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宗的創始人曾被迫出家受戒,選擇佛道雙修,否則性命不保

2020-12-15 Hei白歷史

茅山宗是中國傳統宗教——道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上清派的正式名稱;茅山的地位在道教中十分尊崇,並被稱之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有「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譽;而在茅山宗修行的道士則被人稱之為茅山道士。

茅山道士所從事的活動內容十分龐雜,有壇蘸、布道、符籙、禁咒、佔卜、祈雨、圓夢、軀疫、祀神等。布起道來好像玄機無限,顯得十分深奧莫測,讓人摸不著邊際。但其實也就是道教的兩大派系之一,道教分為煉體派(習武)和符籙派(習法),而茅山宗是以符籙派為主。

所以茅山道士擅長驅鬼伏魔,因而在歷史上頗有名氣,同時也非常神秘;而且茅山道士也不完全是屬於純正的道教,在很多方面還汲取了佛家所長,而且還非常善於煉丹及行醫等等;這與茅山宗的創始人有關。

茅山宗的創始人叫陶弘景,陶氏生活於南朝,歷經宋、齊、梁三朝,是當時一個有相當有影響的人物,博物學家,對本草學貢獻尤大。而且這個陶弘景還是一個天才神童,在四五歲的時候就能讀書識字,九歲的時候就開始大量閱讀儒家典籍。

在十歲的時候,偶然得到了葛洪所著的《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及長,「神儀明秀,朗眉疏目」,「讀書萬餘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十五歲作《尋山志》,傾慕隱逸生活。十七歲以才學聞名,與江斅、褚炫、劉俁合稱升明四友。

而且陶弘景年輕的時候,還多次入朝為官,從二十二歲開始步入官場,到三十六歲時仍然只是一個六品文官「奉朝請」,心灰意冷之下,陶弘景辭官而去,歸隱在如今的茅山;但是梁武帝蕭衍對陶弘景記憶尤深,屢屢派人請陶弘景出山,但是陶弘景對官場已經不在感興趣,專心修道行醫。

不過蕭衍仍念其舊功,「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公元504年,蕭衍遣人送黃金、硃砂、曾青、雄黃等物,以供煉丹之用。公元514年,蕭衍敕於茅山為之建朱陽館以居之。公元516年又為其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且「國家每有吉凶徵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

不過雖然梁武帝蕭衍對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譽。但在南梁時期,舉國崇佛的大環境下,陶弘景作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於壓力出走遠遊。最後以道教上清派宗師的身份,前往鄮縣禮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謙之的新天師道一世而亡的下場。

後人皆將此事視作齊梁佛道交融的例證來宣講,卻從未分析陶弘景禮佛的真實原因。陶弘景此舉,實非出於自願,而是為維護茅山道眾的生存不得已而為之。陶弘景有悼好友沈約詩云:「我有數行淚,不落十餘年,今日為君盡,並灑秋風前。」假借悼念沈約之實,訴說自己痛苦之心境。

而且陶弘景在閒暇之餘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注》七卷,共載藥物730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正因為如此,所以茅山道士不僅能娶妻生子,而且所學非常龐雜,釋道儒三家各取其所長,也正因如此,茅山宗在歷史上的地位才崇高無比,不得不說,陶弘景真是一位堪比聖人的存在,只是可惜生在那個複雜的大環境之下,在無力改變大時代的情況下,選擇傳道受業,將自己的所學傳承下來。

