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公牛》:馬丁·斯科塞斯靈與肉的自我救贖

2020-12-24 螢屏掠影探客

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憤怒的公牛》(1980)根據中量級拳王傑克·拉莫塔自傳改編,火爆的脾氣讓拉莫塔在拳擊臺上兇猛異常,將拳擊的暴力和技術發揮到了極致,終於在1949年擊敗中量級拳王馬可·科登贏得金腰帶。但性格中的嫉妒和猜疑讓他在生活中聲名狼藉,同樣是火爆的脾氣讓他對第二任妻子維姬施以拳腳,把自己的拳擊陪練、經紀人身份的親哥哥掀翻在地,拳打腳踢。經歷短暫的輝煌後,1951年在同老對手舒格·雷·羅賓遜的對決中跌下神壇,他開了一家酒吧並表演脫口秀維持生計,然而等待他的是妻子揚長而去,哥哥迎面相逢不相認的難堪局面,自我毀滅的傑克·拉莫塔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傑克·拉莫塔資料照片

傑克·拉莫塔1921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斯貧困的義大利後裔家庭,少年時代便以打拳為生,靠觀眾扔到場上的五分鎳幣、一角銀幣幫助家庭支付房租,1941年開始職業拳擊生涯,他以抗擊打能力超強著稱,他的下巴如同花崗巖一樣難以摧毀,曾被評為美國拳史「最堅硬的下巴」拳擊手稱號,他所生活的年代是他的勁敵和老對手舒格·雷·羅賓遜的天下,但他仍然憑藉搖擺晃動身體以避敵鋒芒,時而故意示弱以麻痺對手,在對手盲目自信之時施以暴風驟雨般的重拳和鋼鐵般的意志,稱霸中量級拳壇三年(1949-1951),他的防禦戰術侵略性極強,兇狠殘暴,一旦抓住戰機便以拉枯摧朽之勢贏得勝利。

傑克·拉莫塔資料照片

雖然傑克·拉莫塔擊敗馬可·科登贏得中量級拳王金腰帶的比賽在1850年被評為最佳比賽,但他失去拳王寶座的比賽更加慘烈和令人難以忘懷。1951年2月14日情人節在芝加哥運動中心,拉莫塔時隔5年之後再次面對老對手舒格·雷·羅賓遜的挑戰,此時羅賓遜獨霸次中量級拳壇,正值呼風喚雨、橫掃天下的鼎盛時期,而拉莫塔與哥哥分道揚鑣,經歷著職業生涯的低潮期,但老冤家羅賓遜覬覦中量級拳王金腰帶已久,冤家路窄,接到戰書的拉莫塔積極備戰,他要打破羅賓遜天下無敵的神話,試圖通過比賽捍衛來之不易的王座,重新煥發自己「布魯克斯公牛」的殺傷力。

仇家相見分外眼紅,前七個回合雙方互相挑逗,兇狠重拳頻頻出現,局勢各分秋色,打得難解難分,但拉莫塔乘王者的餘威,隨時有可能一擊制勝,捍衛自己的王者地位。但從第八回合開始,形勢急轉直下,羅賓遜逐漸用刺拳發起凌厲的攻擊,開始掌握比賽的主動,拉莫塔則有些體力不支,多次凌厲的攻勢被羅賓遜無情地壓制下去,他的信心開始有些動搖。戰至第12回合,拉莫塔左眼被羅賓遜打得腫脹幾乎失去了視線,右眼血流不止,眼前是血色一片,裁判準備終止比賽,但倔強的拉莫塔拒絕俯首稱臣,他期待著奇蹟的出現。

拉莫塔拳擊賽資料照片

第13回合,羅賓遜越戰越勇,兇狠的組合拳如同雨點一般傾瀉在拉莫塔的身上,他已沒有任何還手之力,但他有一個強烈且堅定的信念:我不能倒下。拉莫塔寧願被打死,也不願活著倒在老冤家的腳下,他摟抱羅賓遜,扯他的短褲,他的手尋找一切可以幫助他站立的物體,最後身體倚靠在護欄繩上,任憑羅賓遜放肆擊打,他拒絕倒下認輸。裁判最終死死抱住風雨飄搖中但依然站立的拉莫塔,宣布了這場慘烈殺戮的結束,全場觀眾起立鼓掌,掌聲如雷,他們在為羅賓遜的勝出鼓掌,同時也更多地把掌聲送給心目中的悲情英雄,寧死不屈的「布魯克斯公牛」傑克·拉莫塔

