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再生時,也無風雨也無晴,誰怕

2020-12-19 百家號

「也無風雨也無晴」出自宋朝大詩人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當年蘇軾被貶黃州(今黃岡),春天和朋友一起郊遊時,突然下雨,又忘了帶雨具,同行人皆淋雨了,顯得有點狼狽!雨停了,蘇軾並沒有覺狼狽,反而感慨萬千,於是寫了這首詩詞。最後一句「回首向來蕭瑟去,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意思就是說,回過頭來再看剛在淋雨時的地方,此時沒有風雨,也沒有晴天。天氣是變化無常的,但人是有情的。蘇東坡是豪放派詩人已經離我們917年了,在這片宇宙中也有很多事情的改變。

定風波

「大爆炸宇宙」理論來看,宇宙是有一個密度極高的奇點,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大爆炸而形成的,形成了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分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但地球不是那時形成的,地球是後來很多億年後形成的,據我推算地球是從太陽上掉落下來的,那時已經有了生物。我們就是演變到今天,智商最高的生物。在這幾億年的演變中,地球生物與地球命運同體、休戚相關。人與自然,動物與自然,為什麼可以和諧相處,因為人就是自然,動物也是自然!地球也是宇宙,所以地球就是宇宙的一種存在形式。

大爆炸構想

對於宇宙而言,宇宙是變化的,科學提出的「宇宙膨脹」理論,可以說明宇宙變化的,而且膨脹速度超過光速。因為地球就是宇宙,所以地球在宇宙中就可以看作宇宙的一種行為方式。在宇宙的變化的過程的,我們最熟悉的恐龍在歷史的長河中,滅絕了。統一六國的秦始皇,宋朝的蘇東坡的,歷朝歷代才高八鬥的文人雅士,到默默無聞的老百姓,也都離我們而去,消失無影無蹤,如果沒有傳承,我們和恐龍也差不多,也會消失在宇宙的演變中,不會有今天。

宇宙膨脹sheixangtu

在生物演變的幾億年裡,生生死死,起起落落,若有若無。 宇宙的演變不會停止,會持續的演變下去,生生死死,起起落落,若有若無,交替出現。當宇宙不在演變了,回首再看時「也無風雨也無晴」。宇宙的演變或許不是它想要的!

