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孔子和老子,那就是談論儒和道。討論儒和道,那就先從儒家的綱和道家的道來入手!
三綱五常,無疑是儒家影響中國千年的代表!綱,領導、導向、限制、禁固,比如創造有了綱之後,以綱為導,以綱為限,以綱為禁!綱的字意組合是「強硬的繩子」,所以綱通奴役!君不必要綱,只需要心懷天下,有人民,心中自然有道;若君只有「綱」,心中自然只有自己而無天下人民,此君自然無道!身為上級時以任為責,身為下級時,以事為任,成事之律為道,上下遵道,道法自然,上下歸一!
有人說,把三綱五常闢到孔子身上有失公允,我想問:是孔子不能代表儒家?還是儒家不能代表孔子?可以說,儒家對千年來中國各方面的影響,是深刻的和顯性的,而影響則多是負面的。而道家的影響是隱性的,多是積極正面向前的!
而從孔子開始,儒生改別家典籍,已是常事!比如《詩經》,孔子編篡以後,幾千首就只剩三百多首了!
《道德經》的原本也在獨尊儒術的漢代以後被篡改!從後來出土的早期帛書本和竹簡本對照,通行本改成了這樣:
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改成: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五色使人目明」
改成:
「五色令人目盲」。
「上善治水,水利萬物而不靜!」
改成:
中庸思想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水利物而不靜,是一種運動生存生息思想;水利萬物而不爭,是一種中庸思想。
還有「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被改成:
「道可道也,非常道也」。
這句是大害原意的改動,老子認為道並非是恆久不變的,而是在發展復化中的,有古之道,今之道等,而恆改成常以後,理解是:道是可以言說的道,但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哪種一般的道!
之後,儒家形成了影響中國千年的經學,而道家則是隱守自己的哲學!
經學,原本是泛指先秦各家學說要義的學問,但在中國漢代罷黜百家、表彰《六經》後特指《六經》。《說文解字》將「經」訓為「織」,段玉裁注為「縱線」,以此引申為穿訂書冊的線,進而指書籍。
哲學(英文:Philosophy,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是對基本和普遍之問題的研究的學科,是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經學:被動意識,讀書,盡信書者多,以書為導,深入思考不是太多,開智解惑目的居多,以本本為主,往往把書視為經典,尊崇聖訓祖制。這種讀書人古代中國稱為「書生」、「書呆子」等。
哲學:主動意識,學習研究,甚至著述,不盡信書,不以本本為主,書只是學習的工具。
經學,形成認同,壓抑思考。
哲學,形成懷疑,帶來思索。
雖然當時老子的《道德經》中有很多哲學,但逐漸被孔孟主導的經學所導向,逐漸被經學壓制。《道德經》的通行本也在獨尊儒術的漢代以後被篡改!
道學最後在漢朝時分道揚鑣,形成了獨己修身的「仙道」。
經學的一味認同,帶來的是壓制科技的發展,以致之後的千年,「奇技淫巧」無法出頭,「道」也跟「妖」字沾邊。但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就是「妖道」煉丹時候發現到逐漸發明的。而儒家主導的「經學」,目的是「學而優則仕」,當官發財,光耀門楣,斥責科技研創為「奇技淫巧」。
哲學,帶來的是懷疑和思考。之後,西方的科技慢慢在懷疑和思考中超越東方。而西方,更是著重把《道德經》早早翻譯過去,廣泛傳播,促進他們的思考。
秦朝以後,中國古代王朝的歷史都是在不斷重複中循環。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克己復禮」!
老子氣呼呼的對孔子說:你說的那個人(周公)早就死了骨頭都爛成渣了,你還整天來我這裡絮絮叨叨他制下的這些過失的東西!
