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正當季,「舌尖上的封開」聲名遠揚

2020-10-11 肇房網

在這個黃金周假期,

除了封開美景紅遍四方外,

「舌尖上的封開」也隨之聲名遠揚!

封開美食正當季,

杏花雞、竹蓀、河鮮等

特色美食琳琅滿目,

受到了前來遊玩的遊客一致好評。

記者在廣遠杏花雞山莊裡看到,前來品嘗地道杏花雞百雞宴的遊客接踵而至,對這封開美味讚不絕口。封開的杏花雞被譽為「廣東三大名雞」之一,並與封開油慄同為「國字號」。目前,油慄煲雞、竹蓀煲雞正當季。

佛山遊客:

「特意過來這裡嘗試最正宗的杏花雞。味道非常不錯,果然名不虛傳,主要它的肉質跟其他的雞肉確實不一樣,很有彈性,再蘸上封開本地地道的調料,口感非常不錯,以後會叫上更多的朋友來這裡試一下正宗的杏花雞。」

國慶期間,很多外地遊客特意帶著孩子來到勵志新村的竹蓀基地體驗親自採摘的樂趣,並把摘到的竹蓀拿到村中的農家樂去加工現煮。

記者來到江口街道勵志新村看到,歐先生特意來到勵志新村親自體驗一下採摘竹蓀的樂趣。歐先生對竹蓀充滿好奇,覺得它好像一把傘那樣,雪白漂亮,還可以用來煲雞湯,含有28種胺基酸,營養豐富。