然而萬千生物,誰怕最後也可以「一蓑煙雨任平生」。

相關焦點

  • 也無風雨也無晴,從容面對人生的蘇東坡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定風波》作於蘇東坡貶謫黃州期間。話說有這麼天高氣爽的一天,蘇東坡和幾個友人相約去看一塊地皮,打算看好了就當場買下來。
  • 趙振元 ┃ 也無風雨也無晴
    竹仗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自然界風雨變幻莫測,不在意,也就不必盼晴、喜晴了。「也無風雨也無晴」,是這首詩的落腳點與全篇的核心。
  •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也無風雨也無晴(昌君作品)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宋)蘇軾是什麼支撐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又是什麼讓蘇軾有底氣大聲呼喊「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我覺得就是希望的力量。希望到底是什麼?根據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安迪雖然蒙受不白之冤身陷牢獄,卻始終對有希望,他對自己的朋友說:「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沒準兒是世上最好的東西,而好東西永遠都不會消失!」
  • 蘇軾的《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畫像前面講解東坡先生的《臨江仙》時,我們說過,東坡先生在元豐三年因為「烏臺詩案」而被貶謫到黃州。而他在黃州時又寫了不少經典的詞作,除了那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外,這首《定風波》也屬於其間的代表作。詞云: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也無風雨也無晴——從《定風波》聊聊蘇軾對待挫折的人生態度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我想確實如此,因為我每次在失意之時就會反覆誦讀蘇軾的詩詞,慢慢的似乎心中的烏雲也漸漸消散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若總是那麼輕易就受挫,那麼又如何有勇氣去走好未來的長遠道路呢。正如蘇軾在《定風波》中所言——「也無風雨也無晴」心中想明白了,一切都看開了,自然也就曠達了,一切也就雨過天晴了。
  • 蘇東坡:「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是我最好的人生態度
    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蕭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是蘇東坡與朋友春日出遊,醉酒歸途中恰逢驟雨,即景而作。最前面部分是小序,介紹寫作此詞的直接原因:三月三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只能冒雨前行。
  • 詩詞鑑賞:古詩詞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但能有人說說話,總是好的,那感覺像握著一杯青花蓋碗裡的花茶,摩挲著溫潤的瓷釉,手指已經知道,那曾經馥鬱滾燙的茶湯,正在漸漸冷去……9、曠達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宋·蘇軾
  • 古詩詞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無風雨也無晴
    獨坐秋夜,陳子昂無拘地放肆著自己對人生的思考。面對這無始無終的時間,環顧這無邊無際的空間,在這靜寂的秋夜,他聆聽著生命之壺倒計時的嘀嘀嗒嗒。茫茫的宇宙中,匆匆幾十年的生命算得了什麼?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是啊,宇宙是萬物的旅館,光陰是百代的過客。人生真的如草、如蓬。渺小的自我,又哪裡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無風雨也無晴
    但是詞人不以為然,用「莫聽」二字,否定惡劣的天氣,認為周遭的風雨不足掛懷。這是為什麼呢?詞人自答:「何妨吟嘯且徐行。」風雨阻擋不了他吟詩嘯歌、緩步漫遊的身影,所以不需要在意那風雨。「何妨」二字,又道出了詞人在逆境中依然笑傲人生的心態。「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 笑看人生風雨路,所謂也無風雨也無晴
    一年之計在於春,又是一年春到時,季節從沉睡中欣然醒來,每寸光陰都帶著靜好的模樣。歲月靜好,風雨人生卻才剛剛開始。很喜歡蘇軾的一句詞:「回首向來瀟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春季,風雨來了自有消停時刻;人生,風雨不定『』悲喜交集、憂樂相拌、苦甜相依。
  • 蘇軾詮釋生活應有詩與遠方 一蓑煙雨任平生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不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麼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時路上風雨瀟瀟,歸去時,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 蘇軾最達觀的十首「淡定詞」:也無風雨也無晴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面對旅途中一場突然的風雨,唱出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絕妙人生感悟。★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如幻人生,本無風雨也無晴
    獨自一人靜坐時,回望曾經走過的路,那些高不可攀的山峰、深不可測的低谷、捉摸不透的人心……似乎都已成為極目之處若有若無的幻影,已無法再激起心中波濤的湧動,書生意氣的豪情、風花雪月的詩句裡那青澀的身影也僅是若隱若現,手中的那張舊船票已不再期望還能有艘客船的到來,帶你到那有詩和遠方的境地……一切都歸於了平淡自如。有人說這是歲月的煎熬、生活的磨礪驅駛下的成熟,才有這來時的路上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感悟。
  • 也無風雨也無晴丨禾鬥藝術
    他的荷擯棄了池塘的狹隘背景,直接高蹈於淤泥和水面,甚至仿佛出離於水。它就是荷,蓬勃、自然,在該開放的時候開放了,在月光下微微闔攏了,在雨水中頷首,在風聲中和著節拍擺動,在被人攀折時輕輕地顫抖了一下……他的荷放棄了訴說畫家個人的命運和心事,將荷花還給荷花本身,不在意池泥也不在意水深,它就是一枯一榮的生命過程,四時有景,處處有景,時時有景——這是荷生命綻放的本真和深意,也好似人的一生,在命途或自然之中,時時可賞景,又如卞之琳的詩歌《斷章》中說的那樣,誰不是他人的風景?
  • 張培亮|復工記第三天:也無風雨也無晴
    張培亮|復工記第三天:也無風雨也無晴一直覺得,當一個作家寫天氣的時候,接下來往往就會有重要的事情要寫。復工第三天,沒有了昨日悽寒的風雨,也沒有前日離家時的豔陽高照,姑且把這種沒有風雨也不是晴天的天氣稱之為「也無風雨也無晴」吧。較昨日,氣溫回升兩度,但體感並不強烈,或許只有晴日溫煦的陽光才能給我溫暖的感覺吧。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因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今年的春天似乎要春荒了。
  • 人生,最高級的修行:歷練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人生就像一場修行,得意時,一日看盡長安花;艱難時,潦倒新停濁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頭,哪怕,位居巉巖不可攀;哪怕,無人會登臨意;也要猛志固常在。佛曰:「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我們總說風雨過後總會見到彩虹,事實上,風雨後能見到多少次彩虹呢?但是,當你向目標不懈的努力過了,面對任何結果,能夠擁有更加豁達,隨緣的心境。
  • 有一種境界叫「也無風雨也無晴」
    被貶黃州的他,曾經「寂寞沙洲冷」,曾經親朋無一字,獨自啜飲著孤獨。可是啊,他最後成功突圍了,他活出了新的自我,活出了另一番境界。每當我讀他的「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都會產生強烈的知己感,每當讀他的《定風波》,都會心生和他一樣的豁達。每次給孩子們講《定風波》,我都會加入自己的理解,讓他們體會字裡行間的堅毅和經歷了人生風風雨雨後的那份豁達。「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就是這樣。
  • 也無風雨也無晴,史上最經典的《定風波》,蘇軾第一辛棄疾第二!
    敦煌曲子詞聯章兩首,其中有「誰人敢去定風波」及「便知儒士定風波」句,這兩首詞為武將與儒士回答,定風波以喻平定社會動亂,詞風豪健,為此調之始詞。此體始自五代歐陽炯,為通用之正體。從始詞來看,此調宜於表現社會重大題材,亦宜言志與酬贈。歐陽炯、孫光憲、蔡伸、陳允平等也用以寫閨情。
  • 嶽德彬:也無風雨也無晴(四章)
    也無風雨也無晴——讀蘇詞是水土潤奇才,還是奇才潤水土?一朵彩雲,於峨眉山下的眉山隨風而起,飄漾京都,輾轉東南。之後,一個名字便橫絕令人仰望的峨眉之巔。「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山溪娓娓流動,猶如在我枕邊呼吸。你洩過砂石,滑過草地,又迷失在叢林。就像我昨天那些生動的往事,去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