拉莫塔不屈不撓的精神鼓舞著美國人,這其中也包括演員羅伯特·迪尼羅。在拍攝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的《計程車司機》(1976)之前,迪尼羅就對拉莫塔自傳《憤怒的公牛:我的故事》一書愛不釋手,他認為故事主題深刻,故事情節引人入勝,曾多次建議斯科塞斯將這一故事搬上熒幕,但斯科塞斯對拉莫塔的事跡毫無興趣,用自己不熟悉拳擊運動作為託詞,況且他正在忙於《再見愛麗絲》(1974) 拍攝,婉言拒絕了迪尼羅的推薦。

拉莫塔與妻子資料照片

在《計程車司機》取得成功後,斯科塞斯拉著迪尼羅出演了他執導的《紐約,紐約》(1977),這部音樂愛情片遭遇票房慘敗,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影片在檔期上與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1977)發生了衝突,《紐約,紐約》被打得體無完膚,沒有能收回巨額投資。從影片自身分析看,斯科塞斯自出道以來一直以犯罪類新浪潮電影創作聞名,《窮街陋巷》(1973)和《計程車司機》(1976)是他作品風格的標籤,好萊塢經典音樂劇是他所不擅長的,他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並不適合人工建造的假布景前的愛情歌舞,他在導演風格上的改弦易轍遭遇滑鐵盧,而影片男主人公迪尼羅的角色塑造備受爭議,他對待愛情的方式是卑鄙無恥的,這也完全背離了迪尼羅一貫的街頭小霸王的戲路和形象。

遭受票房冷遇的斯科塞斯難以接受殘酷的現實,經歷了職業生涯從《計程車司機》的高峰到《紐約,紐約》的低谷,突如其來的沉重打擊讓斯科塞斯患上了重度抑鬱症,他也自暴自棄沾染上了毒品古柯鹼,在深刻反思自我毀滅的教訓的同時,斯科塞斯想到了傑克·拉莫塔,他對拉莫塔事業的起伏波折感同身受,終於同意拍攝迪尼羅一直夢寐以求的拳王故事。斯科塞斯自身的苦楚,通過影片拉莫塔悽慘的人生經歷得以移情塑造,其人物的痛苦寫照是拉莫塔的,也是斯科塞斯本人的。斯科塞斯曾表示,他已經不寄希望有史匹柏影片那麼多的觀眾,甚至連弗朗西斯·科波拉也不如,他的觀眾是他周圍長大的聰明人,皇后區的人,卡車司機,搬家具的人,如果他們覺得他的電影好就足夠了,他已經沒有可失去的東西,他才決定破釜沉舟拍攝《憤怒的公牛》。

馬丁·斯科塞斯在片場

在電影拍攝之前,斯科塞斯曾經兩次前往麥迪遜廣場觀看拳擊比賽,現實場景血淋淋的海綿和護欄繩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細節被他運用到影片的實拍過程中。

影片的序幕是震撼人心的,拉莫塔一個人在拳臺上用訓練服蓋住頭,只有他一個人在憂鬱哀傷的音樂中蹦跳舞動,攝像機的鏡頭在拳臺外滑動,與拳臺高度處於同一水平線的視角,形成從足部仰拍的效果。浪漫的慢鏡頭捕捉到拉莫塔拳擊戰靴的前後上下優雅的移動過程,而整個人物是在空曠黑暗的拳擊場背景下,周圍的座位空空如也,僅有的幾個臺下人物也在強烈的聚光燈逆光照射下若有若無。拉莫塔只是一個黑色的剪影,影像表達著黑暗中躁動的幽靈般的鬼魅和凝重,這是一個孤獨男人的舞蹈,這是一個獨孤求敗拳擊手的高冷,黑暗的色調意味著許多的未知需要主人公去求索和探尋,這是一個人孤獨旅程,前路漫漫簡裝出行,只有拳頭的揮舞才能披荊斬棘,敢問路向。整個獨自拳臺舞動的過程描述是史詩性的,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是震顫心靈深處的,哀怨、低沉、雄渾的配樂是籠罩性的,「布魯克斯公牛」的出場是孤狼式的躑躅前行。

