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思想、淨土教、淨土法門和淨土宗之間的關係

2020-12-25 重樓逾陀

淨土,是佛教的專有名詞。淨土有廣狹兩義,廣義來說,淨土是相對穢土而言,如彌勒當來下生的人間淨土、彌勒在兜率內院的天界淨土、普賢菩薩的毛孔淨土,當然也包括諸佛淨土。

狹義來說,淨土是專指諸佛所成就圓滿功德莊嚴而受用「報土」,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等等。此因唯佛是真正清淨、絕對清淨;心淨、身淨、其土也淨。

淨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色

淨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色,話說釋迦世尊在大乘方等經典宣示:十方諸佛,同證三身,即每一佛皆有法、報、化三身。但言「身」者,必有身所安住的「土」,所謂「身土不二」。

諸佛皆在聖賢位修因,所謂「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法身」者,皆能周遍法界,故又名「法界身」,此名為「常寂光土」。

諸佛各自發願修行,悲智果圓,成就功德莊嚴的圓滿「報身」,同時此身亦安住功德莊嚴之真實「報土」,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藥師佛的琉璃世界、阿閦佛的妙喜世界等,此清淨佛國的「報土」,統稱為「淨土」。

這是釋尊在諸經宣示「淨土思想」,使人欣慕淨佛國土的種種真實功德莊嚴相,即「實相」,並發起無上菩提心,從而斷惑證真,取得正覺,究竟解脫,安住在淨土。

當然,諸佛亦能分身百千萬億,同時應十方世界的「化土」眾生而示現種種身,度化群生,是為佛的「化身」。

但據《大乘同性經》說,報土成佛者是為報佛,而化土成佛者是為化佛,故知「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釋迦牟尼佛在娑婆化土成佛,故言是「化佛」。

又,由於「身土不二」的關係,當知眾生身若能生於淨土,如阿彌陀佛的極樂報土,相當於「生諸佛家」,此身自然是具佛種性,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皆如佛,說經行道皆如佛。如《莊嚴經》云:「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具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當知法藏比丘發願要成就「無量壽佛」,目的是為了使聞其名的眾生可以來生其國。眾生若可來生無量壽佛的淨土,「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即是證入涅槃、圓成佛道,實與成佛無異。所以,「淨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門」──透過念佛名號,得生阿彌陀佛的淨土,達至完成佛道!

以上是釋尊宣示淨土思想的核心內容,但關鍵問題在於眾生聞無量壽佛名號後,怎麼樣可以得生淨土?其法之要,云何受持?

淨土教是教人得生淨土的方法

至於「淨土教」,佛弟子各依有緣的經論,對佛所說「淨土三經」的解釋,都是淨土的教法。諸宗如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等,若以其本宗思想解釋淨土法門,都納入為「淨土教」。

就如《維摩詰經》云:「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教菩薩得生淨土的方法,算是淨土教之一。又如普遍為人樂道的《壇經》云:「自性彌陀,唯心淨土」,亦是「淨土教」一例。乃至當今有人標榜「持戒為本、淨土為歸、觀心為要」的「淨土教」。

以上的淨土教夾雜了聖道諸宗的理念,頗雜亂、易混淆、又泛駁。例如在往生的機眾、行持的方法、是今時意(平生)還是別時意(臨終)成就往生大業,胎生還是化生、極樂是報土還是化土等問題上,眾說紛紜。所以,菩薩祖師等有必要依淨土三經、造論判教、闡釋純粹的淨土法義,楷定古今,並有開立淨土宗。

由此可見,在次第上,先有釋尊無問自說的「淨土三經」,開立的「淨土法門」,後有諸師以聖道諸宗的理念來論釋淨土法門,是為「淨土教」,最後才有宗祖開立的「淨土宗」。

「淨土」作為一個宗,是純粹專依「淨土三經」闡釋淨土法門

「淨土」作為一宗,始於中國。自東晉末年以來,佛教在中國大放異彩,例如公認為中國「淨土宗」初祖的東晉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寺組織結成「蓮社」,修般舟三昧法,觀佛求生極樂世界,可說是中國淨土宗的先行者、先驅者,但未具備立「宗名」。至隋唐年代,但因地域差異,時亦不同,加上文字翻譯、判釋教義又有出入,眾說紛紜,頗為雜亂,令人難以適從。

