「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這些都是,古時就有端午節要用方蘭草沐浴的說法,纏五彩繩,我們到現在也還是會這樣做。可見端午節的習俗到現在還是沒怎麼變化的。
  • 蘇軾與小妾王朝雲一同過端午,詩興大發了寫了一首極為深情的詞!
    蘇軾很多的詞作裡,不僅有著對於人生的解讀,同時也有著自己內心情感細膩的描寫,這也就是為什麼蘇軾能夠打動人們,可以引起人們情感上共鳴的一個原因,特別是他寫給自己家人的那些詩詞,那更是讓人讀了之後肝腸寸斷,例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是寫給他的弟弟;《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寫給他的妻子,這兩首詞,那都是蘇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 夫君去世後,李清照看著梅花,寫了一首傷感詞,道盡了孤單寂寞
    本是一首寫梅詞,可字裡行間再也沒有《如夢令》裡的活潑開朗,也沒有《夏日絕句》中的豪邁霸氣,有的只有道不盡的惆悵和孤獨。兩句話讓「寂寞」到達頂峰,仿佛這人心就如殘灰寒爐一樣毫無生氣,再也無法順暢地活著。將思念和惆悵寄於梅花,深切表達了詞人對逝去丈夫的無比懷念和沉痛哀悼之情,也烘託出詞人孤單難處悽冷飄零的處境。這本《李清照詞傳》中收集了李清照一生所作的詞和詩,讓你可以真正了解他的一生,看到了她的高雅。
  • 蘇軾端午節思念愛妾,寫下一首美豔千年的詞作,詞尾一句深情似海
    相比於其他傳統節日,端午節詩詞很少有流傳千古的名作,能背出一兩首的人更是少有。事實上,與端午節有關的詩詞也有佳作,例如蘇軾的這首《浣溪沙 端午》。這是蘇軾端午節思念愛妾,寫下的一首美豔千年的詞作,詞尾一句深情似海。浣溪沙·端午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 宋詞寫相思最經典的一首詩,最後13個字成為戀人表達愛意的神句
    就有一位大文豪本是過著妻兒相伴的穩定生活,卻無奈人生突然遭遇變故,只能用詞來表達自己痛苦的心境,如今生活幸福的現代人不知能否體會一二。這個大文豪就是宋代詞人李之儀,這個名字在宋代,一個詞人輩出的朝代算不上很有名,但是,他的那首《卜算子》,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傳唱至今,全詩如下。「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 黃庭堅寫春天最好的一首詞,情感真摯,開篇直接提問春歸何處
    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春天將歸向何處?現在的我卻找不到春的蹤跡。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請把它叫回來和我一起居住。可是又有誰會知道春天離開的蹤跡呢?除非你問一問黃鸝鳥。但是沒有人能夠理解它迂迴婉轉的啼鳴聲。看吧,它已經趁著風勢飛過了那片薔薇。
  • 杜甫的一首詩,寫得深沉悲切,令人動容,其中二句流傳千古成名句
    《李白》劇照杜甫的一首詩,寫得深沉悲切,令人動容,其中二句流傳千古成名句小學時,我們學過一首李白寫的詩,叫《贈汪倫》,相信大家都能倒背如流。梁實秋說:「你來的時候,是風是雨我都去接你,你走的時候我不送你」。可是李白走的時候,汪倫不但送了,並以當地最隆重的風俗來歡送,實在非泛泛之交。年少時,以為汪倫是對李白用情最深之人,長大後讀了很多書才曉得非也,是杜甫。
  • 蘇軾在雨中寫下一首詞,「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態度
    在三與七日這天去沙湖的時候,正好中途遇雨,就寫下了這首詞。黃州(今湖北黃岡)蘇軾雕塑像蘇軾的這首詞在簡樸的詞意中表達了深意,是一首看似尋常卻波瀾橫生的詞。雖然寫的是雨中隨感與眼前情景,詞中卻處處透露著詞人心中的感慨。
  • 詩詞鑑賞-古詩詞中經典的端午節 吃粽子 看龍舟 感受古代端午習俗
    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的細絹,明日端午節用芳蘭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膩布滿大晴的江面。五彩花線輕輕地纏在紅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掛在耳下的黑色髮髻上。與朝雲同過端午節,天長地久,白頭偕老。全詞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鬱的古老民俗氣息。
  • 蘇軾為送別友人,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百讀不厭,驚豔千年
    如王勃《江亭夜月送別》:「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白居易《南浦別》:「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日暮徵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等。不過也有一些文人,在面對離別的時候,能夠以曠達的態度以處之,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本文就讓我們通過一首詞《臨江仙·送錢穆父》,來共同感受一下蘇軾面對離別時的曠達。顧名思義,這首詞是蘇軾為送別友人錢穆父而作。
  • 經典詠流傳:鄧麗君歌聲裡的詩詞,那麼美,讓人好痴醉!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僅僅八句,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把我們所有人的愁緒都寫在了其中!鄧麗君在唱的時候,開頭是拉長了「無言」的旋律,讓人一開始就陷入一種愁緒中。鄧麗君的這張《淡淡幽情》裡,《但願人長久》應該也是被傳唱度最廣的一首。在《經典詠流傳》裡,正是因為鄧麗君隔空與劉潤瞳唱這首歌,才勾起我寫這幾篇鄧麗君的文字的!第三首《幾多愁》。
  • 古人如何過端午?蘇軾一首詞連寫7種習俗,看我們的端午少了什麼
    端午時節,粽香情長。蘇軾熱愛生活,端午節裡也不忘寫上一曲,謳歌這美好人生社會風景,夫婦兩個情深意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蘇軾的端午詞《浣溪沙·端午》,他描繪出了什麼樣的風景,情何深,意何長?《六么令·天中節》宋·蘇軾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 蘇東坡最冷門的一首中秋詞,僅僅四句,句句絕妙!
    相比端午、七夕,中秋節可謂後來居上!正因為節日起源破晚,因而我們所讀到的古詩詞中只有唐代以後才有吟詠中秋節的,而且寫中秋的宋詞比唐詩更為知名一些。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莫過於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道出了所有人的中秋願望,可謂千古絕唱!
  • 王國維離鄉6年回到家,見妻子「人老珠黃」,寫一首詞,流傳至今
    王國維不僅是國學大師,更是一位優秀的詞人,他的詞甚至可以媲美宋詞。我們對王國維的熟知,基本都始於他曾提出的人生三境界。王國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後一位重要的美學和文學思想家,一生優秀作品無數。王國維離鄉6年回到家,見妻子「人老珠黃」,寫一首詞,流傳至今王國維22歲時,與妻子莫氏成婚。兩年後,他便告別了妻子,踏上在外奔波的旅途。
  • 和丈夫暫時分別,李清照思君心切,寫了一首冷門詞,訴說孤單寂寞
    正是這樣的獨立性格,讓她成為中華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才女,正所謂千年無人出其右。她的堅韌與豪邁寫在「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詞句中,而還有一些痴纏愛怨卻寫在了其他的詞作中。今天就為您介紹這一篇讓人看了淚目的《怨王孫.春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