儒家思想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成為政治工具後,其本只向有利統治的方向發展!統治不僅要到位,國家有凝聚力,還要不壓治基本的人的創造力和進取心,社會整體才有發展!過去已成為歷史的東西我們可以事後諸葛亮,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為未來服務!沒有什麼東西是完美的,有缺點就全盤否定和只看到優點而迷戀都是不正確的做法,還是魯迅的拿來主義和敢於自我批判精神可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最後提個問題給供大家思考!「是不是所有品德高尚的人都是黨員?
在最崇尚儒學的宋朝一直未統一過,經濟超前反被吊打,而進孔廟的司馬光則是把王安石主政時期將士倖幸苦苦打下來的領士送還西夏!新中國則是二次打倒孔老二之後才開始復興!
儒家的仁都是對外的,比如司馬光把王安石主時期將士們浴血一打下來的地盤送給西夏,今天如「山大」優待外國留學生,在中國的外國人都成了「上等公民」!我們每個中國人身上到底沾染了多少儒家的遺害?
儒家對內從來就沒心軟和手軟過,內部整人一套一套的!從孔子開始殘忍誅殺少正卯,腐儒歐陽修陷害狄青老將,狂儒張浚害死曲端將軍,犬儒秦檜謀害嶽飛,還有之後的犬儒徐世貞等合謀殺死于謙,東林黨儒生排擠良將,迎接異族奴役者,東林黨餘孽錢謙益甚至在修史過程中污衊抗清而死的馬士英等華夏勇士!如此種種,你看到儒家何時對內仁過?儒家權限最輝煌的宋朝,整個中華未一統,偏安一方的儒漢政權最後因縮頭安享而滅亡!儒家對於華夏而言,究竟是福還是禍?沒有儒家的地方,文化難道不燦爛?
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不亡,本質上不是因為少數幾個什麼「偉人」,而是依靠全體民族不屈不撓的生存精神!
人類存在共生與競爭,大到群體之間,小到群體內部或人與人之間,當共生與競爭的平衡被打破時,必然突現矛盾,產生爭鬥。當資源有限,而所有人都想要時,必然形成敵對,而矛盾敵對時,不勇敢面對正視矛盾,矛盾並不會消失,日後只會形成更深的激化或長久的積怨。過去,中華民族長期形成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矛盾,遊牧民族的無道掠奪不是憑腐儒的權術可以解決的,必須通過爭鬥的訓化才能融合發展!很多權術往往把所有人都帶入逃避的歧途,使矛盾反而發展激化,最終形成不能共存的敵對矛盾!
歷代統治者,儒家在前面遮風擋雨,法家隱身於後,為什麼?究其原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統治階級需要特殊待遇,又要控制人心,所以儒家必須忠孝,君臣,父子,家天下來前面遮醜,這樣才能執行雙重標準,既統治者一個標準,在法律前實際有特殊待遇;被統治者一個標準,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現在是國天下,倡導以法來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實際客觀上由於中國傳統上儒家的深遠影響,儒家教條還是時不時來幫助遮醜!但當今社會公平,正義,兼愛,發展,團結精神已深入人心,幫助弱小,維護正義,團結壯大,共同發展應對災難正是當下中國正在做的!
我的觀點是反對假仁假義偽君子,提倡賢得擔當真豪傑!批判沽名釣譽只為己,盛讚實際踐行為真人!儒家思想流傳千年,有積極貢獻社會的一面,也有其愚弄人的另一面,希望今人多學魯迅能自我批判,吸收正能量,少迷戀歌功頌德!
我說的是這樣!儒家迎奉侵略者也是歷史事實!就如明代東林黨人,仁義禮智信口號喊得震天響!國家危亡之際還在為自己小集團利益勾鬥,後來做漢奸個個很積極!有人只是為儒家而辯,但有人卻是為中國人的健康發展,中華民族的健壯強大而辨!脫離歷史實際的辨解都是狡辯,沒人信服!有人把中國古今好的東西都歸為儒家,但必須據史實依據,念仁義禮智信經文強制認同沒什麼效果!給你自主,偏要去做奴才,做慣了奴才的,好像不去做奴才就不自在了!腐儒總是要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來噁心人民,以前讀書學智是少數人的專利,現在大多數人民皆是有識之士,公平、自由、民主、科學深入人心,腐儒還有多大機會與政治合謀?最後只能蹦躂成「落水狗」!
