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縣林業生態保護、發展利用建設成效與建議

2020-12-25 企業觀察網

作者/陸玲


林業生態建設、保護管理、發展利用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幾個重要方面,只有保證幾個方面的有機統一發展,才能保證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並舉,才能實現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發展目標。青陽縣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全縣有林地面積71077公頃,有林地面積64954公頃,森林蓄積量46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14%,林木綠化率達到63.83%。近年來,青陽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林業不負使命,擔當重任,積極參與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中,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堅持發展與利用並舉,加快推進現代林業產業建設,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等,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了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本文介紹主要做法,存在問題和對策。


五點主要做法


1.造林綠化四項森林創建成效明顯。通過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和「三線三邊」生態治理工程,實現了城鄉綠化一體化發展,以其凸顯的綠化成效2013年成功參與池州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2014年作為池州市首家被省綠化委授予省級森林城市榮譽稱號。其間有4個鎮30個村榮獲省級「森林城鎮」和「森林村莊」榮譽稱號。


2.生態環境從三方面得到了建設。一是立足生態環境建設,共落實面積24925公頃,其中:劃定的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540公頃,坐落在國有酉華盤臺營林區境內;區劃界定的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面積21820公頃,涉及全縣11個鄉鎮和2個國有林場;飲用水源地(牛橋水庫)的水源涵養林2565公頃。二是加強溼地資源調查,全縣現有溼地115個板塊,溼地總面積為3069.05公頃。三是加強了陸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和利用,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有4種,列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17種;列入省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9種,列入省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18種,列入省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有9種。通過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執法檢查專項行動、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單位專項清理整頓,保護了我縣陸生野生動物資源。


3.形成了三大林業產業。相繼出臺了《青陽縣林業產業發展意見》、《青陽縣竹產業發展規劃》和《青陽縣花卉苗木產業發展規劃》,激勵林業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林產工業、林業產業基地、林下經濟三大產業。加強林業招商項目的引進,新建、扶持、提升林產工業企業,建成了秋田木業、新河竹業、國興木業、永紅木業等一批林業產值達五千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基地,通過森林經營,組織開展提升森林質量行動,建成速生豐產林基地17333公頃、竹林基地4860公頃、綠化苗木基地4530公頃和青檀、杜村等特色經濟林基地6660公頃。特別是建成了喬木皖南珍稀植物科技園、鑫華綠化苗木有限公司等一批綠化苗木產業基地。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形成林禽、林畜、林藥、林旅四種模式。


4.嚴格「兩條紅線」、「兩防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始終堅持發展與保護並舉,加強林政執法,堅守採伐限額紅線管理,嚴格控制森林資源消耗,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呈逐年遞增狀態。加強林地資源保護,守住林地資源紅線,目前我縣側重保護的林地資源有九華山風景區5240公頃、省級盤臺自然保護區540公頃、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21820公頃以及環保部門劃定受保護的飲用水源地(牛橋水庫)水源涵養林。


堅持依法治林,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犯罪行為,確保森林生態安全和林區秩序穩定。全面加強森林「兩防」工作,強化森林防火責任和各項措施的落實,加強了森林公安隊伍建設,滿編了森林公安隊伍,在全縣各鄉鎮建立了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和護林員隊伍,建立全方位、立體化、多手段的火情監測和防控體系,使森林火災的年發生率控制在0.5‰範圍內。認真實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措施,嚴查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森林病蟲害入侵,全縣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預測準確率、無公害防治率、種苗產地檢疫率均控制在省、市、縣下達的目標之內,確保了我縣及九華山森林資源安全。


5.紮實推進重點生態工程的實施。一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全縣退耕還林工程有序開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抓好退耕還林的林糧補助發放工作。二是實施長防林工程,積極推進農發林業生態示範項目、長江中下遊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項目,開展長防林工程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三是實施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項目初見成效,我縣連續多年作為安徽省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縣,從2011年實施至今,分別通過了國家級、省級核查驗收。四是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試點項目持續發展,採取科學合理的森林撫育措施,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大大提升了我縣森林建設質量。


