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太空人出艙更換國際空間站電池 升級電源系統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2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當地時間26日,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和鮑勃·本肯(Bob Behnken)按照計劃進入開放太空,執行國際空間站電源系統升級任務。

據報導,卡西迪和本肯將太空衣調至自動供電模式,然後開始出艙計時。太空人在開放太空逗留了大約六個多小時,進行了電池更換工作,使用新型鋰電池替換舊電池。

報導稱,下一次太空行走預計將在7月1日進行。

此前在1月,國際空間站的兩名美國女太空人克裡斯蒂娜·科赫和傑西卡·梅爾也進行了出艙行走,為空間站更換性能更高的鋰電池。

兩人拆除了空間站太陽能板附近的最後兩塊鎳氫電池,將其移放到外部平臺上,還安裝了第六塊、也是最後一塊鋰電池。被拆下的兩塊電池將由2020年下半年抵達空間站的日本「鸛」號貨運飛船處理。

相關焦點

  • 太空垃圾又多一件 太空人出艙換電池弄丟小鏡子
    6月26日,美國太空人克裡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和鮑勃·本肯(Bob Behnken)按照計劃進行了一次長達6小時的太空行走,執行國際空間站電源系統升級任務。然而在任務進行過程中,卻發生了一起小意外:一名太空人不慎丟失了面小鏡子。
  • 俄太空人太空出艙行走 手動釋放5顆納米衛星
    海外網8月17日電 北京時間8月17日晚俄羅斯太空人進行太空出艙行走,這是俄太空人今年唯一一次太空行走,太空人將手動釋放5顆納米衛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北京時間17日22時國際空間站俄羅斯太空人費奧多爾?尤爾奇欣和謝爾蓋?梁贊斯基進行太空出艙行走。太空人尤爾奇欣將身著配備自動溫度控制系統的新一代太空衣Orlan-MKS出艙。
  • SpaceX有望明年初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原標題:SpaceX有望明年初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近日稱,如果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太空人座艙在測試中被證明可行的話,該公司可於明年年初將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將列印人類軟骨組織
    中新網7月26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26日報導,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RKK Energia)25日表示,用於列印人體組織的3D印表機將於今秋抵達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藉助該設備,太空人將嘗試列印人類軟骨組織和齧齒動物甲狀腺的樣本。
  • 太空題材力作《太空救援》觀後感:空間站的真實奇蹟成就宇宙之美
    不知道電影的技術團隊是如何做到如此細膩的,近處兩名蘇聯太空人在空間站外進行焊接施工作業也看得一清二楚。其實影片在展示宇宙之美的同時也在極大地勾起人們去身臨其境感受一把太空觀地球的欲望。當時的情況確實很危急,由於禮炮七號空間站突然與控制中心失去通訊聯繫,而且蘇聯得到的最新情況是整個空間站姿態極度不穩且以較大的角速度下墜,隨時可能墜落地面。再考慮到當時美蘇兩國的冷戰實際情況,所以派太空人坐聯盟飛船升空上去一探究竟已經是勢在必行。
  • 地球上空,美國太空人在空間站進行著全球直播,繩子斷了會怎樣?
    太空人出艙檢修 這不,就在我觀看直播時,還真就遇到了艙外故障。一名太空人不得不帶著巨大的維修設備箱前去維修。與地面不同的是,空間站是沒有重力的,太空人的每一次移動都很緩慢且過程繁瑣。
  • 空間站面臨病毒感染!太空人免疫系統紊亂,病毒在太空更容易傳播
    不過,科學家認為太空並不安全,隨著下一批入站任務的來臨,即使是國際空間站(ISS)依舊面臨被感染的風險。可以這麼說,在人類足跡遍及的宇宙中,最容易受到冠狀病毒汙染的地方就是國際空間站。目前,空間站上有三名太空人,分別是來自美國NASA的Jessica Meir和Andrew Morgan以及俄羅斯的Oleg Skripochka,他們正在地球上方402公裡的高度俯視病毒在地球瘋狂蔓延。但是,這三名太空人依舊面臨被感染的風險。太空看似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實則不然。
  • 龍飛船順利對接國際空間站!距離200米左右太空人進行手動操作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儲信儀導語:SpaceX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太空人Bob Behnken和Doug Hurley在太空待了整整一天後,於美國東部時間31日上午10點16分正式對接國際空間站(ISS),而這一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約15分鐘。
  • 日本發射一艘貨運飛船 為國際空間站送去生活用品
    新華社東京9月23日電 當地時間23日2時52分(北京時間1時52分),日本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一艘「鸛」號貨運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小型回收艙等太空實驗裝備以及太空人所需生活用品等。本次發射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三菱重工業公司共同負責。
  • 歷史上第一次 國際空間站將迎來全女性太空行走
