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投資中參考夏普比率

2020-12-11 東方財富網

隨著居民閒錢越來越多,更多普通人開始投資理財。普通投資者在投資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投資時只看過往收益,忽視風險,導致投資體驗不佳,容易拿不住基金,賺錢難度加大。

怎樣才能克服這一難題,提高投資獲勝率呢?當然是要選對產品,選擇高性價比的基金。基金的性價比其實就是考慮收益和風險的關係,儘可能以最小的風險代價來換取儘可能大的回報是人人都渴望的。

有沒有這樣的指標,可以判斷投資的性價比呢?有,它就是夏普比率。它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威廉·夏普於1966年提出,可以同時對收益與風險加以綜合考慮的指標。

它的公式是這樣的:夏普比率=(預期收益率 - 無風險利率)/投資組合標準差。

用通俗一點的話解釋,就是在你每承擔一份風險的情況下,可以得到多少收益,也就是風險和收益的比值,比值越大就越值得買。

例如,基金A的夏普比率為5,即每承擔1份風險,可以獲得5份回報;而基金B的夏普比率僅為1.25,即每承擔1份風險,獲得的回報僅為1.25。上述兩個基金的例子也非常直觀地告訴我們,只看眼前的高利益是非常片面的,我們要追求的是收益率與風險兩者的結合,找到高性價比的產品,這樣才能提高投資獲勝率。

美國有個著名投資人叫傑克?施瓦格,曾對風險和收益有非常精闢的比喻。他說風險像沙灘上的洞穴,越深的洞穴,風險就越大;收益像沙堆,沙堆越高,收益率就越高;而槓桿就是一個鐵鍬,可以把沙子從洞裡轉移到沙堆上面。

當然,沙堆越高,洞穴越深,相應的風險和收益都會增大。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洞穴坍塌前讓沙堆堆得更高,也就是如何在固定所能承受的風險下,追求最大的報酬;或者是在固定期望回報率的水平上,追求最小風險。

但是,沒有什麼工具是一勞永逸的,夏普比率也存在誤判的情況。比如,一個產品總是給你超預期回報時,它的夏普比率可能比較小。舉個例子,一隻基金收益率均值是10%,但是最近幾個月它表現特別好,每個季度都能給你30%的回報。這時波動變大了,你算出來的標準差、方差都會很大。在計算這個產品的夏普比率時,就會發生分母很大的情況,也就可能導致整個夏普比率變小。

在選擇產品時,普通投資者需要進行更全面的考量。普通投資者選擇產品時不妨按照常規手段,從過往業績、基金經理、投資策略等入手,找到幾隻優秀的產品。在糾結不定的時候,再用夏普比率輔助我們的投資決策,選擇夏普比率相對較高的那隻,這才是更科學的方法。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相關焦點