中國淨土祖師大德本於探究佛陀說法本懷,欲解如來真義,在暢說自我修學佛法的感悟之同時,他們亦以悲心愍念罪苦眾生,矢志弘法利生,但願有緣往生人能夠專依傳承,及整套宗學思想修習,得生淨土,因此當時判釋淨土法門,依教開宗,勢在必行。

淨土宗的宗祖善導大師亦是因為糾正當時諸師,對純粹淨土法門的別解、誤解、錯解,依淨土三經及菩薩祖師論注而集其大成,在諸佛加持護念下完成五部九卷著作,創舉──建立淨土一宗。

所謂「集大成」者,善導大師專依弘揚淨土的祖師,如印度的龍樹菩薩、世親菩薩、中國的曇鸞大師、道綽大師等的淨土教判和思想精華,集合而大成一套最豐富、最圓滿的淨土思想,及最完備、具有教理和行持的淨土體系,為佛滅後一切娑婆眾生鋪設了一條成佛的康莊大道。

善導大師聲稱其「淨土要義,楷定古今」,即以其思想為模楷、標準、正宗,所以善導大師是公認為淨土宗的實際創立者。更重要的是,求生淨土者若能專依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修習,必得往生,因為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是依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為法脈,一脈相承,「稱名自歸」,真正做到「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任何根機的眾生只要一心願生,專稱佛名,莫不皆往,沒有絲毫的不確定性,可知善導大師開宗立教的意義,非常重大!可以說,離開善導大師,談不上淨土宗!

