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三令五申不許學校暑假補課!但是有些老師說,不補課的話家長會認為學校失職!你怎麼看呢?
關於老師,很多並不知道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處境,有一句話形容得非常形象——現如今的老師都是在夾縫中生存,既要完成學校安排的任務,還不能違背家長的意願,真的成了當年的「臭老九」。
教師為什麼被稱為「臭老九」?
在古代,封建社會人為地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所謂的「老九」也就是排名第九的人。要說這個稱號的來歷,還要從元朝的時候說起,當時的社會等級劃分如下: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這雖然是一種極其不公正的劃分,但也足以看出古代社會對於知識分子非常重視又極度鄙視的矛盾心態,儒生的地位甚至僅僅略高於乞丐。在近現代,教師之所以再次被稱為「臭老九」,與社會環境有很大關係,也與教師的工資一直相對比較低有關。
其實,在早些年90年代,在智慧型手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家長們已經普遍開始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尊師重教成了家長們的共識,而且那個時候基本不存在有償補課,老師們總喜歡拖堂,直到給學生把知識點講明白為止,家長們也願意把孩子全權託管給老師,甚至以老師打罵的程度來衡量老師對學生的關心程度。
不過,近些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普及,關於教師的負面消息不斷被爆料,甚至被一些媒體有意放大,班級群中老師和家長的交流更加頻繁,但彼此之間的矛盾也不斷被激化。後來,大部分家庭都變成了獨生子女,家長開始對孩子越來越寵溺,中小學生們自己的「維權意識」也冒了出來,老師們懲戒權被剝奪殆盡,所以對於學生,老師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有的老師乾脆只教課不問課堂紀律,以免惹禍上身。
禁補令為什麼會得到家長的支持?
禁補令的公布是在補課風氣正盛的時候,要知道近幾年補課已經成了學生們的「第二課堂」,有些學生在補課上花費的時間甚至比學校還多。而在這背後,有些補課還是「被自願」的,家長們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老師開辦的補習班。因此,家長們承受著越來越重的經濟負擔。當教育部實施「禁補令」的時候,家長們都歡呼雀躍,認為自己將從經濟困境中解脫出來,孩子也不再需要熬夜寫作業。但是,這種想法後來被證實這似乎是一廂情願。
隨著城市版塊擴展,人口激增,公立重點中小學的學位資源日益緊張,甚至出現了「一位難求」的尷尬情況。與此同時,禁補令不斷變嚴,補課卻開始再次回暖,更多的家長為了能夠升入重點學校,不惜動用關係花更多地錢請在職老師補課,以求能夠在課堂之外實現彎道超越,但實際的效果似乎也並不理想。
早些年,學校組織補課,家長們總是吐槽孩子沒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現如今學校不補課,家長又在抱怨學校失職。那麼,對於這種情況,究竟是學校失職還是家長太過於矯情呢?你怎麼看,可以分享在評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