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林業各項建設在改革過程中得到了全面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受社會發展和各種改革因素的制約,仍然存在著制約林業發展的突出瓶頸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在森林生態建設上,造林重視程度高,管理不夠,特別是綠化苗木造林面積大,造林質量不高,精品少,更重要的是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大部分自留山管理粗放,經濟效益不高。


2.在溼地資源利用保護上,人們在長期實踐中未形成保護溼地資源意識,存在開發歷史悠久,規模較大難管理現象。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迅猛發展,開發利用溼地資源越來越多,勢必造成開發過度。


3.在林產工業發展上,通過開展木竹加工企業調查,大部分企業處於粗放加工和來料加工狀態,低端林產品多,中、高端林產品少,處於粗放經營狀態。


4.我縣的地理位置處於黃山、九華山旅遊黃金地段,森林旅遊成為近年發展熱點,造成森林「兩防」管理難度和投資額度加大,加強環九華山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投資更為重要。


林業生態建設中的幾點建議


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見》的精神,根據全縣林業資源發展現狀,實行區域綠化治理和生態保護,積極爭取上級對林業的支持,推進完善新時期林業生態建設、保護、發展、利用等多功能協調發展。


1.加強造林綠化,大力推進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建設。突出抓好林業在建退耕還林工程、生態造林工程。繼續向上級爭取林業項目建設資金,實施好中央造林補貼試點、長防林項目、省級林業重點工程,實施好森林撫育、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等。


2.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升森林資源質量,增加森林碳匯功能。根據各鄉鎮資源分布狀況,分類經營,合理整合,建立高效速生豐產林、經濟林、竹林、碳匯功能林等基地,有重點地發展林業生態經濟示範區。西南片以高效速生豐產林建設為重點,建立杉木、毛竹高效商品林基地,發展國家儲備林基地。中東片丘陵區發展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多樹種闊葉樹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綠化樹種和竹林生產基地,特別是在基礎條件較好的喬木、酉華、楊田建立青檀、杜仲、綠化苗木經濟林示範基地。進一步推進城鄉綠化、美化一體化建設,推進美麗鄉村、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建設。


3.全面保護溼地資源,建立溼地修復機制,中東片童埠圩區採取營建林帶林網,建成防護林體系,防止水澇災害,構建綠色屏障,建立童埠圩溼地保護區。


4.全面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項目建設,以物種拯救和稀有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為目的,在酉華、酉華林場、陵陽、南陽林場等深山區探索建立典型山地常綠闊葉林和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森林生態型自然保護區,增加以生物多樣性為目的的人文自然保護體系建設。


5.推進我縣旅遊森林資源的保護發展,實施「一核三線三片」森林旅遊資源重點保護工程,推進縣城核心區,青九線、青朱線、蓉+杜三線,環九華山東麓禪境、西片佛國田園、南片富貴陵陽文化三片森林旅遊區保護工程。


6.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的管理,通過人工形式保護好我縣境內的植物遺產,重新編制完善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對古村落村頭、村中、沿河渠兩岸近現代有一定價值的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擴大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


7.引導林業加工企業向精細化轉型發展,變粗放型為節約型,「十三五」期間爭取引進1到2個重點精細化高端林業工業化企業落戶青陽。


8.引導林業產業基地從低產低效型向高效豐產型轉型。抓好林業資源的優質合理開發,合理地組織好林業生產要素向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發展。計劃分別在陵陽、朱備、喬木、酉華等地建設優質高效速生豐產林、經濟林、竹林培育和綠化苗木基地。引導綠化苗木生產企業和大戶生產高端精品苗木,適應城市化、城鎮化綠化苗木市場需求。


9.面對全社會對生態文明的建設需求和林權改革林農對經濟需求的矛盾,進一步深入調研,精心謀劃,引導林農做好林木資源轉換產業的發展。針對現階段林下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制約因素,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入手,指導推進林業各類經濟組織發展。推進林下規範養殖、種植和綜合利用,加強水源保護和水土保持,合理安排好林下養殖區域,促進生態、經濟、環境協調發展。