羅伯特·迪尼羅飾演的拉莫塔劇照

在酒吧的衛生間中,拉莫塔為當晚的脫口秀演出獨自進行著彩排,這段開場白與影片的結尾形成了有效的呼應。如今離開拳壇的他已經大腹便便,大幅超重的他已經被絕緣於拳壇之外。喋喋不休的打油詩成為了他謀生的手段,一生鍾愛的拳擊事業已成過眼雲煙,而他卻念念不忘,「給公牛一個舞臺,他就會發怒」是懷舊的,是對往日的輝煌歲月的不舍,是對今日混跡酒吧博取食客掌聲的無奈寫照。習慣了山呼海嘯,習慣了聚光燈的打照,習慣了舞臺中央,酒吧的舞臺雖小,但是對往昔的依戀,雖然有些寂寥冷清,但不改「孤獨站在這舞臺,聽到掌聲響起來」的渴望和期冀。

拉莫塔內心孤獨的掙扎是自我毀滅造成的,心胸狹隘點燃了易怒的性格本性。曾經泳池邊的少女維姬是他所有目光的專注投射,維姬的一顰一笑是他生活和思想的全部內容,但他難以接受維姬與黑社會成員朋友薩爾維的寒暄應酬,對維姬日常禮節性的親吻哥哥喬伊妒火中燒。最親近的人也最易受到傷害,與維姬的關係從相識到分離,拉莫塔將陽光燦爛般日子的愛情葬送於嫉妒、猜疑和暴怒的性格之中。

凱西·莫拉蒂飾演的維姬劇照

拉莫塔的孤獨是註定中的,哥哥喬伊為了他的拳擊事業往來奔走,在陪練的過程中傷痕累累,卻仍然要看著親兄弟把與維姬偷情的罪名莫須有地扣在自己頭上,在毫無防備下遭受弟弟的硬拳和毒腳,在妻子和孩子面前顏色丟盡,蜷縮在地那一刻,宣告了親情和情同手足默契的結束,拉莫塔自掘墳墓,他的孤獨是畫地為牢的自我疏離和禁錮,自絕於愛情和親情的同時,拉莫塔也失去了同外界的一切溝通,包括他一直都嗤之以鼻對拳壇操控的黑道勢力的聯絡。

馬丁·斯科塞斯對拉莫塔孤獨的刻畫具有強烈的肉體自虐傾向,在與哥哥喬伊關係正常時,他讓喬伊不帶任何防護對自己的面門進行暴力擊打,鏗鏘的擊打聲招來的回應是拉莫塔「更狠些」泰然自若的堅毅和倔強。在與羅賓遜的終極對決中,他在奄奄一息的情態下,仍然以不倒翁的姿態面對宿敵瘋狂的進攻,鮮血噴濺當中挑釁的眼神依然如故,他用自身肉體的毀滅對抗著羅賓遜的殺戮行為,而他卻巋然不動地站立在拳臺上,依靠著浸滿自己鮮血的護欄繩維持著身體的平衡,斯科塞斯對這段劇情的刻畫,依稀可見耶穌受難於十字架上肢體的造型。

拒絕倒下的拉莫塔劇照

斯科塞斯的大特寫鏡頭是貫穿影片始終的,頭部特寫,包括肢體部位的特寫是《憤怒的公牛》鏡頭語言最突出的特色,一反傳統的進入拳擊臺內的拍攝是革命性的,他讓攝影師麥可·查普曼進入到拳擊場內,幾乎是扮演著拳手對抗者的角色揮舞著攝像頭,他的鏡頭和機位總是圍繞在拳手的周圍,揮汗如雨的拳手的面部表情,受到擊打後的血漿噴濺的慢鏡頭呈現,旋轉的機位製造的拳手轟然倒地的眩暈效果都十分震撼人心,呼嘯的出拳伴隨著動物嘶吼的配音渲染了動作的兇殘和無情。拳臺下是維姬的痛哭失聲,拳場外是哥哥喬伊電視機前的扼腕嘆息,而這一切都在滴血的護欄繩的特寫鏡頭面前相形見絀,那是拉莫塔的痛楚,那是他的自殘自虐求得再生的訴求,那是斯科塞斯人生陷入低谷後自我毀滅行為的泣血寫照。