古今中外漢奸中,儒家最多,給中華造成重大損失的大漢奸多數都是儒家,不信的可以自己去查去對照!現在有些人想死灰復燃,講什麼復興儒學,掛上「國學」幌子,是再否定五四運動的先進性?否定批孔的合理性!腐朽反動的東西絕不是過了那個時代就又成了什麼「聖寶」了,中華文化的精元是先秦諸子百家的光輝思想和典籍,絕不是怒役禁固人心思想的權術!腐儒在這個時代是讓人厭惡和可憐的落水狗!
而有個現象,「西南夷「沒長期受到儒家教條的教化,或者說聰明點化,豪直勇奮,面對敵人時,只知道向前衝,不象儒家教化那樣懂得「曲線救亡」!所以先後投入抗戰的40萬滇軍中,從未出一個漢奸、偽軍和叛徒!面對戰場,勇往無前者多半生,懦者多數亡,這是不是才是「大智若愚」,不走彎路呢?而中國民眾每到垂死的邊沿,都會把儒家的禮儀仁等級尊卑等罈罈罐罐暫時丟進歷史的垃圾堆,這樣他們就又喚起心中的熱血,表現出驚人的戰鬥力!
「滑頭」和無擔當被美其名曰文化內函!投降文化被捧成文明,有一句話叫「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可嘆的是,靠儒的政權沒一個不懦弱,沒有一個不倒塌,儒家權術可以保證統治者的利益,卻保證不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所以最後國家和民族都爬下了!在滅亡的邊緣,卻靠一個什麼西方的主義重新掘起了!但我看,崛起的原因實質不是靠了什麼西方的主義 ,而是把儒家拋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在瀕死的邊緣,恰恰放下儒家的等級禮儀和忠君尊卑,才重新獲得崛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恰恰是歷朝歷代起義者反儒家等級尊卑的口號,中華文明其實與儒家權術關係不大,中華文明其實根在黃老,精髓在諸子百家,而儒家恰恰沒有容下諸子百家,是誰沒有包容性!
儒家即使把全人類的果都摘為己有,也難逃衰敗的命運,腐儒只會讓人厭惡的嫌棄,愚化和奴教不符合人作為自然靈性生物的自然生存發展天性,只有生產的科技創造,和人文的平等、自由、公正才是人類團結髮展生存的法寶。功利儒生(四體不勘、五穀不辨的專家)治國害死人!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此為《德道經》第1章,也就是通行本的《道德經》第38章)。
完全用儒學去套問題會使的發文產生很大局限,黃老思想一直伴隨華夏子民,你會發現詩經中盡然會收錄人民希望自由的詩歌,詩經盡然噴無道帝王!
何為「黃老思想」?簡單說就是以「黃帝思想」為國格,以華夏正宗自居的民族自豪感;而以「老子思想」順應民心,休養生息,發展經濟!漢初曾實施過黃老之術,到武帝時才逐漸形成了影響,因為有「華夏正統」自居的自豪,才會有「犯我強漢,雖遠必誅」的霸氣!因為有老子的「順道應人」思想,才會有善待歸正匈奴的懷柔,而並沒有如先秦之前發生大規模屠殺戰俘之慘聞!
可是之後就獨尊儒術了,太史公錄史時,還有「人民觀」,到班固寫史時,就「言必夫子」了,東漢以後,儒學正式形成統治地位!
孔子說你要好好做人,老子說你不能做壞人,這有沒有什麼不同?孔子要你做好人,沒說不準你做壞人,孔子的目標實現,天下還有壞人;老子要你不做壞人就行,老子的目標實現,天下沒有壞人!誰的理更全面,誰高誰低,高下立判!
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是聖人,但是我們要努力使社會公平公正,這樣才會惠及到社會中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