相關焦點

  • 佛教宗派—淨土宗
    彌陀淨土思想乃依據《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 壽佛經》三經所成立。《無量壽經》主要敘述阿彌陀佛成道的 本緣、四十八大願,廣宣穢土五惡、五痛、五燒的劇苦,勸修 往生法門,及揭示三輩往生的條件。《阿彌陀經》以阿彌陀佛 的西方勝境為主體,以往生不退為宗,以「淨土三資糧」-- 信、願、行為用。《觀無量壽佛經》則陳述往生西方的淨業正 因「三福行」及「十六觀行」法門。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淨土宗
    在大藏經中,專談淨土以及帶說淨土的經論,有數百種之多。印度著名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均有淨土論著,解釋與弘揚淨土法門。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淨土宗獨尊念佛,以之為一代佛教歸宗結頂之法,所謂「《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該宗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淨土宗。
  • 淨土宗是一個怎麼樣的宗派?
    古德說,淨土法門「似地均擎,如天普蓋」,「統攝律教禪宗,普被上中下根」,「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如同我們生活離不開空氣,修學佛法,絕不可離開淨土法門。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在線瀏覽過於廣大,以念佛法門統攝禪、教、律、密一點也不誇張。
  • 佛教:淨土宗善導、淨土三祖、淨土宗宗旨
    唐代善導創立,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淨土,故又稱蓮親、白蓮社。淨土宗主要以《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世親的《往生論》為理論依據,提倡念佛、求佛以修得極樂淨土,因此名為「淨土宗」。
  • 於海波: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因為篤信彌駝、願生西方,我們來生的生命就會找到一個比今生更為圓滿、更加理想的歸宿,因此,淨土宗三綱宗的「切願」一法已經為淨土行人提供了一個穩妥地解決死亡問題的辦法,即向死而生:通過放棄對今生肉體生命的執著而獲得精神與靈魂的解脫。可見,淨土法門是視死如歸的法門,即直向死亡、接受死亡,放下對這一期生命的留戀,是通過來生淨土獲得永恒生命的解脫。
  • 念恩:淨土宗開宗祖師善導大師的故事
    道綽大師德望很高,是當時研習淨土教理最透徹的高僧,一生講解《觀經》兩百遍,廣勸弟子念佛往生極樂淨土,著有《安樂集》兩卷,承續了龍樹、天親、曇鸞一脈的純正淨土思想,為之後淨土宗的建立打下了基礎。在這之後,善導大師長期往返於京郊悟真寺與長安城之間,於京城的光明寺、慈恩寺、實際寺等各大寺院大弘法化,三年時間感得長安城滿城斷肉,出現了「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盛況,真正將佛法融入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 康養修心的人間淨土,中國淨土宗發祥地 - 江西廬山東林寺
    東林寺是佛教淨土宗(又稱蓮宗)的發源地,也被日本佛教淨土宗和淨土真宗視為祖庭。1983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國家著名佛教道場、江西省三大國際交流道場之一。遠公倡導的「彌陀淨土法門」時稱蓮宗,後經南宋示曉法師與志磐法師立蓮社六祖(七祖)、元朝普度法師著《蓮宗寶鑑》及《廬山復教集》立淨土宗之名,至清朝中葉,淨宗立名及立祖譜系初成,後世遂尊慧遠大師為初祖,尊東林為淨土宗祖庭。
  • 這3方面,看中國「淨土宗」祖統,其師承、立祖未必直接師徒制?
    可知禪宗是「心地法門」,授法者和受法者之間,必須有「私相授受」的師徒關係,才能以心印心,由授法者印證受法者對「心法」的領悟力,方可繼承法統,成為祖師,所謂「以心印心」、「教外別傳」。這是「宗門」傳承的特色。至於「教下」的法相承,也是十分嚴謹,受法者必須有師承,傳授教法。
  • 佛教淨土宗的由來
    在中國有著很多的佛教聖地,一座座名山大川和廟宇伽藍,濃縮了兩千多年來漢傳佛教的歷史,也留下過許多高僧大德的足跡。本篇文章小編帶領大家一起探訪佛教名山、追尋祖師大德的印記,一起走進淨土宗發祥地——江西廬山。
  • 大乘佛法的淨土宗、禪宗、密宗,誰更殊勝?
    修行佛法的人都知道,目前的大乘佛法的三大法門分別是淨土宗、禪宗、密宗。對於初入佛門,想學習佛法的人來說,我該選擇哪個法門去修行呢?土宗、禪宗、密宗這三大法門誰又更殊勝呢?要想得到答案,我們先要知道這三大法門的特點。淨土宗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一心念佛,排除心中雜念。只需要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便可以踏入淨土法門。這一法門最廣為大眾所歡迎,尤其是年紀稍大的一些人。
  • 福慧雙修,定慧等持,禪宗與淨土宗有什麼區別?
    福慧雙修,定慧等持,禪宗與淨土宗有什麼區別?歷史上,禪宗的發展,中國寺院以禪院為名比比皆是,禪宗發展到宋元以後,逐漸的與淨土宗相應合流,各大禪師開悟之後,最後都棲心淨土。這就有禪宗究竟與淨土宗究竟的問題。
