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三聖,分別是孔子和老子,那麼你知道第三個是誰嗎?

2020-12-23 印象筆跡

今天大多數人只知道西方的三聖,其實東方也有三聖。東方三聖代表儒道釋,儒道兩家的人都能猜到孔子和老子是誰,但對第三位卻知之甚少。

道家的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兩千多年過去了,老子的思想仍然在影響著世界。一本《道德經》就能說服很多人,即使是外國的哲學家也依然如此。要知道,西方哲學比老子晚了幾百年。

不太為人所知的是,現在世界上最暢銷的哲學書是《聖經》,所以老子的《道德經》僅次於《聖經》。在老子的思想中,他沒有提到神學,他告訴人們應該信服自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水以柔克剛"。

在老子的哲學思想中,道家思想對後世影響至深。連西方的邱吉爾、歐巴馬總統、林肯等都學習了老子的《道德經》。老子用"道"解釋了宇宙的演化,時至今日,後人仍在研究老子的"道"。

孔子和老子一樣,都是享譽世界的人物。時至今日,孔子的後代依然遍布世界各地。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儒家文化成為中國曆朝歷代的主流文化,直到今天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看到孔子的文字。

隨著孔子的影響越來越大,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孔子學院。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封建統治者推崇的帝王精神。就連外國人也在學習孔子,比如美國思想家、著名詩人埃莫森。

埃莫森將孔子視為世界的榮耀。那麼三聖的最後一位是誰呢?這個人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猜到。如今,此人的影響力依然存在,相比較而言,東方三聖中的最後一位人氣相對較低。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六祖慧能大師。

如今,慧能大師已成為佛教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從時間上看,慧能大師非常厲害,老子和孔子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那麼慧能大師生活在唐代,比孔子和老子整整晚了一千年!

最後,能夠躋身三聖之列,絕非浪得虛名。惠能大師姓魯,之所以奇怪,是因為據說他出生時,有個"二異和尚"名叫"惠能",從小就叫惠能,而不是出家後的法名。此外,今人常聽的一句話一定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無物何有塵",這句話出自慧能大師之口。