滴血的護欄繩特寫

因為在酒吧容留未成年少女,拉莫塔被判罰款,為了籌集款項,他拿出了冠軍金腰帶,將上面的珍珠瑪瑙砸下來當錢,但到了當鋪他才明白,沒有腰帶為依託的珠寶已失去了榮譽的象徵性價值,這如同他的冠軍身份一樣,沒有愛情、家庭和親情的支撐和維護,他也失去了耀眼的光環而墜落為凡人。他因為不能籌集到罰金而入獄,他孤身面對黑暗冷漠的牢房,在危難之時已沒有人可以求助,他用拳頭奮力擊打牆壁,用額頭猛烈撞擊,哭喊著他不是動物,斯科塞斯通過這種刻畫,詮釋著落魄者無法調節的內心矛盾衝突和困境,這種孤獨是毀滅性的,是煎熬難耐的,身處其中的人只能通過自殘自虐的方式進行絕望的發洩,在自我毀滅和自我肉體否定中完成肉體層面的救贖,這是向死而生的痛苦過程。

迪尼羅和凱西·莫拉蒂劇照

拉莫塔雖然因自身性格缺陷落得眾叛親離,但這個角色的塑造是值得同情的,因為他對自己所犯的錯誤進行了坦誠的告解和懺悔,在影片的中兩場汽車戲中,斯科塞斯用不言自明的隱晦手法表達拉莫塔性情的轉變。在酒吧外維姬開車前來辭別,為了防止拉莫塔的暴力發洩遭到侵害,她把車玻璃窗只打開一小部分,對於拉莫塔的落窗交流要求不予理睬,在交代完來意後維姬駕車揚長而去,而拉莫塔靜靜地站在原地,他沒有從前的暴跳如雷,有的是少有的冷靜,他平靜地喝下了自己釀就的苦酒。在大街上,他碰到低頭行走故意迴避他的哥哥喬伊,曾經拒絕通過電話道歉的拉莫塔追了上去,在地下停車場,他摟抱親吻哥哥,撫摸哥哥的脖頸,進行了真誠的道歉和悔罪,但喬伊表現被動,打開的車門如同維姬關閉的車窗沒有什麼兩樣。但拉莫塔放下了自己冠軍的架子,欣然接受愛情和親情遠離給自己帶來的刺痛,他在精神層面對自己的錯誤發出了告別的呼喊,他在靈魂上進行著痛苦救贖的努力,試圖挽回曾經的愛情和親情。

喬·佩西飾演的喬伊劇照

斯科塞斯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教徒,在成為導演之前曾有當牧師的志向,但最後被法國新浪潮電影感染而棄"神"從"影",由報考神學院轉投紐約大學電影系,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他百折不撓拍攝爭議影片《基督最後的誘惑》(1985)的決心。在拉莫塔形象塑造上具有大量的神學暗示,比如在與羅賓遜決鬥的戲份中,局間休息教練手劃著十字,給了拉莫塔一件類似聖餐餅的圓東西;拉莫塔拒絕倒下而懸於護欄繩的耶穌受難形象也絕非巧合;在牢房裡的一片漆黑當中自我摧毀的拉莫塔的肩膀上仍然有一道刺眼的亮光,有拉莫塔存在被救贖的可能和具有拯救價值的深刻寓意。

影片正片結束後,字幕形式出現了《聖經》中的一段話,其中一句是「從前我是瞎子,現在我能看見了」,這段寓意深刻的文字類似於斯科塞斯拍片後的感悟,通過這部片子的拍攝,他經歷了肉體和心靈的洗禮,一方面說明拉莫塔對過去自己的罪有了新的認識和領悟,另一方面斯科塞斯直抒胸臆,通過拉莫塔人生的苦難波折,自己將從抑鬱和毒品的困境當走出來,大步向前,以全新的救贖姿態開始新生活的堅強意志和決心。