相關焦點

  • 萬峰湖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存在問題與建議
    然而,囿於在開發利用發展過程中,沿湖各方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破壞生態發展、環境治理修復投入不足力度不夠、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嚴重缺失等諸多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欠帳問題,致使湖區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環境問題成為威脅地方人民生存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並引起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治理和保護萬峰湖生態環境成為現階段區域各方各地政府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和必須攜手戮力解決的主要任務。
  • 大慶市政協開展林業生態建設情況專項視察 張立君帶隊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部署,對照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大慶市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提出的要求,6月13日,大慶市政協主席張立君帶隊深入大同區和杜爾伯特縣,圍繞林業生態建設情況開展專項視察。市政協領導李東參加。
  • 惠東縣加強林業保護建設 共享綠色惠民成果
    綠色生態體系不斷完善近年來,惠東縣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惠東大行動,著力抓好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等四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積極探索造林機制,提升造林成效。好招樓溼地公園(二期)、寨場山森林公園、大亞灣森林公園(惠東片區)以及一批鎮、村級森林公園建設穩步推進,飛鵝嶺森林公園管護日益完善,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生態效益顯著的綠色生態體系。據調查顯示,惠東縣林業用地面積25.1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2.31%。
  • 廣東惠東:加強林業保護建設 共享綠色惠民成果
    綠色生態體系不斷完善近年來,惠東縣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惠東大行動,著力抓好森林碳匯、生態景觀林帶、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等四大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積極探索造林機制,提升造林成效。好招樓溼地公園(二期)、寨場山森林公園、大亞灣森林公園(惠東片區)以及一批鎮、村級森林公園建設穩步推進,飛鵝嶺森林公園管護日益完善,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生態效益顯著的綠色生態體系。據調查顯示,惠東縣林業用地面積25.1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2.31%。
  • 發揮林業作用 建設生態文明
    這一認識上的重大飛躍、理論上的重大創新,樹立了人類建設生態文明的裡程碑,開闢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新徵程,賦予了我國林業建設前所未有的歷史使命。一、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在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徵程中,我們必須進一步認識森林在人類生存與發展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充分發揮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 樂至國家級林業科技示範區建設推動全市生態產業融合發展
    一是堅持產業化經營,推動產業基地建設。精心編制國家級現代林業科技示範區38000畝總體規劃和10000畝核心區產業規劃。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利用,建成行業領先、西南唯一的生物技術組培中心、園林花卉研究中心。
  • 青陽縣林業局啟動楸樹基地建設
    池州日報10月20日訊 今年,青陽縣林業局運用現代林業發展思路,強化科技支撐力度,大力調整林種、樹種種植結構,通過發展鄉土優勢樹種,引進珍貴闊葉樹種,建立青陽楸樹繁育基地。  楸樹以其材質好、用途廣、價值高,處於百木之首,成為建設速生豐產林優質品種;以其樹冠大、葉蔭濃、花色豔,成為城市綠化首先品種。
  • 廣東龍川著力強化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
    市局領導聽取了龍川縣今春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及生態景觀林帶建設的情況匯報,然後實地視察了登雲鎮東山崗的生態景觀林帶建設造林現場和位於龍母鎮高陂水庫的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造林示範點。通過檢查,市局領導對該縣今春的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和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龍川縣做到了「四個到位」:領導重視,認識到位;多方籌資,投入到位;行動迅速,措施到位;發動面廣,宣傳到位。
  • 促進溼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本報訊 (記者 陳曦)7月28日,《貴州省溼地保護條例(草案)》提請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近年來,我省溼地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建成溼地自然保護區20個、國家溼地公園30個、省級溼地公園4個,溼地總面積達到20.97萬公頃。
  • 2018生態保護修復與現代林業裝備技術發展論壇邀請函