    新華社華盛頓3月6日電 美國航天局6日證實,兩名美國女太空人將於3月29日在國際空間站外進行太空行走,這將是國際空間站歷史上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美國航天局一名發言人6日對媒體說,這是國際空間站59號遠徵計劃中三次太空行走中的第二次,其中麥克萊恩還將與一名男太空人參加3月22日的太空行走。這位發言人表示,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並非刻意安排在3月美國「婦女歷史月」的最後一周,太空行走的任務和時間表可能會發生變化。
  • 空間站(SpaceStation)
    空間站,又稱「航天站」「軌道站」「太空站」,是一種環繞地球長期運行的大型載人太空飛行器。它能與宇宙飛船或太空梭對接,以便補充給養、更換儀器設備和讓太空人輪班換乘。  空間站通常由對接艙、氣閘艙、軌道艙、生活艙、後勤服務艙、專用設備艙和太陽能電池等幾部分組成。
  • 太空垃圾「偷襲」國際空間站 太空人逃生艙內避難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杜曉菲】據英國《衛報》7月17日報導,當地時間16日,國際空間站險遭太空垃圾襲擊,三名太空人被迫匆忙躲進逃生艙避難。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消息,俄羅斯一顆氣象衛星的殘片16日差點撞上國際空間站,一名美國太空人和兩名俄羅斯太空人只好躲在暫時停留在太空站附近的「聯盟號」宇宙飛船內避難。據報導,當時飛來的碎片離國際空間站只有3千米,所幸最後「擦肩而過」。這已經是國際空間站建立16年來第四次發生類似的事件。有潛在危險的太空垃圾逼得太空人不得不躲進逃生艙避難。
  • 刀尖漫步:太空出艙活動之「最」
    4 第一位在太空騎摩託的人 蘇聯航天員亞歷山大·塞雷布羅夫是世界上第一位駕駛「拯救者」號太空摩託繞「和平」號空間站飛行的人,一共飛行了40分鐘。按規定計劃只出艙一次,但他提出要進行第二次出艙駕駛摩託車,然而指控中心並沒有同意。
  • 即將退役的國際空間站,居然是個縫合怪?
    2020年9月18日,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國際空間站美國艙外部發現氨氣洩漏;9月30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言人表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艙再次發現漏氣。考慮到原計劃在2020年後結束使命的情況(後又延到2024年),狀況百出的國際空間站是否真的不行了?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知道國際空間站的前世今生。
  • 俄開發太空盥洗臺 使國際空間站工作人員更舒適
    報導稱,這將使國際空間站工作人員更舒適。報導稱,這將使國際空間站工作人員更舒適。     「該系統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國際空間站工作人員的舒適程度,」俄羅斯飛船製造商Energia的開發人員及俄羅斯生命支持系統 設計師NIIchimmash在《太空工程與技術》中說道。
  • 日本太空人將赴國際空間站 邀請大家吃日本料理
    資料圖:國際空間站的2位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太空人金井宣茂表示,他抵達國際空間站後將請同行吃日本料理;金井宣茂為即將起航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成員之一。金井宣茂在莫斯科州星城太空人培訓中心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已經準備好大量的日本菜餚,有壽司、咖喱米飯以及很多種魚。當我們抵達國際空間站後,我將把這些美味分享給所有成員。」
  • 如果太空人太空出艙時沒有抓緊,脫離了飛船會怎麼樣?
    由於太空環境相較於地面自然環境,有著真空、輻射、低溫、微重力的明顯差異,同時還存在著無數高能粒子和太空碎片等的幹擾和影響,太空人在太空環境中特別是出艙活動,如果防護措施不到位,或者操作工序處理不當,所面臨的威脅都是非常致命的,特別是安全繩控制、太空衣氣壓、生命維持系統這三個方面,一旦出現問題,太空人出艙後想回到艙內就非常困難了。
  • 美「天鵝座」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將修阿爾法磁譜儀、烤餅乾
    當地時間11月4日4時10分,載著3.7噸物資的「天鵝座」飛船準時抵達並對接國際空間站,其中包括專修阿爾法磁譜儀的工具、特製烤箱和麵團,飛船將於明年1月撤離空間站。當天,NASA在空間站裡的兩位太空人Christina Koch和Jessica Meir利用機械臂捕獲到「天鵝座」飛船。「天鵝座」飛船向國際空間站輸送的貨物將完成探索宇宙奧秘、測試太空人的個人防護裝備、試驗烤箱的傳熱性與烘焙過程、測試利用回收材料進行3D列印的系統等任務。
  • 太空人太空行走過程 準備、出艙、工作
    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和蒂姆·科波拉為太空行走做準備。歐洲航天局(ESA)的太空人蒂姆·皮克,從國際空間站內拍攝了這組照片(圖一)。2015年12月21日,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蒂姆·科波拉參加太空行走任務,此時,科波拉身處氣密艙中。歐洲航天局(ESA)的太空人蒂姆·皮克,從國際空間站內拍攝了這組照片。
  • 人類第一個空間站建立
    禮炮1 號(DOS-1)(俄羅斯:Салют-1)是蘇聯的第一個空間站,於1971年4月19日發射到低地球軌道。「禮炮」計劃緊隨其後,又成功發射了五顆衛星,並發射了七顆衛星。該計劃的最後一個模塊,Zvezda (DOS-8)成為國際空間站俄羅斯部分的核心,並保持在軌道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