斯科塞斯通過執導《憤怒的公牛》走出了失敗的陰影,影片一舉獲得奧斯卡8項提名,包括斯科塞斯的最佳導演提名,「能看得見的」斯科塞斯在此後的創作中堅持自己的一貫風格,不再搖擺不定,得以在導演之路上繼續前行,為觀眾奉獻了《好傢夥》(1990)、《賭城風雲》(1995)、《紐約黑幫》(2002)、《愛爾蘭人》(2019)系列黑幫片經典。羅伯特·迪尼羅的表演有口皆碑,是他演藝生涯的巔峰作品,在拍攝完拳擊戲後,前往義大利暴飲暴食以增加體重,影片後半部分發福的迪尼羅形象巨變,增重50磅的他連鼻子都胖了起來,這一實踐性的表演為後來的演員表演樹立的榜樣,克裡斯蒂安·貝爾和查理茲·塞隆為角色而改變身形深受迪尼羅的影響,他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精彩的表演在斯科塞斯自我肉體和靈魂的救贖上助其一臂之力。

增重後的迪尼羅形象劇照

喬·佩西在出演《憤怒的公牛》之前名不見經傳,但他和他向斯科塞斯推薦的女演員凱西·莫拉蒂分別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提名,從而走上明星之路。年輕但聲音沙啞的凱西·莫拉蒂的表現可圈可點,在被拉莫塔質問是否與喬伊有私情一場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無論如何回答都註定會遭到拉莫塔一頓暴打,她索性違心承認與喬伊有私情,其回答的臺詞柔中帶剛,對拉莫塔猜疑的性格進行了深刻的嘲諷,二者精彩的表演也為斯科塞斯的自我救贖成功做出了一份貢獻。

《憤怒的公牛》被認為是美國新浪潮電影的收山之作,具有裡程碑意義。斯科塞斯因為個人沉浮的經歷對拉莫塔的戲劇人生重新審視,他用震撼性的現實主義大特寫鏡頭,刻畫了拉莫塔肉體自我毀滅和精神層面的救贖之路,從而將自己的人生坎坷寄托在拉莫塔的人物塑造當中,影片成功地將斯科塞斯從導演事業的低谷中拉了出來,打造了一個「能看得見」的斯科塞斯,完成了他本人靈與肉的痛苦救贖。

斯科塞斯和迪尼羅在片場

《憤怒的公牛》被普遍認為是美國電影史的一部經典之作,在美國電影學會「百年百大電影」榜單上高居第五位,其地位超越了斯科塞斯的公認最經典《計程車司機》,斯科塞斯和迪尼羅賭注式的創作得到了回報,是最具斯科塞斯風格的一部電影,在流行文化中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受到影迷的廣泛推崇。在一次採訪中,斯科塞斯曾透露他當時的心境,他說:「我把我所知道的和感覺到的東西都放到了這部影片裡,我當時認為它是我職業生涯的結束」,置於死地而後生,在背水一戰中傾盡了一切,斯科塞斯的事業因此得以重生,這可能是對一切奮鬥在前進路上,時常遭遇挫折打擊的人最有意義的啟示。

