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3日訊 5月12日,濟南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進行分組審議,濟南市人大代表、天橋區委書記韓偉發言。
韓偉表示,濟南市天橋區將搶抓重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的機遇,將報告中的部署和要求具體化、本地化,深入實施「1339」戰略,加快賦能趕超、跨越崛起。即咬定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區「一個目標」,聚焦實力之區、活力之區、魅力之區「三區共創」,推進一年成勢、兩年突破、三年崛起「三年行動」,打好黨建引領、發展賦能、產城融合、動能轉換、城市提升、生態環保、改革開放、民生改善、社會治理「九大攻堅」。
天橋區將堅持「項目為王」,盯緊盯牢總投資1320億元的138個重點項目,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推行「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實現項目滾動發展。
濟南市天橋區未來將重點做好「五篇文章」。
一是做好「融」的文章。《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典範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城市」「推進先行區建設全面破題起勢」。天橋區是省會唯一的地跨黃河兩岸的中心城區,85%以上的面積在先行區,是主陣地、主戰場。天橋區將主動融入重大國家戰略,突出抓好兩個方面。一是加快完善全域規劃並推進重點區域建設。黃河北堅持產城一體化發展,積極對接、融入先行區規劃,儘快完成《黃河北桑梓組團高質量發展規劃研究》。該區域72平方公裡,總的規劃定位是:打造生態引領、創新驅動、融合發展的示範區。目標和實施路徑是:以桑梓組團一體規劃建設引領產城融合、鄉村振興、脫貧致富、北部崛起,形成北部現代都市農業區、中部新材料產業園和桑梓街道駐地產城融合區、南部沿黃文旅康養示範區的「北田園、中產城、南文旅」發展格局。今年重點推進一期23個村合村並居,深入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和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整治提升北部人居環境。黃河南,儘快完成黃河南岸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與重點地區城市設計,一些成熟的區域加快實施,以項目建設推動片區發展。二是以「兩軸四園」帶動賦能崛起。重點規劃和打造濟濼路南北發展中心軸、小清河東西發展隆起軸、濟南新材料產業園、藥山科技園、濼口國際商貿示範園、北湖高端現代服務業集聚園等發展主陣地,為更好支撐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打造重要支點。
二是做好「拆」的文章。《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努力實現城市的規模體量大、空間格局大、發展潛力大,提升城市能級」。天橋區老舊小區多、舊村居多,要實現脫胎換骨的變化、做大規模體量,拆遷是前提和「先手棋」。天橋區將集中力量、大幹拆遷,加快實施濼口、藥山等地區集中連片城中村、零散棚戶區和老廠區開發改造,加快黃河北地區合村並居,今年力爭完成拆遷300萬平方米,全區供地3000畝以上,開工建設300萬平方米。
三是做好「建」的文章。一是建項目。堅持「項目為王」,盯緊盯牢總投資1320億元的138個重點項目,健全「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推行「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實現項目滾動發展。千方百計招項目,把「雙招雙引」作為「一號工程」,創新「152」招商機制,繪製招商地圖,推行專業化、精準化招商,引進一批旗艦型和高精尖項目。二是建設施。加大資金投入,全力補齊短板,配合服務好濟鄭高鐵、穿黃隧道、齊魯大橋和軌道交通建設,全面完成二環北路、梓東大道、308國道等主次道路綜合改造,全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和「四供兩排」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加強5G、人工智慧等「新基建」建設,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環境品質。
四是做好「轉」的文章。《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著力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天橋區將把產業振興作為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本和支撐,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全力打造「371」現代高端產業體系。「3」即做強先進位造業方面的新材料、智能製造、高鐵裝備製造三大產業,「7」即做優高端服務方面的科技服務、現代物流、醫療康養、文化創意與設計、電子商務、現代商貿、休閒旅遊七大產業,「1」即做精現代都市農業。目標就是要打造形成七大百億級、兩個50億級產業集群。
五是做好「改」的文章。今年是全市重點工作攻堅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激發發展動力活力。」天橋區將重點抓好兩個方面:一是聚焦改革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流程再造,扎紮實實推進各領域改革,加快推進資源要素配置改革,推行「標準地」供地改革,深化「一次辦成」改革,打造金牌營商環境和「在泉城、全辦成」的天橋樣板。二是改進工作作風。在全區深入開展以「三學三比三創」為主要內容的「境界標準提升年」活動,學理論、學業務、學先進,比能力、比作風、比貢獻,創一流工作水平、創一流工作業績、創一流幹部形象,以境界大提升、作風大改進推動攻堅大提速、工作大進位。
閃電新聞記者 馮宜雯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