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1794公裡)
京杭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是歷經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大運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徑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為南四湖(山東省微山縣微山湖),大運河全長約1794公裡。
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邗溝,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伊利運河(584公裡)
美國歷史上著名的運河。它通過哈得遜河將北美五大湖與紐約市連接起來,屬於紐約州運河系統。
1817年國家立法機關通過建一條584公裡長,12公尺寬和1.2公尺深的運河。為了通過特洛伊西面標高上升152公尺的高地,需要建造82道船閘。經過艱苦的施工,終於在1825年10月25日通航。
伊利運河的開通一定程度上使得紐約成為經濟和金融中心。一條運河改變了一個城市的命運,也創造了一個國家的歷史。
蘇伊士運河(190公裡)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境內,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是連接地中海與紅海,貫通歐亞非三大洲的重要國際海運航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
, 蘇伊士運河於1859年由法國人投資開鑿,1869年11月17日正式開通,距今已有150年的歷史。 2015年8月,埃及完成了新蘇伊士運河項目,包括35公裡新開鑿河道以及37公裡原有河道的拓寬和加深,總長190千米。
蘇伊士運河是世界最重要的海運通道之一,也是埃及主要外匯來源之一,平均每年為埃及創造50多億美元收入。新運河開通後,埃及運河年收入有望在2023年達到150億美元左右。
阿爾貝特運河(130公裡)
比利時東北部運河。西起馬斯河上的列日,東抵斯海爾德河上的安特衛普,長約130公裡。最狹24米,水最淺5米。1930年始建,1939年完成。可通航2,000噸級船隻。藉此連接安特衛普和列日兩個重要工業區。
莫斯科運河(128公裡)
莫斯科運河,1947年前稱「莫斯科-伏爾加河運河」,跨越莫斯科、特維爾兩州,全長128公裡,河寬85米,水深可通航載重5千噸的船隻。
開始修建於1932年,一共經歷了四年零八個月,在完成了通往伏爾加河的航道後,於1937年5月1日竣工。運河在史達林執政時期由勞改犯人建造。
伏爾加河-頓河運河(101公裡)
伏爾加河-頓河運河是連接窩瓦河即伏爾加河下遊與頓河最終注入亞速海的運河。它位於俄羅斯西部的伏爾加格勒州。
現今運河的工程於1948年開始興建,1952年竣工。起於頓河齊姆良斯克(Tsimlyansk)水庫東岸的喀拉蚩(Kalach),止於伏爾加格勒正南方的窩瓦河畔的紅軍村(Krasnoarmeysk),長101公裡。
基爾運河(98公裡)
基爾運河,又名北海—波羅的海運河,是溝通北海與波羅的海的重要水道。河道全長98.26公裡,平均深度為11米,最寬河道寬度為162米,最窄河道寬度為102.5米。
德國修建這條運河,原為避免軍艦繞道丹麥半島航行,建成後,北海到波羅的海的航程縮短了756公裡之多。在商業上,現為北海與波羅的海之間最安全、最便捷和最經濟的水道。
約塔運河(87公裡)
瑞典南部貫通東西的運河。利用許多湖泊、河道,並加上人工開鑿的河道相連而成。全長約580公裡,其中人工開鑿部分為87公裡,寬15米,深3米。
運河穿越眾多湖泊,於1810年開鑿,1832年完工。共動用58,000名士兵,開挖土石方800萬立方米。
運河的建成使瑞典人用運河連接波羅地海和大西洋的夙願得以實現。在歷史上,這條黃金水道對促進瑞典國內貿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巴拿馬運河(82)
位於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世界橋梁」。
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1914年開始通航。現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從一側的海岸線到另一側海岸線長度約為65千米。而由加勒比海的深水處至太平洋一側的深水處約82千米,寬的地方達304米,最窄的地方也有152米。也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
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極大地縮短了美國東西海岸間的航程,比繞合恩角縮短了1萬4千8百公裡。
曼徹斯特運河(58公裡)
「曼徹斯特運河」是從曼徹斯特一路向西、通向愛爾蘭海的一條人工通海運河,全長58公裡
這條運河1885年8月5日開工建設,1894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使得大型遠洋貨輪可以直接駛入曼徹斯特。一百多年後的今天,這條工業時代黃金水道的交通運輸作用已經被旅遊、文化功能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