相關焦點

  • 魏晉南北朝的佛道雙修現象
    [10]可見,這些既學仙又學佛的例子在陶弘景以前就已經大量出現,陶弘景本人在《真誥》中也吸收了佛教的輪迴轉生等觀念,在晚年又「曾夢佛授其菩提記,名為勝力菩薩。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11]稍晚出的《桓真人升仙記》一書曾批評陶弘景「求真不一,潛神二門,好禪悅佛言菩提行,修西天記,作往生文,道釋並修」[12]。
  • 講述什麼是佛道雙修
    ,能佛道雙修的人,是「一」也!從某種方面來說,佛道雙修的人比儒釋道三修的人境界境界要高,因為修儒學的人,凡心太重,很容易被塵世間的俗見所困擾、迷惑,從而道心不穩。而能佛道雙修的人,不修儒學而儒學的精華自有!不守道德而道德自有!並不是說不講道德,而是世人為了體現道德所設下的諸多規矩無法束縛一個真正的修行之人!
  • 佛道雙修是正法,誤把佛道兩分離……
    為啥今人多痴迷,皆因自傲不學習雖然讀經不應用,死背硬記無受益讀經當成唯一法,自不應用留聲機佛道雙修是正法
  • 真的能佛道雙修嗎?
    經常發表言論說自己是佛道雙修的人,只是放空話誤人誤己的說客罷了。        在修行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高人」自稱非佛非道,而是佛道雙修。佛道是否真的可以雙修呢?一個修道的人,你要修的道,在佛教看來根本不存在。那你說你在認識到這一層之後,如果還想佛道雙修,是不是矛盾啊?道教的修行過程,除了在體悟宇宙的本源,體道悟道之外,還要修道合道,就是你要通過種種修法,突破自我本身有限的存在,達到與道炁合真,以此變化無窮,與天地合德,長壽無極。其中艱辛,往往令常人望而卻步。普通人不能達到很高的境界……
  • 為什麼不能佛道雙修!
    條條大路皆可成道,為何不能佛道兼修呢?
  • 佛道雙修可以嗎
    佛道雙修含義:既修佛也修道,以佛入道、以道入佛。佛道雙休是被認可的。
  • 他是金庸武俠世界中唯一肉身成神之人,佛道雙修,曾化身掃地僧
    沒錯,這個人就是逍遙派的創始人逍遙子。按照逍遙子的說法,只要練習了這門武功,再喝了長春泉水,那麼人就可以長生不老,不死不滅。所以他開創了逍遙派,並且收了無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為自己的弟子。其實我覺得他成立逍遙派只是自己一時的心血來潮,成立之後他傳授了三位徒弟武功之後就消失不見了。
  • 剃度出家,才是世上最高貴、最難得的選擇!
    黃金白玉並不是稀奇珍貴之物,只有披戴袈裟、剃度出家,才是世上最高貴、最難得的選擇。金刀剃去娘生發,除卻塵勞不淨身,圓領方袍僧相顯,法王座下又添孫虛雲老和尚《悲華經》云:「往昔佛陀曾如是發願:吾之教法中身著四指法衣、袈裟者,若未能遂意而得飲食,則我已欺誑如來,故我不得成佛。」
  • 泰國法身寺舉行第13屆國際短期出家受戒儀式
    曼谷皇家太子寺院住持——Phra Mahāphōthiwongsāčhān,將慈悲擔任受戒儀式的戒師。 泰國法身寺舉行第13屆國際短期出家受戒儀式 法身寺宣傳部部長Phra Sanitwong Wuttiwangso公開發布:法身寺於2015年7月18日,舉辦了第十三屆國際佛法薪傳者短期出家受戒儀式
  • 追求「佛道雙修」,寒冬修行十幾載,被叫做「長命老人」
    今天其實小編想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佛道雙修的大師,他在寒洞中修煉了數十年,也被人稱為「長命老人」。這位大師其實就是河南鄭州的吳青雲,他一生中其實都在研究道法的經典。這位大師近些年來因為長壽漸漸地被更多的人所熟悉,尤其是根據這位大師之前的經歷,也讓更多人對生命有了很大的興趣。其實這位大師小時候體弱多病,而且機緣巧合下得到了一本道經。
  • 江西耗資15億的景區,是罕見佛道雙修地,距上饒高鐵站68公裡
    江西耗資15億的景區,是罕見「佛道雙修地」,距上饒高鐵站68公裡江西的風光有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感覺,不過江西並不僅僅滿足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的饋贈。如今,江西耗資15億元打造的景區,可是罕見的佛道雙修地,距離上饒高鐵站不過68公裡,很是獨特,喜歡這種獨特文化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哦。
  • 少林寺300年來首次舉行大型受戒儀式(組圖)
    300年來第一次少林寺舉行大型受戒     據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介紹,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嵩山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的禪宗祖庭,自唐代就建有戒壇,有著悠久的傳戒授戒的佛教傳統。歷史上,新羅國的真鑑禪師「惠昭」,就曾不遠千裡,登少林寺琉璃戒壇受戒。自清末以降,由於種種歷史、政治等原因,少林寺戒壇受到毀壞,戒法的傳授受到冷落。