【作者聲明:全網監控,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細數歷屆奧斯卡的「無冕之王」,《憤怒的公牛》令影迷們想不通
    1995年第67屆奧斯卡頒獎當年的獲獎影片是《阿甘正傳》,但是當年最熱的影片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所多可惜呢?在當年的奧斯卡提名中,《肖申克的救贖》共獲第67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音樂,最佳攝影,最佳改編劇本在內的共九項奧斯卡提名!
  • 韓限電影:薩瑪利亞女孩,自我救贖還是救贖他人?
    這樣做只是為了求得內心的救贖……紙始終包不住火,倚雋賣淫的事被做偵探的父親勇基知道了,他感到十分的憤怒和痛苦。一次,在警察抓嫖過程中潔蓉跳樓自殺,目睹慘狀的倚雋受到很大刺激,竟想起了好朋友跟她說過那個救贖眾生的印度妓女---婆須蜜多,決定和那些與朋友交易過的男人發生關係,並把錢換給他們,幫死去的潔蓉獲得救贖。
  • 豆瓣日曆 2020年11月14 日《憤怒的公牛》
    今日主題影片:《憤怒的公牛》。 《憤怒的公牛》(英語:Raging Bull,中國香港譯《
  • 終於等到你,胭脂紅、奧利奧、憤怒的公牛全部回歸,老鞋迷開心了
    NIKE AIR 老屁股憤怒的公牛丨Air Jordan 5「Raging Bull」憤怒的公牛過了30周年的 Air Jordan 5 在今年依然有著不少值得期待的新品。最初於2009年發售的經典「憤怒的公牛」也確定了復刻計劃!
  • 搭配木質特殊鞋盒,經典AJ5憤怒的公牛配色即將回歸!
    雖然今年是AJ6的周年紀念但是AJ5系列也將繼續推出,並且今年又將帶來一雙老鞋友們心中的經典復刻,那就是去年已經洩露消息的憤怒的公牛。近期「Raging Bull」官方圖提前洩露,這次的復刻與之前版本基本沒有差別,而這次的鞋舌也一樣帶有3M反光效果,不過這次復刻最特別之處在於鞋盒上的設計。
  • 憤怒的公牛 AJ5 官圖曝光!
    好在今年憤怒的公牛 Air Jordan 5 「Raging Bull」確定復刻回歸,絕對是今年最值得入手的 Air Jordan 正代之一。 2009 年 Jordan Brand 帶來憤怒的公牛套裝,其中大紅麂皮鞋面的 Air Jordan 5 「Raging Bull」 成為無數球鞋玩家心中的摯愛經典,如今市面上的全新成色極為稀有。 ▼ Air Jordan 5 憤怒的公牛套裝
  • 《超脫》:生活是無法逃離的囚籠,需要自我救贖
    救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那可太難了,你永遠不知道因為救贖那一個人,多少人在背後默默承受了他本可以不承受的那些痛苦……《超脫》就是圍繞著一個無意義的故事展開的:一個悲傷的代課老師,來到一所行將關閉的三流學校,管理一幫頑劣的學生,中途照看著一個雛妓。最終學校關閉了,有人死去了,有人離開了,有人絲毫沒有改變——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 CF先遣服快訊:英雄級馬來劍,憤怒的公牛-天神搶先看!天神下凡
    除此之外,玩家們最關心的憤怒的公牛—天神也登陸了先遣服。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憤怒的公牛-天神這把憤怒的公牛-天神在保留原有左輪的威力和外觀基礎上,增加了無懈可擊以及變形—破空槍刃。這兩個功能使得這把槍在功能和屬性上與破空槍刃十分相似。能夠讓錯過破空槍刃的玩家,在這把槍上找回遺憾。
  • 《回家的路有多遠》:有關自我救贖的故事
    自我救贖,往往是指自己犯下的錯誤與過錯,需要靠自己去努力改正、心中發起善念並行善行等。它們,可以說是一種良知的覺醒以及召喚等。影視作品,對於自我救贖的展現偶爾會有所表現。有的作品,則通過在親人、友人以及自身等層面中展現了自我救贖的故事。
  • 《瘋魔神丐蘇乞兒》定檔618 落魄俠者自我救贖傳奇之路
    影片講述了武狀元蘇燦歷經萬險大破天門教所致「笑面死亡」懸案,並完成自我救贖的傳奇故事。據悉,影片由廣東精鷹傳媒、北京奇樹有魚文化傳媒、北京傳開視界影視傳媒、中廣天擇傳媒出品,奇樹有魚海豚工作室獨家製作,溢彩傳媒獨家宣發。
  • 《一個人的朝聖》,一個人的自我救贖
    而且這本書還讓我想起了以前國內一部偏小眾的電影《七十七天》,其實都關於自我探尋人生意義的追逐之旅。哈羅德用八十七天,徒步627英裡,以一個年屆六十的年紀,而且是真正意義上徒步,未曾搭乘過任何一輛車。一切,只因為他收到了老友奎尼的臨終告別信,於是哈羅德用這次探望給予了自己一次義無反顧的出行。
