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陸玲
林業生態建設、保護管理、發展利用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幾個重要方面,只有保證幾個方面的有機統一發展,才能保證林業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並舉,才能實現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的發展目標。青陽縣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全縣有林地面積71077公頃,有林地面積64954公頃,森林蓄積量46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7.14%,林木綠化率達到63.83%。近年來,青陽縣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林業不負使命,擔當重任,積極參與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中,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堅持發展與利用並舉,加快推進現代林業產業建設,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等,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了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本文介紹主要做法,存在問題和對策。
五點主要做法
1.造林綠化四項森林創建成效明顯。通過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和「三線三邊」生態治理工程,實現了城鄉綠化一體化發展,以其凸顯的綠化成效2013年成功參與池州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2014年作為池州市首家被省綠化委授予省級森林城市榮譽稱號。其間有4個鎮30個村榮獲省級「森林城鎮」和「森林村莊」榮譽稱號。
2.生態環境從三方面得到了建設。一是立足生態環境建設,共落實面積24925公頃,其中:劃定的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540公頃,坐落在國有酉華盤臺營林區境內;區劃界定的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面積21820公頃,涉及全縣11個鄉鎮和2個國有林場;飲用水源地(牛橋水庫)的水源涵養林2565公頃。二是加強溼地資源調查,全縣現有溼地115個板塊,溼地總面積為3069.05公頃。三是加強了陸生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和利用,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有4種,列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17種;列入省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9種,列入省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18種,列入省三有保護野生動物有9種。通過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執法檢查專項行動、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單位專項清理整頓,保護了我縣陸生野生動物資源。
3.形成了三大林業產業。相繼出臺了《青陽縣林業產業發展意見》、《青陽縣竹產業發展規劃》和《青陽縣花卉苗木產業發展規劃》,激勵林業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了林產工業、林業產業基地、林下經濟三大產業。加強林業招商項目的引進,新建、扶持、提升林產工業企業,建成了秋田木業、新河竹業、國興木業、永紅木業等一批林業產值達五千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基地,通過森林經營,組織開展提升森林質量行動,建成速生豐產林基地17333公頃、竹林基地4860公頃、綠化苗木基地4530公頃和青檀、杜村等特色經濟林基地6660公頃。特別是建成了喬木皖南珍稀植物科技園、鑫華綠化苗木有限公司等一批綠化苗木產業基地。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形成林禽、林畜、林藥、林旅四種模式。
4.嚴格「兩條紅線」、「兩防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始終堅持發展與保護並舉,加強林政執法,堅守採伐限額紅線管理,嚴格控制森林資源消耗,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呈逐年遞增狀態。加強林地資源保護,守住林地資源紅線,目前我縣側重保護的林地資源有九華山風景區5240公頃、省級盤臺自然保護區540公頃、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21820公頃以及環保部門劃定受保護的飲用水源地(牛橋水庫)水源涵養林。
堅持依法治林,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犯罪行為,確保森林生態安全和林區秩序穩定。全面加強森林「兩防」工作,強化森林防火責任和各項措施的落實,加強了森林公安隊伍建設,滿編了森林公安隊伍,在全縣各鄉鎮建立了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和護林員隊伍,建立全方位、立體化、多手段的火情監測和防控體系,使森林火災的年發生率控制在0.5‰範圍內。認真實施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措施,嚴查松材線蟲、美國白蛾等森林病蟲害入侵,全縣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預測準確率、無公害防治率、種苗產地檢疫率均控制在省、市、縣下達的目標之內,確保了我縣及九華山森林資源安全。
