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居雜壇
如果我們去購買新建的商品房,此時開發商會給你介紹這套戶型大致是多少平米。可是他所說的多少平米是指這套房屋的建築面積。但是並不是實際產權測量上的面積,也就是不是我們房產證上的面積。那麼就會出現我們購買時的面積與產權證上有所差異。那麼這時應該怎麼辦呢?家居雜壇以下面的問題為例來給大家解答房屋面積與實際測量面積差異的問題。
購房交93平米的錢,收房時的面積只有92平米,應該找開發商退錢嗎?
關於購房的時候給的是93平米的錢,但實際收房的時候面積只有92。應該找開發商退錢嗎?個人給出的答案就是開發商必須退錢的。我們可以主動找開發商要錢,或者是開發商也會在辦理入住的時候給我們多退少補。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對於房屋的面積要有建築面積和實際產權測量面積所組成。對於其中所出現的差異,應給予多退少補。具體出現問題的原因有如下三點。
①:我們購房時出現的9平米,實際是這套房屋的建築面積。也就是說樓房在規劃設計的時候,是按照9平米來進行規劃設計的。因此在圖紙上所測量出來的應該也是93平米。而開發商賣房時就是依據這個平米數來進行銷售的,按照每平米的單價乘以建築面積來進行收取我們的費用。
②:實際收房時出現的92是產權實測實量所得到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的房屋建成以後,必須由第三方產權測量單位進行每一間房屋的測量。然後將整棟樓的公攤同樣要測量出來,最後經過嚴格的公攤的計算,算出來的才是我們的實際的產權面積。這時也就是我們房本上寫的面積,這裡就是92平米。
③:根據建築面積測量以及相關的合同和規範規定,開發商在銷售房屋的時候是按照建築面積進行收取的。而實際在產權測量以後,要根據實際的產權面積採取多退少補的方式來進行最終的確認。所以說此時所缺少的面積,開發商應給我們退錢。
提示問題:①、根據產權面積的相關規範,樓房建造過程中的建築面積與實際測量的產權面積應該有±3%之內的誤差。也就是說在3%之內都是合情合理的,是符合規範要求的。②、如果當我們發現我們家裡的實際面積也就是產權測量面積與我們購買房屋手的面積誤差超過了3%,例如我們購買100平米的房子產權面積上只有90平米,那麼這個時候個人認為是可以找開發商進行索賠的。可以要求退房,換房等等。③、我們在拿到房本的時候,或者是購房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地與我們實際購房時的面積相比較。因為很多的朋友後期到忽略了這個問題,導致我們沒有退錢。
商品房的面積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對於我們所購買的商品房,在實際中有很多的面積的叫法,導致後期出現很大的差異。所以對於所購買的房子,大家需要了解一些面積方面的問題。這樣也方便我們後期裝修來進行計算費用。個人給出的建議如下三點。
①:需要了解什麼是建築面積。對於樓房的建築面積,一般是按照軸線以及外邊線來進行計算的。像樓房的外側有外保溫的時候,要計算到外保溫的外側,這樣按照其投影面積來計算出來的就是我們房屋的建築面積。其中建築面積裡要包含整棟樓房的面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攤的面積。
②:使用面積。使用面積就是我們家裡實際可以使用的面積。這個非常簡單,像我們家裡的臥室就是測量出來從牆體到牆體之間的面積。如果有陽臺的話,也要把陽臺的面積計算在內,這些都是我們的實際的使用面積。
③:產權面積。產權面積是由專用的產權測量單位進行測量的,還要根據整棟樓房的建築面積公攤面積然後進行計算,這樣公攤均攤到每一戶,然後我們所得到的房本上的面積就是實際的產權的面積。
結束語
關於我們購買房時的建築面積與實際的產權面積確實是有差異的。而對於這一方面的差異,根據相關要求的規定是進行多退少補的。所以我們家裡買房的時候,一定要確認一下買房時繳納費用的面積以及房本上的面積,這樣來進行多退少補的計算。此外,如果我們家裡裝修,也要搞清楚室內的使用面積,建築面積,然後確認具體具體的計費的方式,以免後期的產生價格上的差異。
【個人獨家原創,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