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西州】都蘭縣發放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6671.13萬元
近日,都蘭縣2013年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發放工作順利完成,共發放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6671.13萬元。其中,禁牧補貼4235戶,補貼面積892.3萬畝,發放獎勵資金4319.63萬元;草畜平衡獎勵4775戶,涉及面積1439.03萬畝,發放獎勵資金2158.50萬元;生產資料補貼4775戶,發放獎勵資金193萬元。
-
滿洲裡市完成2019年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發放工作
為促進養殖戶增收,加強草原生態建設,改善草原生態環境,滿洲裡市採取有力措施,積極開展2019年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發放工作。2018年草原確權後,滿洲裡市草原總面積為46.52萬畝,其中市區草原面積為26.53萬畝,扎賚諾爾區草原面積為19.94萬畝。
-
【海西州】天峻縣溼地保護工作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
近年來,天峻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目標,緊緊圍繞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紮實推進溼地保護項目建設進程。截至目前,項目區面積達1.2萬平方公裡,先後實施溼地保護218.13萬畝,拉設網圍欄48.62萬米,聘用管護人員151名,累計投入中央專項資金3560萬元,項目涉及全縣兩鎮五鄉約1.1萬人。 一、採取的措施。
-
【海西州】天峻縣溼地保護工作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
近年來,天峻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目標,緊緊圍繞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紮實推進溼地保護項目建設進程。截至目前,項目區面積達1.2萬平方公裡,先後實施溼地保護218.13萬畝,拉設網圍欄48.62萬米,聘用管護人員151名,累計投入中央專項資金3560萬元,項目涉及全縣兩鎮五鄉約1.1萬人。 一、採取的措施。
-
都蘭草原生態保護工作快速推進
近期以來,都蘭縣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各項工作進展順利,草原承包、草原現狀、牲畜數量結構、牧戶、人口及經濟社會等基本情況摸底調查、匯總等室外完善工作基本完成。室內製圖、面積量算、草原使用權登記表、草原承包經營權登記表等整理匯總工作穩步進行。
-
青海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成效初顯
圖/曲麻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中新社西寧2月29日電 (魯丹陽)記者29日從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自2005年啟動實施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建設工程以來,「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投資近212億元(人民幣,下同),先後實施三大類30項工程。當地2019年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近9876元,為2005年的4倍左右,生態保護建設成效初顯。
-
森林、草原、海洋、耕地……國辦發文,這些領域要實現生態保護補償...
為進一步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提出了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目標任務和七大領域的重點任務,國務院客戶端為你梳理——一、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目標任務是什麼?
-
新疆啟動實施農牧民補助獎勵政策 2019年落實草原補助獎勵總面積6...
記者從自治區畜牧獸醫局獲悉:根據日前印發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農牧民補助獎勵政策實施方案(2019年度)》,2019年,全區落實草原補助獎勵總面積6.91億畝,發放補助獎勵資金24.7725億元,全區近30萬戶農牧民將從中受益,戶均享受補助獎勵資金8000元以上。據介紹,2019年新疆農牧民補助獎勵政策實現了對全區可利用草原的全覆蓋。
-
新疆兵團保護草原生態 累計完成草場圍欄952萬畝
中新網烏魯木齊9月4日電(記者 戚亞平)來自第四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的消息,新疆兵團加強草原保護和建設,目前已累計完成草原圍欄面積952萬畝,實施禁牧885萬畝。 據介紹,國家先後在新疆兵團實施了牧區開發示範、天然草原保護、草場圍欄、退牧還草、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等工程項目,草原保護建設和牧區轉型工程取得了積極成效。
-
我國草原資源和生態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草原生態保護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僅中央財政投入的草原生態保護建設資金就超過1000億元,在13個省(區)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及西南巖溶地區草地治理、已墾草原治理等項目,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草原涵養水源、保持土壤、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和增強,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大政策」助力草原重生
■2011年,我國正式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中央財政安排補助獎勵專項資金136億元 ■這是建國以來我國在草原生態保護方面安排資金規模最多、覆蓋面最廣、補貼內容最多的一項政策,涵蓋37.1億畝草原,惠及千萬牧民 一項被譽為新時期我國草原保護建設和牧區發展的「大政策」,2011年起正式在全國8個主要牧區省份實施
-
大美川西北草原 奏響生態蝶變三部曲
2011年7月,全省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動員會給出答案——按國家統一部署,我省啟動草原生態保護生態補獎機制,著手撫平草原累累傷痕。今年是政策實施第一個周期的最後一年。 「療傷」5年,大美川西北上演了怎樣的草原「變」奏曲?
-
全面落實新一輪草原補獎政策 續寫草原休養生息新篇章
「十二五」期間,國家在內蒙古等省區實施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下簡稱補獎政策)。內蒙古創新工作方法,全面落實各項補獎政策,實現了草原生態恢復速度明顯加快,牧民收入持續增長,草原畜牧業經營方式加快轉變的目標。
-
用心呵護「地球的皮膚」:我國草原資源和生態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草原生態保護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僅中央財政投入的草原生態保護建設資金就超過1000億元,在13個省(區)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及西南巖溶地區草地治理、已墾草原治理等項目,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草原涵養水源、保持土壤、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得到恢復和增強,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慶陽市生態建設助力脫貧成效顯著
近年來,慶陽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立足天然林保護與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始終堅持生態建設助力脫貧攻堅這一主題,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各項決策部署,按照「五個一批」要求,將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生態建設相統一,加大力度落實生態扶貧項目,通過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增加貧困人口就業
-
今日視點:草原,青藏高原最美的底色
草原生態環境表現出「初步遏制,局部好轉」的態勢近年來,我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開展草原生態保護工作,先後啟動實施了退牧還草、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祁連山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退化草原人工種草修復等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全面落實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
-
建設美麗中國應重視草原生態治理和保護
因此,深入研究草原生態保護與治理,是關乎我國生態安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維護邊疆穩定、實現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草原生態治理和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廣袤的草原是長江、黃河上遊的主要生態屏障,直接影響兩河的生態安全。
-
青陽縣林業生態保護、發展利用建設成效與建議
堅持發展與利用並舉,加快推進現代林業產業建設,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等,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了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本文介紹主要做法,存在問題和對策。五點主要做法1.造林綠化四項森林創建成效明顯。
-
2018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方
、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24個省(區、市)、80個市(州)、120個縣(市、區、旗)等予以督查激勵,相應採取30項獎勵支持措施。(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 八、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營造誠實守信金融生態環境、維護良好金融秩序、健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製成效較好的地方 河北省,江蘇省,湖北省,廣東省,重慶市。
-
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張聿修 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8月4日電(張聿修)4日上午,記者從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內蒙古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之以恆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全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