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是雲南的古滇國腹心地帶,也是入滇的咽喉,雖然以工業城市著稱,但它卻是名副其實的「美食之都、美食之源」,這裡的先民及人們在吃上頗具匠心,竟然開創了數十種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美食,獲得了「遊到雲南,吃在曲靖」的美譽。
曲靖
隨著高鐵的開通,自駕遊的日益火爆,曲靖作為入滇的第一大站,每年迎接這千萬的進滇遊客。出門在外吃是頭等大事,到了曲靖什麼最好吃,什麼最值得吃,什麼必須去吃?
那當然要數麒麟黑皮子了。如今年夜飯、婚宴上的菜品越來越多,一些菜品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逐漸淡出,但黑皮子依然是屹立不倒的美味菜餚之一。
麒麟黑皮子
黑皮子是雲南省曲靖市的特色美食。皺皮肉,形美劃一,大氣壯觀;肥瘦兼有,除去部分油脂,肥而少膩;棕紅髮亮有光澤,鮮香滋嫩存原味,味道噴香誘人,即使從來不沾肥肉的人,也會大快朵頤一番。
與城裡人許多的精細講究不同,農村裡請客,圖的就是個實在。往曲靖的廣大農村去走一走,尋常人家來個客人,總是肉一盆、菜一盆地大盆上菜,品種不多,但絕對能把你吃撐著。
麒麟黑皮子
麒麟黑皮子並非聖獸麒麟之皮,而是豬腹部帶有皮子的五花肉。麒麟黑皮子在曲靖市麒麟區非常有名,是當地農村請客必備的美食之一。老一輩人請客講究實在,一定要客人吃飽吃好,因此當時農村的麒麟黑皮子往往是裝滿一盆才上桌的。
若是趕上了大年小節、婚喪嫁娶這樣的大日子,莊戶人家就上「八大碗」。具體是哪八大碗並沒有確定的標準,但酥肉、丸子、黑皮子這三樣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麒麟區的玉寶、越州、沿江一帶,吃黑皮子之風就更甚了。
麒麟黑皮子
不亞於紅燒肉的一類美食
過去農村誰家殺過年豬,豬腹部五花的那一塊一定是用來做黑皮子的。也就是說,吃黑皮子,一年就那麼一次。現在當然不同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在大幅度提高,城鄉差距正逐漸縮小,黑皮子早已不是什麼希罕物什,倒是那講究的城裡人,反愛尋這土裡土氣的吃食去,用鄉裡俗味調劑一下自己被精糧細菜慣壞了的胃口。
麒麟黑皮子
製作黑皮子,最好是用自家餵養的豬,這樣不但肉味香濃,那塊五花肉尤為層次分明,肥瘦適宜。若是用餵催肥飼料批量生產出來的豬肉,從吃味到口感就會遜色許多了。做時五花肉連皮先切成大塊煮至六七成熟,撈起瀝乾水分,再切成三寸見方的小塊,抹上蜂蜜和白酒,放進燒熱的油鍋裡「跑」(用油多少介於煎炸之間)。一直「跑」到肉塊發黑,肉皮變皺。黑皮子由此得名。撈起晾乾黑皮子,可保存半月左右,什麼時候要吃拿一些出來和著酥肉一起煮,並不必加什麼複雜的佐料,那味道絕對噴香誘人,即使從來不沾肥肉的人,也能毫不費力地「吃」下兩塊去。
麒麟黑皮子
城裡人覺得黑皮子好吃,就有些餐店順應「潮流」,把農家的黑皮子搬進自己的廚房,以滿足那些「嘗新鮮」的食客。這其中旗幟最鮮明的,是曲靖城中一家名為「鳳鳴樓」的食肆,經營特色就是「八大碗」,店內用具一律矮桌草墩,碗不分大小一色土碗,酒是農家自釀的老白乾,古老的土把瓶盛著,處處透出刻意追求的「土氣」。當然也有其他酒水出售,但除了小土碗約無其他酒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