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一鄭樹森李蘭娟團隊榮膺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

2020-12-12 浙江新聞

鄭樹森、李蘭娟代表創新團隊領獎。王蕊 夏燕燕 攝

  浙江在線01月11日訊 (浙江日報記者 董穎 通訊員 王蕊 夏燕燕)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共同領銜的「終末期肝病綜合診治創新團隊」項目,榮膺201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這是我省首獲該獎。回憶獲獎時刻,鄭樹森仍然顯得有些激動。

  我國是肝病高發國家,終末期肝病高致死率是國際醫學難題,主要難點是重症化機制不明,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針對這些難點,鄭樹森和李蘭娟兩位院士領導的團隊從肝移植治療新技術新體系、肝癌肝移植新標準、人工肝治療新方法、終末期肝病發生發展新機制等方面進行技術突破和理論創新。

  1986年,李蘭娟院士當時還是主治醫師,她所在的團隊接診了一位伴有急性肝腎功能衰竭的爆發性肝衰竭的女性患者,因為當時沒有小便,李蘭娟就提出濾過透析並補充白蛋白等治療,結果非常成功。也是這一次,開啟了這個團隊終末期肝病綜合診治之旅,也創建了具有自有智慧財產權的「李氏人工肝系統」,1998年這項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首創李氏人工肝聯合肝移植治療重症肝病的新方法,將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60%提高至80%以上。突破肝移植關鍵技術難點,創建一套肝移植新技術新體系,是該團隊的標誌性成果之一。

  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低劑量高價免疫球蛋白聯合拉米夫定預防肝移植術後B肝復發新方案,成為國際主流方案。人均費用下降23萬元,肝移植術後B肝復發率從10%降至2.1%。該研究成果已被史丹福大學、梅奧等14家國際著名醫學中心推廣應用。目前,鄭樹森領導的團隊已成功開展肝移植1837例,是國內最大的肝移植中心之一,患者術後3年存活率達75.7%,居國際領先水平。

  該創新團隊突破肝癌肝移植國際傳統標準,首創了結合生物學特徵的「杭州標準」,成為新的「國際標準」。使肝癌肝移植從5釐米擴大到8釐米,獲益人群擴大了52%,五年生存率高達72.5%,達國際領先水平。該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雜誌,入選科技部重點成果。「杭州標準」引領了肝癌肝移植國際標準變革,已被國際同行公認為「肝癌肝移植受者選擇標準的重要分水嶺」。

  另外,在李蘭娟院士的牽頭下,該團隊在終末期肝病發生機制研究上獲得新突破,首次發現骨橋蛋白的活化加重肝損傷,首次發現Oct4–Akt正反饋迴路會促進肝炎重症化,率先揭示了肝病腸道微生態宏基因組變化規律。這一系列發現對終末期肝病重症化防治具有突破性價值,李蘭娟院士因此榮獲2014年度國家科技創新人物。

  說起創新團隊的形成,鄭樹森院士認為這是一個自然形成的團隊,「通過臨床與基礎、外科與內科多學科交叉、協同攻關,開創了人工肝聯合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新模式,在攻克終末期肝病的過程中自然形成創新團隊。」

