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熟能詳的歷史俗語,被誤傳多年,「不到黃河不死心」本不是黃河

2020-12-11 歷史芷天

文/清塵

耳熟能詳的歷史俗語,被誤傳多年,「不到黃河不死心」本不是黃河

人們常說一個將領的成功是建立在千萬枯骨之上的,生活中的俗語也可以說是一語成戳通過勞動人民的萬千經驗上建立的珍貴寶藏。這些話有的聽起來,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也許你在初次聽到這些話後會覺得有些玄乎,日後回味起來更會覺得果真是有點道理,經過事實實踐後則是會從這些話中有所受益。

一代親,說的是同一個父母的親兄弟姐妹;二代表,到了第二代就是表兄妹了,但血緣已經疏遠了;三代不了了,第三代已經說是只是沾親點帶故的關係了。這裡說的大多是不管是農村還是城鎮中裡家裡旁系眾多的那種大家庭。

古話曾說「勸賭不勸嫖」,是說勸嗜賭的人戒掉容易,勸解嫖娼的人就沒那麼容易了;「勸嫖兩不交」,一般勸了以後還會傷害到相互的關係。這些都是名正言順地傳了幾百年的。

既然有官方版本的真貨,也不免有一些民間獨創的歪貨,私自杜撰卻一直以訛傳訛存在了上百年的也有,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俗語,就這樣被誤傳了很多年。你想知道是哪些俗語嗎?

第一是大街小巷都知道的無奸不商,這個「奸」就是以訛傳訛

到了現在,我們聽爺爺奶奶輩如果被街邊的商販賺了幾塊錢通常會說這些做生意的人都是無利不圖,無一例外的奸猾,字面理解,在我們當代人的眼中這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

似乎沒有利益就沒有商人。噹噹當,小編要敲黑板了,這放在過去,萬萬不是這個意思。在過去,我們農民用的稱米的計量單位並非是斤,當時沒有生產技術沒有今天這麼發達,過去也沒有類似袁隆平爺爺這樣的農業泰鬥。

我們的古人買米都是是按「鬥」或「升」去計算稱量的而且這一鬥米是把米裝在古時的量具鬥裡,讓鬥裡的滿滿的之外還要多盛一點形成一個錐子一樣的尖尖

商人都是儘量讓利更是為了薄利多銷。從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無商不尖沒有任何貶義

也不知道是哪裡出了錯,時代變了以後,大家可能很大一部分變得貪婪了起來,引起了大家對商人的的反感,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地「無商不尖」尖」也成了「奸」

下一句原本這是一句變質了不能再變質的話,原本是不見到自己的棺材是不會掉淚的,現在擴張為見不到任何棺材是不會反悔的意思,在貶義的場所用得比較多。

這就是第二,不見棺材不掉淚,這句話原來是什麼樣的也值得去仔細推敲。

常常在熒幕中,我們經常會看見:警察在審訊室對緘口不言的嫌疑人這麼說。其實啊,這句再熟悉不過的俗語也是訛傳好多年了。正確的應該是:不見親棺不掉淚

當然了和上文相似的一句話還有「不到黃河不死心」,這句話其實本不是黃河,和在烏江邊上自刎的項羽有淵源,原來的正式版本應該是和烏江有關。

後來時代變革,黃河又畢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大家為了便於驚醒後人,自然而然流傳到今天成了「黃河」替代「烏江」,具體是哪個人的腦洞如此靈活到了今天也很難去考究了。

總而言之,時代在變遷著,一些咱們耳熟能詳的一部分俗語,被誤傳多年。無論是在哪裡,甚至在農村,都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味道」了。這樣的俗語不勝枚舉,就拿「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做例子,孩子是四川人口中鞋子的意思,這是方言的原因。

