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門#在作者看來,城市軌道交通不可能也不應該面面俱到,是要「抓大放小」的。具體到規劃層面就是會有少部分人不在地鐵站周邊,在建設層面應該採取甩站等方式,儘量先保證線路的開通。
畢竟某一站點的缺失,乘客還可以暫時去周邊車站乘車。即使是換乘站暫緩開通,只要不是牛街那種永久的遺憾,都不算很致命的,所以一直對這些暫緩開通的車站關注不夠。
藍色:已開放的暫緩車站
紅色:仍未開放的暫緩車站
從前,北京地鐵也沒有哪座暫緩開通的車站受到很高關注,即使影響很大的雙井。不過,大紅門的事情改變了我的看法:即使一直在說南北貫通後,南中軸的居民將不再依賴換乘10號線,但大家還是頻頻刷屏大紅門,可能確實去東三環的需求很強吧,尤其是金臺夕照、團結湖等非換乘站。
那咱們今天從歷史說起,講一講這站不能換乘的來龍去脈。
首先大家想到的應該就是沒有預留換乘?因為大部分不能換乘都是這個原因,暫緩過的軍事博物館、大屯路東、雙井、蘋果園無不是如此,因為沒預留造成施工難度大嘛。
不過,大紅門絕不是因為10號線沒有給8號線預留。沿南中軸的地鐵8號線早在1983年就已經規劃。
即使在「561km規劃」中沒有見到地鐵8號線三期,也是因為快速公交的開通,造成這段地鐵暫緩實施,並不意味著取消。
以下為地鐵10號線二期工可方案,很明顯已經對遠期的8號線(灰色部分)進行了預留。
上圖紅框內為苗圃西裡,需要拆遷才能建設,涉及換乘功能。
到了8號線的設計階段,無論提出幾種換乘方案,苗圃西裡總是避不開的,要想換乘必須拆遷。
包括這一版在規劃委展示的方案,也是目前將要實施的。
那為什麼我們不能避開苗圃西裡?很簡單,受制於涼水河限制,10號線只能設置在路口西,8號線只能設置在路口南。那換乘通道肯定就在西南角了。
有人說了:不對,採用節點換乘的話就不需要佔用西南角地塊,比如白石橋南站,大紅門為什麼一定要修換乘通道?
節點換乘距離近還佔地少,但它有一個前提條件:必須在A線建設時把B線車站的部分結構建好才行。
北京地鐵一般對於兩條線路建設期接近的線路多採用節點換乘預留,比如西局站、首經貿站等。但10號線二期建設時,地鐵8號線三期計劃為2020年以後線路,二者相差十年以上。後來因為南中軸開發、火箭院呼籲等原因造成線路提前實施。
正是由於遠期規劃的不確定性,才不建設預留避免浪費。比如地鐵4號線西四站給3號線預留了換乘節點,但3號線規劃修改去了平安裡;地鐵9號線白堆子站也給3號線預留了換乘節點,但由於擴編導致原預留無法使用。
所以地鐵規劃的改變太過常見,遠期預留個換乘通道接口是最經濟的。正常思路也是如此嘛:那幾棟樓都那麼舊了,趁著修地鐵一起危改。
政府給出的拆遷條件不可謂不豐厚:拆大紅門安置到石榴莊,基本屬於原地回遷。而且按照25000元/平米的價格徵收,9900元/平米的價格購買安置房。
也就是說一套60平米的老破小兩居,可以置換105平米的新房大三居,然後再補償你46萬元。但即使這樣,截止至今這兩棟樓還有5家釘子戶。
可能是釘子戶看到了大紅門站換乘的價值吧,也看出了他家屬於不拆不行的,於是仍不接受獅子大開口。難道這些人想住東山墅?哦他們交不起物業費。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多少民生工程就被這些底層百姓給拖累了。幾百萬對於我們可能10年就可以積累到,但對於拿著2200元最低工資甚至吃低保的人來說,真的是一輩子無法企及的天文數字。所以不惜耍無賴,自己的臉算什麼,每天十餘萬人次的換乘需求又算什麼呢。
所以再怎麼問我大紅門什麼時候能開,我也說不知道。反正明年底肯定沒戲,什麼時候完成拆遷,再加1-2年,就是開通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