  • 茅山派先祖被迫兼修佛教:我有數行淚,不落十餘年,今日為君盡
    隱士並不是單純地逃避現實,相反,身為隱士的人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並不是誰跑到山裡住就可以成為隱士,一般隱士都是看透了現實本質,自己選擇不想當官入隱的。而仔細看,就會發現,大部分隱士都是道家人物,畢竟隱士是道家術語,這都是一群崇尚自然無為、選擇隱居深耕學問的人。
  • 古代寺院的傳戒與受戒——王景琳
    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世俗社會進入寺院,過六根清淨的僧團生活,首要的一關,便是必須經過傳戒與受戒。傳戒與受戒構成了寺院生活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凡是欲求出家的人,都只有經過傳戒與受戒,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僧人,也才能取得過寺院僧團生活的資格。在這個意義上,世俗所謂「出家」,其核心就是指的受戒。讀過《水滸傳》的人,大概都記得「花和尚」魯智深的故事。
  • 江蘇東臺彌陀寺百餘佛子短期出家圓滿結束
    東臺彌陀寺的短期出家活動已經成功舉行了23期,利益了上千人親身體驗佛教修行,認識正信的佛法,轉化迷茫的身心,開啟自性本具的智慧,為大量見聞者播下了菩提種子,終有一天會開花結果,共同圓滿佛道。八天的短期出家,禮請了上海龍華寺的世炫法師,蘇州靈巖山寺監院悟戒大和尚,陽山朝陽禪寺監院果琳大和尚與東臺彌陀寺的住持本源大和尚一起為男眾短期出家學員剃度及授沙彌戒,並為發心受梵網經菩薩戒的眾戒子傳授梵網經菩薩戒,利益了上百人同時升起菩提心,從此走上自覺覺他,無私奉獻,利益眾生的大乘菩薩修學之路,活動期間還每日傳授八關齋戒,祝願所有學員以菩薩戒為基礎,在生活中歷境煉心,關愛他人,擴展心量
  • 皈依了能不能佛道雙修,道家和道教有什麼不同?
    對佛道不生分別心是否意味著佛家和道家在最高見地上是一樣?陳兵教授認為「道教修煉 難以超出三界生死、不及佛法的原因,在於其理論之不究竟」,這應該判定了道教修煉 不能出生死輪迴。嗯,還有道家和道教這兩個概念應該是有所不同,是否可以說原始道家是究竟的,而後世道教反而不究竟?問得多了,抱歉。我說:第一,宗教皈依和修證大道還有不同,一般的宗教形式和大乘見地不同。
  • 靈異文:他是鬼界聞風喪膽的追魂使者他敢將佛道雙修的不世奇才
    靈異文: 他是鬼界聞風喪膽的追魂使者他敢將佛道雙修的不世奇才可能很多人。會找不到書看,而變得焦慮氣躁,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靈異文: 他是鬼界聞風喪膽的追魂使者他敢將佛道雙修的不世奇才,希望大家喜歡。我用食指和中指夾住它,然後運起體內的真氣,真氣在我意念的催動下終於慢慢的向我雙指凝聚而來。我只覺得雙指一陣火熱,接著快速的念起了口訣,「氣入空靈,魂入寰宇,奇經八脈,順應我心,天地合一,神兵出鞘!敕!口訣念完,我指尖的真氣立刻注入在劍符之上。就見後者突然金光大放,我夾著劍符猛地向著紅影一扔。
  • 浙江天台八景之一,佛道雙修地,濟公少年讀書處,可俯瞰整個天台
    到浙江旅遊如果還只知道去杭州,那麼遠遠是不夠的,浙江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水鄉古鎮,有自然景觀,有海島海灘,還有人文景觀等等,如台州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並存,主要是以「佛、山、海、城、洞」五景最為特色,特別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台山是整個台州旅遊的精髓。
  • 此人一生追求「佛道雙修」,寒洞隱居幾十年,被稱「長命老人」
    在曾經道教和佛教有著很多神奇的故事,也因為這些神奇的故事,吸引了很多遊客,曾經就有一位追求佛道雙修的大師,也就是說他既追求佛教,也追求道教文化。他在寒冬中隱修了數十年,後來被人們稱為「長命老人」。 這位大師就是在河南鄭州的吳青雲,很多人認為佛教修行和道教修行,兩者是衝突的。
  • 【觀察】讖摩比丘尼辯經法會:菩提樹下,藏傳尼眾圓滿受戒
    位於臺灣西海岸僻靜處的南林尼僧苑,創建於1981年,苑內的60位尼師遵循的是傳統法藏部律,修持以淨土宗為主的大乘佛法。根據該苑的戒律,苑內的戒師要傳戒前必須得到僧團的許可;因此,這次該苑的戒師正是在僧團的許可下,前來菩提迦耶展開歷史性的傳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