也許你知道更多有關這類烏龍的俗語,歡迎聰明的你與我們一起來交流,興許能從中發現更多趣味在裡面呢。

相關焦點

  • 俗語:「不到黃河不死心」其實與音樂和愛情有關,你知否
    有的俗語來自民故事和民間傳說,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俗語有它一定的寓意,也就是說,有的俗語是有針對性的,比如說俗語「閉塞眼睛捉麻雀」是指做事盲目、「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是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則等,而「不到黃河不死心」這句俗語,現在泛指不達到目的不甘心之意,在詞語應用上有貶義之嫌,其實這句俗語與音樂和愛情有關
  • 不見黃河不死心,這句話被人誤解千年,「黃河」根本不是一條河
    不見黃河不死心,這句話被人誤解千年,「黃河」根本不是一條河中國民間有許許多多的俗語,許多聽起來都是耳熟能詳,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俗語都是從哪來的呢?由於許多俗語不知道起因,後世逐漸產生了歧義,甚至有些當真被誤解了千年。
  • 俗語:不到黃河心不死,原話卻很少有人知道
    俗語:不到黃河心不死,原話卻很少有人知道俗語是我國傳統文化體裁的一種,和其他文化體裁一樣,俗語所講的內容包含了很多方面,例如:婚嫁、生子、耕種、飲食等等,幾乎涵蓋了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事情。並且俗語也像其他文化一樣流傳了五千多年,經久不衰。但俗語與其他文體不同的是,創作俗語的都是普通的農民們,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文化,全憑著生活中總結的經驗才創作出這些俗語的。而其他文體都是由一些有文化的讀書人創作的,由此就可以看出,古時候勞動人民們的智慧。
  • 「不到黃河心不死」的由來?為什麼要說成「不到黃河心不死」呢
    有一句古代俗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句俗語的來由是什麼?為何是不到黃河心不死,而不是不到長江心不死呢?成語「不到黃河心不死」又是怎麼來的呢? 為什麼是「不到黃河心不死」
  • 「柱子七彩早餐」不到黃河不死心
    黃河邊上的漁村做出的黃河魚很是美味,沒有任何土腥的味道,每次不論點多少菜喝多少酒,最後都要用鮮美的黃河魚湯汁拌著新蒸的米飯來上一大碗,那味道真叫個美。說起黃河,不得不說每年開春,黃河開河的場景也很是壯觀,大塊的浮冰隨著河水流動,會在一些區域再次堆積起來形成一座座冰山。為了安全也都會人為的對於一些冰山實施爆破。
  • "被誤傳千年俗語"網絡瘋傳 "王八蛋"原為"忘八端"
    閱讀提示  日前,一則「十個被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帖子在網上瘋傳。在揚州,是否也有一些被誤傳多年的俗語呢?即日起,本報向讀者徵集「那些年,被誤傳的揚州俗語」。「十個被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帖子列舉了10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語的本意或寫法與現在有所出入。  昨天,記者注意到,這則帖子先後被@央視新聞、@人民網、@人民日報等眾多官方微博轉載,網友的評論也是五花八門。網友@王肖Aix:哈哈哈!漲姿勢。網友@loyalty貝影:中國古典文學博大精深,值得學習。網友@路是腳的夢想:如果用原來的意思,恐怕要被認為是錯誤的了呢。
  • 不見棺材不掉淚,真實意思不是我們常說的那樣,且句子裡還有錯字
    不見棺材不掉淚,真實意思不是我們常說的那樣,且句子裡還有錯字文/愚人在當今時代,見慣了年輕人口中奇奇怪怪的網絡流行語,也聽慣了耳熟能詳的歇後語、諺語,農村的俗語可以說是語言當中一條獨特的風景線。這些俗語大都來自於普通生活大眾階層,是他們多年平凡生活經驗的總結,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如果仔細考慮的話,確實很有道理。
  • 「不到黃河心不死」,為何是黃河,卻不是長江呢?
    「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死了心」是句著名的俗語。指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明明不可為,偏偏要幹,不聽他人勸阻,必至最後失敗絕望而後止。出自《官場現形記》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不到烏江心不死訛變「不到黃河心不死」原句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即項羽自刎的和縣烏江。
  • 民間俗語:「不見黃河不死心」,最初講的是什麼意思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文化經過不同的演繹和發展,大都越來越豐富,但也有些與原本的意思大不相同,比如我們所熟知的「不見黃河不死心」,比喻人做事固執不達目的不罷休,那麼你知道這句話最初的意思是什麼嗎?中國傳統文化記載活得最長的人叫彭祖,在他600多歲的一次壽宴中,遠方來了一位年輕的女子麻姑,彭祖以為她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但是麻姑卻說自己活了許久,見過滄海變桑田,黃河水變清,彭祖尋問黃河下次水清是什麼時候,麻姑說一二百年後,於是兩人約定一同前往觀看。