來自肇慶其他地區和梧州的遊客嘗試後都紛紛舉起了大拇指,覺得竹蓀鮮甜爽口,非常值得試一下。

此外,

還有大洲肉榨、油燜蓮都山羊、

清蒸河鮮等特色美食琳琅滿目,

在封開各大酒店均能品嘗到。

相關焦點

  • 美食正當季,「舌尖上的美食」聲名遠揚
    在這個黃金周假期,除了封開美景紅遍四方外,「舌尖上的封開」也隨之聲名遠揚!封開美食正當季,杏花雞、竹蓀、河鮮等特色美食琳琅滿目,受到了前來遊玩的遊客一致好評。封開的杏花雞被譽為「廣東三大名雞」之一,並與封開油慄同為「國字號」。目前,油慄煲雞、竹蓀煲雞正當季。
  • 舌尖上的肇慶---第二季 封開站
    宋代劃廣信以東為廣東,以西為廣西,兩廣由此而得名,素有「兩廣門戶」之稱! 依西江而擁賀江,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她盡得自然、人文之先機。 赤道在此迴轉,大自然對她慷慨傾囊,賦予了封開杏花雞、羅董牛肉乾、龍潭蓮藕、蓮都石山羊、封開冬菇木耳等無數珍寶。春季美食 小樓一夜新雨至,杏花嬌豔隨春來。
  • 封開各景點成全國遊客打卡地
    全縣所有景區景點停車場、觀景平臺及交通要道均有工作人員全天候駐守;全縣53個諮詢點,4個志願者服務站,2個集散中心均有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為廣大遊客提供細心周到的服務,努力為封開旅遊秩序保駕護航。亮點二鄉村旅遊始走紅 碧道畫廊尤火爆龍山4A級景區是封開縣的知名景點,在旅遊市場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隨著近年鄉村旅遊的走紅,由臺洞溼地公園、勵志碧道公園、龍皇島碼頭公園為核心的賀江碧道畫廊就成為了封開旅遊業的「新寵」。
  • 封開首屆油慄文化節走起!
    清甜爽脆的「中華名果」——封開油慄正當季一起去吃油慄吧!封開縣首屆油慄文化節▲作為封開人最熟悉的美食之一,油慄具有獨特的清香,味道清甜爽脆,讓人越吃越想吃。封開油慄是封開聞名已久的水果特產,1988年被評為廣東省優質水果品種。油慄主產於封開縣的長崗鎮、羅董鎮和杏花鎮,栽培歷史有500年之久。油慄皮薄,慄褐色或紅褐色,光澤明亮,極少絨毛;肉色蛋黃,糯性中等,果味香甜。果實多在九月下旬成熟,少量早熟品種在八月下旬成熟。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這些四川美食饞到你了嗎?
    2月20日晚,《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了第二集,麻辣燙作為川菜的代表亮相,引發了很多「吃貨」的關注。這家麻辣燙店,即為牛華八婆麻辣燙,不過沒想到的是,創始人「八婆」,竟是一名年近六旬的大叔。21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奔赴位於樂山的牛華八婆麻辣燙,大堂裡的電視正播放著《舌尖上的中國》,10多位工人正忙著切菜、串菜,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在打聽何時可以開飯。
  • 首爾江南區聲名遠揚 最大貧民窟被遺忘
    「我們的村子是首爾最大的貧民窟,但它不會出現在任何地圖上。」(法新社)——生活在韓國首爾貧民窟的老人李鱗(音)。一曲「江南Style」讓富人聚集的首爾江南區聲名遠揚,然而與江南區比鄰的「九龍」貧民窟卻被人遺忘。1988年首爾(當時名為漢城)為籌備奧運會美化市容,將很多人驅趕到這個地方。
  • 舌尖上的靖江季市鎮,民間風味美食天堂!
    都說靖江的季市美食聲名遠揚。老汁雞、大爐餅、酒酵饅頭、茵糕、李家脆餅……每逢四時八節,各式美食閃亮登場,季市的街頭巷尾乃至每一個角落,飄散著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絲絲縷縷,將匆匆而過的人們繚繞著慢下腳步,非得大快朵頤齒頰留香後方滿足。
  • 海南萬寧和樂粽子:香醇可口聲名遠揚受追捧
    海南萬寧和樂粽子:香醇可口聲名遠揚受追捧
  • 賀江碧道畫廊成封開旅遊「新寵」,接待遊客人數佔半壁江山
    由臺洞溼地公園、勵志碧道公園、龍皇島碼頭公園為核心的賀江碧道畫廊在節前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了封開旅遊業的「新寵」。10月1—5日,賀江碧道畫廊共接待遊客14.79萬人次,幾乎佔據封開縣遊客人數的半壁江山。深厚的歷史文化是封開旅遊發展一大亮點。
  • 打卡美食:帶你領略舌尖上的六安
    這就來說說舌尖上的六安美食:六安的這些特色美食小吃,你都吃過哪些?今天小編帶你領略一下安徽六安這座城市中的美食小吃,個個都是經典,若是有機會來到六安,記得一定要嘗嘗呀,保準讓你愛不釋口。就這一道再普通不過的食物卻上了《舌尖上的中國》,自此聲名遠揚,在六安還有一年一度的蒿子粑粑節。蒿子粑粑是六安清明時節的一種特色小吃,以蒿子、米粉臘肉為原料精製而成,口感香脆,味鮮色美。
  • 舌尖3種草一口鍋是什麼意思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火了一口鍋
    美食紀錄片陪你下飯  吃吃吃是春節的一大主題。《老廣的味道》第三季(簡稱《老廣的味道3》)已經開播,觀眾藉此尋覓美味,以慰鄉愁。廣東的觀眾們更是不用對著屏幕空流口水,可以看完節目中介紹的美食就出門覓食。此外,《舌尖上的中國3》(簡稱《舌尖3》)昨晚開播,再次引發極大的關注。這些知名美食紀錄片依靠精良的製作陪觀眾下飯,讓人胃口大開,情懷滿滿。
  • 我國這一城,被「國家」看中,曾「聲名遠揚」,被譽「南國燈城」
    今天,小編將談談「我國這一城,被「國家」看中,曾「聲名遠揚」,被譽「南國燈城」」。它就是四川省最小的城市:自貢,總面積僅為4373.13平方公裡,仍不到全省部分市州的零頭,作為一個文化豐富的古城,我們非常值得去參觀。
  • 封開杏花雞、鮮豬肚、牛肉丸……舌尖上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佛山吃喝玩樂蒲,ID:pu075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西江杏花雞鮮美的杏花雞搭配肉香撲鼻的筒骨濃湯底一口濃湯暖心暖胃封開杏花雞封開杏花雞肌肉飽滿,脂肪分布均勻,皮薄肉脆。翻滾的奶白湯底,熱氣騰騰,骨湯飄香簡直太誘人了,快來體驗這一煲鮮香!原湯如牛奶般絲滑誘人,會吃的小夥伴勢必會在開鍋前先打上一碗原湯,回味甘甜,味蕾得到極大的滿足!
  • 秋遊封開,美食美景同在,這一次治癒你的心和胃!
    封開之美,美在景封開之妙,妙在食封開帶著秋收時節的風吹麥浪和舌尖上的N道美食「封」味以低至兩人出行99的價格再次點燃本次爆款搶購!雙享版兩廣聯遊 自駕套票低至99中秋放假通知自駕遊觀賞喀斯特地貌、品風味美食封開自駕遊是你不錯的選擇!
  • 六種聲名遠揚的雪橇犬,哈士奇不算什麼,有的歷史已經上萬年!
    六種聲名遠揚的雪橇犬,哈士奇不算什麼,有的歷史已經上萬年!
  • 聲名遠揚的墨脫石鍋,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
    這讓燉雞的墨脫石鍋更是聲名遠揚,要想買到一口好的石鍋則要花費數千元,那麼墨脫石鍋到底有什麼與眾不同呢?據說西藏人民很早就偏愛石鍋烹飪的美食,布達拉宮現在還保留有松贊幹布用過的石鍋。說到石鍋,那就不得不提有名的墨脫石鍋雞,之所以有名,是因為石鍋雞的味道讓各地的食客們都非常喜歡。墨脫石鍋雞採用的是當地的農家散養藏土雞,配以西藏特產的手掌參、天麻等十餘種配料煨制而成,有著肉質鮮嫩,湯汁香濃等特點,特別是加入了手掌參、天麻等藥材後,讓美味和滋補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 大年初四丨《舌尖上的中國3》今晚開播,猜猜會出現哪些寧夏美食呢?
    你們期待已久的《舌尖上的中國》第3季時隔4年,今晚 20:00播出!也讓人們目不暇接、垂涎欲滴與前兩季節目不同的是第三季將在全球視野下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的流變《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六集《秘境》,吳忠特色小吃手抓羊肉在節目中亮相,讓觀眾欣賞到地道的吳忠飲食文化。3中衛蒿子面「長脖子雁,扯紅線,一扯扯到中衛縣。中衛縣,不一般,丫頭都會擀長面。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美食英文說法(一)
    《舌尖上的中國II》是否再次勾起你對美食的嚮往?邊看節目邊學習中外美食英文詞彙吧!戳去背《中國傳統節日美食》詞彙和《國外節日美食》詞彙  "A Bite of China II" includes eight episodes covering the stories of more than 150 people and over 300 types of food.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一共8集,涵蓋了150多個人的故事和300多種食物。
  • 古井燒鵝聲名遠揚,皮脆汁美,肉香甘甜,是一定要嘗一嘗的美食
    導讀:古井燒鵝聲名遠揚,皮脆汁美,肉香甘甜,是一定要嘗一嘗的美食中國自古以來就以獨特的美食而聞名於世,吸引了全世界的人前來中國品嘗。中國人喜歡吃也是出了名的,各式各樣的食物在中國廚師的手下都能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2018年02月23日 11:05   來源:東南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