  該團隊1986年開展人工肝研究;1993年開展肝移植,開創了人工肝聯合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新模式;1994年開展肝病微生態研究;2008年提出肝癌肝移植杭州標準,2010年赴印尼先後開展了4例活體肝移植手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領先的移植醫學從此邁向了世界。歷時30年,創新團隊逐步完善,引領了中國及世界終末期肝病診治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浙一李蘭娟院士團隊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記者 陳中秋 攝  100多位科研人員歷經14年,創建「李氏人工肝」  將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降至21.1%  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陳旭東 夏燕燕  本報訊 上周五,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以李蘭娟院士領銜的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肝病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項目,榮獲2013
  • 李蘭娟院士團隊返浙
    天容水色西湖好,浙恩在心若有天。3月31日,浙江省第五批返浙醫療隊凱旋。這支1010人的大部隊,由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救治李蘭娟院士國家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三批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四批醫療隊、浙江省援漢防疫組、浙江省支援荊門前方指揮部等隊伍組成。李蘭娟院士團隊由11人組成,包含感染病學、重症醫學、院感、護理等領域專業人員,在漢指導疫情防控59天。
  • 李蘭娟返杭丈夫鄭樹森院士接機怎麼回事 李蘭娟和鄭樹森的愛情太甜了
    3月31日,支援湖北的李蘭娟院士團隊返回杭州,其丈夫鄭樹森院士來到機場接機。雖是春寒料峭,鄭樹森院士在春雨淅瀝中撐著傘,早早地迎候在停機坪。他笑說,要給李蘭娟院士一個驚喜。「想到馬上就能見到她,感覺非常高興和激動!」
  • 張陳平教授領銜團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張陳平教授領銜團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20-01-10 1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蘭娟院士:沒有好的底牌,她是如何完美逆襲的
    李蘭娟院士,因疫情被更多的人熟悉,73歲的她和84歲的鐘南山,被人們稱為抗疫的定海神針。武漢疫情爆發後,她主動向國家請纓,帶領自己的團隊,第一時間奔赴武漢支援。是她向國人呼籲:「病毒可通過口鼻飛沫傳染,病毒可通過酒精與高溫抑制。」
  • 李蘭娟返杭,丈夫冒雨接機:這對院士夫妻,讓我看到了愛情最美的樣子
    「一想到馬上就能見到她,感覺非常高興和激動。」一直佇立在雨中,等候妻子歸來的鄭樹森恢復了往日的談笑風生。鄭樹森見到妻子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圖片來源錢江晚報見到丈夫的那一刻,李蘭娟的臉上也綻放了久違的笑容。
  • 李蘭娟: 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李蘭娟說,當初,他們工作的314重病室似乎是被施了魔咒一樣,進去的人很少能活著出來。  不甘心的李蘭娟,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重型肝炎治療這一難題中。1986年,李蘭娟申請了3000元的青年科研基金,在我國率先開始了人工肝研究。
  • 「無名」英雄李蘭娟:從非典到新冠的戰場,她為何成為最「失意」的人?
    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 2005年,李蘭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3年後她的團隊獲得2017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 李蘭娟稱返浙後將繼續關注武漢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溪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李源張茜原標題:一步一停 步步牽掛——李蘭娟院士團隊返浙「感謝武漢,感謝武漢人民。」「回去了,我也會繼續關注武漢的患者。」3月31日,武漢東湖高新區九通海源酒店,浙江省第五批返浙醫療隊即將榮歸故裡,臨上車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動情地說。她的衣服上,已經被醫療隊隊員、武漢市民和康復患者們貼滿了紅心和點讚標籤。從酒店大廳到門前登車的短短十來米,李蘭娟一步一停,步步牽掛。天容水色西湖好,浙恩在心若有天。
  • 上海九院張陳平教授領銜團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攻克頜骨...
    10日,在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上。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張陳平教授領銜團隊完成的項目《頜骨缺損功能重建的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該項目主要完成人包括:張陳平、孫堅、陳曉軍等。  劇裡阿傑,頜骨修復重建手術難度大,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功能重建是世界性難題。
  • 鄭樹森院士再次走訪鄭州市三家醫院,詢問河南患者的情況
    中國工程院院士、肝膽胰外科專家和樹蘭醫學鄭樹森院士再次在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沉沒,為河南患者提供免費手術、會診和查房服務,許多病人再次免費享受國家醫學專家的醫療服務。隨後,鄭樹森院士來到鄭州市第三醫院肝病科和名醫工作室,為患者查房會診,進一步了解正在進行網上會診的患者的治療進展情況,並接受了一名出院患者的錦旗。這次,鄭樹森院士為鄭州市三家醫院的病人進行了手術、會診和查房,除了正常的醫療費用外,專家的費用是免費的。
  • 李蘭娟院士推薦重磅新藥關聯關係遭質疑,真實情況或是這樣
    起因:一則科研公布事件起因於2月4日晚間李蘭娟院士團隊的一則科研公布,其表示,阿比朵爾(國家藥監管理局審批名稱為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兩種藥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2月5日,有自媒體內容指出李蘭娟院士重磅推薦新藥為其子名下公司出品,並指出:「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2個藥物,是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等機構的研究成果。第三方機構天眼查顯示,李蘭娟與其子鄭傑分別為杭州華卓信息科技的董事、董事長。
  • 李蘭娟夫婦頒獎,第七屆樹蘭醫學獎揭曉,往屆獲獎者中有三位名人
    鄭樹森院士、李蘭娟院士夫婦參與頒獎。樹蘭醫學獎有什麼來頭?與李蘭娟院士。有什麼關係?往屆獲獎者有哪些名人?讓繆老師逐個講解一番。一、樹蘭醫學獎是個什麼獎?樹蘭醫學獎是由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理事會設立的獎項,2014年設立,2015年1月18日第一次頒獎(頒發2014年度獎項)。
  • 楊勇平團隊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北極星大氣網訊: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習近平、李克強、王滬寧、韓正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華北電力大學楊勇平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多溫區SCR脫硝催化劑與低能耗脫硝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楊勇平教授團隊參加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並領獎。
  • 李蘭娟:從夏履橋到樹蘭醫療,她與改革開放一同走過的四十年
    ,坐診、科研、行政 、講座、接待來訪……在她的行程表裡,每一分鐘都安排的滿滿當當。李蘭娟為病人擦洗身上的血跡,穿好壽衣,用別針在胸前別好身份標記紙。在幫忙搬運遺體時,她的手指不小心被粘有病人血跡的別針戳破了。李蘭娟迅速將傷口處的血擠掉,在將遺體送入太平間後才給自己打預防針。「我沒有辦法治好他,得讓他一路走好。」回憶往事,李蘭娟語氣仍很沉痛。不甘心的李蘭娟,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重型肝炎治療這一難題中。
  • 李蘭娟院士300萬全捐,當一名好醫生是使命,辦樹蘭醫療服務全國
    2020年1月17日,73歲的李蘭娟院士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趕赴武漢,和鍾南山等院士提出了「封城」的建議,拉開了全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序幕。
  • 記浙大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院士:以知識回報社會—新聞—科學網
    大學畢業時,李蘭娟說:「我要以知識回報社會!」 30多年後,SARS、手足口病、地震災後防疫、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伴隨著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傳染病防控難題,人們記住了她: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內科學(傳染病)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國際微生態聯盟主席,我國傳染病學領域傑出的領軍人——李蘭娟院士。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涉嫌利益輸送?真實情況或是這樣
    起因:一則科研公布事件起因於2月4日晚間李蘭娟院士團隊的一則科研公布,其表示,阿比朵爾(國家藥監管理局審批名稱為阿比多爾)、達蘆那韋兩種藥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基於上述科研結果,李蘭娟院士建議將以上兩種藥物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同時,團隊成員、浙大一院副院長陳作兵提醒,這兩種藥為處方藥,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一款閃耀金光的紀念茶——國家科技進步獎紀念茶
    湘益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紀念茶是一款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茯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是國務院設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5大獎項之一。 2017年,在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以劉仲華院士等專家領銜,湖南農業大學、益陽茶廠有限公司等為主體的科研團隊研究項目《黑茶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