  • 救贖與自我救贖,一部為愛而生,為愛毀滅的懸疑大片
    他們都在為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人「獻身」,進行救贖與自我救贖,飽受內心苦苦掙扎的痛楚。他們都是為愛獻身,為愛毀滅,即使付出代價也不後悔。影片中讓我們感到惋惜的是女性作為弱勢群體的那種無助感,她們不停的受到傷害,卻看不到一點希望,也許前夫的死亡對她們來說才是最好的解脫,即使為這種解脫付出一些代價她們也心甘情願。
  • 《美好的意外》:兩種人生,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李雨燃是一位高冷的金牌女律師,準備出國深造時遇到車禍,這讓意外讓她來到了一個叫做命運中轉站的地方,在這裡,她體驗了她從未想像過的第二種人生,隨著時間的流逝,她開啟了一場自我救贖之旅,也讓她重新找尋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這是一部帶有奇幻色彩的輕喜劇,看似搞笑和無釐頭的劇情,卻讓很多觀眾感觸頗深。
  • 黑色幽默的自我救贖,人生苦短有屍相伴,活出自己本來的面貌
    全片在荒誕的同時有著些許溫情,漫不經心的幽默卻透著核心主題,在漢克完成一場自我救贖的過程中闡述著人在脫下面具前後的不同,體現著人的兩面性。看了對於電影的簡介所以對於主角的定位是是現實生活中失敗的人?男主漢克,他從小母親便過世,父親不善言辭,並未給過他過多的關愛。
  • 論英雄的自我救贖
    該片講述了涉嫌酒駕和毒駕的國民英雄機長韋普·惠特克在被美國航空安全局調查過程中自我救贖的故事。該片於2012年10月14日在美國上映。機長韋普·惠特克(丹澤爾·華盛頓飾)剛剛度過了一個由酒精、毒品和性愛所充斥的夜晚,這天早上,他駕駛飛機從奧蘭多飛往亞特蘭大。
  • 《江南的冬景》|一個精神流浪者的自我救贖
    雖然文章整體風格是舒緩的,但是在我眼裡這篇文章卻是一個精神流浪者的自我救贖過程。一、鬱達夫——一個精神的流浪者《江南的冬景》寫於1935年,這個時期的鬱達夫處於人生的低谷。所以最終他選擇了「擱下筆,去湖上散散步」,在江南的冬景中尋求自我的救贖。二、自然之景滌蕩心靈自然之景變化莫測,而江南總是會給人溫暖之感。我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富春江邊的鬱達夫更是享盡了江南冬天帶給他的靈魂安慰。作者筆下的江南冬景如詩如畫,姍姍可愛。
  • 搖滾樂還是沒能成為他的自我救贖
    只是人的一生性格的養成,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後期他藉由音樂在傳遞內心的壓抑和吶喊,但或許憤怒和傷痛一直都在最深處隱藏。查斯特·貝寧頓曾被樂評人形容「擁有可以雄性般的嘶吼又同時擁有能輕柔低吟的女性般的歌喉」,說他會用如火藥爆炸般的咆哮將每一首歌演繹得酣暢痛快,讓「同樣憤怒的青年人很容易從中找到共鳴」。搖滾人的「憤怒」似乎成了必須的標籤,但這樣的標籤有時候會成為悲劇的源頭。
  • 母「撿」錢包女歸還是道德的自我救贖
    讓人欣慰的是,尚未待後面的「劇情」開鑼,即以母女倆的完美救贖「謝幕」,演繹了「完璧歸趙」的「大結局」:王先生夫婦錢包失而復得,母女倆拾金不昧,這不皆大歡喜麼?或許,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應慶幸大媽在王先生夫婦未發現錢包遺失前下車,更慶幸大媽的及時幡然悔悟,不然,一旦被民警在車上查獲或登門「拜訪」,哪怕當時「主動」歸還,也難以避免後面的「劇情」來個「大反轉」了。
  • 撒野:他人的救贖固然重要,但更多的還是自我的救贖
    這是一個愛與希望相互救贖的故事。蔣丞前17年的生活被養父母保護得一塵不染,也因為在寄生家庭中養父母對他不一樣的指導與教誨讓他形成了自我的叛逆。一方面他用自己的實力證明自己是一個學霸,另一方面他又處處跟父母作對,不滿於父母的生活安排。最後他被送回到親生父親李保國的家中。
  • 《撞死了一隻羊》令人深思,一個關於復仇和自我救贖的故事
    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導演的電影《撞死了一隻羊》,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復仇和自我救贖的故事。雖然參與電影插畫創作的時候只從一些預告片的鏡頭裡窺見一斑,但可以感受到影片在表達上的寫意和敘述上的強大。情節表現既荒誕又深刻,先抑後揚打破輪迴的死循環等等,給我的感受是真實的,也是夢幻的。所以我使用了自己的繪畫語言來創作這個畫面,希望也能表現出影片裡這些迷人的東西。