  • 性格倔強,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四個星座,面對愛情太死心眼
    性格倔強,不到黃河不死心的四個星座,面對愛情太死心眼有些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明明已經知道對方不是自己的良人,但是他們依舊抱著試一試地心態繼續熬下去。他們知道自己會受傷,也知道對方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他們就是不肯放手不願意死心。
  • 不到黃河不死心
    楊曉靜搖搖頭:「那不合適,你應付不了。我知道她的秉性,不到黃河不死心,不達目的不罷休。你說我不在家,她知道再晚我也會回來的,會等到天亮星星落的。」勇之才說:「再稍等會兒,看她走不走,不走再開門。」  馬裡紅在門口等著,手裡還拎著一盒化妝品。她知道室內有人,就又敲了一遍門,見門還不開。
  • 事實被誤傳了幾千年
    俗語是是通過世世代代人民的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時不時地聽到幾句俗語,這足以見得,俗語對我們的餓重要性。而俗語中所蘊含的道理也讓人受益匪淺,大多俗語都已經深入人心,被廣為流傳。但是實際上,有許多的俗語是被誤傳的。
  • 誤傳千年的十二句俗語
    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俗語源自生活,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簡練而形象化,歷來為民眾所喜愛並廣為運用。 不過,俗語在流行過程中也很容易被誤傳,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某些俗語,其實並非其本有之義。
  • 「不到黃河心不死」有什麼歷史典故?第二點你不一定知道
    >「我不要,老爸,我就想趁著年輕做出一番事業呢,已經和幾個朋友計劃做xx啦」,兒子不服氣說:「怎麼了,你這個小崽子,我說話沒用是不是,聽我的話,考公務員,你那個沒前途的,真是不到黃河心不死......」
  • 九個似乎被誤傳的俗語,「無奸不商」的意思完全反了
    4:無毒不丈夫「無毒不丈夫」是由「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訛變而成。度,度量。「無度不丈夫」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來恰成「度量」一詞,與另一俗語所說的「宰相肚裡可撐船」的意義是一樣的。由於長期流傳,此語被誤解,將「度」訛為「毒」。
  • 「不到黃河心不死」居然是這樣來的,故事太悽美了!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死了心」這句話,在現在是用來形容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不罷休的意思,也比喻不到走投無路不肯死心。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中寫道:「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不落好,索性給他個一不做二不休,如何?」
  • 不到黃河不死心,總是一意孤行,不聽勸的星座
    就如這三個星座一樣,不到黃河不死心,總是一意孤行,不聽勸。下面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誰吧!獅子座獅子座的守護星是太陽,這讓獅子座的性格非常開朗熱情。做任何事情,他們都有著自信心,更有著出色的個人能力。可他們卻非常驕傲,總是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獅子座不允許別人對自己的事情指手畫腳,顯得非常強勢和霸道。
  • 網賭最可悲的思維:不到黃河心不死
    不到黃河心不死,這是賭博裡最可悲的思維,唯一可以讓賭徒死心就是輸完所有,負債纍纍,借無可借。哪怕只是剩下一塊錢,賭徒都不會死心,如果在賭徒有錢的時候,無論你用什麼樣的事實和理論,都無法說服一個痴迷的賭徒戒賭。其實任何一種戒賭的方式,都不如斷了資金行之有效。
  • 「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死了心」原來還與彭祖還有點關係?
    「不到黃河心不死,到了黃河死了心」是句著名的俗語,現在用來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倔強精神。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即言:「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你看如何?」那為什麼是到黃河才會心死,而不是到長江呢?這背後還真有那麼一兩個故事與此相關,一種是比翼鳥,另一種說法則是與彭祖有關。相傳有個叫彭祖的人,壽命有八百歲。
  • 「不見黃河不死心」的由來
    轉眼之間,快一年時間,兒子出生,孩子取名黃河,黃員外在高興之餘想起道士的話,於是帶著兒子來到道觀,在大殿內發現了那位道士。拜師後,黃河一直跟在師傅身邊,很快,黃河到了16歲。一天,師傅說帶他去參加一個廟會,但必須戴師傅給的一頂帽子。於是黃河戴著帽子在廟會上開心地逛,看到好玩的、好吃的就直接拿,也沒有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