    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林業生態保護修復,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做出積極貢獻,經研究,中國林業機械協會、中國綠色時報社將於2018年10月19日至21日在安徽合肥聯合舉辦「2018生態保護修復與現代林業裝備技術發展論壇」。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關於對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關於對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給予支持的建議」復文 (2020年第2336號)    一、關於將哈尼梯田納入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問題目前哈尼梯田涉及四縣的430餘萬畝林地已納入了公益林範圍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2019年前未對哈尼梯田安排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資金。2020年,財政部、我局聯合印發了《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明確溼地保護補助支出用於溼地保護與恢復、退耕還溼、溼地生態效益補償等。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專家組對平溪江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進行評估驗收
    專家組一行先後來到平溪江國家溼地公園沿江宣教長廊、廻龍洲、平溪江南岸修復帶、溼地書屋、竹市大湖村保護保育區、宣教館、檔案室等地,通過實地察看、查閱資料,對平溪江國家溼地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溼地生態系統基本情況、溼地保護保育與恢復、溼地合理利用、溼地科研監測、溼地科普宣教體系建設、溼地保護管理站及與社區關係協調等進行了全方位綜合性評估檢查
  •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強化溼地保護與修復——訪國家林業和草原...
    央視網消息: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深深根植於中華文明豐富生態智慧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生不息的生態文明實踐中不斷發展、豐富。
  • 陝西安康旬陽縣生態林業建設側記
    全縣採取「縣上統一規劃,鄉鎮組織實施,群眾自主選擇,政府項目扶持」的方式,科學規劃,在漢江西段建設百裡以獅頭柑為主的水果示範區,漢江東段建設以油桐為主的經濟林果示範區,漢江沿線荒山以油桐、黃櫨、側柏為主建設荒山綠化治理示範帶,難點突破,統籌推進。三百裡經濟林果帶建設初見成效,在漢江、旬河沿岸荒山綠化治理10.8萬畝,昔日的荒山凸嶺現在一片翠綠,四季有綠色、四季有鮮花、四季有碩果。
  • 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啟動「中國生態旅遊建設成果巡禮展」
    」15周年成果,總結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並行經驗,進一步挖掘和集中釋放各地生態旅遊品牌效應,拉長生態旅遊創新產品的價值鏈和持續擴大延伸「兩山論"的傳播力、影響力、引領力,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導,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主辦,中國生態經濟學會、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生態中國網、中國(深圳)國際旅遊博覽會協辦,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生態旅遊委員會承辦的「踐行『兩山論』15周年成果系列活動之中國生態旅遊巡禮展」(
  • 黑龍江省地方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在工程實施中實行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嚴格管理,確保了各項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質量。五是堅持把資源培育、保護和利用有機結合。培育、保護和有效利用森林、溼地、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是林業建設永恆的主題。5年來,通過持續的培育保護,嚴格執行森林採伐限額制度,嚴厲打擊破壞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森林面積蓄積一直保持著持續增長的勢頭。
  • 林業與「一帶一路」結合 推進產業綠色生態發展道路
    中華建材網訊:近年來,林業產業的綠色增長為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將創新模式引入林業產業發展?如何將林業產業與「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謀求與沿線國家的共享共贏?6月17日,首屆生態文明·綠色發展論壇在湖南省益陽市舉辦。
  • 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張聿修 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8月4日電(張聿修)4日上午,記者從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內蒙古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之以恆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全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海西州】天峻縣溼地保護工作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
    近年來,天峻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目標,緊緊圍繞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紮實推進溼地保護項目建設進程。截至目前,項目區面積達1.2萬平方公裡,先後實施溼地保護218.13萬畝,拉設網圍欄48.62萬米,聘用管護人員151名,累計投入中央專項資金3560萬元,項目涉及全縣兩鎮五鄉約1.1萬人。  一、採取的措施。
  • 統籌推進林業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
    在以山區農業經濟為基礎的鳳岡,林業的發展始終是人們長期關注的話題,也是歷屆縣委政府在制定和實踐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過程中重點考慮和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足顯其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社會對森林的生態和林產品的需求決定了必須建立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和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並以此作為林業建設的兩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