  • 參考夏普比率優選基金
    在優選主動型基金時,投資者通常會通過很多指標從收益水平、風險水平等方面衡量基金績效,而這其中,夏普比率是最為常用的指標之一,相信各位投資者均有耳聞:夏普比率由諾貝爾獎獲得者威廉夏普於1966年最早提出,計算公式為:夏普比率=(投資組合預期收益率-無風險利率)/投資組合標準差,該指標可通俗的理解為,投資人每多承擔一分風險,
  • 吳君亮:如何評價基金經理的表現?你可以參考一下夏普比率
    要聞 吳君亮:如何評價基金經理的表現?你可以參考一下夏普比率 2019年3月24日 07:53:04 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股票估值」,作者 吳君亮及分析團隊
  • 什麼是夏普比率?夏普比率一般多大?
    夏普比率高好還是低好上次談到,評估投資機會的優劣應該從收益期望和風險兩方面綜合考慮。如何量化這一思想呢?1950年代,有人提出用回報期望和波動性的比例作為衡量投資機會的指標。這種機會在「簡單投資」中並不多見,因此職業投資者常常利用對衝手段「改造」投資遊戲,提高夏普比率。《亂世華爾街》中多次提到,對衝與槓桿是一對孿生姐妹,兩者往往配合使用,說得就是這個原理。例如,你發明了一種方法,用各種資產相互對衝得到夏普比率為2的投資機會,那你就可以大膽加槓桿(數學好的同學們可以自己計算賠錢的概率),投資者大概要追著給你的對衝基金投錢了。
  • 投資組合想要收益最大化?你要了解夏普比率
    但是,投資嘛,總是風險和收益共存。  我們先假定一個場景:目前市面上有兩個投資組合,組合A可能虧損5%來獲取7%的收益,而組合B有可能虧損8%來獲取14%的收益。  作為投資者,你該如何選擇呢?如果你是一名保守型投資者,我猜你會傾向於選擇組合A,但是,如果你是一名理性投資者,組合B的收益/風險比,無疑是比組合A更高的。
  • 加密貨幣交易中採用的夏普比率是什麼
    夏普比率是一種工具,使投資者能夠檢查投資組合或資產的整體風險調整回報率。它在傳統金融市場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在,越來越多的加密貨幣交易員採用了這種機制,他們對應該承擔多大的風險有了更好的理解。 夏普比率是什麼? 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又被稱為夏普指數 --- 基金績效評價標準化指標。
  • ETF投資工具大全:夏普比率、波動率大PK
    司令身邊也有不少朋友,最近也是不斷追著問司令,比如ETF組合如何搭配、相同主題ETF如何判斷優劣、投資ETF到底是賺市場錢還是也屬於價值投資等等問題。司令索性今天就全面整理,看看除了常見的寬基指數ETF,到底還有哪些品種分類?整理前先說說司令對於投資ETF產品的觀點。1、ETF屬於被動投資,和基金經理的選股能力無關。
  • 買基金如何「貨比三家」?手把手教你看夏普比率
    在投資中,如何挑選「高性價比」基金?   而在投資中,追求「高性價比」的基金就很重要了。   既不會有人因為哪只基金名字好聽就買了,也不會因為哪個基金經理長得帥就買了。   作為投資者,我們此刻都是很現實的,那就是「一定要買能讓我們賺錢,最好是長期賺錢的基金。
  • 教你一招:用夏普比率選優質牛基
    但是,做投資總是風險和收益共存的,作為一個理性投資者,如果把收益高低作為判斷一個基金經理工作質量的唯一標準,似乎並不妥當。只有做到了風險和收益的平衡才能真正做到綜合回報最大化。那麼,如何做到呢?業內資深理財師表示,要注意兩個指標優選基金:一個指標叫做最大回撤,而另一個指標,叫做夏普比率。
  • 固定收益資產的夏普比率及其對資產配置的意義
    分析結果表明,信用債的性價比是最高的,適合長期配置投資;利率債需要擇時,投資可轉債需要擇時、擇券;拉長債券久期降低夏普比率,下沉信用評級抬升夏普比率;如果槓桿水平受到的限制小,高槓桿配置短久期中等評級信用債是長期佔優的配置策略;如果槓桿受限較大,可以通過適度配置可轉債來提高預期收益,但需要提高對淨值波動的容忍度;股性可轉債的夏普比率總體上高於債性可轉債。
  • 夏普比率並非唯一選擇
    這個篩選的過程無疑需要經過風險收益的考量和比較,例如,在歐美CTA市場,交易員和投資經理總是希望使用風險調節後的收益來比較不同的CTA及交易系統的孰優孰劣,那麼衡量指標的選擇就顯得尤其重要了。夏普比率使用最廣泛,但缺陷也比較明顯  最常用的指標無疑就是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其計算方法為用每期的平均回報減去無風險回報率得到的差,再除以收益回報的標準差。該指標由史丹福大學的金融學教授William F.Sharpe於1966年發明,主要用于衡量共同基金的收益表現,這在當時應該說屬於突破性的體現投資回報的工具。
  • PLANB:比特幣是目前唯一「夏普比率」超過1的資產
    推特加密貨幣分析師、評論員PlanB稱,BTC是唯一夏普比率(Sharpe Ratio)大於1的資產。夏普比率又被稱為夏普指數,描述的是持有一種風險較高的資產時,所承受的額外波動性所帶來的回報率上升。風險與回報要理解夏普比率,必須將持有無風險資產的回報與持有較高風險的資產進行比較。在這種情況下,無風險資產被視為類似於美國國庫券(T-Bill),它得到了美國政府的充分信任和信譽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的支持。
  • 亂世華爾街:賭博與投資
    例如輪盤賭(見下圖),博彩中玩家可以押任何一個數字,如果轉盤上的小球正好停在這個數字上,賭場賠35倍。 聽著很誘人對吧? 電影《卡薩布蘭卡》中那個從歐洲逃難出來的小青年接連押中幾手22,去美國的旅費就有了。實際情況如何呢?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 紐約梅隆資管:三維度多樣化改善投資組合
    同一資產類別中不同市場成分的收益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使得戰術型資產配置策略存在風險。但我們認為存在著更好的方法。如下表所示,威爾希爾風險平價指數中,發達市場股票指數的年度夏普比率的中位數為0.21。多樣化投資組合,就是圖中三種資產類別的平均加權組合,表現顯著優於這三個資產類別對應市場的中位數。
  • 從零開始講投資:關於夏普比率,你需要知道的事
    我們先來看個例子,甲和乙兩人在同一段時間裡獲得了不同的收益:甲在一筆交易中賺了20000元,乙賺了5000元。誰的投資做得更好呢?  毫無疑問,很多人都會選擇甲,因為他收益高。  其實,我們在看到高收益的同時,往往會忽略掉一樣東西——風險。而作為相對專業的投資者,是不會只看絕對收益的,而是要看單位風險獲得的收益。這個時候夏普比率就有很大的用處了。
  • ESG投資實證研究:組合有效前沿與資產定價歸因之一
    部分文獻認為ESG會損害投資組合表現,同時也有部分文獻則認為ESG會提升投資組合表現。而且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資產所有者和投資組合經理正在積極尋求如何有效得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納入和應用在他們的投資過程之中,但是關於如何具體地將ESG納入投資組合,相關的指導原則和研究結論卻很少。
  • 選基 只需3步 從7000+基金中「千裡挑一」
    如何選基,是很多尤其可以觀察基金在牛市中的上漲能力,以及在熊市中的回撤控制能力。   業績比較   基於基金的業績,還可以和「比較基準」以及「同類基金」比較。和「比較基準」對比,能說明基金在特定區間的表現是否能創造超額收益;和「同類基金」比較,能說明基金在同類基金中表現是否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