5.紮實推進重點生態工程的實施。一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全縣退耕還林工程有序開展,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抓好退耕還林的林糧補助發放工作。二是實施長防林工程,積極推進農發林業生態示範項目、長江中下遊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項目,開展長防林工程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三是實施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項目初見成效,我縣連續多年作為安徽省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縣,從2011年實施至今,分別通過了國家級、省級核查驗收。四是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試點項目持續發展,採取科學合理的森林撫育措施,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質量,大大提升了我縣森林建設質量。
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林業各項建設在改革過程中得到了全面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受社會發展和各種改革因素的制約,仍然存在著制約林業發展的突出瓶頸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在森林生態建設上,造林重視程度高,管理不夠,特別是綠化苗木造林面積大,造林質量不高,精品少,更重要的是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大部分自留山管理粗放,經濟效益不高。
2.在溼地資源利用保護上,人們在長期實踐中未形成保護溼地資源意識,存在開發歷史悠久,規模較大難管理現象。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迅猛發展,開發利用溼地資源越來越多,勢必造成開發過度。
3.在林產工業發展上,通過開展木竹加工企業調查,大部分企業處於粗放加工和來料加工狀態,低端林產品多,中、高端林產品少,處於粗放經營狀態。
4.我縣的地理位置處於黃山、九華山旅遊黃金地段,森林旅遊成為近年發展熱點,造成森林「兩防」管理難度和投資額度加大,加強環九華山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投資更為重要。
林業生態建設中的幾點建議
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意見》的精神,根據全縣林業資源發展現狀,實行區域綠化治理和生態保護,積極爭取上級對林業的支持,推進完善新時期林業生態建設、保護、發展、利用等多功能協調發展。
1.加強造林綠化,大力推進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建設。突出抓好林業在建退耕還林工程、生態造林工程。繼續向上級爭取林業項目建設資金,實施好中央造林補貼試點、長防林項目、省級林業重點工程,實施好森林撫育、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等。
2.全面加強森林經營,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升森林資源質量,增加森林碳匯功能。根據各鄉鎮資源分布狀況,分類經營,合理整合,建立高效速生豐產林、經濟林、竹林、碳匯功能林等基地,有重點地發展林業生態經濟示範區。西南片以高效速生豐產林建設為重點,建立杉木、毛竹高效商品林基地,發展國家儲備林基地。中東片丘陵區發展以鄉土樹種為主的多樹種闊葉樹速生豐產工業原料林、綠化樹種和竹林生產基地,特別是在基礎條件較好的喬木、酉華、楊田建立青檀、杜仲、綠化苗木經濟林示範基地。進一步推進城鄉綠化、美化一體化建設,推進美麗鄉村、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建設。
3.全面保護溼地資源,建立溼地修復機制,中東片童埠圩區採取營建林帶林網,建成防護林體系,防止水澇災害,構建綠色屏障,建立童埠圩溼地保護區。
4.全面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積極爭取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項目建設,以物種拯救和稀有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為目的,在酉華、酉華林場、陵陽、南陽林場等深山區探索建立典型山地常綠闊葉林和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森林生態型自然保護區,增加以生物多樣性為目的的人文自然保護體系建設。
5.推進我縣旅遊森林資源的保護發展,實施「一核三線三片」森林旅遊資源重點保護工程,推進縣城核心區,青九線、青朱線、蓉+杜三線,環九華山東麓禪境、西片佛國田園、南片富貴陵陽文化三片森林旅遊區保護工程。
6.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的管理,通過人工形式保護好我縣境內的植物遺產,重新編制完善古樹名木保護名錄,對古村落村頭、村中、沿河渠兩岸近現代有一定價值的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擴大古樹名木的保護範圍。
7.引導林業加工企業向精細化轉型發展,變粗放型為節約型,「十三五」期間爭取引進1到2個重點精細化高端林業工業化企業落戶青陽。
8.引導林業產業基地從低產低效型向高效豐產型轉型。抓好林業資源的優質合理開發,合理地組織好林業生產要素向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發展。計劃分別在陵陽、朱備、喬木、酉華等地建設優質高效速生豐產林、經濟林、竹林培育和綠化苗木基地。引導綠化苗木生產企業和大戶生產高端精品苗木,適應城市化、城鎮化綠化苗木市場需求。
9.面對全社會對生態文明的建設需求和林權改革林農對經濟需求的矛盾,進一步深入調研,精心謀劃,引導林農做好林木資源轉換產業的發展。針對現階段林下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制約因素,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入手,指導推進林業各類經濟組織發展。推進林下規範養殖、種植和綜合利用,加強水源保護和水土保持,合理安排好林下養殖區域,促進生態、經濟、環境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