  • 淨土宗十三祖師贊
    易修門:指淨土法門是易行道,在自力的基礎上,藉助於佛力的方便法門。淨宗三袓承遠大師贊居身茅舍號彌陀,垢面羸形食土多。一念般舟三昧法,娑婆度眾不跎蹉。善師:淨土宗第二代袓師善導大師。2. 得錢財:少康大師將乞食所得之錢,教兒童念一聲佛號即與一錢。3. 烏龍:睦州烏龍山。4. 見佛來:少康大師每念佛一聲,口隨出一佛,念十聲出十佛,時稱之為「後善導」。(善導大師也有此光明之相)。
  • 佛教:「淨土開宗祖師」慧遠禪師
    經過道安門下的學習,慧遠善於般若學說,併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融匯大小乘思想,這些學說通過他得以流布南方。但他對佛教最大的貢獻,是倡導發揚了大乘佛教中的淨土信仰,被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淨土是佛教中想像的一個沒有苦難的極樂世界,是佛用自己的願力造成的世界,也是相對於我們世俗眾生所居的「穢土」的概念。
  • 續篇:淨土宗的發展與傳承。《印光法師嘉言錄》16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一、贊淨土超勝】白話文:16.等到佛法自東漢傳到中國,東晉時期遠公大師就以淨土為宗。從那以後像曇鸞大師、智者大師、道綽大師、善導大師、清涼大師、永明大師等,無不是自己修行淨土法門,並以淨土法門度化他人。曇鸞大師著《往生論注》妙絕古今。智者大師作《十疑論》極力陳述得失;善導大師著《觀經四帖疏》深明諦觀。道綽大師講解淨土三經將近二百多遍。善導大師為淨土三經註疏立說,力勸眾生專修淨土。
  • 日本淨土宗代表團一行參訪江西廬山東林寺(圖)
    日本淨土宗代表團參訪江西廬山東林寺 座談交流日本來賓向大安法師致送禮物大安法師將淨土經典法寶贈予日本來賓參觀東林大佛佛教在線江西訊 2012年2月22日,日本淨土宗代表團淨土宗協會理事館憲雄,淨土宗社會國際局主任古矢惠一行參訪江西省廬山東林寺。
  • ...當代"維度看淨土宗祖庭文化的價值意蘊一一以九江廬山東林寺為例
    淨土宗祖庭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拓展型載體,也將成為關心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弘揚傳承問題、關心與關注佛教中國化命運的人們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研究與破譯淨(蓮)宗佛學祖師慧遠法師與東林漢傳佛教淨土宗文化密碼,本文試從宗教、歷史、當代維度,考察廬山東林寺淨土宗祖庭文化,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巨大的而深刻的標本涵義和借鑑意義。
  • 「淨土宗」宗祖師論淨土的「生因」究竟是什麼?
    善導大師對第十八願的演繹和評價「淨土三經」及淨土宗宗祖善導大師的開宗《觀經四帖疏》說明,行者以三心為正因,念佛為正行;念佛是因,往生是果。乘佛願力,得生淨土,是釋迦和彌陀的本懷,諸佛齊證的誠實言。諸位淨土宗祖師依教立宗,亦不乖此「生因」相承下去。
  • 農曆七月十九 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
    淨宗三祖承遠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4年8月14日,農曆七月十九,淨土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紀念日。承遠(712~802),唐代高僧,淨土宗第三祖。淨土宗是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因其始祖慧遠大師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淨土,又稱蓮宗。淨土宗實際創立者為唐代之善導大師。歷代祖師並無前後傳承法統,均為後人據其弘揚淨土貢獻推戴而來。
  • 淨土祖庭 九江東林寺
    慧遠師承道安所倡導的般若之學,在東林寺的三十多年歲月裡,影不出門,跡不入市,潛心佛學,廣弘佛法,倡導「彌陀淨土法門」。創立了淨土宗。因此慧遠後來被淨土宗人追奉為淨土宗始祖,東林寺被稱作淨土宗的發源地。佛教宗派大致分為大乘八宗:淨土宗、三論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律宗和密宗,小乘二宗:成實宗、俱舍宗,合稱為佛教十宗。淨土宗的根本經典是三經一論,即《無量壽經》、《觀無量經》、《阿彌陀經》和《往生論》。淨土宗的教義和禮儀都比較簡單。
  • 佛教:「一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宗
    但是事實上,西方淨土只是淨土中的一種,佛經上提到的淨土還有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琉璃淨土,等等,非常多。只是因為淨土宗的巨大影響,使西方淨土成為中國佛教最有影響的淨土信仰。淨土宗,就是認為專修念佛即可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中國佛教宗派。念佛不光是口宣佛號,而是禪觀的一種,是要通過念佛使心念安定達到禪定(三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