慧能大師有一本更厲害的書,叫《六祖壇經》。正是慧能大師對佛教的貢獻,使他成為代表儒、道、佛的東方三聖之一。

相關焦點

  • 「東方三聖」道聖老子德聖孔子,你知道第三位是誰嗎
    今天(2月27日)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1381年前一位聖人的誕生,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得以更加完善,他後來也成為世界範圍內公認的「東方三聖」之一。你知道他是誰嗎?東方三聖「東方三聖」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三位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第一聖是「道聖」老子老子(生於公元前571年~卒於?),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
  • 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聖,孔子、老子無爭議,第三個被稱為東方耶穌
    中國古代能人輩出,對世界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被西方人尊稱為「東方三大聖人」的老子、孔子和慧能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而這三個聖人,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聖」,在享譽世界的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圖書館廣場樹立著他們的塑像,而三個人正好代表了的傳統文化的核心——儒釋道文化: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以禪宗六祖慧能為代表的中國佛教。
  • 五祖慧能與孔子老子並稱「東方三聖」
    原標題:五祖慧能與孔子老子並稱「東方三聖」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唐中宗追諡大鑑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惠能禪師的真身,供奉在廣東韶關南華寺的靈照塔中。
  • 傳說中的三聖,道教三聖,東方三聖,西方三聖
    人們總是喜歡將一些聖明、大能、智慧相近的人物組合在一起,其中「三聖」組合很多,有幾組很出名,不知道各位知道否?道教三聖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傳承千年,淵源流長。其中,道教裡有三個宗師級別的人物,合稱為道教三聖。
  • 老子、孔子、慧能,儒釋道三聖塑造中國文化
    這世界十大思想家中,有三人來自東方(亞洲):老子、孔子、慧能(一作「惠能」),他們就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三聖」。正是這儒釋道三聖塑造了中國文化。 老子的誕辰是農曆二月十五日,孔子的誕辰是農曆八月二十一日(一說為八月二十七日),慧能(惠能)的誕辰是農曆二月初八日。
  • 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分別指的是誰?
    大家去寺廟會發現,裡面供的佛像往往很多,讓人眼花繚亂,都不知道誰是誰。就連很多學佛的朋友,也很難分得清楚。所以有的人只要見到佛像就拜,也不管是哪尊佛哪尊菩薩了。大乘佛教中的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薩,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寺院經常看到的佛菩薩像: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
  • 西方學者評論「東方三大聖人」,老子第一孔子,第二
    在這十位傑出思想家中,有三位來自東方,都來自中國,他們也被西方學者稱為「東方三人大聖人」,他們是誰?禪宗六祖:惠能「東方三世大聖人」中的第三位是禪宗惠能的第六位祖先,對佛教不太了解的朋友可能不熟悉這個名人,眾所周知,佛教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印度。
  • 孔子、老子與釋迦牟尼誰的境界更高?
    一日,孔、老、釋三聖共遊,顏回、尹喜、阿難三賢隨侍。偶見一文,其文曰:楚王失弓,左右欲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求也。」孔子聞之曰:「惜乎其不廣也。胡不曰:人失弓,人得之。何必楚也。」老子聞之曰:「失之,得之。何必人。」
  • 佛教中的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指的都是誰?
    對佛法比較了解的人或者常到寺院禮佛的人肯定都聽說過這幾個佛教名詞: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他們指的都是誰呢?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您普及一下這個佛教常識。首先咱們來說說「西方三聖」。「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的專修對象,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修持淨土法門,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十二個名號,其中十一個與「光」有關,一個與「壽」有關,所以我們又稱其為「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代表著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壽命以及無量的功德。
  • 太初有道:孔子和老子
    太初有道,感恩有你孔子和老子都是謀道之人可見孔子是謙虛的,他從不以聖人自居,他是一位謀道之人。另外,當孔子聽到大宰問子貢「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時,說過這樣一段話:「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這段話 在《論語·子罕》中,大意是說:「孔先生是聖人嗎?為什麼他有那麼多技藝呢?」「大宰真的了解我嗎?
  • 《三聖會談》:儒、道、佛思想的交匯
    現在,一本小說一般的儒釋道解析《三聖會談》來了!你是否見過如此獨特的寫作手法呢?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位不同時空的智者以「開會」和「閒談」的形式,闡述東方哲學。形式之新穎,頗有關公戰秦瓊的意味。通過幾位聖者所講述的故事,從聖者的經歷等源頭了解儒釋道的深意,這在現當代同類作品中極少見到。★現代社會浮躁異常,讀者需要情緒上的釋懷,心靈上的淨化。
  • 老子和孔子到底誰更厲害
    老子的生平不是很祥,約前571年出生於春秋時期楚國的苦縣,相傳老子曾經做過周朝的典吏,管理周朝的書籍,並通覽周籍,有著深厚的學識和智慧。約前523年孔子曾向老子問禮,並探討了周禮及人生哲學,孔子對老子推崇備至。前516年,周室內亂,相傳老子蒙失職之責,辭官歸隱,西出函谷關,路遇函谷關守官關尹,受關尹請求之後著書上下兩篇,共計五千言遺世,便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道德經》。
  • 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後,這是中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
    孔子和老子,誰在前,誰在後,這是中國哲學史上的老問題。古人說,孔子到洛陽問禮老子,老子是老頭子,似乎老在孔先,毫無問題。但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是兩碼事。我不認為,老子年紀大,《老子》就在《論語》前。孔子見老子,孔子不批評老子,老子卻批評孔子。我們很容易相信,批評人的一定是老師,不但資格老,年紀也一定大。但研究思想的邏輯先後,有個規律,我們不要忘記,「反對」不能無的放矢,「被反對」一般都在「反對」前。學習,要有學習的榜樣,批判也要有批判的靶子。比如《論語》批墨子嗎?不批。《墨子》批孔子嗎?批。為什麼?
  • 孔子讓你利人,老子讓你體己
    我有個叫顏回的學生愛好學習,他從來都不把自己的怒氣轉移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複犯同樣的過錯。不怨天尤人,不屢教不改,是一個人的終極修養。二,老子站在自身的立場上解決問題【1】你要惡劣就是世間的醜陋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什麼是 「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
    大家去寺院,尤其大的寺院,會看到很多佛像,對於還沒有學佛的朋友,可能經常分不清這些佛像到底是誰,索性見佛就拜,也不知道拜的是誰,反正是稀裡糊塗的拜佛了。在大乘佛教中,一般每位佛的旁邊都有兩位菩薩脅侍,以便更好的度化眾生。
  • 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這裡的聖人是誰?
    孔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儒家聖人,早在中學階段,我們就學習過孔子的《論語》。如今,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春秋時期的偉大聖人,直到今天,我們的影響依然存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有用。列子是十世之一,他和孔子一樣,都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哲學家、思想家。在《列子·列子仲尼》一書中,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那麼這裡的聖人是誰呢?現在人們對孔子的聖人有不同的理解,佛教學者認為西方的聖人是指釋迦牟尼;基督教學者認為這裡的西方聖徒是耶穌。如果你想知道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有三個問題你需要知道。
  • 為什麼孔子學院是以孔子命名,而不是孟子或者老子?
    在談正題之前,先說個好玩的事,有位網友這樣說:如果叫「孟子學院」,你是不是又會問為什麼叫孟子?如果叫「老子學院」我倒是知道為什麼,因為「老子願意」!真是太有才了!迄今為止,德國的【歌德學院】已經有分支機構144個(國外機構128個),遍布78個國家和地區。
  • 佛教中「華嚴三聖」、「西方三聖」、「東方三聖」,指的都是誰?
    常聽人說佛教裡有諸多佛菩薩,比如釋迦牟尼佛、彌勒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等等,供奉在寺院殿堂裡的佛像也大多是這幾尊佛菩薩,但有人說有些規模比較大的寺院供奉的有諸如「華嚴三聖」、「西方三聖」、「東方三聖」等佛像,他們都是誰呢?可能許多人並不知道。
  • 老子三大爭議:誰是老子,道德經是他寫的嗎,他去哪了?
    事實上,老子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生活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是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死後六七百年,才被道教奉為始祖。在此之前,老子只停留在哲學層面,其學說著作僅有《道德經》(也被稱為《老子》)。有關老子的秘團主要有三,分別是:誰是老子,《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嗎,老子怎麼死的。
  • 孔子拜見老子時,老子送給他哪句話?
    老子和孔子分別是道家和儒家的創始人。他們是中國文化的兩位最偉大的思想大師,對中國文化的走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性格。但是,老子和孔子在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上,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